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研究四肢创伤急诊护理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0年5月至2013年8月间收治的62例四肢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急诊急救护理,分析患者的治疗效果,并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比较。
结果对患者实施急诊护理后,其疼痛评分远远低于护理前,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統计学意义(P<0.05)。在本次研究的62例患者中,有51例患者治愈,10例患者治疗有效,总有效率为98.4%。
结论通过实施急诊护理,有利于使患者治疗后的疼痛症状减轻,提升其生活质量,促进伤口的愈合。
关键词:四肢创伤急诊护理治疗效果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9.524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9-0312-02
四肢有着重要的生理功能,一旦受到严重创伤后,便会诱发疼痛,无法确保生理功能充分发挥作用[1]。持续疼痛会对机体产生较大影响,从而导致生理功能产生变化,如果患者的疼痛问题无法及时得到解决,便会影响患者心情,使其增生恐惧感,延长病程[2]。据临床研究证实,通过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减轻患者疼痛,提升其生活质量。本文主要分析四肢创伤急诊护理方法,现将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以我院在2010年5月至2013年8月间收治的62例四肢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男性34例,女性28例,年龄在8至65岁间,平均年龄32.15±3.66岁。其中车祸伤29例、砸伤18例、刀割伤15例。所有患者创伤部位均有剧烈疼痛感。
1.2护理方法。①基础护理。基础护理的实施需以患者病情为依据,四肢创伤患者骨折范围非常广,如果患者有严重出血症状,极易因失血过多,导致其出现休克性感染,对其生命构成威胁。首先需要实施基础护理,特别是盆骨骨折患者可能并发血管伤、盆腔内脏伤等症状,因此,要注重观察患者疾病的具体情况。四肢创伤出血后发生感染与休克的风险较大,患者在受伤后,必须行止血治疗,同时实施抗感染治疗,降低患者休克发生率。②心理护理。患者受伤后,因对自身疾病情况并不了解,在急诊治疗时,必定会产生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此时,护理人员要给予心理疏导,告知患者疾病并非像其想象中的那么严重,在治疗期间多与患者沟通。③评估患者疾病状况。患者受到创伤后,会产生比较严重的应激障碍,主要表现为胸痛、头晕、心悸、面色苍白、气促等,护理人员需及时评估患者应激反应,并做好创伤后应激防护工作,使患者应激适应能力提升。④疼痛护理。疼痛程度不仅与患者创伤的严重度相关,同时也与患者心态存在较大关联。做好疼痛护理,可使患者疼痛减轻,对于疾病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身体运动反应是四肢创伤疼痛的主要影响因素,大部分患者行手术治疗后,因害怕身体疼痛,不敢参与运动,实际上,适度运动对于患者疾病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可促进伤口的愈合,缩短治疗时间。⑤密切关注患者疾病变化情况,尤其在给药后,要明确患者是否存在不良反应,使用吗啡类药物后,要了解患者是否存在胃肠道反应,并记录患者给药剂量与实践,防止上瘾。
1.3疼痛评分标准。利用VAS疼痛评分标准为依据,将患者疼痛程度分为无痛、轻度、中度、重度四种情况。无痛:0分;轻度疼痛:低于3分;中度疼痛:4至6分之间;重度疼痛:7至10分之间。
1.4统计学方法。对本组研究的数据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对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如下表所示,患者护理前疼痛评分为7.65±2.15分,护理后疼痛评分为2.54±0.65,护理前疼痛评分明显高于护理后,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四肢创伤对患者肢体功能产生的影响较大,患者在行急诊治疗期间,要注重确保室内安全,确保手术室内的无菌操作符合要求。室内温度要控制在25至30摄氏度之间,湿度最好在50%至60%之间[3]。
注重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每隔2小时,对患者收缩压进行测量,若发现收缩压下降,需为患者补充血容量,值得注意的是,此时不能应用升压药治疗[4-5]。术后患者需取合适体位,通常情况下,取平卧位,并卧床休息2周,将患肢抬高,约与心脏平面相隔15厘米,定时变换体位,也禁止使其患肢受压或产生张力[6]。
做好术后的止疼工作,疼痛会导致患者无法正常休息,对患者睡眠造成影响,且会使血管产生剧烈收缩,出现血循环障碍,因此,患者术后需要限制患肢运动,不过症状稳定之后,可适度加强锻炼。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动作要轻柔,避免使患者疼痛加剧,否则可能会产生疼痛刺激,以至于患者发生血管痉挛。
若发现患者皮肤出现水肿或局部出血症状,要及时查明原因,并行止血治疗,术后水肿症状是手术治疗所引发的正常反应,一般而言,治疗后3天后,症状会自行消失。术后要采取措施解除患者疼痛症状,可利用冰袋冷敷,有利于使局部出血与充血症状减轻。患者病情稳定后,可通过热敷,促进疾病的好转。通过预防性用药,减轻其疼痛。不能等到患者难以忍受疼痛后,再给予其服药。
从本次研究中可得知,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后,疼痛症状与实施前有明显改善,这表明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在本次研究中,有51例患者治愈,10例患者治疗有效,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8.4%。护理干预的实施可减轻患者痛苦,提升患者生活治疗,对于患者疾病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韩艳军,韩红娜.游离背阔肌皮瓣移植修复四肢创伤的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35):281
[2]张冬梅,张月林,王新梅.“三重”护理法护理四肢创伤性骨折的体会[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08):636-637
[3]胡三莲,何丹,钱会娟.四肢创伤骨折患者急性疼痛的护理管理[J].中国护理管理,2013(03):77-79
[4]何晓艳.“三重”护理法在四肢创伤性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12):168-169
