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意向调查——以上海海事大学为例

来源 :现代交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yans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通过对2021届上海海事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意向调查,了解了大学生在就业意向、就业期望、择业看重的因素、获取就业信息的渠道、期望的就业指导及就业成功的关键因素方面的情况.针对调研情况,提出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加强对考研的支持力度、加强就业信息管理、加强就业技能指导、加强就业价值观引领、实施”一人一策”等建议.
其他文献
以”立德树人”为主要目标、以”三全育人”为思想指导、以党团工作为主要载体形式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新形势下高校培育人才的重要着力点.学生公寓党员工作站以创新性的工作模式、针对性的思想教育内容、导向性的价值观建立过程,涵盖育人对象的全体人员,贯穿育人工作的整个过程,衔接育人要素的各个方位,在高校育人工作的开展与实施中承担着十分重要的功能.通过强化育人对象主体地位、把握育人体系关键环节、保障育人时间中心效度、巩固育人成交核心要义,为高校”立德树人”育人目标的实现筑牢根基.
美国民俗学家西蒙·布朗纳(Simon Bronner)近来提出以实践为中心的民俗学的主张,强调重新将传统置于民俗学研究的中心位置.这一主张有四个核心关键词:Praxis、Pheme、Tradition与Custom.四个词都在西方有长期历史和丰富含义,中国学术界内也有各种不同翻译.本文提出,站在民俗学的立场上,中国古已有之的知行、风谣、风俗与世俗这四个概念,与布朗纳使用的上述四词有内在契合.无论是布朗纳的实践理论,还是中国古代使用的这四个概念,都源于高举行动实践与政治意识的重要性.正是在强调实践主体的自由
新时代思政课大环境要求思政教育情怀要深,保持家国情怀,在党和人民的伟大实践中关注时代、关注社会,汲取养分、丰富思想.为此,我们对大中小红色文化传承问题在其思政课中的应用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研究,以进一步促进红色文化资源在新时代更好地发挥育人助人效果,旨在具体论述陕西省红色文化资源发展的现状问题,充分论证新时代红色文化的内涵,并阐发其在思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通过红色文化的地域性特征所呈现的地域意义,从而以小见大,为红色文化的传承与路径发展、为当地红色文化传承与研究,为国家”大中小一体化”红色思政文化教育发展
在慕课快速发展的今天,探讨如何充分利用慕课平台,建立行之有效的慕课和翻转课堂结合的教学模式,并将其用于理工科大学的德语通识课是非常有必要的.慕课和翻转课堂结合的教学模式应用到理工科大学的德语通识课上,有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目的和兴趣来学习,线上反复学习难消化的部分,线下和教师共同探讨语言规律和其相关的文化因素.
启发式教学思想在课程教学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本身也在不断充实和发展.”文本互参”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多个相关文本的参照与分析,加深学生对单个文本的理解;该方法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激活学生的思维潜能,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文本互参”在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中的运用,表明了这种教学方法对于提升启发式教学质量可以发挥积极作用.
思政课教师担负着”立德树人”使命决定了思政课教师职业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目前,民办高校思政教师以硕士学历为主,研究起点比较低,面临着内外部的巨大压力,且对在民办高校工作职业发展前景存在焦虑.为此,分析民办高校思政课青年教师职业发展的困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建议,既利于改善其职业发展困境,稳定教师队伍,推进青年教师发展;也有利于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社区是城市的缩影,是社会管理的重要基础.面对日益复杂的社会管理问题,基层管理方式不断创新,社区网格化管理的模式逐渐兴起.尽管社区网格化管理取得了很多效果,但社区发展离不开居民,居民参与社区公共事务与否,直接影响社区组织的质量和运行.对淄博市H社区进行调研的结果显示,网格化管理提高了管理和服务的效率,但在网格员工作分配、加大宣传力度、服务内容改进方面仍有进步空间.
”知人论世”和”以意逆志”是中国文学作品评论的两种传统方法,多用于诗学意义的探讨.相较于诗词,小说的文本解读亦可运用这两种方法.只是中国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受世俗化浪潮的影响,文学开始向现实妥协,作家与作品表意的一致性受到质疑.因此,在解读中原作家群的小说时,”知人论世”与”以意逆志”运用上的合理性及可行性需要我们细细斟酌.
马克思在其著作中曾提到过两种社会形态,分别是社会”三形态”说及”五形态”说,这两种具有不同图示的社会形态是随着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发展缓步向前的.二者虽然并不直接等同于一切社会形态,但二者的发展趋势无疑揭示了唯物史观的发展态势.在研究二者时,须回归到文献中去,从两种不同的社会形态发展脉络出发,从时间上的发展逻辑及二者的理论内涵出发浅析二者的关系,通过研究进一步认识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发展脉络.
公共卫生事件频发,网络舆情热点事件频出,对国家治理能力提出了挑战.研究信息发布对公众关注度的影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通过搜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相关热点事件,梳理信息发布主体与方式,挖掘关联规则并进行分析,得到以下结论:一是政府主体发布信息的频率最高,降低公众关注度的效果最佳,其次是意见领袖,再次是民营机构媒体;二是采访报道是出现频率最高的信息发布方式,降低公众关注度的效果最佳,其次是增强传播;三是多主体、多方式及二者的组合,比单一主体和方式降低公众关注度的效果更好,并且多方式普遍比多主体降低公众关注度的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