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专家认为,“采购走出去”或将成为未来中国服装出口新的成长点,值得相关企业高度重视。
2008年上半年,中国服装出口的路走得很艰难:在人民币升值步伐加快、外需不足、市场疲软、国内劳动力成本上升、纺织产业结构调整加速、大量中小纺织企业倒闭的大背景下,上半年我国纺织品服装累计出口793.93亿美元,同比仅增长9.69%,增幅较去年同期下降7.28个百分点。
值得欣慰的是,在继续坚持宏观调控政策的同时,国家对服装出口企业及时出台了扶持政策:从8月1日起,国家对部分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退税率由11%提高到13%。专家认为,出口退税率的上调,有利于缓解中小服装企业亏损局面,稳定就业,进一步调动企业的出口积极性,为我国纺织服装出口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态势提供积极的政策支持。
服装出口:中国绝对优势难以撼动
据专家介绍,纺织服装是一个劳动技术密集型产业,我国发展纺织服装产业具有较大优势。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纺织服装业已经成为全球产业链最为完整、产业规模和出口量均居世界第一的产业。目前,中国纺织服装产品产量占了世界总产量的一半、出口量超过了全球纺织品贸易总额的四分之一。2008年,虽然中国纺织服装出口面临着人民币升值加快、美国经济减速、生产成本上升等不利因素,但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的国际比较优势并没有因此而受到根本影响。近年来,尽管印度、土耳其、越南等新兴国家纺织服装出口快速增长对中国纺织服装出口造成了一定威胁,但中国在国际纺织服装贸易中一支独秀的局面短时间内仍然很难被撼动。一方面印度等其他国家纺织服装出口规模与中国相去甚远,中国具有相当的市场占有能力;另一方面其他国家也面临出口压力,中国国际比较优势有增无减。因此,尽管面对出口压力,中国纺织服装出口仍取得了量价齐升的理想局面。上半年,我国纺织品服装累计出口出口793.93亿美元,同比仍增长9.69%,出口总值占全国出口比重达到了12.58%;纺织品服装出口价格指数达到105.94(按上年同期为100)。其中,纺织品出口价格指数为107.20,服装出口价格指数为105.08。
专家认为,随着2008年欧美纺织配额的取消,未来中国在欧美市场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加之国家对纺织服装出口鼓励政策的落实到位,中国纺织服装企业出口的积极性将会进一步调动起来,2008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出口增长仍有可能达到15%以上。
服装出口:形势不容乐观
有关专家指出,尽管有国家提高出口退税率等有利因素,但2008年以来劳动力成本上升、国际市场需求不旺、人民币持续升值等对纺织服装出口造成了严重影响,我国纺织服装出口已经出现由高速增长变为快速增长拐点,而且目前这个拐点已经较为清晰。今年上半年,中国累计完成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金额较上年同期同比仅增长9.69%,增幅较去年同期下降7.28个百分点。而且扣除汇率因素后,今年前六个月的月度出口金额增幅有四个月为负。其中,6月份服装及衣着类附件产品出口93.10亿美元,同比下降了15.76%。
