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两大子公司在2011年登陆资本市场,万和系开始初具雏形。其核心资产——厨卫电器巨头广东万和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万和电气,002543.SZ)已于2011年1月实现IPO;几乎同步,同样由卢础其家族实际控制的汽车配件企业广东鸿特精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鸿特精密,300176.SZ)也如愿上市。
作为典型的家族式企业,万和系的管理模式耐人寻味。在清华大学教授宁向东看来,“欧美家族股东较多依赖职业经理人打理,而中国的企业家顾虑较多。”如何平衡大小股东之间以及控股股东与职业经理人之间的关系,做到“家和万事兴”,这是万和系一直以来都需面对的挑战。亦有分析认为,万和系高层兄弟之间的团结与对控股公司的控制乏力两相对照,实际上是民营企业资本管理能力缺失的表现。
兄弟齐心
两个上市公司的股权控制有异曲同工之处——在上市公司或控股母公司两个层面上,存在以卢氏兄弟为核心的“一致行动人”约定,这就像一道紧箍咒,既确保了大股东的决策统一,又对上市公司高管层形成了约束。
万和电气的实际控制人共四位:卢础其、卢楚隆、卢楚鹏和叶远璋。其中,卢础其、卢楚隆、卢楚鹏是亲兄弟,叶远璋是他们视若“兄弟”的徒弟和创业伙伴。在上市发行前,四人分别直接持有万和电气22.05%、12.25%、7.35%和7.35%的股份,合计49%。剩下的51%归万和集团,而万和集团的股权又全归这四人所有,持股比例为45%、25%、15%和15%。折算下来,四人实际持股万和电气的比例与在集团层面上的相同,即分别为45%、25%、15%和15%。如此典型的家族式股权结构,公司决策外人难以染指。
为确保兄弟同心,2006 年11 月28日 ,卢础其、卢楚隆及卢楚鹏签署《一致行动协议》,承诺“重大事项采取一致行动”。协议中的“重大事项”除了万和集团层面,还涵盖了“控股子公司或其能够施加重大影响的企业之经营发展的重大事项”。卢础其、卢楚隆、卢楚鹏三兄弟始终在万和集团董事会中拥有2/3 以上的席位,且三方合计拥有万和集团85%的股权,显然能够实现对万和集团进而对万和电气董事会、股东会的控制。微妙的是,上述《一致行动协议》签署人仅限于亲兄弟之间,不包括叶远璋。在万和电气的高管职务分配中,长兄卢础其任董事长,卢楚隆任副董事长,卢楚鹏任董事、副总裁,叶远璋任董事、总裁。
并购而来的鸿特精密股权也装入了万和集团这一控股平台。万和集团持股占鸿特精密发行前总股本的39.00%,相对控股。与万和电气相比,鸿特精密的股权较为多元化,第二大股东曜丰经贸持有29.26%,第三大股东金岸公司持有24.63%,第四大股东南方电缆持有4.63%。其中的曜丰经贸与金岸公司、南方电缆以及其他持股股东不同,是鸿特精密总裁张剑雄控制的持股平台。
张剑雄自2004年1月1日起担任鸿特精密总经理,企业经营管理层面一直由他主导。一道紧箍咒及时降临在鸿特精密身上。“鉴于肇庆鸿特(鸿特精密前身)股权较为分散,为维护控制权稳定,提高经营决策效率”,2007 年7 月30 日,万和集团、金岸公司与南方电缆三方共同签署了《合作协议》。三方一致同意:“在公司经营及重大决策过程中保持一致,公司董事会召开前,应就董事会审议的事项进行充分沟通并形成一致意见,如三方对董事会审议的事项在意见上存有分歧,则最终以万和集团的意见为准。”
这份《合作协议》与《一致行动协议》无异,本质上都是为实现“一致行动”。第一大股东绕过第二大股东实现了与第三、第四大股东的联合,三方股权累计68.26%,形成绝对控制。
怀柔之术
除了一致行动的安排,卢氏兄弟之间以及与创业伙伴、重要股东之间的股权比例分配也颇为值得研究。
