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黑龙江省新型农民培训是进行新农村建设的的一个必要条件,本文提出了对农民培训时出现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给予了解决方法和建议。
关键词:黑龙江省 新型农民 培训
项目来源:黑龙江省教育厅高职高专院校科学技术研究项目
项目名称:黑龙江新农村新型农民培训问题研究
项目编号:12535076
中图分类号:F323.6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农民是农村的主人,农业生产的主体。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力量。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农村经济发展的速度和农业生产效益的提高,进而决定着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因而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培养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是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建设的迫切要求。
一、当前农民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政府统筹协调力度不够。主要表现为纵向和横向两个层面,从纵向层面来看,县上虽然成立了专门的农民培训领导机构,但对该项工作的统一协调力度还不够,乡镇一级基本还没有成立领导机构;从横向层面来看,涉及农民培训工作的部门有农业、教育、劳动、扶贫、科技等多个部门,但部门职责不够明确,在培训中缺乏必要的衔接和配合,基本上还是各自为政。
2、认识不到位。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是政府热,农民不热,县上急,乡村不急。当前乡镇工作内容杂、经费紧,加上开展农民培训工作难度大,又不是立竿见影的形象工程,因而常被挤在一边。乡村两级既无农民教育培训的长远规划和实施计划,也缺乏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和协调机构。农民则由于受文化知识基础、家庭经济状况、生活习惯和年龄等因素的制约,对培训学习的重要性认识还远远不够,加上对政府的信任度不够,对培训效果还是持怀疑、观望态度,难以表现出较高的热情。
3、基层培训基地设备技术落后。大多数乡、村基本上没有农民培训场所,一般只是象征性的在乡、村办公地点或乡村中小学校挂个“农民培训学校”的牌子,既无专用的校舍,也无专职的师资人员,更谈不上先进的教育培训设备,就连县农广校、县技校等单位的培训场所都是租借的。受条件制约,在乡镇、村上组织开展农民培训大都是在露天广场以会代训的形式进行,有时连高音喇叭都配不上,培训效果不尽人意。
4、师资力量薄弱。现有的农民培训师资有的是从高校请来的专家,有的是从县级有关单位临时抽来的在职干部,有的是从农村推选出来的“土专家”,教师的知识层次、理论水平参差不齐,而且都是兼職的,因而更换频繁,时常出现“空堂断档”现象,培训缺乏连续性和系统性,极大的影响了培训的效果和质量。
二、促进农民培训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1、建立符合黑龙江省情的农村社会向度
首先,应逐步取消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从根本上改变“城乡分治”的局面。
其次,在社会保障制度方面,要把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改革和城乡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覆盖全省的统一的城乡社会保障制度。
此外,还应健全农村教育体系,深化推行“普九”教育,加强农村职业、成人教育,普及科学知识,积极开展各种职业技能培训
2、加强统一领导,明确部门职责。
要把农民培训工作摆到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完善各级“党委领导、政府实施、部门牵头、校(学校)基(培训基地)落实”的管理体制,进一步明确领导机构各成员单位的具体职责,确定专职领导和人员具体负责该项工作,特别要加强农牧局在制定农民培训规划、年度工作计划、年度考核及日常管理协调等方面的职能,做到组织有机构,落实有人手。
3、大力宣传政策,实施激励机制。
要深入乡村做好宣传工作,向农民讲清务工与务农的区别,讲清科技致富、科技兴农的重要性,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电台等媒体,大力宣传科技致富、自主创新致富的先进典型,让农民逐渐主动接受培训,参与培训。另外,要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对经过培训取得“农函大”结业证书、农民技术员职称的农民,在农业项目贷款、土地流转承包等方面给与政策性倾斜,对一些特别优秀的学员,可以聘任为村级农技指导员,并给与相应的资金补助,实行培训、考核、聘用、待遇相统一的政策,调动和激发广大农民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
