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结合国有企业优秀内控评价项目实践,论述项目计划的重要性,列举项目准备阶段应当引起重视的工作事项,勇于创新、做足准备工作以提升项目高度和质量,为同类项目提供借鉴经验。
关键词:内控评价;计划;创新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7-000-01
一、内控评价项目的基本程序
在当今复杂的商业环境中,每个企业都面临众多的风险因素,包括战略风险、市场风险、财务风险、运营风险和法律风险等,自2008年以来,我国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陆续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指导企业建立健全以防范风险、规范管理、促进可持续发展为中心的内部控制体系。
企业内控评价项目是指企业为对本企业或其所属单位内部控制设计、运行有效性进行全面评价,形成评价结论而开展的活动。根据《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内控评价项目按其基本程序可分为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报告阶段;具体包括制定评价工作方案、组成评价工作组、实施现场测试、编制评价底稿、认定控制缺陷、汇总评价结果、编制评价报告等环节。
二、内控评价项目准备阶段工作创新
在管理实践中,计划是其他管理职能的前提和基础。开展内控评价项目,应当对项目计划予以充分的重视,只有在评价组进点前做足准备工作,才能事半功倍,使项目取得预期成效,并提升项目的经济性、效果性、效率性。
一般在内控评价项目进点前3日应当正式发布内控评价通知书,在此之前,均可视为项目准备阶段,该阶段的工作不仅仅是成立评价小组,制定内控评价方案,至少还应重视以下工作内容:1.项目立项;2.设计内控评价表;3.培训。
(一)项目立项
凡拟纳入内控评价年度工作计划中的项目,应当至少综合考虑以下因素:被评价单位的运营状况、以前年度审计(内控评价)发现问题、所处行业形式、企业年初编制的风险报告、企业年度工作计划等。以2015年某电力国企对旗下一家电解铝企业开展内控评价项目为例,在年初立项时,综合考虑了电解铝行业发展趋势、公司电解铝企业扭亏控亏的工作计划、年度风险报告中指出的电解铝市场风险以及该子公司2014年度原经理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等因素,才纳入内控评价年度工作计划。如此才能突显开展该项目的必要性,并可高屋建瓴指导内控评价工作方案的制定,使工作方案目标清晰、重点突出,令内控评价项目为企业降低成本、规范管理、应对风险多提良策,不仅发挥内控评价的免疫功能,更要发挥其增值功能。
(二)设计内控评价表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明确了内部控制体系至少包括18项业务流程(内控要素)。对每一项业务流程(内控要素)的内控评价,都可针对内控设计完整性和内部控制遵循性分别进行评价,评价发现的缺陷分别定性为设计缺陷和执行缺陷。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特点于《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之外细化或新增一些内控要素,如对标管理、税务管理、生产运营管理、制度管理、综合事务管理等,并按设计完整性、内控遵循性编制相应的业务流程主要风险点(关键控制点)。
根据评价前调查情况,可对项目评价的内控要素进行删选,择其重点,如被评价单位无担保业务、研发业务,则可剔除该项评价要素。另外,根据评价前调查情况,可针对某项内控要素的不同关键控制点考虑赋予不同的分值或权重,如调查发现某电解铝企业将其厂内炭块短倒、装卸业务进行外包,则在业务外包设计完整性中,外包业务安全管理制度设计比承包方资质遴选制度设计更加重要,应当赋予更多的分值或权重。
设计内部控制评价表是内控评价项目实施前的一项重点工作,是内控评价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最终的填报完成即是项目的主要工作目标与成果。内部控制评价表与评价前调查工作相辅相成,它可有效指导调查工作,同时也根据调查情况进行调整。设计内部控制评价表应遵循SMART原则,做到:1.针对内部控制不同的要素或流程分别制表,2.针对被评价单位的特点罗列内控要素涉及的关键控制点(主要风险点),并赋予分值,注明评分规则,3.应便于内控评价项目实施阶段的抽样、测试、评价结果的填写,4.应考虑与评价底稿建立索引关系,5.可对内部控制的设计有效性和执行有效性得分进行统计分析和整体评价。
(三)培训
