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特梭利教育中的混龄教育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dows2x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玛利娅·蒙特梭利认为:混龄班有利于儿童的交往与合作。通常年龄大的幼儿会自发地去帮助年龄较小的幼儿,特别是当他们意识到自己所做的一切会被年幼儿童重复时,就会要求自己为年幼者做出积极的、正面的行为示范,而年龄较小的幼儿则能从年龄较大幼儿的工作中获得灵感和榜样。混龄教育更强调尊重儿童成长步调,最大限度的遵循幼儿心理发展的规律。蒙特梭利说:“适度的教育只有一种,那就是尊重儿童成长的自然速度的教育”。蒙特梭利教学法的主要特色,就是真正地实践了以孩子生命力为活动中心的教育目标。混龄教育形式,因不同年龄段幼儿心理和生理发展明显的差异性,更加要求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全面细致的了解每个幼儿的情况,组织各项活动,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简言之,蒙氏教学方法的根本精神就是依照人类成长的自然法则,用科学的方法了解孩子各阶段的心理(生理)成长变化情形及其需要,而给予适当的帮助,以启发或诱导其心智体能的有效活动,让他们发展成未来最有用、最有效率和最幸福的人。
  一、混龄教学的优势
  1.差异互补,各得其所
  年龄不同身心发展有着差异。例:游戏中角色的扮演。能力和需求不同,大的幼儿喜欢组织领导别人,而小年龄幼儿和行为能力较弱的幼儿则乐意扮演配角或受人保护的角色。混龄交往中,幼儿取长补短,各取所需,共同发展。另外,同龄班中,认知发展稍迟缓的幼儿无法与同伴同步学习。但在混合班中,可与年龄较小的幼儿一起学习,获得再学习的机会(蒙氏教具作为环境存在于蒙氏班,会长期放于课室内),较有机会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自信心。对年龄小发展较快的幼儿来说,由于可做跨越年龄的学习,有机会与能力相近的年长的幼儿一起学习,快速提高能力水平。
  2.异龄互动,共同促进
  动物行为学家康诺认为,幼儿在其生物结构须与不同年龄同伴互动,才能达成身心各层面的健全发展。混龄班幼儿的接触面扩大了,使他们学会了与不同年龄的幼儿交往,这是社会的形式(在我们现实中,不但要与同龄人接触,也要与比自己大或小的人交往)。有大有小,就像兄弟姐妹一样,为幼儿提供了角色经验(我国现状:独身子女多,在家都做小,大家都自然而然地让三分)。混龄促进了幼儿的承担能力,学习与不同年龄的同伴交往要有不同的态度和技能,克服自我中心,为培养良好的社会行为和个性奠定了基础。
  3.因材施教,形式多样(教学模式:团体、小组、个别指导)
  个别指导:因人而异,教具循序渐进地实施教育,使每个幼儿充分发挥自身潜力,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敏感期分区域的指导,促进幼儿个别化及个性化的教育。
  小组:按年龄,知识基础、水平、能力特长、兴趣需要等分组。
  团体:同一内容提出不同要求。
  4.角色换位
  大的幼儿毕业了,教师引导幼儿转换角色,做了大哥哥大姐姐的毕业生要带动弟弟妹妹一起学习、生活,新生从哥哥姐姐的关怀中得到情感上的满足。
  5.儿童教育儿童
  幼儿是好模仿的,而模仿最好的对象就是伙伴,这是成人代替不了的。不同年龄的伙伴在一起,可使他们每个人在一些时候成为别人的“老师”。艾伦研究发现:同伴教学对扮演教育者角色的儿童有正面的影响。幼儿喜欢由比自己大二、三岁的同伴指导,学习效果并不比教师或成人直接指导差。
  混龄以大带小,以小促大的氛围,幼儿相互为师,善于互相帮助。小的幼儿向大的模仿,大的幼儿努力做得更好,做好榜样。还会调整和改进教学技能,乐于互学互教。还有专家发现,幼儿在不同年龄组织的情境中,能相互学习词汇。幼儿通常是在活动中,受到身边较大孩子促进的情形下获得语言的。因为幼儿吸收成人语言有些细微的差别,有时对幼儿来说会有点复杂,而周围较大年龄幼儿则可能是正合适的。
  二、混龄教学的重要性
  混龄为什么这么重要?原因之一是大孩子对小孩子来讲是一种激发和引领。大孩子会激发小一些孩子的“自主”性。理论上讲老师对4岁前的孩子是不会给数学教具的演示的。但在混龄班中,小的孩子即使每天在做手工,在做生活,感官区的一些相对简单的工作,他们每天也会看到大孩子在操作数学,语言教具,他们的Absorbent Mind每天无时不刻在吸收着这些,他们渴望着能象大孩子一样能操作那些教具。原因之二,大孩子又能像小老师那样教年龄小一点的孩子。对大孩子而言,这不仅仅滋养了他的自信心,领导的感觉,教的过程本身对他来说更是一种复习,他必须是非常了解掌握了这项工作的玩法才有可能去教。而对小孩子来讲,就像一个哥哥姐姐在教他玩一样东西,他的状态是最放松的,一点也没有被老师“教育”的感觉。这种孩子之间和谐的相互学习也是蒙特梭利教育的特点之一。
  蒙氏混龄环境希望通过不同年龄的孩子组成一个温馨的家庭,在这个家庭中,他们象兄弟姐妹般的生活在一起,一起游戏、一起学习。大孩子可以帮助小孩子,通过帮助小年龄孩子,获得快乐的体验。孩子喜欢模仿,他们看过年龄、能力与地位比自己高的人做的事情后,会记住,并且找机会表现出来。
其他文献
学生由初中升入高一,首先遇到的问题是英语新课标教材中的词汇量巨增,语法难度增大,老师又几乎完全用英语授课,面对这种突变,使学生感到不知所措。而且学生英语水平相差较大,他们来自不同的学校班级,原来所学的英语语音、语调也有所差异,很难适应高一英语的学习。高一又是初中向高中过渡阶段,易造成两级分化,怎样才能使学生顺利完成从初中向高中英语过度呢?我认为高一英语老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
期刊
在多年的小学作文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许多学生写的作文敷衍了事,应付差事,内容不具体,语句不通顺,选材不新,缺乏真情实感。普遍认为作文难写,没有灵感,找不到素材,绞尽脑汁也不知道该写什么,对作文失去信心,不爱写作文。我认为造成这种局面是与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有着直接的关系。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我深感小学作文教学工作的艰巨与困难。那么,如何有效的指导学生作文呢?联系我的教学实践,我觉得应从以