[5]苏荣锦,廖秀妹.VSD负压引流术应用于四肢创伤的护理体会[J].北方药学,2013(08):170-171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0年5月至2013年8月间收治的62例四肢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急诊急救护理,分析患者的治疗效果,并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比较。
结果对患者实施急诊护理后,其疼痛评分远远低于护理前,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統计学意义(P<0.05)。在本次研究的62例患者中,有51例患者治愈,10例患者治疗有效,总有效率为98.4%。
结论通过实施急诊护理,有利于使患者治疗后的疼痛症状减轻,提升其生活质量,促进伤口的愈合。
关键词:四肢创伤急诊护理治疗效果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9.524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9-0312-02
四肢有着重要的生理功能,一旦受到严重创伤后,便会诱发疼痛,无法确保生理功能充分发挥作用[1]。持续疼痛会对机体产生较大影响,从而导致生理功能产生变化,如果患者的疼痛问题无法及时得到解决,便会影响患者心情,使其增生恐惧感,延长病程[2]。据临床研究证实,通过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减轻患者疼痛,提升其生活质量。本文主要分析四肢创伤急诊护理方法,现将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以我院在2010年5月至2013年8月间收治的62例四肢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男性34例,女性28例,年龄在8至65岁间,平均年龄32.15±3.66岁。其中车祸伤29例、砸伤18例、刀割伤15例。所有患者创伤部位均有剧烈疼痛感。
1.2护理方法。①基础护理。基础护理的实施需以患者病情为依据,四肢创伤患者骨折范围非常广,如果患者有严重出血症状,极易因失血过多,导致其出现休克性感染,对其生命构成威胁。首先需要实施基础护理,特别是盆骨骨折患者可能并发血管伤、盆腔内脏伤等症状,因此,要注重观察患者疾病的具体情况。四肢创伤出血后发生感染与休克的风险较大,患者在受伤后,必须行止血治疗,同时实施抗感染治疗,降低患者休克发生率。②心理护理。患者受伤后,因对自身疾病情况并不了解,在急诊治疗时,必定会产生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此时,护理人员要给予心理疏导,告知患者疾病并非像其想象中的那么严重,在治疗期间多与患者沟通。③评估患者疾病状况。患者受到创伤后,会产生比较严重的应激障碍,主要表现为胸痛、头晕、心悸、面色苍白、气促等,护理人员需及时评估患者应激反应,并做好创伤后应激防护工作,使患者应激适应能力提升。④疼痛护理。疼痛程度不仅与患者创伤的严重度相关,同时也与患者心态存在较大关联。做好疼痛护理,可使患者疼痛减轻,对于疾病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身体运动反应是四肢创伤疼痛的主要影响因素,大部分患者行手术治疗后,因害怕身体疼痛,不敢参与运动,实际上,适度运动对于患者疾病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可促进伤口的愈合,缩短治疗时间。⑤密切关注患者疾病变化情况,尤其在给药后,要明确患者是否存在不良反应,使用吗啡类药物后,要了解患者是否存在胃肠道反应,并记录患者给药剂量与实践,防止上瘾。
1.3疼痛评分标准。利用VAS疼痛评分标准为依据,将患者疼痛程度分为无痛、轻度、中度、重度四种情况。无痛:0分;轻度疼痛:低于3分;中度疼痛:4至6分之间;重度疼痛:7至10分之间。
1.4统计学方法。对本组研究的数据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对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如下表所示,患者护理前疼痛评分为7.65±2.15分,护理后疼痛评分为2.54±0.65,护理前疼痛评分明显高于护理后,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四肢创伤对患者肢体功能产生的影响较大,患者在行急诊治疗期间,要注重确保室内安全,确保手术室内的无菌操作符合要求。室内温度要控制在25至30摄氏度之间,湿度最好在50%至60%之间[3]。
注重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每隔2小时,对患者收缩压进行测量,若发现收缩压下降,需为患者补充血容量,值得注意的是,此时不能应用升压药治疗[4-5]。术后患者需取合适体位,通常情况下,取平卧位,并卧床休息2周,将患肢抬高,约与心脏平面相隔15厘米,定时变换体位,也禁止使其患肢受压或产生张力[6]。
做好术后的止疼工作,疼痛会导致患者无法正常休息,对患者睡眠造成影响,且会使血管产生剧烈收缩,出现血循环障碍,因此,患者术后需要限制患肢运动,不过症状稳定之后,可适度加强锻炼。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动作要轻柔,避免使患者疼痛加剧,否则可能会产生疼痛刺激,以至于患者发生血管痉挛。
若发现患者皮肤出现水肿或局部出血症状,要及时查明原因,并行止血治疗,术后水肿症状是手术治疗所引发的正常反应,一般而言,治疗后3天后,症状会自行消失。术后要采取措施解除患者疼痛症状,可利用冰袋冷敷,有利于使局部出血与充血症状减轻。患者病情稳定后,可通过热敷,促进疾病的好转。通过预防性用药,减轻其疼痛。不能等到患者难以忍受疼痛后,再给予其服药。
从本次研究中可得知,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后,疼痛症状与实施前有明显改善,这表明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在本次研究中,有51例患者治愈,10例患者治疗有效,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8.4%。护理干预的实施可减轻患者痛苦,提升患者生活治疗,对于患者疾病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韩艳军,韩红娜.游离背阔肌皮瓣移植修复四肢创伤的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35):281
[2]张冬梅,张月林,王新梅.“三重”护理法护理四肢创伤性骨折的体会[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08):636-637
[3]胡三莲,何丹,钱会娟.四肢创伤骨折患者急性疼痛的护理管理[J].中国护理管理,2013(03):77-79
[4]何晓艳.“三重”护理法在四肢创伤性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12):168-169
[5]苏荣锦,廖秀妹.VSD负压引流术应用于四肢创伤的护理体会[J].北方药学,2013(08):17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