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和实施,要符合其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和自主性等基本特点。在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生成性的体现对实现综合实践活动理念,达成科学课程三维目标有着重要影响。本文对科学综合实践活动中情感与价值观的生成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科学综合实践活动 情感与价值观 生成
【中图分类号】 G632.4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1-8437(2010)02-0138-01
《课程纲要》指出:课程包括学科和活动两部分,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有效地提高科学素养,就要充分发挥学科和活动的整体作用。科学课程的核心理念是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养,一个学生科学素养提高的过程实际上是指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生成的过程。而情感与价值观是科学课程的四大分目标之一,因此,把科学与综合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而成的科学综合实践活动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方法之一,也是促进学生情感与价值观生成的必要途径。
一 学生在科学学习中应该生成的情感与价值观
学生进行“情感价值观”的教育与培养,既有实的部分,也有虚的部分。说其“实”,是指在师生互动活动中,使学生能产生“学生想学、爱学、乐学、勤学”的“效应”,能使学生产生持续恒久的学习热情,而不是一时的激情释放或感情冲动;言其“虚”,是我们难以评价学生“情感价值观”达到什么水准,我们能肯定他当时的情感表象,但不可预知将来他的情感特征,其价值观究竟是何指向,我们难得而知。作为一名教师,往往需要把学生“终身受益”作为一种教育的“终极目标”,而不是在于考试分数的高低、优劣。
《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了科学课程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课程的三维目标的提出,包含了科学素养的基本内涵。同时《课标》指出通过学习,学生应该:
1.对自然现象保持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养成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的生活态度。
2.尊重科学原理,不断提高对科学的兴趣,关心科学技术的发展,反对迷信。
3.逐步培养创新意识,敢于依据客观事实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听取与分析不同的意见,并能够根据科学事实修正自己的观点,初步养成善于与人交流、分享与协作的习惯,形成尊重别人劳动成果的意识。
4.增强社会责任感,形成用科学技术知识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意识。
而这些情感与价值观的目标正是我们在科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希望学生生成的。科学知识与技能是中性的,既可以对人类产生积极作用,也可以产生消极作用,关键是看掌握科学知识与技能的人具有什么样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使科学活动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与价值,首先要求掌握科学知识与技能的人具有积极的有利于社会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这个意义上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整个科学活动中的导向性因素,起着决定方向的作用。
二 科学综合实践活动是科学情感与价值观生成的有效途径
从科学学科角度分析,科学课程中的情感和价值观可以通过告诉的方式传递给学生,但是这种教学方式根本无法使学生与获得的知识与技能等科学素养有机整合。这样容易造成一种现象,即学生有两个科学情感与价值观世界,书本上科学认识的情感与价值观与现实生活中的情感与价值观。这样造成我们的目标与学生个体的现实情感世界脱钩。
新課标的“新”主要表现在更加注重学到知识的学以致用,强调应用于日常生活并养成习惯。科学综合实践活动是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尤其要注重学生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方式,转变学生那种单一的以知识授受为基本方式,以知识结果的获得为直接目的的学习活动,强调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如探究、调查、访问、考察、操作、服务、劳动实践和技术实践等。可以超越教材、课堂和学校的局限,在活动时空上向自然环境、学生的生活领域和社会活动领域延伸,密切学生与自然、与社会、与生活的联系。学生通过掌握科学概念,学会科学方法,培养科学态度,懂得如何面对现实生活中的有关问题,并作出合理的决策,从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求知欲、好奇心、尊重科学和证据、学习毅力、团队合作精神、尊重他人的劳动果实、自我激励等等)。因此,在这些情感与价值观目标的达成过程中,科学综合实践活动要发挥其独特价值。
