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的家园

来源 :今日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yuan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危冰近年致力于江南田园山水画的创作,以乡间田野的平凡景色入画,一草一本、一舟一屋、三二鹅群、四五鸡鸭,由他组合经营,或浓墨重彩、或淡沫轻写,安排得条理妥帖,都有生动的美感。看他的田园创作,我时常想起老农侍弄庄稼,一锄一犁,有板有眼,一招一式,错落有致。老农和田园,一支生动的牧歌。
  陈危冰早年毕业于苏州工艺美校,他喜欢画山水。这所学校给予他很好的哺养,苏州工艺美校最早教山水的老师是吴先生,吴先生的父亲是上海“三吴一冯”的吴待秋,吴先生世家出身,有非常“正点”的传统功夫。陈危冰进入苏州工艺美校时其实吴先生已经不经常在美校上课了,但这里有非常好的传统氛围,有很好的对待传统的态度。那时在上课的老师是蒋风白,蒋风白是潘天寿的学生,蒋先生以兰竹扬名天下,他研习传统山水、花鸟、走兽都有极好的艺术造诣,只是被兰竹所掩盖。蒋先生富收藏,他经常把他的藏品带到教室给学生们临摹,也经常邀部分学生上其家中观摹其收藏的古今书画珍宝。齐白石、潘天寿等大师的作品常常随意歪斜地装在镜框里,学生们三三二二地围在一起临摹。这样的情景现在想想总是觉得够奢侈的了。
  那时的苏州有很好的传统氛围,工艺美校有很好的学习气氛,陈危冰和他的同学们在那样的氛围里学习得益匪浅。他在工艺美校所下的功夫,对他以后的创作很重要。
  陈危冰苏州工艺美校毕业后去常州工作了六年。他开始画田园山水是在1988年从常州调回苏州的前后,是他对家乡的思念?其实苏州、常州相距百余里,他现在自己开车去,只要一个多小时的路程。思念只是一个引子,他所画田园山水是现代人对田园的思念。他给自己的画室取名“南田堂”,表露了他对田园的渴望。
  陈危冰在苏州这样处处弥漫书香的城市里,以画笔讨生活,总是不易,需更加倍努力。他很执著,但要获得成功仅靠用功还不行,还需要思考。他知道苏州有太悠久的文化传统。更远的就不说了,仅从明代一路数过来,明四家的吴门画派、虞山画派、娄东画派……再看看当代吧,张辛稼先生、吴先生、许十明先生等老一辈暂且不说,孙君良先生的园林,刘懋善、杨明义先生的水乡都推进了苏州山水画的创作,都形成了强烈的个人风格,足以使后学者黯然。事实上陈危冰早期的创作也是受了几位前辈的影响,总也摆不脱他们的影子。那么“田园”就是他的桃花源了。他终于慢慢找到了自己的方向。
  陈危冰的田园山水更贴近江南乡野的真实。他以写生入手,但不是画“真实”的田园,他把树木、农舍、芦苇、河荡、杂草、小舟、田垄、山溪、家禽、飞鸟,自然的图像一一拆散,再以“陈氏”的手法组装而回原“真实”。这回原的“真实”就是他的艺术创造。他近年创作的一系列田园山水往往以传统入手,一草一木都以传统的手法写出,在画面构成形式上他则吸入了许多现代绘画的构成形式,无论是西画的透视法则,日本画的平面形式趣味,民间艺术浑然天成的稚拙,他都巧妙地吸收运用。因而看他的作品虽然用的传统笔墨,但没有“老画”那种陈腐的画面感,而给人以清新、雅致、飘逸的美感。
  


  看陈危冰的田园山水总给人生出一个“情”字,这份感情就是埋藏在人们心底的对田园的渴望,尤其对于现在繁忙喧嚣的都市人,都能在他的画中看到那份闲情和雅致。他绘就飘曳在天际的一片绿畴、在芦苇丛中自横的那一叶小舟似乎就是现代人心灵的家园。
其他文献
白云乡1956年生,河北馆陶人,1982年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美术系,留校任教。现为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河北省省管优秀专家,享受国画院政府特殊津贴。擅长山水画,所作太行大坡系列作品,注重山水精神的营构与表现,画风庄重严谨、朴厚雄浑。  《铜墙铁壁》入选由中国文化部主办的“第六届全国美展”,被评为优秀作品,由中国美术馆收藏,并被选为中国美术馆优秀藏
期刊
老子曰:“持而盈之,不好其己,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大能守,富贵而骄,自遣其咎。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其大意为,人若自满自傲,对己没有好处,如果锋芒太露,锐势很难保持长久。过刚则折,咄咄逼人将自取灾祸,即使金玉满堂也未能永久守住。富贵而骄,往往得意忘形。所以应不自满,不自夸,功成名就而不显,这才合乎天道。王梦湖就是这样一位合乎天道之人,为人平和真诚、豁达开朗,为艺虔诚探索、默默耕耘
期刊
