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与化学理论形影不离,化学实验以理论为依托,将理论知识发散、提高、升华。化学实验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重要意义。进行化学实验的过程,可以充分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处理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自己动手实践过程中掌握知识和技能,丰富化学知识,实现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换。如何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教学作用?现有如下两个重要途径。
一、充分利用兴趣实验,提高学习兴趣
趣味化学实验的显著优点是操作简单,实验现象明显,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化学中,元素化合物知识有很多都可以设计成趣味性实验进行验证。有时只要稍微改变一下教材中实验教具的形式,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譬如,在讲到“氨气性质”时,我们可以用“空杯生烟”这样一个小实验体验氨气检验的一种方法,首先提问学生:“空的杯子里能冒出白烟吗?”引起学生的兴趣,触探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实验步骤:两只洁净干燥的玻璃杯,一只滴入几滴浓盐酸,一只滴入几滴浓氨水,转动杯子使液滴沾湿杯壁,随即用玻璃片盖上,把浓盐酸的杯子倒置在浓氨水的杯子上,抽去玻璃片,逐渐便能看到满杯白烟。观察现象,教师马上提问:这是为什么呢?激发学生讨论的热情,也能活跃学生的思维,也更好地让学生掌握了化学性质。还有,讲到“Fe3+的性质”时,可创设一个趣味性实验情景:“喷水作画”。这能马上引起学生的兴趣,拿出一张宣纸,用装有某种溶液的喷壶向宣纸上一喷,即刻呈现一幅美丽画面:花蕊显黄色,花瓣显红色、紫色,叶子显蓝色。学生在惊讶之时,教师不失时机地提醒学生:其实这一点都不神秘,宣纸上预先在花瓣和叶子部分用KSCN、C6H5OH、NaOH等物质的溶液处理过,只不过这些溶液是无色的,表面上看不出而已,当用稀FeCl3溶液一喷,画便显示出来了。这样,反应原理可让学生通过分析、推理轻松愉快地获得。兴趣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挖掘学生参与的原动力,兴趣是学习的先导,能激发积极而持久的学习动机。因此,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尽可能挖掘和发展趣味性实验。
二、充分发挥探究实验的潜能
传统的实验教学都是教师包办,学生干瞪眼看着,特别是在高中教学中表现更为突出。高中课程常常因为课程紧张没有学生动手实验的机会,要走进实验室进行实验更是难上加难,基本的实验仪器学生都可能认识得很少,图片和实际物品对应不上是客观存在的问题,这样学生也缺乏兴趣来源。新课程改革要求还学习时间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创新能力,实验探究过程很好地将这些机会融合在一起。首先,学生通过动手可以更好地掌握实验的基本操作,设计实验的基本流程,充分发挥学习主人翁的精神,让学习成为一种乐趣。在参加实验之前,学生细致认真地研究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通过性质原理选择实验所需要的仪器、药品,合理的预测实验现象,通过实验过程验证自己的假设,得出结论。实验前做好实验准备和现象预测,实验过程中小组合作,分工明确,做好记录。小组合作实验探究,可以有效提高学生间的合作交流能力,培养互帮互助的优良品格。如果在实验过程中出现了与假设不同的现象,更能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通过改良实验方案,查找问题,合理解决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效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结束,需要学生报告实验记录,总结实验得出的结论,有效提高了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中学的化学实验以性质验证为主,例如,物质的分离和提纯——萃取分液,如果没有实验操作过程,学生很难想象出来液体的分层,溴(或者是碘)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而转移的现象。通过实验探究验证,效果大不相同。学生通过预习、思考之后,再动手实验,认识实验药品的性质,观察仪器——分液漏斗的构造及使用方法,学会萃取的实验操作和分液的实验步骤,更好地理解萃取分液的原理。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获得化学知识的同时,也获得了一份对化学的无穷兴趣。