三 促进科学综合实践活动情感与价值观生成
影响科学综合实践活动中情感与价值观生成的因素有许多,要促进科学综合实践活动情感与价值观生成,就要对这些因素进行有效积极地利用。
1.利用学生的自身特点,促进情感与价值观生成。不同学生性格品质都不同,我们要在这些个性中体现“共性”(学生的情感与价值观要符合生成的目标),就要利用这些个性。
例如:在科学综合实践活动中,我常常让喜欢单干(性格孤僻,但能力较强)的学生加入一个团队协作;依赖性很强的学生常常是科学综合实践活动做总结陈词的人;粗心的学生往往和一位细心的学生一起做活动的统筹者。经过多次活动发现,利用这些个性,有针对性地抑制个性中消极因素,学生的情感与价值观生成有很大帮助。
2.科学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情感要符合学生情感与价值观生成需要在科学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如果学生自主选择活动主题情感过于低俗,不仅无法有助于学生情感与价值观的生成,而且使学生缺乏了继续探究其他相关联问题的兴趣,使活动流于平庸。如果学生选择的主题情感超越了学生年龄阶段的特点,致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出现情感断层,容易使活动流于形式。以上两个极端对综合实践活动情感与价值观的生成是有消极影响的。
例如:我的一个学生曾经有过这样的活动设想:他去寺庙烧香,香炉内已经插满了香。他插香时,手被已有的香棒烫伤,衣袖被香棒烧出一个洞,他想设计一个不会烧手的香炉。这个活动情感的主题显然过于低俗。
核心主题不仅要求难度适宜,更要体现生活化。核心主题的生活化,必定会引起学生的共鸣,能使活动气氛活跃,使学生对其他问题探究保持持久动力,有利于良好的行为意识、情感、态度、价值观、个体精神世界、实践能力的生成。教师在科学综合实践活动资源的开发中,应该精心巧妙地把核心主题情感与时代性、科学性、趣味性和责任感等情操融为一体,使主题能引人入胜,掀起波澜。
因此,教师在科学综合实践活动资源的开发和活动指导过程中,应该要考虑学生情感与价值观生成的需要。
3.科学综合实践活动情感与价值观生成要和学生的兴趣结合起来。忽略学生兴趣而重社会对学生情感与价值观要求,会导致科学综合实践活动变得枯燥、功利、缺乏活力。科学综合实践活动无法深入开展,不会有新的主题目标生成。其具体表现为,活动效率低,活动内容单一孤立,学生的行为意识、情感、态度、价值观、个体精神世界、实践能力得不到有效的生成,对待活动的态度是敷衍了事。
忽略社会要求而重学生兴趣,会造成科学综合实践活动情感与价值观的生成目的偏离活动重心。学生的行为意识、情感、态度、价值观、个体精神世界、实践能力的生成偏离了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和科学学科的目标,与综合实践活动理念相背离。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要突出教师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领导者和评价者的作用。
最简单的例子:关于环保的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情感是培养学生热爱生存环境,保护环境的情感。活动的社会性很强。如果单纯让学生查查资料,参观一下污水治理站,学生的兴趣不会很高。如果让学生开展“用污水喂养小白鼠”、“花盆中插废电池”等一系列模拟人类生存的实践活动,再通过废电池的危害的介绍:一节一号电池烂在地里,能使1平方米的土壤永久失去利用价值;一粒纽扣电池可使600吨水受到污染,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饮水量等。让学生有了一个触目惊心的结果。开展这样的活动,学生的兴趣会很高,而且对环保的体验更深,对情感与价值观的生成更有效。
4.在科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加强体验这个环节。《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显然,让学生亲历体验探究学习的活动过程,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逐步学会探究问题的策略,能引发情感和价值观,能投射情感和价值观,能激励情感和价值观,是促进情感和价值观生成的重要环节。
比如参观砖瓦厂、纸箱厂、蔬菜园等这样的劳动基地,组织学生实地体验,让学生大开眼界,大长见识;也可以组织学生做一下科学上经典的实验,体验一下科学家的严谨的科学态度。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接受情感教育,在活动中提高认识,巩固情感,鞭策其道德行为。
科学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学生与具体科学情境的交互作用,活动的开展和科学情境的变化会不断生成新的情感与价值观的目标、新的情感与价值观的主题,这对学生科学情感与价值观最终生成有直接的作用,激发着他们对科学学习的兴趣和坚持性。陶冶他们热爱科学、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所以学生与教师首先要认识到这些目标与主题产生的必然性,并肯定其存在价值,做到润物细无声,使生成的过程为三维目标达成而服务。
参考文献:
[1]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与实施【M】.
[2]钟启泉、张华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 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
[3]田慧生、李臣之、潘洪健.活动教育引论【M】.
