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来源 :新生代·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wangx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有效实施“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培养应用型人、增强学生创新就业能力的重要基础,也是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支撑。本文就当前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进行探讨,分析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现状和目前存在的问题,重点探讨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构建策略。
  【关键词】:民办应用型本科高校 双师双能 教师队伍建设
  0 引言
  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教育体制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化下,中国民办高校无论在教育规模和生源上都在飛速发展,已进入了新的层次。近年来,在国家的引导下,大多数民办本科高校由理论型向应用型转型发展,培养勇于创新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来适应社会、服务社会,而人才培养效果的好坏与师资队伍建设有直接的关系。因此,在当前应用型本科教育中,建设一支兼具专业教学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兼备的“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是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改善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所在,对高校自身发展、突显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学特色和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与“双师双能型”教师的内涵
  1.1 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
  民办高校随着《民办教育促进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等系列文件的出台向民办应用型本科大学转型。在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文件中指出的明确类型定位和转型路径和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职责使命背景下,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以应用型本科教学为办学内容,将普通高校办学思路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以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和增强学生就业创新能力为主要特征,培养专业符合地方特色的具有较强的应用技术和社会竞争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以服务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截止2017年底,我国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已经达到了134所,占民办高等院校的30.2%。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在于拥有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
  1.2 “双师双能型”教师
  “双师双能型”教师是教育部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教发[2015]7号)中提出的,目前尚缺统一的认定标准。“双师双能型”教师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借鉴高职高专
  “双师型”教师、新建本科“双能型”教师的研究和实践基础上产生的,涵盖了“双证书”、“双职称”、“双经历”,核心在于应具备“双能力”。概括的说,“双师双能型”教师是指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经历,具备教师职业素质和专业素养,能够实施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满足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需要的教师。
  2 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民办本科高校由于办学历史不长,缺乏稳定的资金支持和社会保障,普遍存在办学基础薄弱的问题,对于高学历、高职称、经验丰富的教师往往优先选择的是公办院校任职。因此,在进行“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过程中,存在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
  2.1 对“双师双能型”教师的概念理解有偏差
  民办应用型本科高校正处于转型起步阶段,对“双师双能型”教师这个概念大部分停留在“双职称”或“双证书”上,对其要求和定位还比较模糊,目前,很多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还处于职业院校的认定标准,未形成统一的符合自身发展的认定标准和措施,各个院校对“双师双能型”教师的概念理解存在偏差,导致教师转型的积极性不高,大部分的教师也并未意识到“双师双能型”教师的重要性,主要精力集中在课堂教学和科研工作上,影响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很多教师被选派去企业调研或校企合作只是被动地完成相关任务,没有达到真正的目的。
  2.2 教师培养、评价机制有待完善
  “双师双能型”教师的培养、培训模式和内部管理体制尚未完善,有些学校仍然存在“重理论、轻能力”的教学观念。教师由于繁重的教学工作量没有空余的时间进修学习,而且缺乏专业技能培训、继续教育和挂职锻炼的时间和机会,高校在时间和资金上的投入都很少;应用型本科院校缺少对“双师双能型”教师的评价制度,仍然按照强调教师的学生研究水平进行评价,仍然没有摆脱普通本科教育的评价模式,要求按照职称、学历等在一定时间内完成相应的教学和科研任务,主持某些级别的科研课题,发表一定数量、一定级别的学生论文,但是对于教师的指导实践技能都不受重视。评价制度的失衡严重影响了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双能型”教师的积极性。