4、整合师资力量,创新培训模式。
将县农广校、农技中心、畜牧中心、就业中心、果业局等单位现有的师资力量进行优化整合,分为政治理论、实用法规、粮食种植、畜牧业、果业、设施农业、职业技能等若干教育培训小组,从每个小组中选拔1-2名热爱农业、关心农民,政治素质过硬、理论水平较高的“内行专家”,作为各培训小组的学术带头人,输送到大专院校进行深造。以后全县的农民培训,不管由哪个部牵头组织,属于哪个教研小组的教学内容,就由哪个小组负责培训,逐步实现培训内容的规范化和授课师资的专职化。
在培训内容上,大体可以分为四大模块。(1)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模块。主要培训内容有粮食种植、果树栽植、畜牧养殖、设施农业等农业实用技术,该类培训一般要深入村组,根据农时和农民要求,选择培训内容,组织农民召开大会进行集体授课培训。(2)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民转业培训模块。主要培训内容有电工电子、摄影摄像、机械车工、缝纫、电气焊、家电维修、汽车摩托修理、美容美发、烹饪等职业技术,培训对象主要是针对农村有待转移输出的富余劳动力和一些脱离了土地或者失地准备转业的农民。该类培训一般是按照与用工单位(企业)签订的用工协议规定的工种、数量和待转业农民的数量、待转职业进行,基本上都是短期课堂式培训。(3)学历法规培训模块。主要培训内容有自然科学文化课程及农村村民自治、农村财务管理、计划生育、土地、劳动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条例,培训对象主要是农村基层干部。该类培训一般采用定期授课、课外自学的学习方式,旨在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文化素质和法律水平。(4)形势道德培训模块。主要培训内容有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分析、“三德三观”教育、人口与婚育新风教育、科普知识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可以采用现场讲解、放映录像、网络课堂等多种方式进行培训。以培育讲文明、守法规、知荣辱、树新风的新型农民。
文献:
申建旗;陈定洋;;新形势下新型农民培训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2年36期
罗军;卢聪杰;李敏骞;;浅析以需求为导向的新型农民培训[J];当代经济;2013年10期
关键词:黑龙江省 新型农民 培训
项目来源:黑龙江省教育厅高职高专院校科学技术研究项目
项目名称:黑龙江新农村新型农民培训问题研究
项目编号:12535076
中图分类号:F323.6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农民是农村的主人,农业生产的主体。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力量。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农村经济发展的速度和农业生产效益的提高,进而决定着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因而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培养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是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建设的迫切要求。
一、当前农民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政府统筹协调力度不够。主要表现为纵向和横向两个层面,从纵向层面来看,县上虽然成立了专门的农民培训领导机构,但对该项工作的统一协调力度还不够,乡镇一级基本还没有成立领导机构;从横向层面来看,涉及农民培训工作的部门有农业、教育、劳动、扶贫、科技等多个部门,但部门职责不够明确,在培训中缺乏必要的衔接和配合,基本上还是各自为政。
2、认识不到位。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是政府热,农民不热,县上急,乡村不急。当前乡镇工作内容杂、经费紧,加上开展农民培训工作难度大,又不是立竿见影的形象工程,因而常被挤在一边。乡村两级既无农民教育培训的长远规划和实施计划,也缺乏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和协调机构。农民则由于受文化知识基础、家庭经济状况、生活习惯和年龄等因素的制约,对培训学习的重要性认识还远远不够,加上对政府的信任度不够,对培训效果还是持怀疑、观望态度,难以表现出较高的热情。
3、基层培训基地设备技术落后。大多数乡、村基本上没有农民培训场所,一般只是象征性的在乡、村办公地点或乡村中小学校挂个“农民培训学校”的牌子,既无专用的校舍,也无专职的师资人员,更谈不上先进的教育培训设备,就连县农广校、县技校等单位的培训场所都是租借的。受条件制约,在乡镇、村上组织开展农民培训大都是在露天广场以会代训的形式进行,有时连高音喇叭都配不上,培训效果不尽人意。
