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风这一自然现象我们并不陌生,诸如春风的妩媚,冬风的肆虐,秋风的萧瑟和夏风的迅猛。
我国春季多大风,这是因为我国属季风气候区,冬季受西伯利亚冷高压影响,多偏北风;夏季受太平洋副热带暖高压影响,多偏南风。春季则是冬夏季风交替转换时期,冷空气和暖湿气流此消彼长,互不相让,特别在我国北方,春季隔三岔五便有一股冷空气侵入,气压梯度的增加,使春季成为多风的季节。初春时节,冷空气活动尤为频繁,常会出现大风天气。以北京为例,年平均大风日数高达30天以上,并以春季最多。据史料记载,1367年4月23日起,北京特大风沙一直持续了43天,给京城百姓带来了巨大灾难。
风从哪里来
空气的水平运动被称为风。那么空气为什么会有水平运动?是什么力量驱使它运动的呢?
自从17世纪出现了气压表,指出空气有质量因而有压力这个事实以后,为人们寻找风的奥秘提供了依据。19世纪初,有人根据各地气压与风的观测资料,画出了第一张气压与风的分布图。这种图不仅显示了风从气压高的区域吹向气压低的区域,而且还指明了风的行进路线并不是直接从高气压区吹向低气压区,而是受“地球自转偏向力”的作用,有一个向右偏斜的角度。
100多年来,人们抓住气压与风的关系这一条从实践中得来的线索,进一步深入探究,总结出一套比较完整的关于风的理论。风朝什么地方吹?为什么风有时候刮起来特别迅猛有劲,有时候却懒散无力,甚至销声匿迹?这完全是由气压高低、空气冷暖等大气内部矛盾运动的客观规律在支配着。人们不仅用这些规律来解释风的起因,而且还用它们来预测风的行踪。
提起风的家庭成员,可谓性格迥异,各具本领,像我们熟悉的季风、台风、龙卷风、山谷风、焚风等都是这个家族的主要成员。
“风城”和“百丈冰山”
我国新疆克拉玛依东北100多千米的乌尔干,北倚哈拉阿拉特山,方圆30余平方千米,是我国罕见的风蚀地貌区。这里城楼耸立,街巷纵横,却渺无人烟。其实它并不是古城堡的遗址,而是风的杰作,所以人们称它为“风城”。
科学考察发现,风的力量不可估量。在风的长期作用下,一切较小的整个山峰或山脉都能被风销蚀掉。过去曾经有过高高的山岳的地方,如今可能只剩下光秃秃的山岗了;而且,这些光秃秃的山岗,以后又会进一步被销蚀掉。山岩在被风破坏的过程中产生大量沙砾和尘土。有的沙砾被水冲到河海中,有的则沉积在沙漠上,成为浮动沙丘。
风的另一大功能是制造“百丈冰山”。
2008年4月16日,随着一场大风的到来,新疆阿勒泰地区福海县美丽的鸟伦古湖沿岸出现了十几千米长的冰山。乌伦古湖冰山多出现于春夏之交。在当地西北风强劲作用下,湖区上化冻的巨大冰块随着波浪开始飘向湖边,冰块与冰块碰撞、抬升、重叠,便形成了壮观的冰山。由于当年福海县乌伦古湖一带降雪少于往年,积雪厚度平均不到30厘米,减少了对乌伦古湖的保温作用,为此,湖面冰层较往年要厚20~30厘米,从而延长了冰层化冻时间。那一年4月8目的大风使湖区出现冰丘,4月16日的一场7级以上的大风更使得福海县的海滨浴场堆积出了高达十几米的巨大冰山。
“百里风区”和世界风极
在我国新疆,有个被人们称为百里风区的地带。这个区间一年有320天都在刮8级以上大风,12级以上的风也经常出现。风沙造成的大小事故屡见不鲜。
新疆这种强风是由当地特殊的自然条件形成的。天山山脉东西走向,横贯于新疆境内,把新疆分隔成南疆和北疆。所谓天山山脉其实由数列东西走向的平行山脉以及其间断层陷落的盆地、谷地组成。在高大的山脉与盆地交会处存在着许多缺口,即所谓的“山口”。人们可以从这些山口穿过,这些山口就是联通南疆与北疆的交通要道。风也选择了这些山口作为从北到南的捷径。当大风经过山口时,由于通风截面迅速减小,风速被迅速放大,于是风力一下子变得强劲无比了。
虽然风都是流动的空气,但新疆的大风与东南沿海地区的大风在质量上是有很大差别的。新疆的风中含有大量的沙石,它要比沿海地区的大风质量大得多,能做更大的功,造成的破坏力也就更大。