据专家分析,在全球纺织品配额制度取消后,我国纺织行业产能有了很大的释放,纺织服装出口出现大幅增长,纺织服装出口的释放效应已经大为减弱,目前释放潜力已经基本用尽。而且近年来,无论是数量还是金额,美、欧、日这三大国际纺织品贸易市场容量均未明显增长,且这种势头还会持续。尤其是今年以来,受“次贷款”危机影响,美国市场需求不旺,前六个月我国对美国纺织服装出口仅增长0.65%。由于外需下降,服装市场销售低迷,使服装零售商与生产商之间的紧张关系更加恶化。零售商在不得不打折销售的状况下,将进一步压低服装采购价格,这将使中国服装出口企业议价能力大为降低,议价空间受到极大压缩(目前许多企业议价空间只有3~5%)。同时,近年来我国纺织服装出口份额增加的部分或多或少地挤占了其他国家的部分市场份额。随着我国纺织服装产品国际市场份额的不断提高,依靠这种方式取得进一步发展的可能性也将不断下降。此外,今年以来,人民币持续升值、生产成本上升等因素,使纺织服装出口企业利润的受到了严重影响,部分出口企业成衣出口利润已下降到1元/件。同时汇兑风险的不确定性,一方面使企业不敢接单和接长单;另一方面国外采购商拖长了结算期,以获得汇率利差,将风险转移到了中国出口企业。因此,未来一段时间,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出口的内外压力依然较大,出口形势不容乐观,相关企业对此必须有清醒的认识。
全球服装向新兴市场扩张
据专家介绍,近年来,经济发展速度减缓带来的需求不旺,无论数量还是金额,美、欧、日这三大国际纺织品贸易市场容量均未明显增长,且这种势头还会持续。由此,全球服装产业继续向中国、俄罗斯、印度、澳大利亚、南非等新兴市场扩张,其广度和深度超过以往。可以预见,由于经济高速发展带动消费升级,在未来一段时期内,新兴市场将成为全球零售产业发展的关键词汇,乃至于决定品牌业绩,降低市场竞争风险,平衡产业布局的砝码。同时,由于新兴发展国家市场本身存在多层次结构和多样化模式的特点,市场容积度较高,不同经营方向与规模的国际服装企业都可找到生存的土壤和环境,高低端产业在与同类对手竞争的同时还面临跨层次的较量。相对应的,新兴国家自有服装品牌以及零售企业不得不群起应战,全方位接受考验。
全球服装市场另一个变化是两极缓慢分化的迹象较为明显:一方面高端风格产品依然左右每一季流行趋势,标示出生活品质的极限高度;另一方面大众化时尚风潮席卷全球,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世界大同”的威力,甚至一些跨国零售企业在全世界各个专卖店新品上架保持同步,原有的“时尚时差”几乎消失,体现出消费主义的强大力量。
在服装销售方式上,通过网络在线购买服装已进入一个全新膨胀期。最新调查结果显示,目前美国在线销售业绩呈爆炸式增长态势,其中服装类产品最为可观。2006年美国消费者服装行为有8%通过互联网完成,服装类产品销售额达到183亿美元,居在线销售榜榜首;而2007年全美服装购买行为有10%通过网上交易完成,服装在线销售额将飙升至221亿美元。有关专家认为,由于互联网普及,人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依赖于在线购物,销售市场将因此进行重新分割整合,以往传统的销售模式将发生重大变革。
美国服装市场:
针织品占半壁江山
据专家介绍,美国是世界纺织品消费大国,目前年人均纤维消费量已超过20公斤。同时美国又是全球最大 的纺织品进口国,80%以上服装及纺织从世界各国进口。长期以来,美国一直是我国纺织服装出口的重要市场之一。2007年,我国对美国出口纺织服装249.3亿美元,约占当年我国纺织品出口总值的14.2%。今年以来,由于受“次贷款”危机影响,美国市场需求不旺,前六个月我国对美国纺织服装出口仅增长0.65%。但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纺织品进口国对于中国纺织服装出口的地位依然长期重要,未来中国纺织服装出口企业应继续把开拓美国市场作为重中之中。
据专家分析,近年来,随着美国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对纺织品与服装需求有了较大变化,值得我国出口企业予以关注。其主要变化有:
——针织品已占半壁江山。美国人在穿着方面十分追求休闲、舒适、健康,在一般场合衣着较随便。由于针织服装富有弹性、穿着舒适不怕变形,故深受各阶层人的喜爱。因此,在美国穿针织服装人群有增无减。据了解,在服饰市场中,美国针织服装销售额已超过梭织服装,占据半壁江山。同时,针织服装的品种与质量也有很大的发展与提高。
