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于幼儿教育来说,主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而课程游戏化能够帮助提升幼儿的学习兴趣。而当前幼儿教育的课程游戏化存在一定的问题,对游戏内容的安排不尽合理,而乡土资源作为一种优秀的教学资源,在幼儿游戏化课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本文主要分析了乡土资源在幼儿游戏化课程中应用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合理利用乡土资源促进幼儿课程游戏化的合理举措,以此促进幼儿的学习与成长。
【关键词】乡土资源;幼儿园课程;游戏化
作为我国教育的基础部分,幼儿教育在幼儿的学习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对于幼儿来说,游戏是幼儿生活中的不可分割的部分。游戏化教学已经成为幼儿教学的重要内容。而在幼儿游戏化课程的开展过程中,合理利用乡土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所以,笔者主要针对这一问题进行方法论的研究,希望能借此帮助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
一、积极挖掘乡土特色游戏材料
在区域活动创设上,我们着力塑造“布局合理、个体鲜明”的特点。结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兴趣指向,我园的公共特色区域为幼儿创设了“农家小院”“壳趣”“管坊”区等,这些不仅让幼儿参与到制作过程中,同时也让幼儿享受到劳动的快乐与成功的喜悦。
对于大多数的幼儿来说,都比较喜欢区域活动,在不同的区域环境中,幼儿能够进行自己喜欢的游戏与活动。然而,除公共特色区域外,在室内区域活动中,还要重点关注材料的投放问题。将乡土材料积极运用到室内区域活动中去,能够有效促进幼儿兴趣的激发,才能激起幼儿的好奇心与新鲜感。因此,教师可以针对幼儿每天的生活环境,从对幼儿的必需品入手,可以在美工课堂上,为幼儿准备一些蚕豆、绿豆、红豆等,将这些材料作为图画的粘贴材料,借助挖掘本土材料的形式,能够有效激发幼儿的兴趣与热情,并且符合寓教于乐的特点,以此有效促进幼儿学习兴趣与积极性的提高。
二、积极创设乡土特色的游戏环境
新《纲要》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与利用,有效的促进幼儿的发展。”我园地处农村,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供大家利用,为了将幼儿熟悉的、具有农味的资源充实到幼儿园来,我们在环境的创设上别出心裁、别具一格,体现了农村幼儿园的“农”味特色。
对于幼儿来说,不同的环境能够为幼儿带来不同的情感体验。轻松、愉悦的环境能够使幼儿更加开心、更加振奋,从而能够有效激发幼儿的兴趣,促进幼儿活动效率的提高。因此,教师可以从环境角度,将乡土资源积极融入幼儿课程游戏化的环境创设中。很多幼儿都喜欢海底世界,而且头脑中对海底探秘充满了渴望与想象力。针对幼儿这一需求,应该进行“海岛特色”的创设,可以创设“鱼的家园”以及“我是船长”等主题区域。在“鱼的家园”中,幼儿可以把自己喜欢与了解的鱼类,制作成各种手工艺品,并且与老师与小伙伴分享,使孩子们能够一同徜徉在海底世界中。另外,在“我是船长”中,可以发挥家长的作用,帮助孩子完成各种形状与造型的船模型,能够为人带来另一种视觉体验,而且造船使用的材料也可以从乡土资源中挖掘,充分展现出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三、积极拓宽乡土特征的教育途径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学活动主要集中在课堂上,但是如果借助乡土资源的开发利用,为幼儿展开课程游戏,既能促进幼儿学习能力的提升,还能使幼儿感受到家乡文化与大自然的景色。所以,对于幼儿课程教学不仅仅可以在课堂环境中实现,还可以对其他教育渠道进行拓展。比如,城市中会存在一些博物馆,而老师就可以带领幼儿到当地的历史博物馆进行参观,对当地的历史文化与历史变迁进行了解;另外还可以发挥馆内工作人员的积极作用,为幼儿与教师讲解馆内的陈列的历史文物与历史小故事等,并且还可以为幼儿展示一些乡土文物、乡土产物等,对幼儿的历史素养具有一定的培育;而對于农村地区的幼儿来说,可以选择庙会,这是一个民间艺人聚集的地方,极具地方特色的文化形式与内容。作为教师来说,也可以为幼儿组织一场“赶庙会”的活动,并且引导幼儿自行描绘庙会中的场景内容,使幼儿能够在亲身参加过程中感受到当地的乡土文化气息,还能有效促进幼儿动手能力与想象力的提升,拓宽幼儿的视野与眼界,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与人际交往能力,从而促进幼儿的全面健康发展。
