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人本管理下教学模式的演变历经三个阶段:由传统教学模式向以教师为中心的学习小组模式转变,由以教师为中心的学习小组教学模式向有指导的学习团队教学模式转变以及由有指导的学习团队教学模式向学生自我管理团队教学模式转变。在模式转变过程中应注意阶段划分标准和教育训练两个问题。
[关键词]人本管理 教学模式 问题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人本管理是以开发人的潜在能力,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的管理模式,具有丰富的、科学的时代内涵。高等院校作为培养人才的主要阵地,有着特殊的历史使命,更以充分发挥和发掘个体潜能为己任。因此,高等院校必须贯彻和践行人本管理。
一、高校践行人本管理的基本要求
1.对环境创设要求——建设和谐校园.高校必须通过创设良好的物质环境与文化环境,以利于个体的个性化发展和学会自我管理。其途径便是建设和谐校园。和谐校园是一个符合人性规律与教育规律构筑的生态系统,这一系统应当具有科学、民主、人文、开放四大特征。科学是和谐校园之基石。所谓“科学”,指遵循身心发展的规律实施教育教学,使校园生活有张有弛、丰富多彩、生动活泼。民主是和谐校园之根本。
2.对学生的要求——自我有效管理。人本管理对人性的假设是自我实现人。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最高层次的需要是自我实现。高素质人群在有利的环境条件下,在追求自我实现的过程中能够做到对自己有效的管理,要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
3.对教师的要求——创新教学模式,发挥引导作用。人本管理要求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彰显学生的个性。众多研究发现,高校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具有许多缺点,因此,教师必须对教学模式加以创新,在教学中不再其主导作用而是起引导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他们自己感受事物,培养他们自己观察、分析、思考进而决策的能力。
4.学生、老师、学校共同发展的要求。对人本管理的目的而言,仅仅强调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全面发展是不足够的,这是因为学生、老师、学校三者的发展本身就是密切相关、相互促进的。学校为实现学生与老师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而学生与老师的发展又带动了学校的全面发展。
二、人本管理下教学模式的转变
1.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属于灌输式教学,教师以其权威性占主导地位,学生没有认知的主体地位。按照贝布里斯(N.Burbules)和布鲁斯(B.Bruce)的观点,教学对话应是一种平等的、开放的、赋权的知识建构过程。但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和学生二者之间的对话往往并不平等,教师掌握话语权,而学生则处于弱势地位,师生之间常充满矛盾。另外,传统的课堂对话结构由于其封闭性,使学生的思考和行为被限制在教师划定的范围内,最终束缚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这样的学习环境无疑会对学习效果造成负面影响。
2.人本管理下的教学模式演变过程。人本管理下的教学模式按照情境(特别要考虑到学生的成熟度这个纬度)的不同可呈阶段性转变,其教学结构形态由垂直型直线管理形态转向扁平化结构形态,目的是便于有效的沟通,见图1。
(1)第一阶段:由传统教学模式向以教师为中心的学习小组教学模式转变。首先,要加以说明的是,笔者在此主张把学生以学习小组或学习团队(后来的发展阶段形式)的形式组织教学活动理由有四:第一学生是社会人,有爱、安定、归属感和受人尊重的社会需要,具有愿意隶属于某个确定的、一定规模群体的动机;第二学生的协作能力是高校能力培养体系中的重要目标之一;第三采用学习小组或团队形式便于老师指导或引导;第四学习小组或团队的规模最好控制在7~12人,不但不影响学生个性化发展而且会提高学生责任感和信守承诺的能力。在这一转变中,教师从高高在上的权威变为居于小组中心的权威,师生之间的沟通增多,学生的地位有所提升,除考试之外,仍有机会展示其学习成果和能力。较多地采用讨论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但这是老师仍然是决策中心,学生也对个人的学习成果负责。
(2)第二阶段:由以教师为中心的学习小组教学模式向有指导的学习团队教学模式转变。在这一转变过程中,教师从小组中心位置走出,成为团队的一员,教学对话趋向于平等,学生地位提升。师生均有话语权,但教师起明显指导作用。
(3)第三阶段:由有指导的学习团队教学模式向学生自我管理团队教学模式转变。在这一转变过程中,教师从团队中撤出,于团队旁边起顾问作用。学生主体地位得以完整体现。学生之间形成默契配合,彼此承诺,彼此信任,整体学习能力增强。
三、人本管理下教学模式的转变应该注意的问题
1.以学生的成熟度作为划分教学模式发展阶段的重要标准。学生的成熟度可以用学生的能力与意愿作为衡量尺度,其中能力包括自学能力、接受新知识(事物)的能力、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意愿是指自我管理的意愿。根据能力和意愿的高低将学生的发展分为四个层次:能力低,意愿较高;能力高一些,意愿非常低;能力较高,意愿或高或低;能力高,意愿也高。对应不同层次使用不同阶段的教学模式。
2.通过必要的教育训练提高学生的成熟度。高校可以通过讲座、实训等多种方式全方位提高学生的能力,增强学生对自我管理的认识,进而提升自我管理意愿与水平,为学生组建自我管理团队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日]小原国芳著.刘剑乔等译.教育论著选(下)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2][美]巴士卡里雅著.顿珠桑译.爱和生活[M].2003.
