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
名校,这里指的是声名显赫的中学。许多家长有名校情结,认为名校的师资力量强,硬件设施好,升学率高,是进入名牌大学的跳板,于是对名校格外青睐,还有的家长,仅仅是为了自己的面子,也要想方设法把孩子送进去,而名校也就成了香饽饽,不仅择优录取学生,有的还要收高额择校费。可是,孩子们进了名校并非一帆风顺,激烈的,甚至是残酷的竞争在等着他们。对那些学习成绩落后,自信心受挫,学习兴趣丧失的孩子来说,名校没有想象的那么美好。事实上,成绩拔尖儿的学生总是少数,大多数学生都处于追赶的阵营,内心有各种各样的苦涩。本期,让我们走近名校里的后进生以及他们的家长,倾听他们的心声,尽可能地为他们提供帮助。
落后的苦涩
李扬帆是一名初二男生,个子已经长到1.78米,却总是驼着背,低着头,看上去不到1.70米。他告诉记者,当年考上这所全省闻名的中学时,爸爸妈妈兴奋异常,在饭店摆了三桌庆功宴,还当着全家族的面,奖励他一台笔记本电脑。可是没多久,全家人就高兴不起来了,因为这所中学的学生几乎全是各小学的学习尖子,李扬帆的成绩只能算中等,而且还在不断下滑。初一期末考试,他的总成绩位列全班第42名,全年级720名学生,他排到500名以后。“我尽力了,可是我太笨了,再下工夫也赶不上同学。”李扬帆沮丧地说。李父则说:“早知如此,还不如上个普通中学,宁做鸡头不做凤尾啊!现在说什么都晚了,只能指望奇迹出现。”李扬帆用小得不能再小的声音对记者说:“那台笔记本电脑,在衣柜里躺了好几个月了,我都不敢碰,没脸碰。”
李扬帆的同班同学赵磊如今休学在家,父母正为儿子的学业发愁。一个月前,因为学习成绩太差,赵磊被班主任当众批评,此前饱受同学奚落的他突然情绪爆发,顶撞班主任,还一时失控,摔碎了讲台上老师喝水的杯子。赵磊的父母赶到学校向老师道歉,赔了一个高档的杯子,但最后还是迫于学校的压力,给赵磊转了学。赵父说:“其实,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巴不得后进生都转走。我知道这是违反《义务教育法》的,我可以作为孩子的监护人,依法维护孩子受教育的权利。可是我放弃了,自己的孩子不争气,打官司都嫌丢人,只能咽下这口气。我和孩子商量好了,到普通中学去,留一级。知耻而后勇吧,不然还能怎样?”记者采访时,赵磊始终坐在一旁掰弄自己的手指,目光呆滞,一言不发。
初三女生屠琳琳学习成绩中等,最近几次考试都排在班里第20名左右,可她坚称自己的成绩“烂死了”。她的父亲告诉记者:“这孩子对自己要求高,进入班里前10名是她的梦想,可她从来没有实现过,初一初二的时候每次都差一点,不是第12名就是第13名。成绩下来她就大哭一场,失眠几天。初三开了化学课,她听不懂,成绩一下子被甩了下来。班上第20名要说也不算赖,后面还有40名同学呢,不过,进不了班里前10名,今年中招考上省重点高中就没啥希望,所以孩子着急,我们当家长的也跟着闹心。”屠琳琳从小练钢琴,过了10级,现在早就没心情弹了,盖琴的天鹅绒布上落了一层灰尘。她渴望进班里前10名已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曾提出改姓妈妈的姓,因为“屠”字有杀气,不吉利。
