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来源 :右江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yong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87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常规治疗组41例,行内科保守治疗;微创手术组46例,在内科治疗的同时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比较两组治疗前、后7d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效果和两组存活者21 d,30 d评定Barthel指数。结果 微创手术组治疗7 d神经功能缺损得分低于常规治疗组(P<0.01) ;微创治疗组显效率为56.5%,总有效率为82.6%,高于常规治疗组(P<0.01);微创治疗组治疗21 d,30 d 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亦高于常规治疗组(P<0.01)。结论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操作简单、安全可靠、损伤小、术后恢复快;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可显著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
  [关键词]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高血压性脑出血
  文章编号:1003-1383(2009)04-0404-02
  中图分类号:R 743.3405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09.04.012
  
  高血压脑出血是我国目前最常见的脑血管病之一,其病死率高,且幸存者多遗留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损,因此人们不断探索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近年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结合内科手段成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较好方法。我院神经内科应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获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选择2005年6月~2008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出血(出血量≥30 ml)的患者87例,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脑出血诊断标准,并经颅脑CT确诊为幕上出血,排除出血性梗死、混合性卒中及脑炎出血。分成微创手术组和常规治疗组。微创手术组46例,男32例,女14例,年龄43~81岁;常规治疗组41例,男30例,女11例,年龄45~78岁。两组性别、年龄、出血量、出血部位、Glasgow评分、并发疾病以及既往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治疗方法 常规治疗组单纯给予降颅内压,控制血压,防治各种并发症等常规内科治疗。微创手术组除常规内科综合治疗外,均在发病后7~24 h内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所有病例均采用头颅CT定位法,根据血肿部位及深度确定穿刺部位及穿刺针长度,常规备皮,头皮消毒。穿刺点利多卡因局麻后用电钻驱动(北京万特福公司生产的YIl型)颅内血肿穿刺针。穿透头皮、颅骨、硬膜下腔后去电钻,接塑料针芯垂直进针到血肿中心。接引流管,去针芯,盖帽。用5 ml注射器轻抽陈旧血15~20 ml,接针形粉碎器。予等量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血肿腔,然后将尿激酶3~5万u配5 ml生理盐水通过粉碎针快速注入血肿中心后夹管并连接引流袋,3~4 h后松管,用针形粉碎器冲洗,又重新注入尿激酶闭管。每天1~2次重复冲洗、液化、引流,定时复查头颅CT至血肿清除80%以上。无颅压增高表现则拔针。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适量脱水剂及对症、支持治疗,与常规治疗组相同。
  


  3.疗效评定 根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与“临床疗效评定标准”[1,2]于入院时、术后7 d时进行判定。显效率指基本痊愈及显效者所占比例;总有效率是指基本痊愈、显效及有效者所占的比例。用Barthel指数(BI)评价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存活患者于治疗21 d,30 d时进行判定。
  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1.5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治疗7 d时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微创手术组显效率为56.5%,总有效率为82.6%;常规治疗组显效率为19.5%,总有效率为39.0%。两组比较经统计学处理,χ2分别为12.47和17.49,P均<0.01,微创手术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死亡率比较,χ2=8.10,P<0.01,微创手术组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见表1。
  表1 治疗7 d时两组疗效比较(n,%)
  分组例数痊愈显效有效无变化死亡显效率总有效率
  微创手术组 46 7(15.2) 19(41.3) 12(26.1) 3(6.5) 5(10.9) 26(56.5) 38(82.6)
  常规治疗组 41 1(2.4) 7(17.1) 8(19.5) 10(22.4) 15(36.6) 8(19.5)16(39.0)
  2.治疗前、治疗7 d时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 微创手术组治疗前后比较,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有明显减少,经统计学处理t=18.735,P<0.01;组间治疗前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微创手术组神经功能缺损较常规治疗组明显的低。见表2。 
  表2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s)
  组别例数治疗前治疗7 d时
  微创手术组4639.40±5.5916.32±6.21※
  常规治疗组4137.57±5.4330.12±7.41
  t-1.5479.352
  P值->0.05<0.01
  注:※微创手术组治疗前后比较P<0.01
  3.治疗21 d,30d时两组存活者Barthel指数比较 微创手术组Barthel指数均较常规治疗组高。表明前者神经功能恢复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明显优于后者。见表3。
  表3 治疗21 d,30 d时两组Barthel指数比较
  组别例数治疗21 d时治疗后30d时
  