卢氏兄弟三人均为创业元老,从三人的履历可以看出,万和电气是他们共同打造的。1987年,顺德锁厂技术工人出身的大哥卢础其在当地电器厂商的带动下创办桂洲城西电器厂。第二年,兄弟卢楚隆、卢楚鹏加入。之后的路,兄弟三人都是一起走过。
叶远璋于1988年从原工作地点桂洲羽绒厂离开加入卢氏的桂洲城西电器厂,跟着卢础其做徒弟,因为“埋头苦干、不计功名”而深受赏识,并成为心腹。有熟悉万和系的人认为,“叶远璋给了卢础其巨大支持,负责技术研发和内部管理,地位在负责营销的卢楚隆、卢楚鹏之上,虽是外姓,在感情上早已是家中人”。
四人抱团作战,在创业早期未对股权进行划分,多年维持“共有共治”的局面。为适应上市需要,万和系始对股权进行规范。知情人士认为,“出资实源于共同积累,股权比例是四人商量的结果”。
万和电气首次上市公开发行5000万股,占发行后25%,发行价格30元/股,共募集资金15亿元。万和集团四股东持有的15000万股在2011年2月股价达到29.28元高点时,总值市40多亿元,在近期18.60元相对低价区间总值在28亿元左右。
卢氏对于叶远璋的“厚待”与多年共同打拼有关,对于鸿特精密总裁张剑雄的“大度”则有些不一样。撩开鸿特精密的股权变更史可以发现,张剑雄通过曜丰经贸持有的部分股权是以“非正常”方式取得。
鸿特精密前身肇庆鸿特于2006年5月向当时的股东宇丰喷涂借款,后者提供无息借款784.26万元,该笔资金乃用于对肇庆鸿特增资,占当时增资完成后公司注册资本的12.28%。2008年11月,宇丰喷涂将其持有的肇庆鸿特股权转让给曜丰经贸。而宇丰喷涂、曜丰经贸由张剑雄、张勇兄弟控制。2009年6月,曜丰经贸以肇庆鸿特2008年度分配的利润抵减上述借款金额,该笔借款在名义上全部偿还。
该笔借款得到当时肇庆鸿特最高权力机构董事会的同意,2010年6月肇庆鸿特当时股东对该等情形再次予以确认。在相关时间段内,肇庆鸿特或鸿特精密的董事会已由万和掌控,万和集团自2004年起逐步收购肇庆鸿特股权。但在鸿特精密上市的过程中,万和集团未公开对这笔借款表达异议。
增长“天花板”?
一直“家和万事兴”,万和系也一直在妥当处理“家事”的基础上开疆拓土。在万和电气IPO之前,卢氏涉足资本市场已久,曾拟借壳上市。
2002年7月,万和集团从长城资产管理公司受让三板公司海国实29.03%股权,但在当时的资本市场条件下将其转主板上市难以如愿。这块资产最终在2009年6月再转让给海南嘉和投资有限公司。
2003年万和系曾对以主业为毛毯的*ST美雅(000529.SZ)进行收购,终因竞争激烈——新疆德隆、上海石化、深圳创新投均有参与,加上原第一大股东鹤山国资办设置的条件苛刻,入主计划流产。
通过IPO实现上市后,万和系目前主打两个关键词——多元化和国际化。万和系的多元化道路似较谨慎,曾一度坚守主营产品,而随着在资本市场上的成功,产品范围开始向燃气具、消毒柜等厨卫用品扩展,销售也已覆盖全国家电连锁、地方家电商场、专业橱柜市场等多种渠道。国际化被提及的频率更高,重心在俄罗斯、巴西、南非、印度、中东、东盟等新兴市场。
清华大学战略系主任金占明教授在谈及国内民营企业发展战略时指出,“围绕核心产品适度扩张产品线是比较明智的选择”。
万和电气谋求多元化和国际化的一个背景是业绩增长放缓。在上市招股书中,万和电气描绘了“2007-2009 年净利润复合增长率达到100%以上”的业绩,但就在上市之后不久,势头变化明显。
从万和电气2011年三季报来看,公司前三季度营业利润率为10.13%,同比下滑0.71%;净利润率8.68%,同比下滑0.33%;第三季度营业利润率9.01%,环比下滑2.10%;净利润率为7.44%,环比下滑2.38%。
西南证券分析师李辉认为,这种局面“主要是由于公司整体高毛利率产品占比少且外销产品毛利率持续受到汇率的影响”。