[4]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
[5]卢家楣等.以情优教【M】.
关键词:科学综合实践活动 情感与价值观 生成
【中图分类号】 G632.4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1-8437(2010)02-0138-01
《课程纲要》指出:课程包括学科和活动两部分,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有效地提高科学素养,就要充分发挥学科和活动的整体作用。科学课程的核心理念是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养,一个学生科学素养提高的过程实际上是指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生成的过程。而情感与价值观是科学课程的四大分目标之一,因此,把科学与综合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而成的科学综合实践活动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方法之一,也是促进学生情感与价值观生成的必要途径。
一 学生在科学学习中应该生成的情感与价值观
学生进行“情感价值观”的教育与培养,既有实的部分,也有虚的部分。说其“实”,是指在师生互动活动中,使学生能产生“学生想学、爱学、乐学、勤学”的“效应”,能使学生产生持续恒久的学习热情,而不是一时的激情释放或感情冲动;言其“虚”,是我们难以评价学生“情感价值观”达到什么水准,我们能肯定他当时的情感表象,但不可预知将来他的情感特征,其价值观究竟是何指向,我们难得而知。作为一名教师,往往需要把学生“终身受益”作为一种教育的“终极目标”,而不是在于考试分数的高低、优劣。
《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了科学课程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课程的三维目标的提出,包含了科学素养的基本内涵。同时《课标》指出通过学习,学生应该:
1.对自然现象保持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养成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的生活态度。
2.尊重科学原理,不断提高对科学的兴趣,关心科学技术的发展,反对迷信。
3.逐步培养创新意识,敢于依据客观事实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听取与分析不同的意见,并能够根据科学事实修正自己的观点,初步养成善于与人交流、分享与协作的习惯,形成尊重别人劳动成果的意识。
4.增强社会责任感,形成用科学技术知识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意识。
而这些情感与价值观的目标正是我们在科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希望学生生成的。科学知识与技能是中性的,既可以对人类产生积极作用,也可以产生消极作用,关键是看掌握科学知识与技能的人具有什么样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使科学活动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与价值,首先要求掌握科学知识与技能的人具有积极的有利于社会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这个意义上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整个科学活动中的导向性因素,起着决定方向的作用。
二 科学综合实践活动是科学情感与价值观生成的有效途径
从科学学科角度分析,科学课程中的情感和价值观可以通过告诉的方式传递给学生,但是这种教学方式根本无法使学生与获得的知识与技能等科学素养有机整合。这样容易造成一种现象,即学生有两个科学情感与价值观世界,书本上科学认识的情感与价值观与现实生活中的情感与价值观。这样造成我们的目标与学生个体的现实情感世界脱钩。
新課标的“新”主要表现在更加注重学到知识的学以致用,强调应用于日常生活并养成习惯。科学综合实践活动是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尤其要注重学生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方式,转变学生那种单一的以知识授受为基本方式,以知识结果的获得为直接目的的学习活动,强调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如探究、调查、访问、考察、操作、服务、劳动实践和技术实践等。可以超越教材、课堂和学校的局限,在活动时空上向自然环境、学生的生活领域和社会活动领域延伸,密切学生与自然、与社会、与生活的联系。学生通过掌握科学概念,学会科学方法,培养科学态度,懂得如何面对现实生活中的有关问题,并作出合理的决策,从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求知欲、好奇心、尊重科学和证据、学习毅力、团队合作精神、尊重他人的劳动果实、自我激励等等)。因此,在这些情感与价值观目标的达成过程中,科学综合实践活动要发挥其独特价值。
三 促进科学综合实践活动情感与价值观生成
影响科学综合实践活动中情感与价值观生成的因素有许多,要促进科学综合实践活动情感与价值观生成,就要对这些因素进行有效积极地利用。
1.利用学生的自身特点,促进情感与价值观生成。不同学生性格品质都不同,我们要在这些个性中体现“共性”(学生的情感与价值观要符合生成的目标),就要利用这些个性。