世界上风力最大的地区在南极。南极不仅有“世界冰库”之喻,同时还有“世界风极”之称。南极大陆沿海地带的风力最大,平均风速为17~18米/秒,东南极大陆沿海一带的风力最强,风速能达到40~50米/秒。1972年澳大利亚莫森站侧曾测到82米/秒的风速,这个数值相当12级台风的2.5倍。法国的迪尔维尔站还曾测到100米/秒的飓风,该数值相当12级台风的3倍。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记录到的最大风速。
南极地面盛行南风及东南风。在离地面1500~2000米以上的高空,空气运动的情况正好与地面相反。那里占优势的是西北风。这种情形在鲸湾区域最为典型。大陆内部因受冰川的影响,集合而成的冷气团像无形的瀑布沿着倾斜的地形急速冲向沿岸区域,并经常在海面形成猛烈的暴风。这种冷空气团,越过南冰洋,致使周围大洋温度降低,直接调节着全球气候,使南极地区成为名副其实的“排热槽”。大风的风速也从里向外渐趋加大,到了冰盖边缘,从陡直的高处急转直下,发展成为强大的下降风。其中一股在横扫极地之后,冲进盛行于合恩角及澳大利亚的西风带,使这个“60度咆哮带”的风势更显肆虐。
是朋友也是敌人
对于风,我们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它既是人类的朋友,也是人类的敌人。说它是朋友,因为风在自然界里能使大范围的热量和水汽混合、均衡,调节空气的温度和湿度;能把云雨送到遥远的地方,使地球上的水分循环得以完成。
沙尘暴是我国北方春季常见的灾害性天气。可是,沙尘飞上天可以减缓地球大温室效应,沙尘可以缓解甚至消灭酸雨,几百万年来沙尘堆积出了我国现今居住几千万人口的黄土高原。就连美丽的夏威夷海滨的形成也要感谢沙尘暴。
可是,风一旦发起脾气来,那是相当可怕的。
1969年1月,在苏联黑海东面的克拉斯诺达尔和罗斯托夫这两个地方刮起了一场险恶的黑风暴。天昏地暗,飞沙走石,一连几天都不停。80多万公顷的麦苗被吹得满天飞扬,棕黑色的土壤被狂风卷起,形成了长达数百千米的黑色雾浪。
责任编辑 赵 菲
我国春季多大风,这是因为我国属季风气候区,冬季受西伯利亚冷高压影响,多偏北风;夏季受太平洋副热带暖高压影响,多偏南风。春季则是冬夏季风交替转换时期,冷空气和暖湿气流此消彼长,互不相让,特别在我国北方,春季隔三岔五便有一股冷空气侵入,气压梯度的增加,使春季成为多风的季节。初春时节,冷空气活动尤为频繁,常会出现大风天气。以北京为例,年平均大风日数高达30天以上,并以春季最多。据史料记载,1367年4月23日起,北京特大风沙一直持续了43天,给京城百姓带来了巨大灾难。
风从哪里来
空气的水平运动被称为风。那么空气为什么会有水平运动?是什么力量驱使它运动的呢?
自从17世纪出现了气压表,指出空气有质量因而有压力这个事实以后,为人们寻找风的奥秘提供了依据。19世纪初,有人根据各地气压与风的观测资料,画出了第一张气压与风的分布图。这种图不仅显示了风从气压高的区域吹向气压低的区域,而且还指明了风的行进路线并不是直接从高气压区吹向低气压区,而是受“地球自转偏向力”的作用,有一个向右偏斜的角度。
100多年来,人们抓住气压与风的关系这一条从实践中得来的线索,进一步深入探究,总结出一套比较完整的关于风的理论。风朝什么地方吹?为什么风有时候刮起来特别迅猛有劲,有时候却懒散无力,甚至销声匿迹?这完全是由气压高低、空气冷暖等大气内部矛盾运动的客观规律在支配着。人们不仅用这些规律来解释风的起因,而且还用它们来预测风的行踪。
提起风的家庭成员,可谓性格迥异,各具本领,像我们熟悉的季风、台风、龙卷风、山谷风、焚风等都是这个家族的主要成员。
“风城”和“百丈冰山”
我国新疆克拉玛依东北100多千米的乌尔干,北倚哈拉阿拉特山,方圆30余平方千米,是我国罕见的风蚀地貌区。这里城楼耸立,街巷纵横,却渺无人烟。其实它并不是古城堡的遗址,而是风的杰作,所以人们称它为“风城”。