4、师资力量薄弱。现有的农民培训师资有的是从高校请来的专家,有的是从县级有关单位临时抽来的在职干部,有的是从农村推选出来的“土专家”,教师的知识层次、理论水平参差不齐,而且都是兼職的,因而更换频繁,时常出现“空堂断档”现象,培训缺乏连续性和系统性,极大的影响了培训的效果和质量。
二、促进农民培训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1、建立符合黑龙江省情的农村社会向度
首先,应逐步取消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从根本上改变“城乡分治”的局面。
其次,在社会保障制度方面,要把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改革和城乡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覆盖全省的统一的城乡社会保障制度。
此外,还应健全农村教育体系,深化推行“普九”教育,加强农村职业、成人教育,普及科学知识,积极开展各种职业技能培训
2、加强统一领导,明确部门职责。
要把农民培训工作摆到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完善各级“党委领导、政府实施、部门牵头、校(学校)基(培训基地)落实”的管理体制,进一步明确领导机构各成员单位的具体职责,确定专职领导和人员具体负责该项工作,特别要加强农牧局在制定农民培训规划、年度工作计划、年度考核及日常管理协调等方面的职能,做到组织有机构,落实有人手。
3、大力宣传政策,实施激励机制。
要深入乡村做好宣传工作,向农民讲清务工与务农的区别,讲清科技致富、科技兴农的重要性,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电台等媒体,大力宣传科技致富、自主创新致富的先进典型,让农民逐渐主动接受培训,参与培训。另外,要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对经过培训取得“农函大”结业证书、农民技术员职称的农民,在农业项目贷款、土地流转承包等方面给与政策性倾斜,对一些特别优秀的学员,可以聘任为村级农技指导员,并给与相应的资金补助,实行培训、考核、聘用、待遇相统一的政策,调动和激发广大农民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
4、整合师资力量,创新培训模式。
将县农广校、农技中心、畜牧中心、就业中心、果业局等单位现有的师资力量进行优化整合,分为政治理论、实用法规、粮食种植、畜牧业、果业、设施农业、职业技能等若干教育培训小组,从每个小组中选拔1-2名热爱农业、关心农民,政治素质过硬、理论水平较高的“内行专家”,作为各培训小组的学术带头人,输送到大专院校进行深造。以后全县的农民培训,不管由哪个部牵头组织,属于哪个教研小组的教学内容,就由哪个小组负责培训,逐步实现培训内容的规范化和授课师资的专职化。
在培训内容上,大体可以分为四大模块。(1)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模块。主要培训内容有粮食种植、果树栽植、畜牧养殖、设施农业等农业实用技术,该类培训一般要深入村组,根据农时和农民要求,选择培训内容,组织农民召开大会进行集体授课培训。(2)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民转业培训模块。主要培训内容有电工电子、摄影摄像、机械车工、缝纫、电气焊、家电维修、汽车摩托修理、美容美发、烹饪等职业技术,培训对象主要是针对农村有待转移输出的富余劳动力和一些脱离了土地或者失地准备转业的农民。该类培训一般是按照与用工单位(企业)签订的用工协议规定的工种、数量和待转业农民的数量、待转职业进行,基本上都是短期课堂式培训。(3)学历法规培训模块。主要培训内容有自然科学文化课程及农村村民自治、农村财务管理、计划生育、土地、劳动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条例,培训对象主要是农村基层干部。该类培训一般采用定期授课、课外自学的学习方式,旨在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文化素质和法律水平。(4)形势道德培训模块。主要培训内容有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分析、“三德三观”教育、人口与婚育新风教育、科普知识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可以采用现场讲解、放映录像、网络课堂等多种方式进行培训。以培育讲文明、守法规、知荣辱、树新风的新型农民。
文献:
申建旗;陈定洋;;新形势下新型农民培训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2年36期
罗军;卢聪杰;李敏骞;;浅析以需求为导向的新型农民培训[J];当代经济;2013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