例如:在科学综合实践活动中,我常常让喜欢单干(性格孤僻,但能力较强)的学生加入一个团队协作;依赖性很强的学生常常是科学综合实践活动做总结陈词的人;粗心的学生往往和一位细心的学生一起做活动的统筹者。经过多次活动发现,利用这些个性,有针对性地抑制个性中消极因素,学生的情感与价值观生成有很大帮助。
2.科学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情感要符合学生情感与价值观生成需要在科学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如果学生自主选择活动主题情感过于低俗,不仅无法有助于学生情感与价值观的生成,而且使学生缺乏了继续探究其他相关联问题的兴趣,使活动流于平庸。如果学生选择的主题情感超越了学生年龄阶段的特点,致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出现情感断层,容易使活动流于形式。以上两个极端对综合实践活动情感与价值观的生成是有消极影响的。
例如:我的一个学生曾经有过这样的活动设想:他去寺庙烧香,香炉内已经插满了香。他插香时,手被已有的香棒烫伤,衣袖被香棒烧出一个洞,他想设计一个不会烧手的香炉。这个活动情感的主题显然过于低俗。
核心主题不仅要求难度适宜,更要体现生活化。核心主题的生活化,必定会引起学生的共鸣,能使活动气氛活跃,使学生对其他问题探究保持持久动力,有利于良好的行为意识、情感、态度、价值观、个体精神世界、实践能力的生成。教师在科学综合实践活动资源的开发中,应该精心巧妙地把核心主题情感与时代性、科学性、趣味性和责任感等情操融为一体,使主题能引人入胜,掀起波澜。
因此,教师在科学综合实践活动资源的开发和活动指导过程中,应该要考虑学生情感与价值观生成的需要。
3.科学综合实践活动情感与价值观生成要和学生的兴趣结合起来。忽略学生兴趣而重社会对学生情感与价值观要求,会导致科学综合实践活动变得枯燥、功利、缺乏活力。科学综合实践活动无法深入开展,不会有新的主题目标生成。其具体表现为,活动效率低,活动内容单一孤立,学生的行为意识、情感、态度、价值观、个体精神世界、实践能力得不到有效的生成,对待活动的态度是敷衍了事。
忽略社会要求而重学生兴趣,会造成科学综合实践活动情感与价值观的生成目的偏离活动重心。学生的行为意识、情感、态度、价值观、个体精神世界、实践能力的生成偏离了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和科学学科的目标,与综合实践活动理念相背离。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要突出教师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领导者和评价者的作用。
最简单的例子:关于环保的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情感是培养学生热爱生存环境,保护环境的情感。活动的社会性很强。如果单纯让学生查查资料,参观一下污水治理站,学生的兴趣不会很高。如果让学生开展“用污水喂养小白鼠”、“花盆中插废电池”等一系列模拟人类生存的实践活动,再通过废电池的危害的介绍:一节一号电池烂在地里,能使1平方米的土壤永久失去利用价值;一粒纽扣电池可使600吨水受到污染,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饮水量等。让学生有了一个触目惊心的结果。开展这样的活动,学生的兴趣会很高,而且对环保的体验更深,对情感与价值观的生成更有效。
4.在科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加强体验这个环节。《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显然,让学生亲历体验探究学习的活动过程,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逐步学会探究问题的策略,能引发情感和价值观,能投射情感和价值观,能激励情感和价值观,是促进情感和价值观生成的重要环节。
比如参观砖瓦厂、纸箱厂、蔬菜园等这样的劳动基地,组织学生实地体验,让学生大开眼界,大长见识;也可以组织学生做一下科学上经典的实验,体验一下科学家的严谨的科学态度。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接受情感教育,在活动中提高认识,巩固情感,鞭策其道德行为。
科学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学生与具体科学情境的交互作用,活动的开展和科学情境的变化会不断生成新的情感与价值观的目标、新的情感与价值观的主题,这对学生科学情感与价值观最终生成有直接的作用,激发着他们对科学学习的兴趣和坚持性。陶冶他们热爱科学、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所以学生与教师首先要认识到这些目标与主题产生的必然性,并肯定其存在价值,做到润物细无声,使生成的过程为三维目标达成而服务。
参考文献:
[1]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与实施【M】.
[2]钟启泉、张华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 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
[3]田慧生、李臣之、潘洪健.活动教育引论【M】.
[4]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
[5]卢家楣等.以情优教【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