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风吹在脸上总是那么疼,我心想。今天是和科考队前往北极的第二十一天,没有了初上雪龙号的激动,现在总是在房间里呆着,偶尔掰着手指头算着何时能到达北極。纬度的逐渐升高,随之而来的是温度的下降,还好雪龙号内部有空调可以调节温度。
如此寒冷的天,对于常年生活在南方的我来说是极为不适的。常常宁可在屋里闷得气短,也不想出去冻得哆嗦。好在今天太阳不错,我趿拉着鞋到甲板上晒晒太阳。海风吹在脸上总是那么疼,不似海南岛的风那般如轻纱拂面,好在阳光安抚着我的脸颊。“哟!王教授都出来啦,这可是大姑娘坐花轿——头一回啊,哈哈哈。”我循声望去一位身高一米八五上下的壮汉笑着向我走来,他是船上的大副张豪,我尴尬的笑了笑,问道:“张副手,咱这还得要多久才能到啊?”“不出岔子的话,再过四天就可以到了。”听到回答,我心里放松了一下,想到终于快到了。听到回答,心里感觉终于踏实了一些,晒过一阵太阳后,向大副打了声招呼便回房间去了。
夜晚,门外一阵吵闹将我弄醒,我披上一件大衣,出门察看,走廊上人们兴奋的向甲板上跑去,出于好奇引得我也加入这小跑的队伍,想要瞅瞅外面发生了什么新鲜事。走上甲板望向人群,看到今早碰见的大副张豪,便走过去询问他发生什么事了。“哈哈,王教授今儿可是第二回在外面碰见你了。”张豪笑着打趣道,“我们运气好,遇上鲸群迁徙了,这几年日本人杀鲸鱼杀得厉害,很久都没看着鲸鱼了。”鲸群迁徙?虽是生物专业的我也是头一次在海上看见,我努力的挤向船边,向下面望去。雪龙号的灯很亮,使我们能够清楚的看见整个鲸群。
领航鲸鱼的体型在同类中显得格外庞大、体表的灰蓝色也格外明显,是个当之无愧的首领。北半球即将进入夏天,他和族群准备前往极地,南边的海太热,不适合他们生存。体型略小的鲸鱼在他后面像大雁南飞的队形那般排列着。顽皮年幼的小鲸,它们总是很好奇,时常跃出水面,时常用头轻触同伴,精力甚是旺盛。可能是浮到水面换气,不一会儿,鲸群便消失在海面,向着深蓝游去。看鲸群游走,人们便都的回房休息了。
第二十五天。科考队终于抵达了黄河站。因为是夏天的缘故,北极是黑与白的世界,黄河站与门前的国旗的红色,也许是唯一能让人感到有些生气的颜色。驻扎进站里没两天,队员们便开始收拾仪器,准备考察了。我是生物学的博士,来此就是为了观察气候变化对动物的影响。也许是初到北极,大家心里都有些许激动,第二天便起了个大早,早早的出发了。北极,什么样的事都是极端的,极端的寒冷,极端的干净,连太阳都是不会落下的。很快我和队员们在向导的带领下来到企鹅的驻地,企鹅圆滚滚的身材甚是可爱,但是一股恶臭也向我们扑面而来。企鹅不像猫或者猪将自己的排泄物堆积到一处,而是随地大小便,整个企鹅驻地也就是一个露天的厕所。忍着刺鼻的气味与寒冷,我与队员们的激情,在观察记录的同时被消耗殆尽,每名队员都皱着眉头,将鼻子用劲地缩进领子里写着记录报告。
第一天的观察,终于是在痛苦中结束了。回站时,可以看到一小片海滩,冰雪消融的海滩是黑色的,这里是北极茫茫雪原唯一可以看见海的地方。往后多天,观察企鹅,忍受恶臭,已是常态,时而还可以看见海鸥掏蛋,企鹅父母奋力驱赶,巨大的海豹冲进企鹅群里捕食的画面。
这是来到黄河站的第四十四天,今天是休息日。终于可以让鼻子休息一下了,闲来无事向与我一队的两名队员提议,去之前看到的海滩上去走走,队员们也都附和。那片海滩离站不远,在向站里的值班人员打过招呼后便出门了。路上和队员们有说有笑的谈论着自己的趣事,讨论着将来的打算,不一会儿就离海滩不远了。今天的海滩与往常的有些不同,感觉比平常凸了那么一块儿。但是被队友的笑话逗笑也就没怎么注意。越走越近,才发现那块凸起的“岩石”怎么还在上下起伏,心里一惊,加快脚步向海滩小跑过去,跑到进处,才发现是一头巨大的鲸鱼搁浅了。鱼尾上插着一杆粗壮的捕鲸叉,钢叉末端的连接绳已经被扯断。整个鱼尾已经被刺穿,尾部肌肉因为鱼叉的原因向外翻了一面。鲜血,从惨白色的肌肉中渗出,一滴一滴地流向黑色的海滩,那一小片已经被染成了黑红色,海浪时不时地冲上来带走一小滩血迹。回过神来的我,赶忙叫队员许冰联系科考站,请求援助!