“罐子”是高二男生区柯的绰号,因为老师说“破罐子破摔”这个成语是祖先专门为他发明的,同学们起哄,都叫他“罐子”。区柯的学习成绩实在不好,6门功课有一半不及格,班里排名次时,他是铁定的倒数第一,学校按班平均分排名次时,他更是拖全班后腿的“罪魁祸首”。老师不待见他,同学更是不客气,指着他的脑袋说:“你这只罐子里面都盛了些啥?没有智商也就算了,有点班级荣誉感行不?”区柯在这所名校待不下去,闹着让父母给他转学,可是父母下不了这个决心。区母说:“进这所学校多不容易啊,托了好多熟人才办成的,怎么能说转学就转学?都在宣传孟母三迁,孟母不就是想给孩子找个好的学习环境吗?现在区柯有了全市最好的学习环境,却不求上进,难道去普通中学就能有起色?”区柯性格内向,很敏感,他告诉记者:“我知道老师已经放弃我了。我是个笨蛋、弱智……”
其实你不笨
后进生也不是没有熬出头的,2009年,6个温州男孩就创造了一个“史上最牛寝室”的传奇。
2006年9月,名校温州中学开学,新生李道亮、郑锋、徐持衡、傅强、韩子铮、曾文斌被分到同一间寝室。自我介绍时,他们发现大家都是特招生,成绩都差不多,原来学校是按考试成绩顺序安排寝室的。那一届,温州中学一共特招了120名学生,他们的成绩都在第100名左右,其中4人的排名还在110名以后,算是实打实的后进生。
这6个同病相怜的兄弟不信邪,相互鼓励,比学赶帮,共同进步,学习成绩突飞猛进。
2008年,还在读高二的徐持衡获得第25届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赛金奖,现场与清华大学签约,后被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录取。
李道亮不善言辞,属于“低调奋斗派”,有上进心和毅力。刚进温州中学的第一次考试,满分150分的数学,他只考了60多分。他不服输,暗暗努力,很快就跃居班里第5名。后来每次考试都有所进步,高二时获得全国数学比赛一等奖,却错失被保送清华大学的机会。他不气馁,获得自主招生的校荐名额后,他参加清华大学的笔试、面试,终于成功地入读清华大学。
郑锋也是一个少言寡语的内向男孩,却后劲十足。他告诫自己,在高手如云的温州中学,永远不能满足已有的进步。经过努力,他不仅获得了省物理奥赛一等奖,还成功地被保送清华大学。
傅强获得省生物奥赛一等奖,被保送上海交通大学。
韩子铮和曾文斌参加了高考,同样取得了优异成绩,分别被复旦大学和浙江大学录取。特别是韩子铮,考了720多分,是全班高考成绩第1名。
有趣的是,这6个兄弟并非书呆子,他们兴趣广泛,学习以外各有特长。曾文斌是寝室里的活跃分子,读初中时,曾经率领班足球队获得过全校足球赛的冠军。在他的影响下,寝室里其他5个兄弟都喜欢上了踢足球。徐持衡在摄影、音乐、机器人等方面都能露一手。他组建了一个机器人社,还编写电脑程序指挥机器人踢足球。读高二时,他带领同学参加省机器人足球比赛,决赛时遭遇老牌全国冠军队,屈居亚军。傅强也是学校社团活动的活跃分子。他涉猎广泛,喜欢读历史、地理、科普类的书刊和世界名著。晴天时,他喜欢拿着望远镜仰望星空。他说:“仰望星空真是一种美的享受,可以暂时离开学习,享受自己的精神生活。”李道亮最擅长的运动是打乒乓球。郑锋有个每天的运动计划,就是跑步1600米,外加10个俯卧撑和20个仰卧起坐。他说:“当时,我不知道在这期间自己的意志是否得到了锻炼,后来体检时,我发现自己的肺活量达到了4600毫升,比之前猛增了1000多毫升!”
