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下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tiankong19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作业设计是语文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之一,是实施素质教育、进行课改的重要载体,也是促进学生认知能力、情感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新课改走到今天,“转变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已成为语文新课程改革的主题,全国各地就此而进行的课堂教学方面的讨论和实践开展得如火如荼且卓有成效。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作为新课程的一个重要方面,语文作业设计问题却一直被有意无意地轻描淡写——被“忽略”了,没有受到应有的关注。
  多年来,教师在作业的布置上,更多注重的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忽略了课程目标三个维度中的“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的作业单调枯燥,缺乏弹性,偏重书本,脱离生活和学生实际。鉴于此,我们有必要依据新课改的要求,重新全面认识作业的意义,以作业改革为突破口,尊重学生的个性,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让作业不成为学生的包袱,真正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
  通过这几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我对新课程下作业的布置有了新的认识与思考,现结合实践谈谈自己的想法与做法。
  一、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设计层次性作业
  从教育心理学角度看,学生的身心发展由于先天禀赋以及后天诸多因素的影响,存在着差异。要想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师就必须采取作业分层的策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习题,品尝属于他们自己的“果子”。小学语文教师要根据不同语文能力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增加作业的层次性,让每个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都取得成功,获得轻松、愉快、满足的心理体验。
  每个班的学生由于受智力水平、学习习惯、生活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的影响,之间存在着差异。让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势必会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这样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就会受到遏制。
  教师应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性,在设计作业的时候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既满足优生的求知欲望,又兼顾中差生的接受能力,设计多梯级的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我们可以将作业分为A、B、C三组。A组题型重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操作,一般适合“学困生”。B组题型主要以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为目标 ,一般适合中等生。C组主要是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一般适合优生。这样的作业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使不同层次,不同不平的学生都能在作业中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二、根据学生的爱好特长,设计趣味性作业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大都依赖于兴趣。”教学的实践也证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不竭动力。然而有些语文作业形式呆板,内容枯燥,形成了一个一成不变的脱离实际的无趣模式,使作业成了学生一项艰苦的劳作,成了学生沉重的负担,使学生失去兴趣,从而导致更严重的后果——厌学。这样非常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如果我们的作业设计富有创意。形式新颖、内容联系实际,并有一定的趣味性,既符合儿童的心理年龄特征,又符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学生一定会在一种愉悦的环境中,体验到寻觅真知和增长才干的成功乐趣。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就能全神贯注地积极思维;有了兴趣,就能克服困难探索科学的奥秘;有了兴趣,学习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乐此不疲的享受;有了兴趣,才有真正地参与。我们要相信每个儿童都有巨大的学习潜能,儿童唯有把自己所有的感觉情绪和智慧投入到学习过程中,才能发挥其学习潜能。
  三、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开放性作业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课程目标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力争使每一个学生的语文素养都得到发展。传统作业在训练学生时,往往忽视思维训练,把活生生的学生当作一台机器来使用,作业流于机械单一的操作。为了改变这一局面,我们在布置课外作业时,应立足课本,放眼课外,放眼社会,充分利用课外语文资料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作业的内容可以与教材内容相联系,也可以与学生生活相结合,还可以与社会活动“接轨”。形式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和表达的需要自由选择。
  如我们在教学《游园不值》、《春日》后,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作业。学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说回去要画一幅春天的画,有的说要去收集关于春天的诗,有的说要去学唱有关春天的歌,有的要把本诗的名句“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写成一幅书法作品,还有的甚至要到大自然去寻找春天,认识春天。学生分别把音乐课、美术课、书法课、科学课的作业内容都整合到了自己的作业形式中,使语文作业形式“万紫千红”、“丰富多彩”。
  四、联系学生的生活,设计实践性作业