  微创手术组4169.20±26.6074.32±24.32
  常规治疗组2642.89±28.9652.43±23.23
  t值-3.7393.691
  P值-<0.01<0.01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疾病,具有死亡率、致残率高及并发症多等特点。大量脑出血的血肿占位效应可很快导致瘫痪以及血肿周围神经细胞受压坏死等,同时血肿崩解产物铁离子、血红素等对神经细胞的毒性作用、血脑屏障被破坏、脑组织受损后释放出的血管活性物质导致的超出血肿本身数倍体积的脑水肿,严重者可因脑疝而死亡[3,4]。因此,Wagner等[5]认为脑出血后尽快清除颅内血肿、降低颅压、加强脑出血血肿周围脑组织的保护,是挽救生命、恢复神经功能的关键。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使用贾保祥[6]教授研制的穿刺针外径仅3 mm,为硬通道固定于颅骨上,稳定性及密闭性均较好,感染机会少、再出血少。针型血肿粉碎器可将液化剂均匀地喷射到血肿各部位,以利清除血肿、降低颅内压,使受压的神经元有恢复的可能性,防止和减轻出血后一系列继发性病理生理变化,打破危及生命的恶性循环的出现。众多临床研究均已证实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能提高有效率、降低病死率,加快神经功能恢复。
  本研究表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与常规治疗组相比,微创手术组显效率为56.5%,总有效率为82.6%, 高于常规治疗组,而死亡率低于常规治疗组,治疗7d时神经功能缺损得分低于常规治疗组,说明高血压脑出血早期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可有效减轻血肿周围脑水肿对脑组织的压迫,打破出血后一系列继发性改变所致恶性循环,减少并发症;从而减轻脑水肿等脑损害程度,可显著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与文献[7]报道一致。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与常规治疗组相比,治疗21 d、30 d时两组Barthel指数比较有显著差异,说明微创神经功能恢复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均明显优于常规治疗。因此,对于高血压性脑出血,有微创手术适应征者,应尽早行微创手术清除血肿,以降低致残率及死亡率。
  总之,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可以快速清除血肿,迅速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由于创伤轻微,术后患者意识恢复快,功能缺损少,治疗有效率高,病死率低,并且操作简便,简单易行,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中华神经学会.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临床疗放评定标准[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
  [2]北京神经病学学术沙龙主编.脑血管病临床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47.[3]Wagner KR,Xi G,Hua Y,et al.Ultra-early clot aspiration after lysis with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in a porcine model of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edema reduction and blood-brain barrier protection[J].J Neurosurg, 1999,90:491-8.
  [4]Polidori MC,Cherubini A,Senin U,et al.Peripheral nonenzymatic antioxidant changes with human aging: a selective status report[J].Biogerontology,2001,2:99-104.
  [5]Cherubini A,Polidori MC,Bregnocchi M,et al.Antioxidant profile and early outcome in stroke patients[J].Stroke,2000,31:2295-300.
  [6]贾保祥,孙仁泉,顾 征,等.穿刺射流及液化技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初步报告[J].中国神经精神病杂志,1996,22(4);223.
  [7]柯东风,何云光,胡 文,等.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研究[J].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2004,13(1):18-21.
  (收稿日期:2009-04-18 编辑:崔群飞)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5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和沙丁胺醇气雾剂治疗5天,与
【摘要】 目的 观察卡托普利联合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慢性肾衰竭的疗效。方法 将60例慢性肾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卡托普利、川芎嗪注射液。观察治疗前后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肾小球过滤率(GFR)、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53.33%,观察组的总有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人口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威胁着群众的身体健康。大量的临床试验证实,他汀类药物具有降脂之外的多效性,其主要通过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抑制心肌重塑
【关键词】 人类乳头状瘤病毒;宫颈病变;病毒负荷量;致癌机制  文章编号:1003-1383(2011)05-0641-03 中图分类号:R711.7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1.05.050    在妇女肿瘤的发病率中,宫颈癌位居第二位。而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作为性传播因子之一,与宫颈癌和癌前病变发生发展及预后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关键词】 冠心病;生物标志物  文章编号:1003-1383(2011)03-0363-04 中图分类号:R 541.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1.03.053    生物标志物是指可客观评估或评价一个生理或病理或治疗过程中的某种特征性的生化指标,对它的测定可以获知机体当前所处的生物学进程[1]。检测某种疾病特异性的生物标志物,可以对该
目的评价急性肺损伤肺保护性通气加乌司他丁干预改善肺呼吸功能,降低病死率的作用。方法76例急性肺损伤(ALI)患者随机分为肺保护性通气组(对照组n=37)和肺保护性通气加乌司他丁干
【摘要】 目的 系统分析123例血液病患者骨髓涂片中巨核细胞的数量及病态巨核细胞检出率。  方法 对123例确诊为血液病患者及10例健康者抽取骨髓进行涂片,做形态学检查,计数1000个非红系细胞,计算出病态巨核细胞检出率及淋巴样小巨核细胞的检出率。结果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组巨核细胞数高于正常组和其他组(P<0.05);再生障碍性贫血(AA)和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低于正常组
急性荨麻疹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俗称“风疹块”,又称“鬼风疙瘩”,起病急,病情严重时可伴有心慌、烦躁、恶心、呕吐,甚至血压降低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对单纯性支气管结核的诊断价值,以提高早期诊断符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单纯性支气管结核患者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临床资料。结果病变位于主气管2例占9
分析了软土地区填筑段堤防实施混凝土板式护坡的运行特点及破损原因,提出了采用加肋混凝土护坡结构.简述了其设计、施工要点,并列举了具体应用实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