任何一个项目都有其自身特点,所以无论评价组的人员是专职内控评价人员、企业系统内借调人员还是外聘事务所人员,均需参加评价前的培训,以便熟悉项目特点,申明工作纪律(尤其是保密纪律),增强业务水平,提高工作效率。
评价前的培训形式多种多样。如召开内控评价方案讨论会,通过召开讨论会,集思广益,一方面可调整方案与分工,一方面可让评价组成员熟悉项目目标与工作重点。也可将评价前调查获取的资料作为培训材料发放给评价组成员,如可研、工艺流程的PPT、预算、明细账、合同台账、各类会议纪要、制度框架及文本等,让评价组成员提前熟悉,可安排评价组员根据分工,提前搜集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国标、行业标准等,以提前掌握评价依据,上述工作内容布置后应尽可能召开专题会议进行讨论,一方面检验评价项目准备工作的充分性,一方面通过交流令全体组员对评价项目测试工作“心中有数”,为项目实施做好铺垫;可召开专题会向评价组进行介绍被评价单位工艺流程,令评价组成员进点后现场查看时把握主动权,降低盲目性,提高工作效率。
凡召开专题会议开展的培训,应当做好记录,以便于后期项目资料归档所用。
三、小结
开展企业内控评价项目,应当充分重视项目准备阶段的各项工作,加强项目计划管理,合理优化设计内部控制评价表,并勇于创新,做好评价前培训工作。总之,只有为内控评价项目做好“凤头”,方可保证项目实施阶段、报告阶段的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财会[2008]7号.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Z].
[2]财会[2010]11号.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Z].
[3]财会[2010]11号.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Z].
[4]国资发改委[2006]108号.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Z].
[5]企业内部控制编审委员会.企业内部控制主要风险点、关键控制点与案例解析[M].立信会计出版社,2015.2
[6]彼得·德鲁克.管理的实践[M].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9.
[7]杨洁.基于PDCA循环的内部控制有效性综合评价[J].会计研究,2011.4.
关键词:内控评价;计划;创新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7-000-01
一、内控评价项目的基本程序
在当今复杂的商业环境中,每个企业都面临众多的风险因素,包括战略风险、市场风险、财务风险、运营风险和法律风险等,自2008年以来,我国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陆续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指导企业建立健全以防范风险、规范管理、促进可持续发展为中心的内部控制体系。
企业内控评价项目是指企业为对本企业或其所属单位内部控制设计、运行有效性进行全面评价,形成评价结论而开展的活动。根据《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内控评价项目按其基本程序可分为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报告阶段;具体包括制定评价工作方案、组成评价工作组、实施现场测试、编制评价底稿、认定控制缺陷、汇总评价结果、编制评价报告等环节。
二、内控评价项目准备阶段工作创新
在管理实践中,计划是其他管理职能的前提和基础。开展内控评价项目,应当对项目计划予以充分的重视,只有在评价组进点前做足准备工作,才能事半功倍,使项目取得预期成效,并提升项目的经济性、效果性、效率性。
一般在内控评价项目进点前3日应当正式发布内控评价通知书,在此之前,均可视为项目准备阶段,该阶段的工作不仅仅是成立评价小组,制定内控评价方案,至少还应重视以下工作内容:1.项目立项;2.设计内控评价表;3.培训。
(一)项目立项
凡拟纳入内控评价年度工作计划中的项目,应当至少综合考虑以下因素:被评价单位的运营状况、以前年度审计(内控评价)发现问题、所处行业形式、企业年初编制的风险报告、企业年度工作计划等。以2015年某电力国企对旗下一家电解铝企业开展内控评价项目为例,在年初立项时,综合考虑了电解铝行业发展趋势、公司电解铝企业扭亏控亏的工作计划、年度风险报告中指出的电解铝市场风险以及该子公司2014年度原经理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等因素,才纳入内控评价年度工作计划。如此才能突显开展该项目的必要性,并可高屋建瓴指导内控评价工作方案的制定,使工作方案目标清晰、重点突出,令内控评价项目为企业降低成本、规范管理、应对风险多提良策,不仅发挥内控评价的免疫功能,更要发挥其增值功能。