“史上最牛寝室”的传奇给了我们一个启示:在名校立足,要承受比普通学校大得多的压力,名校里的后进生更是苦不堪言,但是,这种压力在压垮一部分人的同时,也促使另一部分人走向成功。
2011年中招,马婧成功考入名校郑州一中。接受采访时,她侃侃而谈:“我能理解后进生和他们家长的苦闷,因为我也曾是一名后进生。当年爸爸托关系把我送进××中学初中部,一开始成绩总是在班里后几名徘徊。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向来受宠,在名校尤其如此。现在一个班里学生那么多,老师根本顾不了所有的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后进生更容易丧失信心和斗志。能不能借助名校的良好学习氛围,把压力转化成动力,逆流而上,是每一个后进生面临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初二期末考试,我的成绩在普通班里只算中等。整个暑假,我泡在家里,和成绩优秀的同学相比找差距,针对自己的薄弱课程进行攻坚。我每天都告诉自己:你不笨,你能行!初三一开学,我的成绩升到班里前10名,令同学们大吃一惊,老师也将关注的目光转向我,结果我在中考冲刺的时候得到了老师很多帮助。”
压力变动力
后进生因为学习成绩落后,通常会有较强的自卑感和逆反心理。后进生有两种:智力型后进生和非智力型后进生。非智力型后进生是指那些由于非智力因素(包括兴趣、意志、情感、动机、信心、习惯、性格、毅力)而导致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专家和学者调查研究发现:成绩最好和成绩最差的学生之间,最明显的差异不在智力水平,而在是否具有强烈的学习动机、旺盛的学习兴趣、较强的进取精神和顽强的意志等非智力因素上。心理学家也指出:智力因素对于人的成功只是一个基本因素,而非智力因素的作用更加重要。名校里的后进生,多数是非智力型后进生。
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才能的基础在于深信有可能成功地教育每个儿童。我不相信有不可救药的儿童、少年或男女青年。”学校教育应该如此,家庭教育同样应该如此。
对待后进生,家长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动之以情,消除孩子的戒备心理。消除孩子戒备心理的唯一途径,是无条件地爱孩子。亲情之爱能温暖孩子冰冷的心,可以使浪子回头。
2.信任孩子,唤起他的自尊心。自尊心是孩子自我意识的重要标志,也是进步的动力。只有尊重孩子,信任孩子,才能逐步消除他的疑虑和自卑心理,唤醒他的自尊心。首先,家长对孩子的要求要适度。要求过高,孩子会认为高不可攀,望而却步,要求过低则不利于培养孩子的学习毅力和克服困难的勇气。其次,要让孩子体验成功。只有真正体验到经过努力而获得成功的喜悦,孩子才能树立起进步的信心,所以,家长可以给孩子布置一些他力所能及的任务,在完成之后给予及时的鼓励。
3.创设情境,锻炼孩子的意志。家庭教育,只讲大道理是不够的,家长应该针对孩子的特点,有意识地创设一些带有一定困难的情境,锻炼孩子与各种困难、诱惑斗争的意志力,培养孩子战胜困难、战胜自我的顽强毅力。
4.配合老师,找到适合孩子的学习方法。孩子学习成绩不好,多数不是智商不高,而是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尤其到了高中,学习方法的优劣,几乎决定了学习成绩的高低。所以,家长要积极主动地配合老师,研究孩子的特点,以及落后的具体原因,对症下药。
5.持之以恒,反复教育,巩固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后进生的转化不可能一蹴而就,一般要经历醒悟、转变、反复、稳定四个阶段。因此,在转化过程中,后进生故态复萌,出现多次反复,是一种正常现象。家长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反复抓,抓反复”,因势利导,使孩子保持不断前进的势头。这是转化工作的关键环节。
别迷信名校
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家长们越来越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赢在起跑线上,于是对名校的追逐越发狂热,甚至到了迷信的程度。但是,名校的标准是什么呢?升学率高是唯一标准吗?基础教育专家、教育学博士钟士铭先生持反对意见。他说:“一所学校称得上名校,从本质意义上讲,应当是能够把后进生转化为优秀生,而且这个比例要大大高于一般学校;也就是说,名校的高后进生转化率才是最有说服力的标准。现在,家长们对名校的认识是‘倒果为因’,即不考虑学生的入校起点(原因),不分析转化率,直接把结果(升学率)当成原因,考上名牌大学的比例越大,就越是名校。于是,家长对名校趋之若鹜,名校对好学生趋之若鹜,优质生源争夺战年年上演,甚至导致普通学校招不来学生。这是荒谬的,也是严重的社会问题。”
钟博士举例说,假定有甲乙两所学校,甲是名校,乙是普通学校,甲学校招收了优秀学生、中等学生各50名,乙类学校招收了中等学生、后进生各50名。高考结果,甲学校考上本科50名、专科30名,录取率为80%,乙学校考上本科30名、专科50名,录取率也为80%。这两所学校都有20名学生没有被大学录取。但是,从后进生转化率上比较,甲学校比乙学校低。“从这个意义上讲,乙学校也应当同甲学校一样属于名校。可是,现实社会中人们只认为甲学校是名校,而乙学校则不是。这难道不是一种偏见吗?”
