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古典诗歌的审美教育对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构建健全人格,健康成才起到重要作用。对提高中学古典诗歌教学的有效性进行探究,提高学生学习古典诗歌的积极性,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中学语文;古典诗歌;教学策略;成才
一、诗歌的教育功能
(1)可以启智。孔子是我国“诗教”的开创者。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也就是说,诗歌可以启发人的思想,可以观风俗知得失,可以团结人民,可以反映社会现象,还可以学习百科知识。
(2)可以怡情。古典诗歌以其独特的形式、流畅的旋律和幽深的意境,唤起人们对自然、对生活、对命运的诗意神往和哲理性思索,呼唤人们内心深处美的回归。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增加学生对中国古代诗歌的阅读量,目的是要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3)可以扬善。礼记里说:“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温柔敦厚而不愚,则深于《诗》者也。”这就是说诗的作用在于使人的性情温和中正,不做渎乱之事,情感得到陶冶,修养得到提高。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意思是诗歌能够使人的思想纯正。
二、诗歌教学低效性及原因分析
在王香老师《中学古典诗词教学现状与分析》一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只有不足1%的学生喜欢“诗歌”,71%的学生学习诗歌的原因是为了“应付考试”,一半的学生对学不学诗歌的态度是“无所谓”。作为中华民族精神食粮的诗歌为何会遭遇如此尴尬之局面,笔者分析主要有三个原因。
第一,传统价值观的颠覆。在全球化经济浪潮的冲击下, “人们在自己的商品中认出了自己,他们在自己的汽车、高度保真的音响设备、错层式的住宅和厨房设备中发
现了自己的灵魂”。崇尚物欲的过程就是人的精神世界逐渐荒漠化的过程。为求生存的人们逐渐放弃了昔日的道德观念和处事原则,对理想的追求、对真理的渴望渐由昨日的纯粹变为今日的平庸,甚至肤浅。
第二,各种音像信息的干扰。生活在信息时代的中学生,对这个光怪陆离又多彩缤纷的网络世界充满了向往。我们的青少年生活在‘三片’当中,什么是‘三片’呢?吃麦当劳的薯片,用手机、电脑的芯片,看电影大片,这里说的三片,是指受西方思想的影响。与之相比,传统的古典诗词,需要一颗平静的心细细品味缓缓咀嚼才有所获,不免显得枯燥乏味。
第三,教师的教法失当。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其在古典诗歌的教育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然而,具有厚实古典文学基础、能够娴于驾驭古典诗歌的语文教师还在少数,加之古典诗歌文本的多义性及其意境的深远性又增加了教学的难度,因而容易造成教学讲解乏力、空洞的现象。
三、提高诗歌教学有效性的教学方法
(1)提高学生学习古典诗歌的积极性。①多样化的朗读方式。中国的古典诗歌教育,无论在古代还是现代,朗读都是主要的学习手段。传统的集体朗读因其重复性不可避免地趋向枯燥乏味,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呢?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阅读。例如,分角色读、比赛读、师生共读、读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段落等等,使学生爱上朗读。②趣味性的轶闻掌故。在诗词学习之初,可以穿插一些历史典故吸引学生。在介绍白居易的时候,与其长篇大论地描述其文学成就,不如给学生讲“长安米贵,白居不易”的故事。讲边塞诗的时候,可以通过“旗亭画壁”的故事引出王之涣、王昌龄、高适三位边塞诗人。③活跃的教学活动。传统的古典诗歌教学活动中,教师以讲解诗歌文本内容为主,提问也仅仅围绕诗意、诗情、诗眼几个方面,束缚学生创造力的同时,也僵化了课堂的学习气氛。课堂的时间分秒必争,然而适当活跃学生情绪的游戏活动还是要有的。④富有感染力的教师语言。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教师应当具备较高的素质。作为一名专业的语文教师,这种素质不仅体现在对诗歌重难点的把握、对课堂秩序的有效控制,更体现在丰富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充沛的激情当中。
(2)有层次引导学生深度理解诗歌。①反复朗读。朗读对于理解中国古典诗歌意义尤为重要。中国古典诗歌含蓄内敛,蕴涵着丰富的思想感情,因而很多时候教师无法用语言将其中的蕴藉完全表达,学生无法用纯粹的思考和研究总结体会,只能在初步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充满感情地放声朗读。②掌握重难点和字词。这里讲的掌握并不要求对诗歌的逐字逐句翻译,而是对重点字词意思的掌握。如杜甫《春望》一诗:“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八句中,教师只须对“烽火”“家书”“浑”“胜”“簪”几个字词作解释。③品味“诗眼”。邹问轩《诗话》中说:“诗眼是指诗句中形象鲜明、生动传神的那个动词。”例如,“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的“咽”和“冷”。从“诗眼”出发,不仅能让学生感受文字卓越的表现力,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有的“诗眼”不仅传神、形象,而且是理解诗歌的关键。如贾岛《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诗中的“幽”就是诗眼。首联写居处的“幽“,颔联与颈联写环境的“幽”,尾联以“幽”点明中心,由此教师可以揭示诗歌的主题:诗人对幽寂的隐逸生活的向往。诗眼的解读对全诗的理解、对语言的赏析、对学生的写作引导都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赵会莉.论“诗教”的功能及实施途径[J].人文社科,2009(3).
[2]王香.中学古典诗词教学现状分析[J].西部科教论坛,2009(6).
[3]王代月.试论消费主义的意识形态性[J].理论学刊,2004(11).
[4]余保刚.消费主义境遇下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控制[J].理论导
刊,2009(9).