——男士T恤流行双面布加印花。男士T恤有厚薄型之分,厚型以双面布为主适宜春末夏初穿着,目前较流行的是在双面布上加印花。由于采用电脑分色或照相制版、印制精细轮廓清晰具有色织效果,深受中老年男士喜爱。薄型T恤以单面布或彩横条为主,使用纱支较细(18.5-9.7tex)色彩以中浅色居多。使用原料除纯棉外,也有棉/毛、棉/晴、棉/粘等多种,并采用提花与印花加工方法较多色泽偏深,并多数采用衬衫领是其特色。
——女士T恤面料多样。织物使用原料既有纯棉也有混纺与交织。如绢丝与棉交织、涤丝与棉交织等,有的还含有3~5%氨纶丝,以增加织物弹性体现女性体形美。有的采用素色加印花和绣花相结手段提高其服饰精致度。此外,用针织提花横机生产的毛衫类针织服装也已逐步进入美国市场。由于采用横机织造尺寸调节范围大稳定性好,基本上可以做到“量体裁衣”,穿着得体,故已逐步被美国消费群体尤其是白领女性的尝识成为外衣化高档服饰之一,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童装T恤发展最快。由于童装T恤具有明快活泼多样配套等特点,是近几年发展最快的服装。在美国尤其是中西部与西南部地区由于气侯较温暖,儿童一年四季多数穿针织服装,成为针织服装中最受欢迎产品之一。由于童装用料省,而价格与成人服装差异不大,是盈利率较高的品种。
——针织外衣注重品牌效应。在美国,由于群众性体育运动较普及,受体育名人效应影响,在青年人群中都以能穿上品牌运动服装而感到自豪,故穿名牌运动服已形成了消费群体,在商场中开辟专区来陈列运动服装,并拥有Nike、adidas、IReebck、NBA等一批著名品牌运动服装。
——针织服装原料向高档化与功能化发展。为了充分显示针织服装穿着舒适,表面光洁,织纹清晰等风格,故对纱线(丝)质量要求越来越高。除了要求条干均匀、粗细节疵点少外,多数选用精梳纱为原料,高档次薄型T恤衫有的选用9.7tex(60S)精梳纱或用美国Pima长绒棉纺纱。对混纺纱线选用以天然纤维高于合成纤维为原则,使用化纤比例一般不超过40%。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混色纱编织可省针织物染色加工,减少环境污染,同时织物表面产生异色效应风格,近几年针织产品中使用混色纱线增加较快。目前在中高档针织衫中使用混色纱已从原双色向多彩色发展。
双边监控体系:拓宽对欧盟服装出口空间
据专家介绍,近年来,欧盟一直是中国纺织服装出口的最大市场。2007年,我国对欧盟出口282亿美元,同比增长14.3%,在欧盟进口市场的份额高达34.3%。从2006年以来,由于欧盟对中国纺织品出口实行了严格的配额限制,极大限制了中国对欧盟纺织品出口能力。值得欣慰的是,2007年9月,中欧双方就合作建立纺织品双边监控体系达成共识:从2008年1月1日开始,实施了两年多的输欧纺织品配额限制被取消,取而代之的是为期一年的双监控方案。根据中欧经贸混委会达成的共识,在取消所有输欧纺织品数量限制的前提下,我国将备忘录项下的T恤衫、套头衫、裤子、女式衬衫、床单、连衣裙、胸衣、亚麻纱共8个类别纺织服装产品实行为期仅一年的出口许可。欧盟凭我国的电子数据给进口商颁发进口许可证,实现对输欧纺织品的有效监控。
专家指出,双边监控体系的实施,从总体上来说对中国纺织业是个利好消息。这将为中欧双方企业创造稳定和可预见的贸易环境,进一步拓展了我国纺织品对欧盟出口的空间。在“双边监控”管理模式下,欧盟至少在监控期间不会动辄拿出反倾销等手段制造贸易摩擦。通过监控,如果发现问题,欧盟先要与中方协商,协商不成才会采取其它措施,从而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贸易摩擦,为我国企业对欧纺织品贸易争取较大的主动性。
专家认为,随着配额的取消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将眼光瞄准欧盟市场,将欧盟看作是一个后配额时期的市场增长点。但欧盟市场细分度较高,群体对衣着讲究,个性化要求高,对产品有内在的品质和文化内涵的要求,纺织品市场出现急剧增长的可能性较小。专家同时提醒我国相关企业,一定要加强行业自律,规范出口秩序,杜绝无序出口行为。因为没有配额限制不代表没有绝对的数量限制。如果中国企业争相对欧出口,2005年中国对欧纺织品出口井喷现象会再度出现,很可能招致欧盟新的限制措施。中国企业要想在欧盟市场上站稳脚跟,必须实行差异化经营,集设计、打样、生产、销售为一体,走出一条符合中欧市场发展趋势的道路。