四、积极发挥家长的作用,促进幼儿能力的提升
家长的作用,在乡土资源利用过程中常常得不到重视。而作为孩子的启蒙老师,家长能够在学前教育中指引孩子的发展道路,为孩子做好情感的导引。因此,幼儿园应该积极发挥家长的积极作用,一方面应该提高家长对幼儿教育的认识,让家长积极了解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还要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工作,积极发挥家长的作用。家长可以在假期时间,带领幼儿回到自己家乡,为其介绍家乡的文化风俗,并且让幼儿能够积极参与到家乡文化活动中去,这能够有效激发幼儿对乡土文化的理解与热爱,促进幼儿的文化底蕴的提升。
我们是一所农村幼儿园。我们既没有知识渊博的家长,又缺少能歌善舞的家长,但我们的家长却有着独特的教育资源。这些资源蕴藏在池塘的小鱼、小虾里,蕴藏在田里的秧苗里……尽管这些都是他们最普通的生活,但其中的丰富知识和经验就像一个个田野中的童话,深深地吸引孩子,于是,家中不用的稻草、丝瓜筋、田里长的萝卜、山芋蔬菜等农村常见的小物件,孩子们都带到了幼儿园。一开始家长会对这样的情况感到抱怨,甚至是反感,老师一直要求带这带那的,今天要稻草,明天要菜秧,后天要丝瓜筋,要这些东西干什么用呢?家长的抱怨往往是对教育的不明白,我想我们有责任与义务帮助家长弄明白。于是我给家长讲幼儿园教育纲要上提出的“利用周围物质世界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教育探索的对象”的纲要精神。平时将带的东西原原本本、清清楚楚地写在通知上,随时与家长沟通,将教育的知识一点一点地渗透给家长。渐渐地,家长将带东西来的目的弄清楚了,也理解了其中的内涵,抱怨声小了,给予的支持和鼓励变多了,所以合理地利用家长资源,可以促进幼儿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乡土资源;幼儿园课程;游戏化
作为我国教育的基础部分,幼儿教育在幼儿的学习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对于幼儿来说,游戏是幼儿生活中的不可分割的部分。游戏化教学已经成为幼儿教学的重要内容。而在幼儿游戏化课程的开展过程中,合理利用乡土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所以,笔者主要针对这一问题进行方法论的研究,希望能借此帮助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
一、积极挖掘乡土特色游戏材料
在区域活动创设上,我们着力塑造“布局合理、个体鲜明”的特点。结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兴趣指向,我园的公共特色区域为幼儿创设了“农家小院”“壳趣”“管坊”区等,这些不仅让幼儿参与到制作过程中,同时也让幼儿享受到劳动的快乐与成功的喜悦。
对于大多数的幼儿来说,都比较喜欢区域活动,在不同的区域环境中,幼儿能够进行自己喜欢的游戏与活动。然而,除公共特色区域外,在室内区域活动中,还要重点关注材料的投放问题。将乡土材料积极运用到室内区域活动中去,能够有效促进幼儿兴趣的激发,才能激起幼儿的好奇心与新鲜感。因此,教师可以针对幼儿每天的生活环境,从对幼儿的必需品入手,可以在美工课堂上,为幼儿准备一些蚕豆、绿豆、红豆等,将这些材料作为图画的粘贴材料,借助挖掘本土材料的形式,能够有效激发幼儿的兴趣与热情,并且符合寓教于乐的特点,以此有效促进幼儿学习兴趣与积极性的提高。
二、积极创设乡土特色的游戏环境