(浙江省乐清市淡溪镇第一小学)
关键词:中学语文;古典诗歌;教学策略;成才
一、诗歌的教育功能
(1)可以启智。孔子是我国“诗教”的开创者。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也就是说,诗歌可以启发人的思想,可以观风俗知得失,可以团结人民,可以反映社会现象,还可以学习百科知识。
(2)可以怡情。古典诗歌以其独特的形式、流畅的旋律和幽深的意境,唤起人们对自然、对生活、对命运的诗意神往和哲理性思索,呼唤人们内心深处美的回归。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增加学生对中国古代诗歌的阅读量,目的是要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3)可以扬善。礼记里说:“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温柔敦厚而不愚,则深于《诗》者也。”这就是说诗的作用在于使人的性情温和中正,不做渎乱之事,情感得到陶冶,修养得到提高。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意思是诗歌能够使人的思想纯正。
二、诗歌教学低效性及原因分析
在王香老师《中学古典诗词教学现状与分析》一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只有不足1%的学生喜欢“诗歌”,71%的学生学习诗歌的原因是为了“应付考试”,一半的学生对学不学诗歌的态度是“无所谓”。作为中华民族精神食粮的诗歌为何会遭遇如此尴尬之局面,笔者分析主要有三个原因。
第一,传统价值观的颠覆。在全球化经济浪潮的冲击下, “人们在自己的商品中认出了自己,他们在自己的汽车、高度保真的音响设备、错层式的住宅和厨房设备中发
现了自己的灵魂”。崇尚物欲的过程就是人的精神世界逐渐荒漠化的过程。为求生存的人们逐渐放弃了昔日的道德观念和处事原则,对理想的追求、对真理的渴望渐由昨日的纯粹变为今日的平庸,甚至肤浅。
第二,各种音像信息的干扰。生活在信息时代的中学生,对这个光怪陆离又多彩缤纷的网络世界充满了向往。我们的青少年生活在‘三片’当中,什么是‘三片’呢?吃麦当劳的薯片,用手机、电脑的芯片,看电影大片,这里说的三片,是指受西方思想的影响。与之相比,传统的古典诗词,需要一颗平静的心细细品味缓缓咀嚼才有所获,不免显得枯燥乏味。
第三,教师的教法失当。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其在古典诗歌的教育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然而,具有厚实古典文学基础、能够娴于驾驭古典诗歌的语文教师还在少数,加之古典诗歌文本的多义性及其意境的深远性又增加了教学的难度,因而容易造成教学讲解乏力、空洞的现象。
三、提高诗歌教学有效性的教学方法
(1)提高学生学习古典诗歌的积极性。①多样化的朗读方式。中国的古典诗歌教育,无论在古代还是现代,朗读都是主要的学习手段。传统的集体朗读因其重复性不可避免地趋向枯燥乏味,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呢?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阅读。例如,分角色读、比赛读、师生共读、读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段落等等,使学生爱上朗读。②趣味性的轶闻掌故。在诗词学习之初,可以穿插一些历史典故吸引学生。在介绍白居易的时候,与其长篇大论地描述其文学成就,不如给学生讲“长安米贵,白居不易”的故事。讲边塞诗的时候,可以通过“旗亭画壁”的故事引出王之涣、王昌龄、高适三位边塞诗人。③活跃的教学活动。传统的古典诗歌教学活动中,教师以讲解诗歌文本内容为主,提问也仅仅围绕诗意、诗情、诗眼几个方面,束缚学生创造力的同时,也僵化了课堂的学习气氛。课堂的时间分秒必争,然而适当活跃学生情绪的游戏活动还是要有的。④富有感染力的教师语言。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教师应当具备较高的素质。作为一名专业的语文教师,这种素质不仅体现在对诗歌重难点的把握、对课堂秩序的有效控制,更体现在丰富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充沛的激情当中。
(2)有层次引导学生深度理解诗歌。①反复朗读。朗读对于理解中国古典诗歌意义尤为重要。中国古典诗歌含蓄内敛,蕴涵着丰富的思想感情,因而很多时候教师无法用语言将其中的蕴藉完全表达,学生无法用纯粹的思考和研究总结体会,只能在初步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充满感情地放声朗读。②掌握重难点和字词。这里讲的掌握并不要求对诗歌的逐字逐句翻译,而是对重点字词意思的掌握。如杜甫《春望》一诗:“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八句中,教师只须对“烽火”“家书”“浑”“胜”“簪”几个字词作解释。③品味“诗眼”。邹问轩《诗话》中说:“诗眼是指诗句中形象鲜明、生动传神的那个动词。”例如,“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的“咽”和“冷”。从“诗眼”出发,不仅能让学生感受文字卓越的表现力,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有的“诗眼”不仅传神、形象,而且是理解诗歌的关键。如贾岛《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诗中的“幽”就是诗眼。首联写居处的“幽“,颔联与颈联写环境的“幽”,尾联以“幽”点明中心,由此教师可以揭示诗歌的主题:诗人对幽寂的隐逸生活的向往。诗眼的解读对全诗的理解、对语言的赏析、对学生的写作引导都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赵会莉.论“诗教”的功能及实施途径[J].人文社科,2009(3).
[2]王香.中学古典诗词教学现状分析[J].西部科教论坛,2009(6).
[3]王代月.试论消费主义的意识形态性[J].理论学刊,2004(11).
[4]余保刚.消费主义境遇下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控制[J].理论导
刊,2009(9).
(浙江省乐清市淡溪镇第一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