“走出去”:避开贸易摩擦
专家指出,服装在贸易保护中属于高危产品,也是最容易引起贸易摩擦产品。近年来,中国纺织服装出口的快速增长已经引起了相关国家的高度关注。仅2006年以来,欧美乃至印度、秘鲁、南非、哥伦比亚等发展中国家相继对我国纺织品展开了反倾销调查、反吸收调查。特别是美国对我国出口的聚酯短纤提起的反倾销案,更成为中美纺织品贸易历史上最大的反倾销案。此外,作为贸易保护相关措施之一的技术壁垒也成为阻碍中国纺织服装出口一道难越的关。如欧盟相继颁布相关法案提高了对进口产品的要求;美国对产自我国的服装产品实施召回频率明显提高,特别是以“安全性”名义对产自我国的童装、婴儿服装及用品的召回十分频繁。在这种背景下,中国纺织服装企业“走出去”不仅是自身调整产业结构的需要,更是减少贸易摩擦,避让贸易壁垒的重要举措。有关专家指出,对中国纺织服装企业来说,目前“走出去”有三种模式可供选择:
——“生产走出去”。主要是以规避贸易摩擦、降低生产成本为目的,主要目标国是东亚、东南亚国家,也有一些企业为了承接小批量、快速反应的欧美订单在欧盟附近及南美等地区设厂。
——“品牌走出去”。这是2007年以后出现的热点,目前相关企业在加强海外市场原创品牌拓展方面明显加大了力度,不少企业已经实现在东亚、东南亚地区、中东地区国家、澳、新、俄等国的品牌专卖销售。
——“采购走出去”。“采购走出去”是以跨国采购集团的形式,一手承接国际市场订单,一手控制订单流向和产品出口,成为国际流通环节中的一环。这种模式能够有效地控制国际市场产品流通的渠道:一方面,提高了服装企业在国际贸易价值链上占据的层次,改善了我国服装产业的利润格局;另一方面,也可以握住渠道掌控权,转变我国服装产业的国际竞争地位。专家认为,“采购走出去”或将成为未来中国服装出口新的成长点,值得相关企业高度重视。
2008年上半年,中国服装出口的路走得很艰难:在人民币升值步伐加快、外需不足、市场疲软、国内劳动力成本上升、纺织产业结构调整加速、大量中小纺织企业倒闭的大背景下,上半年我国纺织品服装累计出口793.93亿美元,同比仅增长9.69%,增幅较去年同期下降7.28个百分点。
值得欣慰的是,在继续坚持宏观调控政策的同时,国家对服装出口企业及时出台了扶持政策:从8月1日起,国家对部分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退税率由11%提高到13%。专家认为,出口退税率的上调,有利于缓解中小服装企业亏损局面,稳定就业,进一步调动企业的出口积极性,为我国纺织服装出口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态势提供积极的政策支持。
服装出口:中国绝对优势难以撼动
据专家介绍,纺织服装是一个劳动技术密集型产业,我国发展纺织服装产业具有较大优势。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纺织服装业已经成为全球产业链最为完整、产业规模和出口量均居世界第一的产业。目前,中国纺织服装产品产量占了世界总产量的一半、出口量超过了全球纺织品贸易总额的四分之一。2008年,虽然中国纺织服装出口面临着人民币升值加快、美国经济减速、生产成本上升等不利因素,但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的国际比较优势并没有因此而受到根本影响。近年来,尽管印度、土耳其、越南等新兴国家纺织服装出口快速增长对中国纺织服装出口造成了一定威胁,但中国在国际纺织服装贸易中一支独秀的局面短时间内仍然很难被撼动。一方面印度等其他国家纺织服装出口规模与中国相去甚远,中国具有相当的市场占有能力;另一方面其他国家也面临出口压力,中国国际比较优势有增无减。因此,尽管面对出口压力,中国纺织服装出口仍取得了量价齐升的理想局面。上半年,我国纺织品服装累计出口出口793.93亿美元,同比仍增长9.69%,出口总值占全国出口比重达到了12.58%;纺织品服装出口价格指数达到105.94(按上年同期为100)。其中,纺织品出口价格指数为107.20,服装出口价格指数为105.08。