  2.3师资引进缺乏具有实践经历的教师,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有待提升
  目前,应用型民办本科高校教师队伍以青年教师为主,大多数刚从学校毕业直接走进工作岗位,是典型的校门对校门,虽然理论基础知识扎实,但是缺乏实践经验和行业企业背景,难以将理论化的知识灵活、丰富的带入到课堂,如不及时采取措施,不加强对教师的培养和实践锻炼,就会影响到学生的实践应用学习效果。对于“双师双能型”教师要求既能够实施理论教学也要进行实践教学,甚至从学生未来走向工作岗位以及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来看,应用型教育要求要比抽象的理论知识教育更为重要,而当前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师队伍存在的普遍问题就是教师缺乏实践经验,从长远发展来看,是不利于学生未来发展,满足不了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的终极目标,与应用型的办学定位相悖,为此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迫在眉睫。
  2.4 校企合作师资流于形式,缺乏深度合作
  随着高校的转型发展,各院校的校企合作均建立了一定的基础,企业中有着丰富的实践型人才资源,有高级管理人员、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等,若能深度开发这部分的人才资源,邀请他们参与到学院的学科建设、专业发展、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工作中,同时专职教师多走进企业学习新技术、了解新工艺,参与到实践工程技术中,将能极大地丰富高校的“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充实实践型师资队伍,将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带进课堂,丰富学生们的知识,开阔视野。然而更多的校企合作流于形式,缺乏深入的合作,未能充分发挥作用。   3 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双  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采取的措施
  3.1逐步构建与“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相适应的人才引进措施
  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加大高层次、高学历人才引进力度,优化职称和学历结构;拓宽专业教师来源渠道,聘请企业内部具有丰富专业经验的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参与实训课教学和专业研讨。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具有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担任专业课,为教师队伍注入新的发展活力,以此指导和帮助青年教师提高实践技能,而且迅速改变教师队伍结构,提高“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水平;建立良好的学术氛围,为教师提供发展事业和良好的工作条件。
  3.2建立健全的“双师双能型”教师评价激励机制
  明确“双师双能型”教师的定义,让教师认识到“双师双能型”教师的重要性,积极主动的转型发展, 最大化地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使得成为民办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重要标志。鉴于评价制度的不完善,应调整教师考核制度建立健全“双师双能型”教师评价激励机制,将实践教学、指导学生比赛、产学研研究、横向课题研究等作为教学科研的考核指标,在职称评聘上给予加分。另外,民办本科院校还要积极为教师营造良好的事业发展空间,让教师感受到认同感和归宿感。
  3.3共建“双师双能型”教师培养的产学研平台
  加强校企合作单位的办学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组织教师真正进入到企业参加实践锻炼,积极向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和工程技术人员请教学习,及时吸取行业的最新技术知识和信息,了解专业前沿动态,进而不断地更新专业教学内容,解决教学与应用脱节的问题,使学生更为高效的接收理论教学内容,培养学生更好的实践能力,为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并且结合企业单位项目进行横向课题研究,在这些实践活动中教师的专业技术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帮助教师向“双师双能型”靠近。高校邀请企业单位资深的专业技术专家为学生和教师进行专业知识培训讲座,并开设一些专业技能培训课程帮助教师弥补经验上的不足,并且参与到二级学院的专业建设、人才培养、课程设置的师资建设等工作中,促使学校教育更能符合行业、市场的实际需求。
  4 结论
  “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是高校转型发展的首要任务,是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的基础,也是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保障,因此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 “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下,完善“双师双能型”人才引进、评价激励机制和培养模式,促进“双師双能型”教师队伍结构协调发展,努力为服务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教发[2015]7号).
  【2】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3】郭莹.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背景下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J].科技导刊,2014.
  【4】李群.基于校企合作的“双师型”教师培养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
  【5】江利,黄莉.应用技术大学“双师型”教师的误区与超越[J].高校教育管理.
  【6】朱彦飞.对转型期民办高校“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J].赤峰学报学科(自然科学版),2017(33).
