仝小林院士从“脏腑风湿”谈中医经典的传承与发展

来源 :吉林中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zu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医宗金鉴·凡例》指出:“医者书不熟则理不明,理不明则识不清”.中医经典如木之根,水之源,习医之人,必以研读医经为首务,博极医源,方能明辨真要,验于临床.从《黄帝内经》到近代百年,痹病的诊疗体系逐渐完备.国医大师李济仁教授是我国著名的风湿病专家,李济仁思求经旨,演其所知,突破了狭义痹病的桎梏,提出了广义痹病的内涵,其在风湿免疫性疾病诊治中的“痹痿通论,体脏互观”思想,是对《黄帝内经》理论的继承和重大发展.仝小林院士师承于李济仁教授,在李济仁学术思想的基础上,结合《内经》中的“伏邪”理论,提出了“脏腑风湿”学说.从“痹痿通论,体脏互观”到“脏腑风湿”,共同构建了当代中医“痹病”新的理论体系,为包括风湿免疫类疾病在内的诸多疑难杂病的辨治开辟了新思路,展示了中医学薪火相传的大医精神,是中医经典传承与发展的生动实践.
其他文献
目的:了解大学生性行为现状及与感觉寻求的关系,为高校开展大学生性教育提供参考.方法:2019年9-10月,在重庆市某高校采用分层整群抽样开展问卷调查,用X2检验比较不同特点大学生性行为发生率差异,用Wilcoxon秩和检验、Kruskal-Wallis H检验比较不同特点大学生感觉寻求水平差异,用Logistic回归分析学生性行为与感觉寻求的关系.结果:回收有效问卷1585份,发生性行为的学生有255人(16.1%);感觉寻求总分[4.00(2.00,6.00)],高感觉寻求水平352人(22.2%),低
目的:探讨大学生的情绪智力和自尊水平对得失框架下风险决策影响.方法:采用 自尊量表、情绪智力量表和风险决策任务,并抽取419名大学生通过问卷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①在获得框架下,自尊水平对风险决策有显著影响(OR=0.804,P<0.05),自尊水平越高,越表现出风险偏好;②在损失框架下,自尊水平和情绪智力都对风险决策有显著影响(OR=0.726,1.094,P<0.05),情绪智力和自尊水平越高,越表现出风险偏好.结论:自尊水平在面临获得和损失的情况下都会对大学生的风险决策产生显著的影响,而情绪智力只有
目的:探讨应激源对中学生学业倦怠的直接和间接影响.方法:采用学业倦怠、应激源、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量表测试,以790名中学生为被试,运用路径分析等实证方法构建影响效应模型.结果:①学业倦怠的学业疏离(t=4.36,P<0.001)维度,应激源的自我身心压力(t=-4.08,P<0.001)等因子呈显著性别差异;②应激源与学业倦怠有直接的关联:中学生应激源的强度越大,学业倦怠的程度就越高(r=0.30,P<0.001);③应激源中学习压力(B=0.17,P<0.001)、教师压力(B=0.19,P<0.001
目的:考察公正世界信念与大学生志愿动机的关系,以及亲社会倾向在二者之间的中介效应.方法:采用公正世界信念量表、亲社会倾向量表和志愿功能动机量表对647名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①志愿动机各维度得分差异显著(F = 267.38,P<0.001),且社会交往维度得分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t = 2.29,P<0.05);②公正世界信念与亲社会倾向(r = 0.31,P<0.001)和志愿动机.(r = 0.32,P<0.001)呈正相关,亲社会倾向与志愿动机也呈正相关(r=0.52,P<0.001);③亲社会倾
目的:运用生涯建构理论探讨大学生毅力对职业使命感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毅力量表、生涯适应力量表、职业使命感量表以及社会支持感量表对257名大学生进行两阶段问卷调查.结果:①毅力与职业使命感存在显著正相关(r=0.27,P<0.01);与生涯适应力存在显著正相关(r = 0.36,P<0.01);②生涯适应力在毅力和职业使命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比例为40%,95%置信区间为(0.07,0.29);③社会支持感对毅力和生涯适应力的关系具有显著调节作用(p=0.05,P<0.05).结论:毅力可
目的:探讨不同的情绪效价和情绪强度如何交互影响风险决策.方法:随机选取191名大学生参加实验,参考强迫选择赌博范式,使用E-prime 2.0程序编制金钱赌博游戏任务;采用4(情绪效价:控制、中性、消极、积极)X3(情绪强度:低强度、中等强度、高等强度)的二因素混合实验设计,记录被试风险决策的反应时和风险规避比率.结果:①在决策反应时上:第一,情绪效价主效应显著.决策反应时在积极情绪下显著低于消极情绪下的;第二,情绪强度主效应显著.决策反应时在低情绪强度下显著短于中高情绪强度下的;第三,情绪效价与情绪强度
大学生自杀现象越发严重,如何有效的进行预防和干预大学生自杀成为全社会共同关心的话题.存在性危机是大学生自杀的一个重要原因,无意义感使其丧失了对生活的信心.不同的学科和学者分别从各自的领域出发,从自身的视角来看待和理解这一主题,并提出了相对应的策略.心理学家弗兰克尔所创立的意义疗法不但是一种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方法,更是寻找和发现生命意义的哲学智慧.本文尝试从意义疗法的3个基本理论出发,对如何预防和干预大学生自杀提出一些对策,以期对往后的相关预防和干预大学生自杀工作提供新的视角.
癌因性疲乏常以症状群的形式体现,属中医“虚劳”范畴.肝为罢极之本,肝气虚则肝脏精气虚损,升发不足,疏泄失职,导致气虚血瘀,气虚血弱,与癌因性疲乏所伴随的疼痛、情绪低落、睡眠障碍或睡眠质量差、贫血、营养不良或营养失衡等证候特点相符.从肝气虚论治癌因性疲乏,以期对开拓临床思路有所裨益.
目的:探讨亲子沟通在留守儿童情绪表达与孤独感间的中介作用,以及性别的调节作用,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研究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采用情绪表达性量表、孤独感量表、青少年亲子沟通问卷对481名留守儿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情绪表达(r=-0.248,P<0.01)、亲子沟通(r=-0.276,P<0.01)与孤独感呈负相关.②亲子沟通在情绪表达与孤独感间起部分中介作用,Bootstrap检验表明中介效应显著,95%置信区间为[-0.115,-0.031],中介效应为0.42,占总效应的39.34%.③性别调节该中介
湿邪作为中医外感和内伤的重要致病因素,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诸多症状与多湿环境、多湿体质、湿邪阻遏气机、湿邪困脾、脾肾阳虚等密切相关,故充分了解其病机关键,掌握核心治法是治疗该病的重点.以“湿邪致病”为理论引导,经过大量文献梳理及反复临床实践,从中医病因病机及西医生理病理机制方面揭示湿邪与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内在联系,以“温肾健脾调枢法”为基本治则,以期更有针对性地为临床诊疗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