专家认为,随着2008年欧美纺织配额的取消,未来中国在欧美市场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加之国家对纺织服装出口鼓励政策的落实到位,中国纺织服装企业出口的积极性将会进一步调动起来,2008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出口增长仍有可能达到15%以上。
服装出口:形势不容乐观
有关专家指出,尽管有国家提高出口退税率等有利因素,但2008年以来劳动力成本上升、国际市场需求不旺、人民币持续升值等对纺织服装出口造成了严重影响,我国纺织服装出口已经出现由高速增长变为快速增长拐点,而且目前这个拐点已经较为清晰。今年上半年,中国累计完成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金额较上年同期同比仅增长9.69%,增幅较去年同期下降7.28个百分点。而且扣除汇率因素后,今年前六个月的月度出口金额增幅有四个月为负。其中,6月份服装及衣着类附件产品出口93.10亿美元,同比下降了15.76%。
据专家分析,在全球纺织品配额制度取消后,我国纺织行业产能有了很大的释放,纺织服装出口出现大幅增长,纺织服装出口的释放效应已经大为减弱,目前释放潜力已经基本用尽。而且近年来,无论是数量还是金额,美、欧、日这三大国际纺织品贸易市场容量均未明显增长,且这种势头还会持续。尤其是今年以来,受“次贷款”危机影响,美国市场需求不旺,前六个月我国对美国纺织服装出口仅增长0.65%。由于外需下降,服装市场销售低迷,使服装零售商与生产商之间的紧张关系更加恶化。零售商在不得不打折销售的状况下,将进一步压低服装采购价格,这将使中国服装出口企业议价能力大为降低,议价空间受到极大压缩(目前许多企业议价空间只有3~5%)。同时,近年来我国纺织服装出口份额增加的部分或多或少地挤占了其他国家的部分市场份额。随着我国纺织服装产品国际市场份额的不断提高,依靠这种方式取得进一步发展的可能性也将不断下降。此外,今年以来,人民币持续升值、生产成本上升等因素,使纺织服装出口企业利润的受到了严重影响,部分出口企业成衣出口利润已下降到1元/件。同时汇兑风险的不确定性,一方面使企业不敢接单和接长单;另一方面国外采购商拖长了结算期,以获得汇率利差,将风险转移到了中国出口企业。因此,未来一段时间,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出口的内外压力依然较大,出口形势不容乐观,相关企业对此必须有清醒的认识。
全球服装向新兴市场扩张
据专家介绍,近年来,经济发展速度减缓带来的需求不旺,无论数量还是金额,美、欧、日这三大国际纺织品贸易市场容量均未明显增长,且这种势头还会持续。由此,全球服装产业继续向中国、俄罗斯、印度、澳大利亚、南非等新兴市场扩张,其广度和深度超过以往。可以预见,由于经济高速发展带动消费升级,在未来一段时期内,新兴市场将成为全球零售产业发展的关键词汇,乃至于决定品牌业绩,降低市场竞争风险,平衡产业布局的砝码。同时,由于新兴发展国家市场本身存在多层次结构和多样化模式的特点,市场容积度较高,不同经营方向与规模的国际服装企业都可找到生存的土壤和环境,高低端产业在与同类对手竞争的同时还面临跨层次的较量。相对应的,新兴国家自有服装品牌以及零售企业不得不群起应战,全方位接受考验。
全球服装市场另一个变化是两极缓慢分化的迹象较为明显:一方面高端风格产品依然左右每一季流行趋势,标示出生活品质的极限高度;另一方面大众化时尚风潮席卷全球,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世界大同”的威力,甚至一些跨国零售企业在全世界各个专卖店新品上架保持同步,原有的“时尚时差”几乎消失,体现出消费主义的强大力量。