据了解,燃气热水器销售占万和电气总收入的50%,该产品主供城市市场,当前的增长乏力与房地产市场低迷有较大相关,此前的低价竞争已使得很大一部分有效需求得到满足。而广大农村并未普及管道燃气,难以成为有效市场。
作为典型的家族式企业,万和系的管理模式耐人寻味。在清华大学教授宁向东看来,“欧美家族股东较多依赖职业经理人打理,而中国的企业家顾虑较多。”如何平衡大小股东之间以及控股股东与职业经理人之间的关系,做到“家和万事兴”,这是万和系一直以来都需面对的挑战。亦有分析认为,万和系高层兄弟之间的团结与对控股公司的控制乏力两相对照,实际上是民营企业资本管理能力缺失的表现。
兄弟齐心
两个上市公司的股权控制有异曲同工之处——在上市公司或控股母公司两个层面上,存在以卢氏兄弟为核心的“一致行动人”约定,这就像一道紧箍咒,既确保了大股东的决策统一,又对上市公司高管层形成了约束。
万和电气的实际控制人共四位:卢础其、卢楚隆、卢楚鹏和叶远璋。其中,卢础其、卢楚隆、卢楚鹏是亲兄弟,叶远璋是他们视若“兄弟”的徒弟和创业伙伴。在上市发行前,四人分别直接持有万和电气22.05%、12.25%、7.35%和7.35%的股份,合计49%。剩下的51%归万和集团,而万和集团的股权又全归这四人所有,持股比例为45%、25%、15%和15%。折算下来,四人实际持股万和电气的比例与在集团层面上的相同,即分别为45%、25%、15%和15%。如此典型的家族式股权结构,公司决策外人难以染指。
为确保兄弟同心,2006 年11 月28日 ,卢础其、卢楚隆及卢楚鹏签署《一致行动协议》,承诺“重大事项采取一致行动”。协议中的“重大事项”除了万和集团层面,还涵盖了“控股子公司或其能够施加重大影响的企业之经营发展的重大事项”。卢础其、卢楚隆、卢楚鹏三兄弟始终在万和集团董事会中拥有2/3 以上的席位,且三方合计拥有万和集团85%的股权,显然能够实现对万和集团进而对万和电气董事会、股东会的控制。微妙的是,上述《一致行动协议》签署人仅限于亲兄弟之间,不包括叶远璋。在万和电气的高管职务分配中,长兄卢础其任董事长,卢楚隆任副董事长,卢楚鹏任董事、副总裁,叶远璋任董事、总裁。
并购而来的鸿特精密股权也装入了万和集团这一控股平台。万和集团持股占鸿特精密发行前总股本的39.00%,相对控股。与万和电气相比,鸿特精密的股权较为多元化,第二大股东曜丰经贸持有29.26%,第三大股东金岸公司持有24.63%,第四大股东南方电缆持有4.63%。其中的曜丰经贸与金岸公司、南方电缆以及其他持股股东不同,是鸿特精密总裁张剑雄控制的持股平台。
张剑雄自2004年1月1日起担任鸿特精密总经理,企业经营管理层面一直由他主导。一道紧箍咒及时降临在鸿特精密身上。“鉴于肇庆鸿特(鸿特精密前身)股权较为分散,为维护控制权稳定,提高经营决策效率”,2007 年7 月30 日,万和集团、金岸公司与南方电缆三方共同签署了《合作协议》。三方一致同意:“在公司经营及重大决策过程中保持一致,公司董事会召开前,应就董事会审议的事项进行充分沟通并形成一致意见,如三方对董事会审议的事项在意见上存有分歧,则最终以万和集团的意见为准。”
这份《合作协议》与《一致行动协议》无异,本质上都是为实现“一致行动”。第一大股东绕过第二大股东实现了与第三、第四大股东的联合,三方股权累计68.26%,形成绝对控制。
怀柔之术
除了一致行动的安排,卢氏兄弟之间以及与创业伙伴、重要股东之间的股权比例分配也颇为值得研究。
卢氏兄弟三人均为创业元老,从三人的履历可以看出,万和电气是他们共同打造的。1987年,顺德锁厂技术工人出身的大哥卢础其在当地电器厂商的带动下创办桂洲城西电器厂。第二年,兄弟卢楚隆、卢楚鹏加入。之后的路,兄弟三人都是一起走过。