钟博士强调,学生的智力差别微乎其微,所谓后进生,绝大多数是可以转化的。家长在爱孩子、信任孩子的同时,要对名校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不能只迷信升学率。为孩子选一所适合他成长、有利于他转化的学校,比送孩子进高手云集、竞争激烈、老师只顾尖子生的所谓名校要明智得多。
本刊认为,不可否认,名校在师资力量、硬件设施、学习氛围等方面都是一流的,教学质量和升学率有目共睹,但在当下应试教育和教育产业化的国情背景下,名校却不是所有学生的不二选择。对后进生来说,名校激烈的竞争有可能把他变成失败者,而成绩优异的学生也有可能在名校成为相对的后进生。因此,选择名校,家长要慎重,不可图一时的虚名,既增加了教育成本,又给孩子造成本不属于他的痛苦。对于正在名校苦苦挣扎的后进生,家长则应该重点在意志品质方面对孩子多加训练,维护其自尊心,激发其知耻而后勇、迎难而上的决心,扭转其自卑、颓废心理,力争把名校的压力变成进步的动力。尤其需要强调的是,家长对后进生的要求不宜过高,应该给孩子树立阶段性的努力目标,使其不断体验成功,步步为营地追赶成绩好的同学,切忌简单粗暴,动辄指责孩子学习不努力,没有上进心,等等。
【编辑:陈彤】
名校,这里指的是声名显赫的中学。许多家长有名校情结,认为名校的师资力量强,硬件设施好,升学率高,是进入名牌大学的跳板,于是对名校格外青睐,还有的家长,仅仅是为了自己的面子,也要想方设法把孩子送进去,而名校也就成了香饽饽,不仅择优录取学生,有的还要收高额择校费。可是,孩子们进了名校并非一帆风顺,激烈的,甚至是残酷的竞争在等着他们。对那些学习成绩落后,自信心受挫,学习兴趣丧失的孩子来说,名校没有想象的那么美好。事实上,成绩拔尖儿的学生总是少数,大多数学生都处于追赶的阵营,内心有各种各样的苦涩。本期,让我们走近名校里的后进生以及他们的家长,倾听他们的心声,尽可能地为他们提供帮助。
落后的苦涩
李扬帆是一名初二男生,个子已经长到1.78米,却总是驼着背,低着头,看上去不到1.70米。他告诉记者,当年考上这所全省闻名的中学时,爸爸妈妈兴奋异常,在饭店摆了三桌庆功宴,还当着全家族的面,奖励他一台笔记本电脑。可是没多久,全家人就高兴不起来了,因为这所中学的学生几乎全是各小学的学习尖子,李扬帆的成绩只能算中等,而且还在不断下滑。初一期末考试,他的总成绩位列全班第42名,全年级720名学生,他排到500名以后。“我尽力了,可是我太笨了,再下工夫也赶不上同学。”李扬帆沮丧地说。李父则说:“早知如此,还不如上个普通中学,宁做鸡头不做凤尾啊!现在说什么都晚了,只能指望奇迹出现。”李扬帆用小得不能再小的声音对记者说:“那台笔记本电脑,在衣柜里躺了好几个月了,我都不敢碰,没脸碰。”
李扬帆的同班同学赵磊如今休学在家,父母正为儿子的学业发愁。一个月前,因为学习成绩太差,赵磊被班主任当众批评,此前饱受同学奚落的他突然情绪爆发,顶撞班主任,还一时失控,摔碎了讲台上老师喝水的杯子。赵磊的父母赶到学校向老师道歉,赔了一个高档的杯子,但最后还是迫于学校的压力,给赵磊转了学。赵父说:“其实,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巴不得后进生都转走。我知道这是违反《义务教育法》的,我可以作为孩子的监护人,依法维护孩子受教育的权利。可是我放弃了,自己的孩子不争气,打官司都嫌丢人,只能咽下这口气。我和孩子商量好了,到普通中学去,留一级。知耻而后勇吧,不然还能怎样?”记者采访时,赵磊始终坐在一旁掰弄自己的手指,目光呆滞,一言不发。
