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得自然

来源 :文苑·经典美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lg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童年是一个太有作为的时代,守着时日,获得自在。童年漸行渐远,淡至模糊、喑哑、疼痛、空落落。在回忆中坠入深处,也有明亮呈现,那便是老屋、故人、玩伴、山阔水长。
  画这幅画时想到父亲,一个城里上班的工人,一辈子恋着土地,因身体原因长年请病假。在乡下的日子里,他无所事事,然而面对田野,他似乎触摸到了某些神圣的东西,通过汗水,他获得舒畅。他小心翼翼地拒绝通往山外的路。
  在乡下,父亲不走正道。山野之间、崖壁上都有攀爬的路,日夕相遇,有丰而茂的草木,父亲喜欢这样的路。乡下人实而真,直而诚,人和虫鱼鸟兽,及四季中的风雨雷电,都是说话对象。
  记得有一年开山种地,为了让山地的肥料厚足,我们父女俩把去冬的荒草收集在一起,又想,茅草轻浮,烧后也不过是一层浮灰入不了泥土,父女俩下了死力气刨灌木根,翻晒后点燃沤肥撒在地里。那一年春夏时分父亲种下了黄豆种子,出苗,见风见雨长得欢实。父亲说:“地有厚德,可载万物,依时而作,土地永不辜负人。”劳动可以把什么都改变,也改变着人的模样,似乎只有这样才足够承载悲喜。
  有多少农人在长满万物的土地上劳作,在释放生命力量的行进中,经天纬地。他们是自由的,自由的代价有可能和财富不沾边,但是,自由又是多么叫人向往!
  有一年去山西翼城县郊区,见到一位写诗歌的朋友。一直以来,他舍不得自己的乡下,天暖的日子里,他把心灵安置在乡下的土窑内,并在院子里种下了油菜花。
  一道柴门,又一道柴门,在寒意料峭的风中,寻找一扇打开的门。这不是一个浪漫抒情的年代,庸凡的生活,一切都显得那么轻忽。就在柴门打开的那一瞬间,院子里开满的油菜花,让我在精神上感受到一种迎接。
  五眼窑洞,朝南,给人一种不忍惊动岁月之感。站在院子里的油菜花旁,春风从远处刮来,夯土的墙只是拦挡了一下,艾药儿香掠过我的嘴唇,我狠狠地吸了一口。春天就该是这样的,风情、有序,似乎有一种光芒生长在朋友晋侯的院子里。
  这就是生活啊。
  去冬柴门上的对联还在,晋侯说他的父亲刚走,并不因为红彤彤的对联而不悲伤。他的父亲最好的姿态遗落在这个院子里,那张生前的照片凝固了岁月。从他的描述中可以想象那一幕:从城里回到乡下,进入母亲的视野,在母亲起身拍打风落在围裙上的草叶时,沟口上的晋侯冲着高处喊一声“妈”。此刻,对面那山冈一样的土塬上,风列队而过。远处有牵驴汉子,“走”,犟驴夹着尾巴。几只黑鸟起伏在道路上。
  酸枣树杈在土墙脚下,发青的枝干,挂着一层绿色。油菜花开开落落,一部分开着,一部分豆荚里的菜籽正在鼓起,在接近最后的成熟,明黄中的沉绿。一年的收成,只有十几斤菜籽,然而它们让生活变得富有弹力。
  我想到了秋天父亲见风起泪的风眼,想到我们种下的黄豆种子,等一朵令人躲闪不及的花开,都是为了一点功名,一点生计啊。
  沿着黄土墙脚前的小路走往高处。晋侯说,人浪费了钱财把砖房子盖在平地上面,又往城市里去了,砖房子闲着,想不明白是为了什么。古人描绘的理想国是重视死亡而不向远方迁徙,虽然有船和车辆,却没有必要去乘坐;虽然有武器装备,却没有机会去布阵打仗。那里,有香甜美味的饮食,清雅的衣服,安逸稳定的住所,欢乐的风俗。
  一个平静的下午就这样来临了。我想象不出令人感到亲切的日子是怎样的,也许就是赋予生活具体而真实的内容,在被人们忘却的角落里,和一些细小普通的事物亲近并获得美好。
  摘自《光明日报》
其他文献
初去西安,被那四方的城墙震慑住,恨不得从车上跳下来,抓一点公主帝王的影子。以后几天便喜欢上坐公交车,看它从城墙下悠悠而过。其实是自己余一点小心思,以便临境惦念,多年以前,是历史上的谁从这里窈窕而过。  暂住鸡市拐,初听这三个字,一头雾水,待奔回到住处,立马开电脑搜这名字的来处。没想到原来有意思的名字那么多,此后几天,自己便频繁把每一个名字拿去搜索,看它有什么意趣,有什么故事。  看到路边的招牌,要