期刊
众所周知,我们历史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它讲的是已经过去的人、物、事,距离我们既遥远,又陌生,因此教师讲起来有一定难度,要让学生熟记历史知识,那更是难上加难。初中历史课知识若按传统的教学模式,按部就班,一一讲解,不仅使学生产生厌倦乏味的情绪,而且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很难发挥出来。即便有些许成果,也是教师的思维代替学生的思维,学生处于比较简单的死记硬背阶段,不能深入理解其中的内涵。因此,我们要改变教学
期刊
“课堂提问”,顾名思义: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为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紧扣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而设计出的一系列的问题。它是教师与学生以问题为中介进行正常教学的有效方法和手段。教师科学地处理好何处提问、提什么问题、怎样提问等环节,可以帮助学生把握重点与化解难点,开启思维能力。  随着课改的深入,教师们都能注重数学课堂的提问艺术,但是一些数学课上仍发现,许多老师对以“问题”为中介的教学方式的实质理解不清晰,致
期刊
以往的习作教学是费力不讨好,老师备、讲、批、改,其中的辛苦唯有其力亲为者自知其味,可效果却事与愿违。于是我中心校语文教研把“追求高效习作教学”作为研究主题,并且强调,一定要广开思路,大胆创新,大胆尝试,大家可以“单打独斗”,也可以多人合作,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进行研究。  一时间大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纷纷寻找切入点。我亲自深入新庄小学三年级通过座谈、调查,了解到学生害怕习作的主要原因是,
期刊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一直以来,我们的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现象。这样,不能从实质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的词汇、说话、朗读、概括、思维能力都得不到真正的提高。那么,怎样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下面谈谈几点浅见。  一、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词、句的训练  掌握和积累一定的词语知识和句子知识,是发展阅读和写作的重要基础。因此,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积累词语和引导学生
期刊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让学生在三年级正式写书面作文能得心应手,就应该从学生学词学句开始进行有目的、有步骤的训练,这是写好作文的首要条件。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要求,一年级学生要“能用部分词语写完整、通顺的句子”。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一年级上期我就着手对学生进行句子训练。  一、打好基础——说出完整通顺的句子  说话是写话的基础,一年级孩子说话是往往存在不完整,不连贯,不能准确表达意思的毛
期刊
我国高等教育从1998年开始扩大招生规模,经过十八年的发展,已开始向普及化发展。随之而来的,大学毕业生的数量也开始逐年翻番,毕业后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已成为社会十分关注的问题之一。在大学生就业难的基础上,性别歧视又是女大学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不得不面临的又一难关,使得就业变得难上加难,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问题不容忽视。  一、本文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以北京××大学20
期刊
新课程改革中提出“师生关系是一种建立在相互尊重基础上的、动态的平等的对话关系。”尊重的前提是“肯定”,肯定学生之间有差异,肯定学生身上有“亮点”。只有在这一前提下,才有“尊重”可言,才有幸福可言。我校作为幸福亮点工程项目实验学校,在开展项目实验以来努力的在探索着教育的幸福之路。我想有以下三点是值得肯定和坚持的。  一、关注变化,体验进步的幸福  作为学校,在中考压力面前,强调学生的学习成绩无可厚非
期刊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提出:到2020年需形成与国家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基本建成人人可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的信息化支撑服务体系,基本实现所有地区和各级各类学校宽带网络的全面覆盖,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发展的水平显著提升;对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支撑与引领作用充分显现。为了实现上述目标,给学校提供宽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