[3]赵明仁,黄显华.近20年来西方教学研究的新进展[J].比较教育研究,2006,(2).
[4]芮明杰.管理学.现代的观点[M].2004.
[关键词]人本管理 教学模式 问题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人本管理是以开发人的潜在能力,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的管理模式,具有丰富的、科学的时代内涵。高等院校作为培养人才的主要阵地,有着特殊的历史使命,更以充分发挥和发掘个体潜能为己任。因此,高等院校必须贯彻和践行人本管理。
一、高校践行人本管理的基本要求
1.对环境创设要求——建设和谐校园.高校必须通过创设良好的物质环境与文化环境,以利于个体的个性化发展和学会自我管理。其途径便是建设和谐校园。和谐校园是一个符合人性规律与教育规律构筑的生态系统,这一系统应当具有科学、民主、人文、开放四大特征。科学是和谐校园之基石。所谓“科学”,指遵循身心发展的规律实施教育教学,使校园生活有张有弛、丰富多彩、生动活泼。民主是和谐校园之根本。
2.对学生的要求——自我有效管理。人本管理对人性的假设是自我实现人。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最高层次的需要是自我实现。高素质人群在有利的环境条件下,在追求自我实现的过程中能够做到对自己有效的管理,要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
3.对教师的要求——创新教学模式,发挥引导作用。人本管理要求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彰显学生的个性。众多研究发现,高校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具有许多缺点,因此,教师必须对教学模式加以创新,在教学中不再其主导作用而是起引导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他们自己感受事物,培养他们自己观察、分析、思考进而决策的能力。
4.学生、老师、学校共同发展的要求。对人本管理的目的而言,仅仅强调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全面发展是不足够的,这是因为学生、老师、学校三者的发展本身就是密切相关、相互促进的。学校为实现学生与老师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而学生与老师的发展又带动了学校的全面发展。
二、人本管理下教学模式的转变
1.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属于灌输式教学,教师以其权威性占主导地位,学生没有认知的主体地位。按照贝布里斯(N.Burbules)和布鲁斯(B.Bruce)的观点,教学对话应是一种平等的、开放的、赋权的知识建构过程。但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和学生二者之间的对话往往并不平等,教师掌握话语权,而学生则处于弱势地位,师生之间常充满矛盾。另外,传统的课堂对话结构由于其封闭性,使学生的思考和行为被限制在教师划定的范围内,最终束缚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这样的学习环境无疑会对学习效果造成负面影响。
2.人本管理下的教学模式演变过程。人本管理下的教学模式按照情境(特别要考虑到学生的成熟度这个纬度)的不同可呈阶段性转变,其教学结构形态由垂直型直线管理形态转向扁平化结构形态,目的是便于有效的沟通,见图1。
(1)第一阶段:由传统教学模式向以教师为中心的学习小组教学模式转变。首先,要加以说明的是,笔者在此主张把学生以学习小组或学习团队(后来的发展阶段形式)的形式组织教学活动理由有四:第一学生是社会人,有爱、安定、归属感和受人尊重的社会需要,具有愿意隶属于某个确定的、一定规模群体的动机;第二学生的协作能力是高校能力培养体系中的重要目标之一;第三采用学习小组或团队形式便于老师指导或引导;第四学习小组或团队的规模最好控制在7~12人,不但不影响学生个性化发展而且会提高学生责任感和信守承诺的能力。在这一转变中,教师从高高在上的权威变为居于小组中心的权威,师生之间的沟通增多,学生的地位有所提升,除考试之外,仍有机会展示其学习成果和能力。较多地采用讨论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但这是老师仍然是决策中心,学生也对个人的学习成果负责。
(2)第二阶段:由以教师为中心的学习小组教学模式向有指导的学习团队教学模式转变。在这一转变过程中,教师从小组中心位置走出,成为团队的一员,教学对话趋向于平等,学生地位提升。师生均有话语权,但教师起明显指导作用。
(3)第三阶段:由有指导的学习团队教学模式向学生自我管理团队教学模式转变。在这一转变过程中,教师从团队中撤出,于团队旁边起顾问作用。学生主体地位得以完整体现。学生之间形成默契配合,彼此承诺,彼此信任,整体学习能力增强。
三、人本管理下教学模式的转变应该注意的问题
1.以学生的成熟度作为划分教学模式发展阶段的重要标准。学生的成熟度可以用学生的能力与意愿作为衡量尺度,其中能力包括自学能力、接受新知识(事物)的能力、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意愿是指自我管理的意愿。根据能力和意愿的高低将学生的发展分为四个层次:能力低,意愿较高;能力高一些,意愿非常低;能力较高,意愿或高或低;能力高,意愿也高。对应不同层次使用不同阶段的教学模式。
2.通过必要的教育训练提高学生的成熟度。高校可以通过讲座、实训等多种方式全方位提高学生的能力,增强学生对自我管理的认识,进而提升自我管理意愿与水平,为学生组建自我管理团队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日]小原国芳著.刘剑乔等译.教育论著选(下)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2][美]巴士卡里雅著.顿珠桑译.爱和生活[M].2003.
[3]赵明仁,黄显华.近20年来西方教学研究的新进展[J].比较教育研究,2006,(2).
[4]芮明杰.管理学.现代的观点[M].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