一、呈现新的美感  二、高技术难度  三、浑然天成的画面效果    晴雪 2006年 132×66cm    关于中国画创作的评判标准历朝历代都有不同的说法,所谓“六法”、所谓“神品、逸品、上品”、 “妙品”、“能品”等等。不同时期、不同的历史条件、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阐释与修正,尤其在今天空前多元化的中国画创作环境中,人们根据自己不同的审美需求对中国画作品的审美标准不断地进行着各种各样的尺度更新。
期刊
1954年生于天津市,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中国画专业。  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硕士生导师、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美术创作院副院长。  作品曾作为国家重要礼品由国家领导人赠送日本、韩国领导人,并在多种专业画册、报刊介绍,为国内外诸多博物馆、美术馆、纪念馆等艺术机构收藏。  作品先后参加全国第八届、第九届、第十届全国美术展览。  作品《侗乡暮韵》获“第八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优秀作
期刊
近年来的山水画创作很活跃。但观览南北东西许多山水画展,有一个突出特点是面目雷同、手法接近,题材含义模糊。山水画固然是情绪化的山川景物描写,但倘若完全忽略了表现对象的地域特征、人文意韵而一味关门造车,那么必然会陷入新一轮相因相袭的狭隘圈子。    晨光里 2006年 68×136cm    而福建画家林容生则以平静的心态观察、感悟他所熟悉的闽地山水,创作出具有鲜明艺术个性与地域文化特征的作品,引起了
期刊
林容生,1958年7月生于福建省福州市,1982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艺术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林容生主要展览  2007年 同一个世界——中国画家彩绘联合国大家庭艺术大展 (北京 日内瓦)  2007年 学院.经典——首届全国美术院校工笔画名家作品邀请展 (武汉 北京)  2007年 第二届黄山中国美术论坛当代山水之发展问题研究作
期刊
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附中和油画系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曾任《美术报》副总编  现任浙江省国际美术交流协会常务副主席  兼任浙江省油画家协会副主席  中国美术学院浙江校友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杭州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中国美术学院成教院客座教授  浙江理工大学兼职教授  浙江省雕塑研究会副会长  浙江省美术教育研究会副会长  浙江开明画院副院长  聘任《美术报》编委会艺术顾问  浙江自然油画院顾
期刊
自上个世纪之初,至目前的新世纪开始,是中国画从传统型向现代型转换的关键性时期。这种转换表现在中国画各画科之间是不尽相同的。一般来说,人物画变化最大,其转型也较为成功。花鸟画次之,而山水画则显得较为落后和被动。其原因是山水画表现性较强,而再现性较弱,表现性较强,易于成为文人画家情感意志的载体,每每被高人逸士视为“澄怀观道”的“卧游”对象;再现性较弱,却又有利于笔墨的发挥,成就了文人画家,“进技于道”
期刊
伟光是专画上海都市风景的,且很有特点。上海画家这么多,倒是伟光这个异乡客似半路杀出的程咬金,弄得上海天翻地覆。他的上海风景,色彩斑斓、光怪陆离、影影绰绰、层层叠叠、层出不穷、大气磅礴。笔性很熟,色彩感觉也不错。时而暖调,时而清丽,时而改革开放火红的年代,时而优雅风流的都市春秋,已赢得了沪上藏家的青睐和认可。我喜欢伟光这个小同乡的画,希望大家也喜欢。  ——俞晓夫    斑斓绚丽的色彩,层叠无垠的构
期刊
徐丽延,字延之,号玩石、延馨斋主,浙江建德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1965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附中(现中国美术学院附中)。  1970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  师从陆维钊、方增先、孔仲起、吴山明、周沧米、顾生岳诸先生。  曾任《文化娱乐》杂志社副主编、美术总监。  擅长中国人物画、山水画等。  1996年作品《鬼妹》曾参加第七届全国美展,并获省创作奖。  2004年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