初三女生屠琳琳学习成绩中等,最近几次考试都排在班里第20名左右,可她坚称自己的成绩“烂死了”。她的父亲告诉记者:“这孩子对自己要求高,进入班里前10名是她的梦想,可她从来没有实现过,初一初二的时候每次都差一点,不是第12名就是第13名。成绩下来她就大哭一场,失眠几天。初三开了化学课,她听不懂,成绩一下子被甩了下来。班上第20名要说也不算赖,后面还有40名同学呢,不过,进不了班里前10名,今年中招考上省重点高中就没啥希望,所以孩子着急,我们当家长的也跟着闹心。”屠琳琳从小练钢琴,过了10级,现在早就没心情弹了,盖琴的天鹅绒布上落了一层灰尘。她渴望进班里前10名已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曾提出改姓妈妈的姓,因为“屠”字有杀气,不吉利。
“罐子”是高二男生区柯的绰号,因为老师说“破罐子破摔”这个成语是祖先专门为他发明的,同学们起哄,都叫他“罐子”。区柯的学习成绩实在不好,6门功课有一半不及格,班里排名次时,他是铁定的倒数第一,学校按班平均分排名次时,他更是拖全班后腿的“罪魁祸首”。老师不待见他,同学更是不客气,指着他的脑袋说:“你这只罐子里面都盛了些啥?没有智商也就算了,有点班级荣誉感行不?”区柯在这所名校待不下去,闹着让父母给他转学,可是父母下不了这个决心。区母说:“进这所学校多不容易啊,托了好多熟人才办成的,怎么能说转学就转学?都在宣传孟母三迁,孟母不就是想给孩子找个好的学习环境吗?现在区柯有了全市最好的学习环境,却不求上进,难道去普通中学就能有起色?”区柯性格内向,很敏感,他告诉记者:“我知道老师已经放弃我了。我是个笨蛋、弱智……”
其实你不笨
后进生也不是没有熬出头的,2009年,6个温州男孩就创造了一个“史上最牛寝室”的传奇。
2006年9月,名校温州中学开学,新生李道亮、郑锋、徐持衡、傅强、韩子铮、曾文斌被分到同一间寝室。自我介绍时,他们发现大家都是特招生,成绩都差不多,原来学校是按考试成绩顺序安排寝室的。那一届,温州中学一共特招了120名学生,他们的成绩都在第100名左右,其中4人的排名还在110名以后,算是实打实的后进生。
这6个同病相怜的兄弟不信邪,相互鼓励,比学赶帮,共同进步,学习成绩突飞猛进。
2008年,还在读高二的徐持衡获得第25届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赛金奖,现场与清华大学签约,后被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录取。
李道亮不善言辞,属于“低调奋斗派”,有上进心和毅力。刚进温州中学的第一次考试,满分150分的数学,他只考了60多分。他不服输,暗暗努力,很快就跃居班里第5名。后来每次考试都有所进步,高二时获得全国数学比赛一等奖,却错失被保送清华大学的机会。他不气馁,获得自主招生的校荐名额后,他参加清华大学的笔试、面试,终于成功地入读清华大学。
郑锋也是一个少言寡语的内向男孩,却后劲十足。他告诫自己,在高手如云的温州中学,永远不能满足已有的进步。经过努力,他不仅获得了省物理奥赛一等奖,还成功地被保送清华大学。
傅强获得省生物奥赛一等奖,被保送上海交通大学。
韩子铮和曾文斌参加了高考,同样取得了优异成绩,分别被复旦大学和浙江大学录取。特别是韩子铮,考了720多分,是全班高考成绩第1名。
有趣的是,这6个兄弟并非书呆子,他们兴趣广泛,学习以外各有特长。曾文斌是寝室里的活跃分子,读初中时,曾经率领班足球队获得过全校足球赛的冠军。在他的影响下,寝室里其他5个兄弟都喜欢上了踢足球。徐持衡在摄影、音乐、机器人等方面都能露一手。他组建了一个机器人社,还编写电脑程序指挥机器人踢足球。读高二时,他带领同学参加省机器人足球比赛,决赛时遭遇老牌全国冠军队,屈居亚军。傅强也是学校社团活动的活跃分子。他涉猎广泛,喜欢读历史、地理、科普类的书刊和世界名著。晴天时,他喜欢拿着望远镜仰望星空。他说:“仰望星空真是一种美的享受,可以暂时离开学习,享受自己的精神生活。”李道亮最擅长的运动是打乒乓球。郑锋有个每天的运动计划,就是跑步1600米,外加10个俯卧撑和20个仰卧起坐。他说:“当时,我不知道在这期间自己的意志是否得到了锻炼,后来体检时,我发现自己的肺活量达到了4600毫升,比之前猛增了1000多毫升!”
