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极格罗夫山地质特征——冈瓦纳最终缝合带的新证据

来源 :中国科学D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xgalc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格罗夫山主要出露高角闪-麻粒岩相深变质岩,包括长英质麻粒岩和花岗质片麻岩、镁铁质麻粒岩透镜体、紫苏花岗岩、后造山期的片麻状花岗岩、及造山期后细晶岩脉.岩石化学特征显示紫苏花岗岩、花岗质片麻岩和花岗岩属铝质A型深成岩系列,而长英质和镁铁质麻粒岩则来自岛弧、洋岛和洋中脊环境的表壳岩系列.测区以低角度面理构造为主,局部出现强剪切变形带.韧性变形可分为3个阶段:D1与前泛非期的构造事件有关,D2相应于区域性麻粒岩相变质作用,D3则可能反映泛非期造山作用后期的伸展作用.变质反应结构多显示为简单的区域性麻粒岩相变质作用,但镁铁质麻粒岩可鉴别出3个阶段:M1的温压条件为 800℃,9.3×105 Pa; M2为800~810℃,6.4×105 Pa; M3仅650℃.代表性花岗质片麻岩的锆石U-Pb的离子探针分析显示峰期变质年龄集中于(529±14) Ma,花岗岩侵位年龄(534±5) Ma,细晶岩脉年龄(501±7) Ma,属于“泛非”期构造热事件.这些地质新证据显示在东南极内陆存在着一条从普里兹湾、格罗夫山到南查尔斯王子山的巨大“泛非”期造山带,应当是冈瓦纳最后拼合的缝合带.
其他文献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野外调查在景洪曼别和思茅大新山地区大新山组发现放射虫硅质岩、玄武岩地层层序. 放射虫动物群包括Follicucullus和Pseudoalbaillella等, 地质时代为中二叠世晚期至晚二叠世
固体废弃物处理是工业生产必须面对的难题.例如,我国磷酸生产中产生的磷石膏就是典型的工业固体废物,目前堆存量已超过2.5亿吨.全世界磷石膏的有效利用率较低,我国的有效利用
据TIMS-U系测年和年纹层计数, 建立了南京汤山葫芦洞一支石笋年际分辨率时间标尺(纹层计数年17451~14417 aBP). 石笋高分辨率氧同位素曲线揭示末次盛冰期东亚季风气候十年至百
对青藏高原东部若尔盖盆地钻孔获取的湖泊沉积物进行了详细的岩石磁学调查及矿物学鉴定,发现大量胶黄铁矿存在,并认定其为主要的磁载体.该矿物颗粒细小,粒度均匀,可能为生物化学成因.与大量文献报道的相反,在长期暴露于空气后,样品中的胶黄铁矿仍未被氧化.这可能与钻孔内该矿物被硅质胶结物包裹有关.研究结果初步揭示了湖泊沉积物磁学研究的复杂性,同时也为环境磁学机理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线索.
理论学习是大学生获得理论知识的重要途径,作为一名辅导员,在与学生的接触中深深的感觉到大学生现在的理论学习状况实际上并不令人乐观,传统的理论教学单一、呆板无法激起学
行播作物是介于离散植被和连续植被的一种典型植被类型, Kimes等人从纯几何光学角度研究了行结构的热辐射方向性, 但视行结构为“箱型”实体, 不考虑作物组分间的孔隙因素与
从综合地层学的观点出发讨论并提出了确定全球界线层型剖面点(GSSP)的步骤和方法,是对现行确定GSSP方法的补充和完善.用这种方法确定GSSP,不仅使地层界线更好地反映包括生物发展阶段性在内的“地球历史演化重大自然变化”,而且使地层界线的识别和对比更具有可操作性,还使地层界线标准的选择更具有客观性.
台湾海峡及其两岸的山势走向都是北东或北北东向,但根据对该地区地貌、地表构造、深部地震结果和重力场等分析,都发现有彼此相应的横向构造,而且从台湾西部山麓平原地震带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