新《纲要》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与利用,有效的促进幼儿的发展。”我园地处农村,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供大家利用,为了将幼儿熟悉的、具有农味的资源充实到幼儿园来,我们在环境的创设上别出心裁、别具一格,体现了农村幼儿园的“农”味特色。
对于幼儿来说,不同的环境能够为幼儿带来不同的情感体验。轻松、愉悦的环境能够使幼儿更加开心、更加振奋,从而能够有效激发幼儿的兴趣,促进幼儿活动效率的提高。因此,教师可以从环境角度,将乡土资源积极融入幼儿课程游戏化的环境创设中。很多幼儿都喜欢海底世界,而且头脑中对海底探秘充满了渴望与想象力。针对幼儿这一需求,应该进行“海岛特色”的创设,可以创设“鱼的家园”以及“我是船长”等主题区域。在“鱼的家园”中,幼儿可以把自己喜欢与了解的鱼类,制作成各种手工艺品,并且与老师与小伙伴分享,使孩子们能够一同徜徉在海底世界中。另外,在“我是船长”中,可以发挥家长的作用,帮助孩子完成各种形状与造型的船模型,能够为人带来另一种视觉体验,而且造船使用的材料也可以从乡土资源中挖掘,充分展现出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三、积极拓宽乡土特征的教育途径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学活动主要集中在课堂上,但是如果借助乡土资源的开发利用,为幼儿展开课程游戏,既能促进幼儿学习能力的提升,还能使幼儿感受到家乡文化与大自然的景色。所以,对于幼儿课程教学不仅仅可以在课堂环境中实现,还可以对其他教育渠道进行拓展。比如,城市中会存在一些博物馆,而老师就可以带领幼儿到当地的历史博物馆进行参观,对当地的历史文化与历史变迁进行了解;另外还可以发挥馆内工作人员的积极作用,为幼儿与教师讲解馆内的陈列的历史文物与历史小故事等,并且还可以为幼儿展示一些乡土文物、乡土产物等,对幼儿的历史素养具有一定的培育;而對于农村地区的幼儿来说,可以选择庙会,这是一个民间艺人聚集的地方,极具地方特色的文化形式与内容。作为教师来说,也可以为幼儿组织一场“赶庙会”的活动,并且引导幼儿自行描绘庙会中的场景内容,使幼儿能够在亲身参加过程中感受到当地的乡土文化气息,还能有效促进幼儿动手能力与想象力的提升,拓宽幼儿的视野与眼界,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与人际交往能力,从而促进幼儿的全面健康发展。
四、积极发挥家长的作用,促进幼儿能力的提升
家长的作用,在乡土资源利用过程中常常得不到重视。而作为孩子的启蒙老师,家长能够在学前教育中指引孩子的发展道路,为孩子做好情感的导引。因此,幼儿园应该积极发挥家长的积极作用,一方面应该提高家长对幼儿教育的认识,让家长积极了解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还要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工作,积极发挥家长的作用。家长可以在假期时间,带领幼儿回到自己家乡,为其介绍家乡的文化风俗,并且让幼儿能够积极参与到家乡文化活动中去,这能够有效激发幼儿对乡土文化的理解与热爱,促进幼儿的文化底蕴的提升。
我们是一所农村幼儿园。我们既没有知识渊博的家长,又缺少能歌善舞的家长,但我们的家长却有着独特的教育资源。这些资源蕴藏在池塘的小鱼、小虾里,蕴藏在田里的秧苗里……尽管这些都是他们最普通的生活,但其中的丰富知识和经验就像一个个田野中的童话,深深地吸引孩子,于是,家中不用的稻草、丝瓜筋、田里长的萝卜、山芋蔬菜等农村常见的小物件,孩子们都带到了幼儿园。一开始家长会对这样的情况感到抱怨,甚至是反感,老师一直要求带这带那的,今天要稻草,明天要菜秧,后天要丝瓜筋,要这些东西干什么用呢?家长的抱怨往往是对教育的不明白,我想我们有责任与义务帮助家长弄明白。于是我给家长讲幼儿园教育纲要上提出的“利用周围物质世界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教育探索的对象”的纲要精神。平时将带的东西原原本本、清清楚楚地写在通知上,随时与家长沟通,将教育的知识一点一点地渗透给家长。渐渐地,家长将带东西来的目的弄清楚了,也理解了其中的内涵,抱怨声小了,给予的支持和鼓励变多了,所以合理地利用家长资源,可以促进幼儿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