“史上最牛寝室”的传奇给了我们一个启示:在名校立足,要承受比普通学校大得多的压力,名校里的后进生更是苦不堪言,但是,这种压力在压垮一部分人的同时,也促使另一部分人走向成功。
2011年中招,马婧成功考入名校郑州一中。接受采访时,她侃侃而谈:“我能理解后进生和他们家长的苦闷,因为我也曾是一名后进生。当年爸爸托关系把我送进××中学初中部,一开始成绩总是在班里后几名徘徊。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向来受宠,在名校尤其如此。现在一个班里学生那么多,老师根本顾不了所有的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后进生更容易丧失信心和斗志。能不能借助名校的良好学习氛围,把压力转化成动力,逆流而上,是每一个后进生面临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初二期末考试,我的成绩在普通班里只算中等。整个暑假,我泡在家里,和成绩优秀的同学相比找差距,针对自己的薄弱课程进行攻坚。我每天都告诉自己:你不笨,你能行!初三一开学,我的成绩升到班里前10名,令同学们大吃一惊,老师也将关注的目光转向我,结果我在中考冲刺的时候得到了老师很多帮助。”
压力变动力
后进生因为学习成绩落后,通常会有较强的自卑感和逆反心理。后进生有两种:智力型后进生和非智力型后进生。非智力型后进生是指那些由于非智力因素(包括兴趣、意志、情感、动机、信心、习惯、性格、毅力)而导致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专家和学者调查研究发现:成绩最好和成绩最差的学生之间,最明显的差异不在智力水平,而在是否具有强烈的学习动机、旺盛的学习兴趣、较强的进取精神和顽强的意志等非智力因素上。心理学家也指出:智力因素对于人的成功只是一个基本因素,而非智力因素的作用更加重要。名校里的后进生,多数是非智力型后进生。
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才能的基础在于深信有可能成功地教育每个儿童。我不相信有不可救药的儿童、少年或男女青年。”学校教育应该如此,家庭教育同样应该如此。
对待后进生,家长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动之以情,消除孩子的戒备心理。消除孩子戒备心理的唯一途径,是无条件地爱孩子。亲情之爱能温暖孩子冰冷的心,可以使浪子回头。
2.信任孩子,唤起他的自尊心。自尊心是孩子自我意识的重要标志,也是进步的动力。只有尊重孩子,信任孩子,才能逐步消除他的疑虑和自卑心理,唤醒他的自尊心。首先,家长对孩子的要求要适度。要求过高,孩子会认为高不可攀,望而却步,要求过低则不利于培养孩子的学习毅力和克服困难的勇气。其次,要让孩子体验成功。只有真正体验到经过努力而获得成功的喜悦,孩子才能树立起进步的信心,所以,家长可以给孩子布置一些他力所能及的任务,在完成之后给予及时的鼓励。
3.创设情境,锻炼孩子的意志。家庭教育,只讲大道理是不够的,家长应该针对孩子的特点,有意识地创设一些带有一定困难的情境,锻炼孩子与各种困难、诱惑斗争的意志力,培养孩子战胜困难、战胜自我的顽强毅力。
