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非文字符号开展汉字教学

来源 :语文建设·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su_mi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字是中华民族文化大门的钥匙,学生只有在小学阶段理解并掌握汉字的书写、运用及含义,才能在未来的学习生涯中走得更远、学得更深。小学生学习汉字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最开始必须借助非文字符号。当下中小学教材内容表现形式日益丰富,非文字符号的教学功能,现已成为小学教学工作者关注的焦点。这就要求广大教师梳理及分析教材中的非文字符号,在此基础上建立更符合当代小学生语言、汉字、文化学习的非文字符号运用策略,以实现对教材中非文字符号的合理利用,完成从图像到文字的过渡,帮助学生建立对中华汉字文化的感知,促进今后的进一步学习。
  一、非文字符号在教材中的分布
  近年来,国内小学教师均在积极尝试灵活运用文字学知识开展教学活动。但实践表明,仅仅依靠文字学知识理论,还难以在短时间内实现“见字形知其音意、闻其声知其形意”的教学目标,难以让汉字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其主要原因在于文字学涉及内容相对较为抽象,在实际运用中教师首先应对文字学内容有全面的了解,在此基础上通过通俗的语言表述将知识传递给学生,但文字、语言在知识传递中本身就具备一定的局限性。目前,国内不少小学语文教材为满足汉字教学的需要,除倡导教师积极融入文字学理论知识以外,在教材内容的编制上十分注重非文字符号的运用。在此本文将以统编本小学语文教材为例,在文字学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全面分析教材中非文字符号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作用及积极使用非文字符号开展教学的必要性。
  非文字符号泛指除文字以外的教学课件内容,插图、平面构成等均属于非文字符号范畴,主要用于教师课堂教学的辅助,便于学生理解及吸收课堂知识。目前统编本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非文字符号,大致可分为封面插图、单元页配图、课本内容配图、情境对话、写作指导配图、综合性配图、资料袋配图、拓展阅读配图几类。各册非文字符号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通过表1,我们可直观了解到,统编本语文教材在编排上极为重视教材中非文字符号内容的融入,尤其是在插图的运用上;另外,在教材整体外观、局部构图及色彩等非文字符号的使用上也作出了调整,力争从多个角度协助语文教师开展汉字教学工作,凸显中华传统汉字文化(如图1、2所示)。从一到六年级,教材中的非文字符号内容从多到少,体现了汉字文化从直观到抽象、从具体到复杂的构造特征。这六年中,学生的识字量逐渐提高,对汉字、汉字文化的认识与思考能力也在不断提高,这一趋势也隐性体现在教材中非文字符号的分布变化上,彰显了统编本教材对汉字文化的借鉴与发扬。
  从一年级到六年级非文字符号的趣味性逐渐向图示性、思维性方向转化。如图1、2中一年级上册教材非文字性符号更加卡通化,蕴含的信息更加直观;而到了六年级则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图解、图示等思想性、规律性内容不断增加,体现了汉字文化由初级到高级、由具体到抽象、由个例到规律的发展变化趋势。
  鉴于汉字教学在语文教学体系中的主导性地位,如何通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创新提升语文识字教学,让学生在更短的时间内学习及掌握更多内容,现已成为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者与语文相关学术研究者共同思考的命题。非文字符号在学生汉字感知、汉字记忆及逻辑思维引导三方面均有自身独特的价值,其在汉字教学领域的运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汉字自身的发展经历了从简到繁、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因此教材中的非文字符号必须也有自身的发展规律,从初级到高级,让学生的认知在学习过程中动态变化。小学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正处于从“具象”过渡到“抽象”的发展阶段,多数小学生的抽象思维并不成熟。这时就需要教师运用文字学追溯到文字的起源,通过象形字图解的方式,逐渐引导学生从具象思维慢慢轉换到形象思维,让学生快速记住教师课堂中涉及的汉字教学内容。
  二、非文字符号在汉字教学中的应用
  1.配合象形字教学
  我们知道,汉字主要由音、形、义三大要素组成,小学教师诸多教学活动的开展均是围绕汉字字音、字形及字意三方面内容进行。在课堂教学中,字音、字形方面,教师可灵活运用文字学相关知识向学生进行讲解,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心态,让他们对于汉字的起源和发展有一个初步的了解。鉴于小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单方面依靠文字学相关知识开展教学学生理解起来依然难度较大。非文字符号是一种更为具象的表述方式,与象形造字法相结合,可以更好地体现汉字的发展规律。这样不仅便于学生理解,还可以通过更加直观、丰富、有趣的方式体现汉字文化,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汉字的乐趣和汉字文化系统的内在规律。如统编本一年级上册第三课《口耳目》的教学(如图3所示)。