科学考察发现,风的力量不可估量。在风的长期作用下,一切较小的整个山峰或山脉都能被风销蚀掉。过去曾经有过高高的山岳的地方,如今可能只剩下光秃秃的山岗了;而且,这些光秃秃的山岗,以后又会进一步被销蚀掉。山岩在被风破坏的过程中产生大量沙砾和尘土。有的沙砾被水冲到河海中,有的则沉积在沙漠上,成为浮动沙丘。
风的另一大功能是制造“百丈冰山”。
2008年4月16日,随着一场大风的到来,新疆阿勒泰地区福海县美丽的鸟伦古湖沿岸出现了十几千米长的冰山。乌伦古湖冰山多出现于春夏之交。在当地西北风强劲作用下,湖区上化冻的巨大冰块随着波浪开始飘向湖边,冰块与冰块碰撞、抬升、重叠,便形成了壮观的冰山。由于当年福海县乌伦古湖一带降雪少于往年,积雪厚度平均不到30厘米,减少了对乌伦古湖的保温作用,为此,湖面冰层较往年要厚20~30厘米,从而延长了冰层化冻时间。那一年4月8目的大风使湖区出现冰丘,4月16日的一场7级以上的大风更使得福海县的海滨浴场堆积出了高达十几米的巨大冰山。
“百里风区”和世界风极
在我国新疆,有个被人们称为百里风区的地带。这个区间一年有320天都在刮8级以上大风,12级以上的风也经常出现。风沙造成的大小事故屡见不鲜。
新疆这种强风是由当地特殊的自然条件形成的。天山山脉东西走向,横贯于新疆境内,把新疆分隔成南疆和北疆。所谓天山山脉其实由数列东西走向的平行山脉以及其间断层陷落的盆地、谷地组成。在高大的山脉与盆地交会处存在着许多缺口,即所谓的“山口”。人们可以从这些山口穿过,这些山口就是联通南疆与北疆的交通要道。风也选择了这些山口作为从北到南的捷径。当大风经过山口时,由于通风截面迅速减小,风速被迅速放大,于是风力一下子变得强劲无比了。
虽然风都是流动的空气,但新疆的大风与东南沿海地区的大风在质量上是有很大差别的。新疆的风中含有大量的沙石,它要比沿海地区的大风质量大得多,能做更大的功,造成的破坏力也就更大。
世界上风力最大的地区在南极。南极不仅有“世界冰库”之喻,同时还有“世界风极”之称。南极大陆沿海地带的风力最大,平均风速为17~18米/秒,东南极大陆沿海一带的风力最强,风速能达到40~50米/秒。1972年澳大利亚莫森站侧曾测到82米/秒的风速,这个数值相当12级台风的2.5倍。法国的迪尔维尔站还曾测到100米/秒的飓风,该数值相当12级台风的3倍。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记录到的最大风速。
南极地面盛行南风及东南风。在离地面1500~2000米以上的高空,空气运动的情况正好与地面相反。那里占优势的是西北风。这种情形在鲸湾区域最为典型。大陆内部因受冰川的影响,集合而成的冷气团像无形的瀑布沿着倾斜的地形急速冲向沿岸区域,并经常在海面形成猛烈的暴风。这种冷空气团,越过南冰洋,致使周围大洋温度降低,直接调节着全球气候,使南极地区成为名副其实的“排热槽”。大风的风速也从里向外渐趋加大,到了冰盖边缘,从陡直的高处急转直下,发展成为强大的下降风。其中一股在横扫极地之后,冲进盛行于合恩角及澳大利亚的西风带,使这个“60度咆哮带”的风势更显肆虐。
是朋友也是敌人
对于风,我们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它既是人类的朋友,也是人类的敌人。说它是朋友,因为风在自然界里能使大范围的热量和水汽混合、均衡,调节空气的温度和湿度;能把云雨送到遥远的地方,使地球上的水分循环得以完成。
沙尘暴是我国北方春季常见的灾害性天气。可是,沙尘飞上天可以减缓地球大温室效应,沙尘可以缓解甚至消灭酸雨,几百万年来沙尘堆积出了我国现今居住几千万人口的黄土高原。就连美丽的夏威夷海滨的形成也要感谢沙尘暴。
可是,风一旦发起脾气来,那是相当可怕的。
1969年1月,在苏联黑海东面的克拉斯诺达尔和罗斯托夫这两个地方刮起了一场险恶的黑风暴。天昏地暗,飞沙走石,一连几天都不停。80多万公顷的麦苗被吹得满天飞扬,棕黑色的土壤被狂风卷起,形成了长达数百千米的黑色雾浪。
责任编辑 赵 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