4.配合老师,找到适合孩子的学习方法。孩子学习成绩不好,多数不是智商不高,而是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尤其到了高中,学习方法的优劣,几乎决定了学习成绩的高低。所以,家长要积极主动地配合老师,研究孩子的特点,以及落后的具体原因,对症下药。
5.持之以恒,反复教育,巩固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后进生的转化不可能一蹴而就,一般要经历醒悟、转变、反复、稳定四个阶段。因此,在转化过程中,后进生故态复萌,出现多次反复,是一种正常现象。家长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反复抓,抓反复”,因势利导,使孩子保持不断前进的势头。这是转化工作的关键环节。
别迷信名校
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家长们越来越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赢在起跑线上,于是对名校的追逐越发狂热,甚至到了迷信的程度。但是,名校的标准是什么呢?升学率高是唯一标准吗?基础教育专家、教育学博士钟士铭先生持反对意见。他说:“一所学校称得上名校,从本质意义上讲,应当是能够把后进生转化为优秀生,而且这个比例要大大高于一般学校;也就是说,名校的高后进生转化率才是最有说服力的标准。现在,家长们对名校的认识是‘倒果为因’,即不考虑学生的入校起点(原因),不分析转化率,直接把结果(升学率)当成原因,考上名牌大学的比例越大,就越是名校。于是,家长对名校趋之若鹜,名校对好学生趋之若鹜,优质生源争夺战年年上演,甚至导致普通学校招不来学生。这是荒谬的,也是严重的社会问题。”
钟博士举例说,假定有甲乙两所学校,甲是名校,乙是普通学校,甲学校招收了优秀学生、中等学生各50名,乙类学校招收了中等学生、后进生各50名。高考结果,甲学校考上本科50名、专科30名,录取率为80%,乙学校考上本科30名、专科50名,录取率也为80%。这两所学校都有20名学生没有被大学录取。但是,从后进生转化率上比较,甲学校比乙学校低。“从这个意义上讲,乙学校也应当同甲学校一样属于名校。可是,现实社会中人们只认为甲学校是名校,而乙学校则不是。这难道不是一种偏见吗?”
钟博士强调,学生的智力差别微乎其微,所谓后进生,绝大多数是可以转化的。家长在爱孩子、信任孩子的同时,要对名校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不能只迷信升学率。为孩子选一所适合他成长、有利于他转化的学校,比送孩子进高手云集、竞争激烈、老师只顾尖子生的所谓名校要明智得多。
本刊认为,不可否认,名校在师资力量、硬件设施、学习氛围等方面都是一流的,教学质量和升学率有目共睹,但在当下应试教育和教育产业化的国情背景下,名校却不是所有学生的不二选择。对后进生来说,名校激烈的竞争有可能把他变成失败者,而成绩优异的学生也有可能在名校成为相对的后进生。因此,选择名校,家长要慎重,不可图一时的虚名,既增加了教育成本,又给孩子造成本不属于他的痛苦。对于正在名校苦苦挣扎的后进生,家长则应该重点在意志品质方面对孩子多加训练,维护其自尊心,激发其知耻而后勇、迎难而上的决心,扭转其自卑、颓废心理,力争把名校的压力变成进步的动力。尤其需要强调的是,家长对后进生的要求不宜过高,应该给孩子树立阶段性的努力目标,使其不断体验成功,步步为营地追赶成绩好的同学,切忌简单粗暴,动辄指责孩子学习不努力,没有上进心,等等。
【编辑:陈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