  如图3所示,在本课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口、耳、目”等肢体名词。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先从汉字起源等方面进行解析,让学生对“口、耳、目”具有一定的感知,在此基础上配合非文字符号的具象特点,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由此可见,统编本语文教材中的非文字符号与文字学内容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得以共同促进学生对汉字的认识。
  2.反映传统文化内容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诗、书、画素来是连为一体的,不可分离。在讲授汉字的过程中联系中华传统民俗、文学、美学等内容,不仅是传承传统文化的要求,更是有机开展汉字教学的必要途径。统编本教材中的非文字符号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与早期教材相比,现行小学语文教材更注重民族文化元素的融入,通过非文字符号的风格就能明显感受到其传统文化气息(如图4、5所示),对于揭示汉字文化的丰富内涵有着重要意义。
  通过图中非文字符号内容设置及造型可看出,统编本语文教材十分注重民族文化元素的融入,如图4所示,以传统中国年为主题,设计出的画面给人一种温馨感,运用非文字符号将传统民族习俗巧妙地融人到了教材当中,更好地配合了教材中“冬”“年”“雪”“节”等具体汉字的教学。图5中非文字符号将“春、夏、秋、冬”用折扇图形的方式表现,增强了整个画面的感染力,在非文字符号的运用上极具艺术性。教学实践过程中,将文字学知识化“抽象”为“具象”,协助教师开展识字教学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学生的审美,让学生更多地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思想。
  综上所述,小学作为学生学习知识的启蒙期,在多元文化冲击的时代背景下,教学任务日益艰巨。识字教学是此阶段教师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教师在实践教学环节,应灵活将汉字文化及其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知识融入其中,了解语文教材中非文字符号的特性,有效提升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效率及质量,为学生学习、理解、自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他文献
自1972年中国与日本邦交正常化47年来,双方经贸关系也走向正常化,随着合作关系,合作领域日益扩大,机遇与挑战并存,摩擦与纠纷也一直随着两国的政治关系不断产生,但是两国之间
我国的义务教育开设了专门的《科学》课程。但是,由于科学教育是脱胎与传统的科学知识教育,尚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阶段,距离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差得还很远。在科
背景和目的根据省委、省政府和刘省长的指示精神,山西省水利厅于2009年9月12日至9月底,组织全系统千名干部开展了下基层调研活动。本次活动的背景主要基于以下三方面:
笔者综合使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调查了北航双语教学现状,旨在倾听学生的心声,解读他们的需求,为大学英语的教改提供定量和定性的数据参考。调查结果表明:大学英语有必要开设ESP
近年来,曲沃县渔业形成了新格局,取得了较大发展。介绍了全县渔业发展建设现状,分析其存在的产业发展不平衡、科技水平不高、政策扶持力度不够等问题,并结合实际提出了加快水产养
英国低碳经济法律的发展历程与经验积累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提供了丰富的立法资料。我国低碳经济法律的创设具有必要性、可行性,我国低碳经济法律体系的构建与完善应明确相应的
随着水利水电工程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化,大型施工企业管理模式由自主施工项目逐渐向管理型施工项目转化.对转型过程中存在的人才结构形式、合同分包过程、施工过程等诸多问题
东正教神学思想与俄罗斯当下的社会问题是布尔加科夫理论关注的两个焦点,这直接促成了他独特宗教哲学思想的形成。对索非亚学说的诠释是布尔加科夫宗教观的具体体现,为其文艺
水库的供水方案设计直接影响供水工程运行效率及运行寿命,介绍了蔡庄水库的基本情况,通过对不同取水点的设计分析,从工程投资、受水库调度影响、工程施工难度、受冰冻影响、
2011年中央"1号文件"对新形势下水利事业的战略地位和作用做了新的定位,就新时期水利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进行了全面部署,必将对我国水利事业的大发展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中央"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