  设计实践性作业是适应时代的需要,符合新课标的要求。教师应树立大语文教育观,注意沟通课内外与校内外的联系,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实践性作业可以根据学生年龄特点与心理规律,结合教材实际,通过新颖有趣的形式把语文课与开放的语文实践活动巧妙地联系起来,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增长知识,增长才干,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我们的具体做法是:(1)联系学校生活的实践作业。充分利用学校图书室的教育资源,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开展“读、评、仿、写、学”等各种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2)联系家庭生活的实践作业。组织学生在家中收听广播、收看电视,记录自已感兴趣的内容。观看动画片,学写童话故事。体验当家,帮家长做力所能及的事,写体会的文章。(3)联系社会生活的实际作业。收集名人名言,春联、歇后语、谚语等进行全班交流。了解某种产品的性能,用途,学写产品说明书,广告语等。经常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或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学写调查报告等。
  “教者有心,学者得益。”总之,语文课外作业的内容应是丰富多彩的,教师应设计生动活泼的作业形式,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视野由课本走向自然,走向生活,走向社会,走向世界。让他们在具有自主多元化、新颖趣味性、综合实践性的作业中体现自己的个性,发展自己的能力。
其他文献
摘要:学法指导是新课程改革提出的一个全新的教育理念。它是在传统数学教学的基础上对传统教学的继承和发扬,是从关心学习主体的角度,对数学课堂教学的重新定位。  关键词: 初中 数学 学法指导    一、数学学法指导的意义  1.新课程标准中教师角色转变的需要。新课程标准决定了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将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促进者,整个课堂教学,始终确立以学生为中心,采用自主探索、小组合作学习
【摘要】现实生活不但是学习数学的起点,又是学习数学的基础。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用生活在数学知识和学生之间架起一座相互沟通的桥梁,让学生顺着这座桥去学习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方法,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在作业布置方面,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可以设计不同类型的生活化的家庭作业,给学生更多“做数学”的机会,以提高教学实效。  【关键词】生活化;激发兴趣;教学资源;数学思考;解决问题;趣味创新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高中化学是许多高中学生最难学习的地方, 主要是由于高中化学“繁、难、乱”, 因此导致许多学生在接触有机化学后, 化学成绩得不到提高。针对这种现象, 如何将有机化学知识及学习要点进行总结和归纳, 将有机化学学习的方法及技巧传授给学生, 提高学生有机化学成绩、提高学生对于化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化学综合能力, 文中就这一问题进行了简要的论述。  一、针对高中化学特点,
[摘要]具有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巳成为现代人必备的素质。职业高中作为中学生走向社会的过渡阶段,肩负着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任务。为此,本文从转变学习观念、提高心理素质、增加语言积累、掌握说话技巧、加强实践训练等方面作了一些粗浅的探讨。  [关键词]语文教学;口语交际能力;培养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普通高中的语文教学模式有了许多的转变,如公布新的教学大纲、更新课程设置等,教师的教学观念也在逐步发
刚生入高中的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知识,也有了一定的学习能力。那么在高中三年的教育教學中如何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呢?本人有如下认识:    一、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性    学生从初中升入高中,抱着理想而来,他们已有了一些学习的经验和方法。但是,高中知识难度在增加,已有的学习方法显得肤浅不能适应新的学习。可以说随着高中三年多个学科的学习,学生不但提高认识世界的能力,从多个角度认识了宏观世界和微观
[摘要]在学习交流中,教师对学生起到引导作用,充分体现教师性作用,相互学习、讨论、激励、了解及鼓舞。让师生互动学习,既教又学,既学又教,乐中求学,学中求乐,相互促进,共同进步。  [关键词]互动教学 初中物理    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双边活动,课堂是一个活生生的以人为主的舞台。就初中生青少年时期的特点而言,他们一方面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对各种新鲜事物好学、好问,富于幻想。但他们这种学习积极性往
开学了。学校给我分配了一个班的班主任工作,生怕自己班在每月的考核中不好,所以天天给学生讲纪律,讲规范。在每周一的班会课上,喜欢指出班中存在的种种不足,今天批评这名同学,明天批评那名同学。而对于班里存在的好表现轻描淡写得说一下或者只字未提。久而久之,我发现总不能改变班里的歪风邪气。而且,一看到班主任那批评的眼神,学生那沮丧和反感的表情就写在了脸上。  我该怎么办呢?不妨换个方式试一试吧!八月九号开学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已成为时代的主题和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成为政治课教育教学的重要目标和任务之一。在我们的政治课教学中,不断优化政治课堂教学模式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载体。   一、创设良好的创新教育,培养创新能力。  美国创造力专家托兰斯认为,创造力的发展必须在自由而安全的气氛中才能进行。也就是说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
问题意识是思维的一种问题性心理品质,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促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在数学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善于提问,而且更要满腔热情地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1 加强基础训练,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供必要的知识和能力基础  《标准》强调通
[摘要]历史课程既蕴含丰富的知识,又带有引人入胜的趣味性,那么我们在历史教学中就要充分发挥这门课的这两种特色,即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让学生更容易掌握历史这门课所蕴含的丰富的知识,本文仅就历史教学中应如何处理知识性与趣味性的和谐统一,以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好历史这门课,主要从“历史的知识性”、“历史的趣味性”、“知识性与趣味性的辨证统一”三个方面展开了一些探索。  [关键词] 知识性;趣味性;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