过去有个词,叫“盛装”,例如“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都穿上了节日的盛装”。这个词现在年轻人一定会想多,以为我们从前生活非常气派,还有专门为节日置办的盛装,平常收起来不穿,有相宜的场合才穿,像西方人的晚礼服。然而真辛酸,我们那时的“盛装”,其实也就是我们最好的那件衣裳,每个人都知道是哪件衣裳,因为没别的,就那一件,连二选一都不支持。平常不穿并不是不必穿,而是活活忍着不穿。我幼年时还目睹过楼上一位娘娘
推荐  在越来越关注环保与自然的境况下,主动介入生活现场,主动把目光望向书斋之外,这是作家自觉创作的觉悟和责任,因此当下写动物与鸟类的文章越来越多。但是,怎样能够让这样的文章既有专业的科普性,又有文学性;既能为大读者所接受,又能让小读者从中受益?这需要很好的兼顾与权衡能力,更需要作家的脚步走向田野。读了宋晓杰的一系列鸟类自然观察随笔,我觉得她基本做到了这几点。比如,这一篇写白鹤的短文,在规定的字数
儿子  你清澈的眼波  看穿文字和数字  看穿金刚变形的伎俩  但还看不見那些人间的实景  我想让你绕过书本看看人间  又怕你真的看清
我今天要读这首诗给大家听,题目叫《愿》:  我愿是满山的杜鹃,只为一次无憾的春天。  我愿是繁星,舍给一个夏天的夜晚。  我愿是千万条江河,流向唯一的海洋。  我愿是那月,为你再一次的圆满。  如果你是岛屿,我愿是环抱你的海洋。  如果你张起了船帆,我愿是轻轻吹动的风浪。  如果你远行,我愿是那路,准备了平坦,随你去到远方。  当你走累了,我愿是夜晚,是路旁的客栈,  有干净的枕席供你睡眠。  眠
雪丽是如假包换的美国人,但却说得一口流畅似水的普通话。  说来难以置信,她最初学习语言的地方竟然是临终关怀中心。  雪丽在21岁由美国移居新加坡,热心助人的她,报名当义工。当她遵从安排到临终关怀中心报到时,却发现她所照顾的病患不谙英语。  主管语重心长地对她说道:“在这个笼罩着死亡阴影的地方,语言是不重要的。病人需要的是一双聆听的耳朵、一颗温暖的爱心。你只要耐心地陪伴他们、静心地听他们倾诉,便是他
2018的夏,不断刷新的高温记录“烤”验着每一个人。《延禧攻略》刷屏,里面魏璎珞还有靠解暑推动的剧情。那么,迈过秋日的门槛,我们一起看一看过去宫廷里是如何为自己降温的。  您能想象吗,在每年最热的日子里,皇帝会在宫殿、园林中玩水,而且玩得不亦乐乎,玩出了极致、玩出了宫廷风。皇帝玩水,玩的叫“水法”,顾名思义:水的戏法。|清宫水法第一弹:圆明园风扇室|  雍正五年(1727年)在清宫史上很不一般,那
吴嘉琦  笔名蓝月,现就读于西北大学,热爱阅读与写作。作品散见于《中国青年作家报》 《人文与科学》《柳丝》等报刊。2012年创办蓝月工作室,任社长及主编至今,负责发行《蓝月独上》网络纯文学刊物。  食物最能体现一个城市的烟火气。  放假回家之后,或和家人,或和朋友,相约吃遍了所有想吃的家乡美食。  口腹之欲得到了满足,精神状态自然好得不言而喻。但我觉得仅仅吃了是不够的,所以写下这篇文章做个小纪——
黄孝纪 孙善文,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曾获中国曹植诗歌奖。孙善文的散文,总能引人入胜,特别是他对散文之境的构建,写景之意不在景而在其外延。  一棵树的成长,不仅仅是植物的生长,更多的是时间的变化,由此可以佐证树是有情之物,人是有情之人。树是一个富有象征意义的词汇,除了实存之树外,还有虚无之树。它的成长隐含着太多作家难以割舍的情怀与牵挂,也饱含着丰富的人文关怀。  很久没有这样留意过一棵树了。  在1
唐荣尧是诗人出身,后来又通过长期徒步考察西夏文化、回族文化出版了一系列专著,为此还赢得了“中国当代徐霞客”的称号。《仰视那些划过天空的背影》只是他的副产品之一,但由此也可一窥他对大自然、对生命无比热爱和关切的特有情怀。  本文共有三节,此处节选的是第一节。在本节中,他把笔墨锁定于每年三四月自印度、尼泊尔等越冬地飞临青海湖的斑头雁,既准确交代了它们的形态特征、分布地区、迁徙路线,又生动描写了它们在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