(二)设计内控评价表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明确了内部控制体系至少包括18项业务流程(内控要素)。对每一项业务流程(内控要素)的内控评价,都可针对内控设计完整性和内部控制遵循性分别进行评价,评价发现的缺陷分别定性为设计缺陷和执行缺陷。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特点于《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之外细化或新增一些内控要素,如对标管理、税务管理、生产运营管理、制度管理、综合事务管理等,并按设计完整性、内控遵循性编制相应的业务流程主要风险点(关键控制点)。
根据评价前调查情况,可对项目评价的内控要素进行删选,择其重点,如被评价单位无担保业务、研发业务,则可剔除该项评价要素。另外,根据评价前调查情况,可针对某项内控要素的不同关键控制点考虑赋予不同的分值或权重,如调查发现某电解铝企业将其厂内炭块短倒、装卸业务进行外包,则在业务外包设计完整性中,外包业务安全管理制度设计比承包方资质遴选制度设计更加重要,应当赋予更多的分值或权重。
设计内部控制评价表是内控评价项目实施前的一项重点工作,是内控评价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最终的填报完成即是项目的主要工作目标与成果。内部控制评价表与评价前调查工作相辅相成,它可有效指导调查工作,同时也根据调查情况进行调整。设计内部控制评价表应遵循SMART原则,做到:1.针对内部控制不同的要素或流程分别制表,2.针对被评价单位的特点罗列内控要素涉及的关键控制点(主要风险点),并赋予分值,注明评分规则,3.应便于内控评价项目实施阶段的抽样、测试、评价结果的填写,4.应考虑与评价底稿建立索引关系,5.可对内部控制的设计有效性和执行有效性得分进行统计分析和整体评价。
(三)培训
任何一个项目都有其自身特点,所以无论评价组的人员是专职内控评价人员、企业系统内借调人员还是外聘事务所人员,均需参加评价前的培训,以便熟悉项目特点,申明工作纪律(尤其是保密纪律),增强业务水平,提高工作效率。
评价前的培训形式多种多样。如召开内控评价方案讨论会,通过召开讨论会,集思广益,一方面可调整方案与分工,一方面可让评价组成员熟悉项目目标与工作重点。也可将评价前调查获取的资料作为培训材料发放给评价组成员,如可研、工艺流程的PPT、预算、明细账、合同台账、各类会议纪要、制度框架及文本等,让评价组成员提前熟悉,可安排评价组员根据分工,提前搜集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国标、行业标准等,以提前掌握评价依据,上述工作内容布置后应尽可能召开专题会议进行讨论,一方面检验评价项目准备工作的充分性,一方面通过交流令全体组员对评价项目测试工作“心中有数”,为项目实施做好铺垫;可召开专题会向评价组进行介绍被评价单位工艺流程,令评价组成员进点后现场查看时把握主动权,降低盲目性,提高工作效率。
凡召开专题会议开展的培训,应当做好记录,以便于后期项目资料归档所用。
三、小结
开展企业内控评价项目,应当充分重视项目准备阶段的各项工作,加强项目计划管理,合理优化设计内部控制评价表,并勇于创新,做好评价前培训工作。总之,只有为内控评价项目做好“凤头”,方可保证项目实施阶段、报告阶段的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财会[2008]7号.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Z].
[2]财会[2010]11号.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Z].
[3]财会[2010]11号.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Z].
[4]国资发改委[2006]108号.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Z].
[5]企业内部控制编审委员会.企业内部控制主要风险点、关键控制点与案例解析[M].立信会计出版社,2015.2
[6]彼得·德鲁克.管理的实践[M].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9.
[7]杨洁.基于PDCA循环的内部控制有效性综合评价[J].会计研究,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