叶远璋于1988年从原工作地点桂洲羽绒厂离开加入卢氏的桂洲城西电器厂,跟着卢础其做徒弟,因为“埋头苦干、不计功名”而深受赏识,并成为心腹。有熟悉万和系的人认为,“叶远璋给了卢础其巨大支持,负责技术研发和内部管理,地位在负责营销的卢楚隆、卢楚鹏之上,虽是外姓,在感情上早已是家中人”。
四人抱团作战,在创业早期未对股权进行划分,多年维持“共有共治”的局面。为适应上市需要,万和系始对股权进行规范。知情人士认为,“出资实源于共同积累,股权比例是四人商量的结果”。
万和电气首次上市公开发行5000万股,占发行后25%,发行价格30元/股,共募集资金15亿元。万和集团四股东持有的15000万股在2011年2月股价达到29.28元高点时,总值市40多亿元,在近期18.60元相对低价区间总值在28亿元左右。
卢氏对于叶远璋的“厚待”与多年共同打拼有关,对于鸿特精密总裁张剑雄的“大度”则有些不一样。撩开鸿特精密的股权变更史可以发现,张剑雄通过曜丰经贸持有的部分股权是以“非正常”方式取得。
鸿特精密前身肇庆鸿特于2006年5月向当时的股东宇丰喷涂借款,后者提供无息借款784.26万元,该笔资金乃用于对肇庆鸿特增资,占当时增资完成后公司注册资本的12.28%。2008年11月,宇丰喷涂将其持有的肇庆鸿特股权转让给曜丰经贸。而宇丰喷涂、曜丰经贸由张剑雄、张勇兄弟控制。2009年6月,曜丰经贸以肇庆鸿特2008年度分配的利润抵减上述借款金额,该笔借款在名义上全部偿还。
该笔借款得到当时肇庆鸿特最高权力机构董事会的同意,2010年6月肇庆鸿特当时股东对该等情形再次予以确认。在相关时间段内,肇庆鸿特或鸿特精密的董事会已由万和掌控,万和集团自2004年起逐步收购肇庆鸿特股权。但在鸿特精密上市的过程中,万和集团未公开对这笔借款表达异议。
增长“天花板”?
一直“家和万事兴”,万和系也一直在妥当处理“家事”的基础上开疆拓土。在万和电气IPO之前,卢氏涉足资本市场已久,曾拟借壳上市。
2002年7月,万和集团从长城资产管理公司受让三板公司海国实29.03%股权,但在当时的资本市场条件下将其转主板上市难以如愿。这块资产最终在2009年6月再转让给海南嘉和投资有限公司。
2003年万和系曾对以主业为毛毯的*ST美雅(000529.SZ)进行收购,终因竞争激烈——新疆德隆、上海石化、深圳创新投均有参与,加上原第一大股东鹤山国资办设置的条件苛刻,入主计划流产。
通过IPO实现上市后,万和系目前主打两个关键词——多元化和国际化。万和系的多元化道路似较谨慎,曾一度坚守主营产品,而随着在资本市场上的成功,产品范围开始向燃气具、消毒柜等厨卫用品扩展,销售也已覆盖全国家电连锁、地方家电商场、专业橱柜市场等多种渠道。国际化被提及的频率更高,重心在俄罗斯、巴西、南非、印度、中东、东盟等新兴市场。
清华大学战略系主任金占明教授在谈及国内民营企业发展战略时指出,“围绕核心产品适度扩张产品线是比较明智的选择”。
万和电气谋求多元化和国际化的一个背景是业绩增长放缓。在上市招股书中,万和电气描绘了“2007-2009 年净利润复合增长率达到100%以上”的业绩,但就在上市之后不久,势头变化明显。
从万和电气2011年三季报来看,公司前三季度营业利润率为10.13%,同比下滑0.71%;净利润率8.68%,同比下滑0.33%;第三季度营业利润率9.01%,环比下滑2.10%;净利润率为7.44%,环比下滑2.38%。
西南证券分析师李辉认为,这种局面“主要是由于公司整体高毛利率产品占比少且外销产品毛利率持续受到汇率的影响”。
据了解,燃气热水器销售占万和电气总收入的50%,该产品主供城市市场,当前的增长乏力与房地产市场低迷有较大相关,此前的低价竞争已使得很大一部分有效需求得到满足。而广大农村并未普及管道燃气,难以成为有效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