在服装销售方式上,通过网络在线购买服装已进入一个全新膨胀期。最新调查结果显示,目前美国在线销售业绩呈爆炸式增长态势,其中服装类产品最为可观。2006年美国消费者服装行为有8%通过互联网完成,服装类产品销售额达到183亿美元,居在线销售榜榜首;而2007年全美服装购买行为有10%通过网上交易完成,服装在线销售额将飙升至221亿美元。有关专家认为,由于互联网普及,人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依赖于在线购物,销售市场将因此进行重新分割整合,以往传统的销售模式将发生重大变革。
美国服装市场:
针织品占半壁江山
据专家介绍,美国是世界纺织品消费大国,目前年人均纤维消费量已超过20公斤。同时美国又是全球最大 的纺织品进口国,80%以上服装及纺织从世界各国进口。长期以来,美国一直是我国纺织服装出口的重要市场之一。2007年,我国对美国出口纺织服装249.3亿美元,约占当年我国纺织品出口总值的14.2%。今年以来,由于受“次贷款”危机影响,美国市场需求不旺,前六个月我国对美国纺织服装出口仅增长0.65%。但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纺织品进口国对于中国纺织服装出口的地位依然长期重要,未来中国纺织服装出口企业应继续把开拓美国市场作为重中之中。
据专家分析,近年来,随着美国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对纺织品与服装需求有了较大变化,值得我国出口企业予以关注。其主要变化有:
——针织品已占半壁江山。美国人在穿着方面十分追求休闲、舒适、健康,在一般场合衣着较随便。由于针织服装富有弹性、穿着舒适不怕变形,故深受各阶层人的喜爱。因此,在美国穿针织服装人群有增无减。据了解,在服饰市场中,美国针织服装销售额已超过梭织服装,占据半壁江山。同时,针织服装的品种与质量也有很大的发展与提高。
——男士T恤流行双面布加印花。男士T恤有厚薄型之分,厚型以双面布为主适宜春末夏初穿着,目前较流行的是在双面布上加印花。由于采用电脑分色或照相制版、印制精细轮廓清晰具有色织效果,深受中老年男士喜爱。薄型T恤以单面布或彩横条为主,使用纱支较细(18.5-9.7tex)色彩以中浅色居多。使用原料除纯棉外,也有棉/毛、棉/晴、棉/粘等多种,并采用提花与印花加工方法较多色泽偏深,并多数采用衬衫领是其特色。
——女士T恤面料多样。织物使用原料既有纯棉也有混纺与交织。如绢丝与棉交织、涤丝与棉交织等,有的还含有3~5%氨纶丝,以增加织物弹性体现女性体形美。有的采用素色加印花和绣花相结手段提高其服饰精致度。此外,用针织提花横机生产的毛衫类针织服装也已逐步进入美国市场。由于采用横机织造尺寸调节范围大稳定性好,基本上可以做到“量体裁衣”,穿着得体,故已逐步被美国消费群体尤其是白领女性的尝识成为外衣化高档服饰之一,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童装T恤发展最快。由于童装T恤具有明快活泼多样配套等特点,是近几年发展最快的服装。在美国尤其是中西部与西南部地区由于气侯较温暖,儿童一年四季多数穿针织服装,成为针织服装中最受欢迎产品之一。由于童装用料省,而价格与成人服装差异不大,是盈利率较高的品种。
——针织外衣注重品牌效应。在美国,由于群众性体育运动较普及,受体育名人效应影响,在青年人群中都以能穿上品牌运动服装而感到自豪,故穿名牌运动服已形成了消费群体,在商场中开辟专区来陈列运动服装,并拥有Nike、adidas、IReebck、NBA等一批著名品牌运动服装。
——针织服装原料向高档化与功能化发展。为了充分显示针织服装穿着舒适,表面光洁,织纹清晰等风格,故对纱线(丝)质量要求越来越高。除了要求条干均匀、粗细节疵点少外,多数选用精梳纱为原料,高档次薄型T恤衫有的选用9.7tex(60S)精梳纱或用美国Pima长绒棉纺纱。对混纺纱线选用以天然纤维高于合成纤维为原则,使用化纤比例一般不超过40%。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混色纱编织可省针织物染色加工,减少环境污染,同时织物表面产生异色效应风格,近几年针织产品中使用混色纱线增加较快。目前在中高档针织衫中使用混色纱已从原双色向多彩色发展。
