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太北约化”:内涵、表征及影响

来源 :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newbl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美国“印太战略”提出以来,学界对“印太北约化”倾向的关注日益增强。既往研究往往强调“印太战略”实践在乌克兰危机背景下出现的效仿北约的政策倾向,并未触及对这一趋向产生的政策根源的深入探讨。理解“印太北约化”,不能脱离美国对外安全观念变迁的宏观背景,对其内涵的理解也应包含三个方面,即美国对印太地区安全观念的“北约化”类比倾向、在发展同印太国家关系时的“北约化”路径依赖,以及在介入地区事务过程中的“北约化”思维定式。对于中国而言,深入理解“印太北约化”的内涵、表征与影响,有助于在中美战略博弈日趋白热化的背景下,为未来应对区域秩序动荡和中美关系发展中不确定因素的干扰提供参考和启示。
其他文献
符号学的跨学科研究动态使建筑符号的“形—意”本原研究或可从早期人类以原始神话思维为起点建立的“宇宙生成模型和时空观念”出发进行源流推演性解读,找寻一种根植于人类文化符号系统“形—意”同构的原型性解释。本文从梳理形式符号原型研究的理论范式出发,以甲骨文、金文出现的建筑类文字“宅、空、室、楹、阑、坛、台”等为研究对象,以象形文字字形特征的普遍解读方式结合建筑学本体思考,阐释早期中国建筑在类型、形态上的
浓缩池溢流浓度监测是实现煤泥水智能加药的关键。针对基于传感器的溢流浓度监测方式会导致絮凝剂调节滞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麻雀搜索算法(ISSA)-长短期记忆(LSTM)的浓缩池溢流浓度预测方法。首先,对浓缩生产过程中的多参数时间序列进行相关性分析和预处理,得到输入变量。其次,采用多策略联合改进麻雀搜索算法(SSA):引入Tent混沌映射对麻雀种群进行初始化,以保证种群多样性,加快算法收敛速度;
汉初无为而治政策,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在社会财富增长的同时,由于政府相关治理政策的缺失,贫富差距失度现象亦随之产生。这一现象的出现,导致了社会矛盾的激化,对王朝统治与社会稳定产生了不利影响。因此,从武帝时始,西汉政府制定了“强制迁徙富豪大户”、调整税赋、统一货币、禁民二业、均田等一系列治理政策。这些政策的实施,对抑制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扩大,维护社会稳定均产生了积极的效果。西汉对贫富差距失度治理的实践,
本文基于概念学习的本质,以课例研究的方式,探讨通过课前梳理明晰概念“身世”、通过操作体验溯源概念本质、通过多元建构深化概念体悟、通过深度思考丰富概念内涵、基于综合运用延伸概念关联的概念教学五大策略,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的核心素养。
<正> 福建古代社会经济的一个鲜明特点是与台湾经济交往密切。大约3万年前,台湾与福建联成一片,台湾海峡成为"陆桥",大陆上哺乳动物与古人类因受冰期影响,又一次向台湾迁移。考古发掘说明,台南的"左镇人"和台东的"长滨人"都来自大陆。距今11000年开始,第四纪的最后一次冰期结束,气候回暖,海面回升,大约距今6000至7000年左右,海浸达到最高峰,台湾又与大陆分开。两地虽隔海相望,却往来不绝。发现于
期刊
<正>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王子今教授的新书《上古海洋意识与早期海上丝绸之路》即将付梓,子老命我作序,我得以先睹为快,认真学习了一遍新书全稿,受益匪浅。子今教授是人杰地灵的考古学重镇西北大学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毕业生,又是著名历史学家中不多的考古出身者,我们相识并不早,但却一见如故。他在考古专业学成后,师承重量级的秦汉史名家林剑鸣教授,以《论秦汉陆路交通》获硕士学位。他几十年来辛勤耕耘的学术领域,都可以
期刊
<正>前段时间,一则短视频《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火爆网络,同时揭开了很多当代人的隐痛——精神内耗。精神内耗又叫心理内耗,是指人在自我控制中需要消耗心理资源,当资源不足时,人就处于一种内耗的状态。内耗的长期存在使人疲惫不堪,这种疲惫并不是身体劳累造成的,而是一种心理上的主观感受。
期刊
<正>真正推动建筑行业供应链平台建设,必然需要一个循序渐进过程:建筑供应链平台1.0,搭建集采平台;建筑供应链平台2.0,搭建供应链管理平台;建筑供应链平台3.0,共同打造建筑产业“新基建”生态平台。建筑产业供应链平台发展现状根据对现阶段业内产业互联网平台发展现状的调研,大致可以分为基于不同依托的三类供应链平台。第一方平台是依托于大型央企(国企)集团的平台。这类平台的特点是业务规模大,并且在集团内
期刊
隐喻是人类的基本思维方式,也是反映民族思维的镜子。汉语方位词“东”从具体的空间域映射到抽象的社会域、心理域以及时间域,形成了丰富的概念隐喻类型。“东”的概念隐喻体系背后是人、物理世界、文化世界互动的结果。独特的地理环境以及阴阳八卦传统文化与方位“东”的互动造就了中国人独特的空间认知方式。“东”的概念隐喻不仅反映了概念“东”在人们的方位空间认知中的优先性,也折射出中国人时间空间化、主客一体化的认知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