化学实验过程让学生真正走进了化学探究的世界,让课堂和学生都活跃起来,也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主动思索,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掌握各种技能,促进自己综合素质的提高。
(责编 赵建荣)
一、充分利用兴趣实验,提高学习兴趣
趣味化学实验的显著优点是操作简单,实验现象明显,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化学中,元素化合物知识有很多都可以设计成趣味性实验进行验证。有时只要稍微改变一下教材中实验教具的形式,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譬如,在讲到“氨气性质”时,我们可以用“空杯生烟”这样一个小实验体验氨气检验的一种方法,首先提问学生:“空的杯子里能冒出白烟吗?”引起学生的兴趣,触探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实验步骤:两只洁净干燥的玻璃杯,一只滴入几滴浓盐酸,一只滴入几滴浓氨水,转动杯子使液滴沾湿杯壁,随即用玻璃片盖上,把浓盐酸的杯子倒置在浓氨水的杯子上,抽去玻璃片,逐渐便能看到满杯白烟。观察现象,教师马上提问:这是为什么呢?激发学生讨论的热情,也能活跃学生的思维,也更好地让学生掌握了化学性质。还有,讲到“Fe3+的性质”时,可创设一个趣味性实验情景:“喷水作画”。这能马上引起学生的兴趣,拿出一张宣纸,用装有某种溶液的喷壶向宣纸上一喷,即刻呈现一幅美丽画面:花蕊显黄色,花瓣显红色、紫色,叶子显蓝色。学生在惊讶之时,教师不失时机地提醒学生:其实这一点都不神秘,宣纸上预先在花瓣和叶子部分用KSCN、C6H5OH、NaOH等物质的溶液处理过,只不过这些溶液是无色的,表面上看不出而已,当用稀FeCl3溶液一喷,画便显示出来了。这样,反应原理可让学生通过分析、推理轻松愉快地获得。兴趣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挖掘学生参与的原动力,兴趣是学习的先导,能激发积极而持久的学习动机。因此,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尽可能挖掘和发展趣味性实验。
二、充分发挥探究实验的潜能
传统的实验教学都是教师包办,学生干瞪眼看着,特别是在高中教学中表现更为突出。高中课程常常因为课程紧张没有学生动手实验的机会,要走进实验室进行实验更是难上加难,基本的实验仪器学生都可能认识得很少,图片和实际物品对应不上是客观存在的问题,这样学生也缺乏兴趣来源。新课程改革要求还学习时间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创新能力,实验探究过程很好地将这些机会融合在一起。首先,学生通过动手可以更好地掌握实验的基本操作,设计实验的基本流程,充分发挥学习主人翁的精神,让学习成为一种乐趣。在参加实验之前,学生细致认真地研究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通过性质原理选择实验所需要的仪器、药品,合理的预测实验现象,通过实验过程验证自己的假设,得出结论。实验前做好实验准备和现象预测,实验过程中小组合作,分工明确,做好记录。小组合作实验探究,可以有效提高学生间的合作交流能力,培养互帮互助的优良品格。如果在实验过程中出现了与假设不同的现象,更能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通过改良实验方案,查找问题,合理解决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效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结束,需要学生报告实验记录,总结实验得出的结论,有效提高了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中学的化学实验以性质验证为主,例如,物质的分离和提纯——萃取分液,如果没有实验操作过程,学生很难想象出来液体的分层,溴(或者是碘)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而转移的现象。通过实验探究验证,效果大不相同。学生通过预习、思考之后,再动手实验,认识实验药品的性质,观察仪器——分液漏斗的构造及使用方法,学会萃取的实验操作和分液的实验步骤,更好地理解萃取分液的原理。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获得化学知识的同时,也获得了一份对化学的无穷兴趣。
化学实验过程让学生真正走进了化学探究的世界,让课堂和学生都活跃起来,也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主动思索,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掌握各种技能,促进自己综合素质的提高。
(责编 赵建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