双边监控体系:拓宽对欧盟服装出口空间
据专家介绍,近年来,欧盟一直是中国纺织服装出口的最大市场。2007年,我国对欧盟出口282亿美元,同比增长14.3%,在欧盟进口市场的份额高达34.3%。从2006年以来,由于欧盟对中国纺织品出口实行了严格的配额限制,极大限制了中国对欧盟纺织品出口能力。值得欣慰的是,2007年9月,中欧双方就合作建立纺织品双边监控体系达成共识:从2008年1月1日开始,实施了两年多的输欧纺织品配额限制被取消,取而代之的是为期一年的双监控方案。根据中欧经贸混委会达成的共识,在取消所有输欧纺织品数量限制的前提下,我国将备忘录项下的T恤衫、套头衫、裤子、女式衬衫、床单、连衣裙、胸衣、亚麻纱共8个类别纺织服装产品实行为期仅一年的出口许可。欧盟凭我国的电子数据给进口商颁发进口许可证,实现对输欧纺织品的有效监控。
专家指出,双边监控体系的实施,从总体上来说对中国纺织业是个利好消息。这将为中欧双方企业创造稳定和可预见的贸易环境,进一步拓展了我国纺织品对欧盟出口的空间。在“双边监控”管理模式下,欧盟至少在监控期间不会动辄拿出反倾销等手段制造贸易摩擦。通过监控,如果发现问题,欧盟先要与中方协商,协商不成才会采取其它措施,从而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贸易摩擦,为我国企业对欧纺织品贸易争取较大的主动性。
专家认为,随着配额的取消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将眼光瞄准欧盟市场,将欧盟看作是一个后配额时期的市场增长点。但欧盟市场细分度较高,群体对衣着讲究,个性化要求高,对产品有内在的品质和文化内涵的要求,纺织品市场出现急剧增长的可能性较小。专家同时提醒我国相关企业,一定要加强行业自律,规范出口秩序,杜绝无序出口行为。因为没有配额限制不代表没有绝对的数量限制。如果中国企业争相对欧出口,2005年中国对欧纺织品出口井喷现象会再度出现,很可能招致欧盟新的限制措施。中国企业要想在欧盟市场上站稳脚跟,必须实行差异化经营,集设计、打样、生产、销售为一体,走出一条符合中欧市场发展趋势的道路。
“走出去”:避开贸易摩擦
专家指出,服装在贸易保护中属于高危产品,也是最容易引起贸易摩擦产品。近年来,中国纺织服装出口的快速增长已经引起了相关国家的高度关注。仅2006年以来,欧美乃至印度、秘鲁、南非、哥伦比亚等发展中国家相继对我国纺织品展开了反倾销调查、反吸收调查。特别是美国对我国出口的聚酯短纤提起的反倾销案,更成为中美纺织品贸易历史上最大的反倾销案。此外,作为贸易保护相关措施之一的技术壁垒也成为阻碍中国纺织服装出口一道难越的关。如欧盟相继颁布相关法案提高了对进口产品的要求;美国对产自我国的服装产品实施召回频率明显提高,特别是以“安全性”名义对产自我国的童装、婴儿服装及用品的召回十分频繁。在这种背景下,中国纺织服装企业“走出去”不仅是自身调整产业结构的需要,更是减少贸易摩擦,避让贸易壁垒的重要举措。有关专家指出,对中国纺织服装企业来说,目前“走出去”有三种模式可供选择:
——“生产走出去”。主要是以规避贸易摩擦、降低生产成本为目的,主要目标国是东亚、东南亚国家,也有一些企业为了承接小批量、快速反应的欧美订单在欧盟附近及南美等地区设厂。
——“品牌走出去”。这是2007年以后出现的热点,目前相关企业在加强海外市场原创品牌拓展方面明显加大了力度,不少企业已经实现在东亚、东南亚地区、中东地区国家、澳、新、俄等国的品牌专卖销售。
——“采购走出去”。“采购走出去”是以跨国采购集团的形式,一手承接国际市场订单,一手控制订单流向和产品出口,成为国际流通环节中的一环。这种模式能够有效地控制国际市场产品流通的渠道:一方面,提高了服装企业在国际贸易价值链上占据的层次,改善了我国服装产业的利润格局;另一方面,也可以握住渠道掌控权,转变我国服装产业的国际竞争地位。专家认为,“采购走出去”或将成为未来中国服装出口新的成长点,值得相关企业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