其他文献
【摘要】:高职辅导员不仅是学生学习方面的引领者,更是学生思想方面的人生导师。学生目前并未完全步入社会,身心各方面还不够成熟,尤其是思想方面需要教师进行有效的引导,来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在新媒体语境下,新媒体作为一种新型的知识和思想传播工具,高职辅导员如何利用好这一新技术提高自我效能感成为当下需要思考的问题。根據调查新媒体背景下的高职辅导员的自我效能感普遍较低,工作积极性不高,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必须要
期刊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工业化进程进入了新阶段,社会对于拥有高技能水平的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多,这就推动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现在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已经取得了很多的成果,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了许多应用型的高素质人才。本文从现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探索提升高等职业院校教育水平的相关策略,以求高等职业教育更好的完成培养新型高科技人才目标。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 发
期刊
【摘要】:视唱练耳是音乐教学中最具基础性和技术性的重要课程。视唱练耳课程的课堂习得效果如何直接关涉到学生基本音乐素质和艺术修养的形成和确立。因此,改进和革新现有的视唱练耳课程建设就具有了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助于促进现代音乐教育工作的良性发展。在对当下视唱练耳教学现状进行客观评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六条革新策略。  【关键词】:视唱练耳 课程分析 革新策略  世界音乐发展业已呈现出多元化的态
期刊
【摘要】: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主要是为了可以更好的为社会群体服务,而高校是相关人才培养的主要来源,这就要求高校必须对其相关人才培养的目标有一个合理的定位,才能够培养出符合要求的社会体育专业人才。本人针对目前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并指出在培养过程中的一些不足和缺点,根据工作经验提出了相应措施,希望可以对高校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有所帮助。  【关键词】:社会体育专业人才 培养
期刊
【摘要】:随着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而在这种大环境下,愈来愈大众化的高等教育也使得大学生数量急剧增加,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同样迎来极大挑战。而随着信息化的普及,不仅改变了辅导员的工作模式,也对其辅导工作提出更高要求。本文在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就高职院校辅导员的工作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 辅导员 工作现状  1 引言  大学生是推动时代发展的重
期刊
【摘要】:新时代背景下新媒体技术的诞生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机遇,目前微信公众号是大学生关注度比较高的新媒体技术之一,这个平台是对传统教育观念和方法的一种转换,本文以微信公众号为例,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并对如何更好的创新应用于教育工作中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作为新媒体中的产物之一,它具有鲜明的年轻化特征,大学生
期刊
【摘要】:当代高等教育要求培养有品德有素质的大学生,显然大学生在我国科技兴国以及民族复兴上承担着重要的任务,而在高校的人才培养战略中,必须更加注重新时期的大学生心理育人工作。高校辅导员作为高校心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骨干力量,在学校管理育人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此,文章就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心理育人工作进行了有效的探讨。  【关键词】:新时期 高校辅导员 心理育人  引言  新时期高校学生的
期刊
【摘要】:思政课程是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课程体系,而课程思政则是教学体系[1]。课程思政的教学体系强化了所有课程的教育性,把价值引领贯穿到课堂活动中,形成课程教学“大思政”的新格局[2]。在高职院校课程中,无论是公共课、专业课或是实践训练课,都应同样承载正确的职业观和成才观教育。  本文以“课程思政”在形体训练课程中的应用为研究主轴,分析研究课程思政在形体课程各教学模块中的体现与应用。结论如下:1.
期刊
【摘要】:寝室,作为高校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既是每一位大学生生活与学习最主要的场所,也是大学生心灵与性格得到锤炼的主要环境,更是培养集体归属感的集聚地和良好学风建设的孵化地。进一步加强寝室文化建设,培养同学们的良好风气,充分发挥寝室文化育人的功能,以寝室促学风,对全面提升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分析寝室文化和学风建设的内涵及其两者间的关系,来证明寝室的学风建设对完善高校育人体
期刊
【摘要】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教育从来就不是一帆风顺的,都有其曲折的发展历程,它经过新中国成立之前的探索,再到新中国成立后的确立、困惑、认同三个不同时期。虽然经过无数挫折和失败,但共产党人不忘初心,始终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才使得我们不断地从胜利走向胜利。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 高校思政教育 发展历程  一个理想信念的传播往往会经历一个发展过程,“人类理想信念的历史就是从一个虚幻性不断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