巨大的鲸鱼在陆地上喘着一声声粗气,不像在海里,它能通过游动来产生热量,这会儿,它的皮肤上已经结上了一层薄薄的冰霜。“他娘的,又是日本人干的‘好事儿’。”站在鱼尾的徐冰咒骂到,那柄粗壮的鱼叉上赫然写着阿多丸三个日本汉字。此时我们三个只能用手抹去鱼皮上的冰霜,其他的也无能为力。灰蓝色的皮肤,令我想起在船上偶遇的鲸群,它是否也是那鲸群里的一员?它的那群同伴是否安好?一瞬间,我的脑海里冒出许多问题。但,也无法知道答案,只能用手给这只受伤的鲸鱼一些杯水车薪的温暖。很快,站里面派出了一支救援队,看到受伤的鱼尾,女队员们不禁叫出了声男队员们也是愣了一下。“快点过来啊,别愣在那儿,快想想办法啊!”向来有点急性子的许冰冲着救援队喊道。队员们反应过来,急匆匆的跑到鲸鱼边商讨办法,稍后便讨论出了一套方案。先把鱼叉取出再挖出一道小沟,把鲸鱼拖到海里。队员们匆匆的跑向车里,取出工具,设法将鱼叉取出。而我拿着铲子在奋力地为鲸鱼挖出回到海里的小沟,想要抢一些时间让鲸鱼回到海里,此时的海风似乎越吹越大,鲸鱼在寒冷与伤痛地双重折磨下,发出阵阵悲鸣。可是它太大了,我们在挖好小沟后,发现沟太浅太窄,容不下它巨大地身躯。钢叉已经取出,可是血流的速度不断地变快。时间,从来是公平地,但也是无情的,不会因为生命地流逝而变慢。鲸鱼身体起伏逐渐变小,气息微弱。抓紧时间!是我此刻脑海里唯一地想法,太窄?挖!太浅?挖!衣里的汗水变成水雾从衣领飘出,每个人的身体周围都飘着一团团白雾。海水顺着小沟灌入,触碰到海水的鲸鱼,想要扭动着回到海洋,但是受伤的鱼尾限制了它。纵使我们以最快的速度救援,但还是慢了一步——它走了……
后来,我们还是将它带回了大海不过它已成一具尸体。海面被云压得很低,鲸鱼落入海时,它缓缓地向下沉去,沉向深蓝色的世界,那个它熟悉的世界。望向海面,海鸥在海面上盘旋着,海风吹得我的脸很疼,很疼。
本栏目责任编校:周家琴
如此寒冷的天,对于常年生活在南方的我来说是极为不适的。常常宁可在屋里闷得气短,也不想出去冻得哆嗦。好在今天太阳不错,我趿拉着鞋到甲板上晒晒太阳。海风吹在脸上总是那么疼,不似海南岛的风那般如轻纱拂面,好在阳光安抚着我的脸颊。“哟!王教授都出来啦,这可是大姑娘坐花轿——头一回啊,哈哈哈。”我循声望去一位身高一米八五上下的壮汉笑着向我走来,他是船上的大副张豪,我尴尬的笑了笑,问道:“张副手,咱这还得要多久才能到啊?”“不出岔子的话,再过四天就可以到了。”听到回答,我心里放松了一下,想到终于快到了。听到回答,心里感觉终于踏实了一些,晒过一阵太阳后,向大副打了声招呼便回房间去了。
夜晚,门外一阵吵闹将我弄醒,我披上一件大衣,出门察看,走廊上人们兴奋的向甲板上跑去,出于好奇引得我也加入这小跑的队伍,想要瞅瞅外面发生了什么新鲜事。走上甲板望向人群,看到今早碰见的大副张豪,便走过去询问他发生什么事了。“哈哈,王教授今儿可是第二回在外面碰见你了。”张豪笑着打趣道,“我们运气好,遇上鲸群迁徙了,这几年日本人杀鲸鱼杀得厉害,很久都没看着鲸鱼了。”鲸群迁徙?虽是生物专业的我也是头一次在海上看见,我努力的挤向船边,向下面望去。雪龙号的灯很亮,使我们能够清楚的看见整个鲸群。
领航鲸鱼的体型在同类中显得格外庞大、体表的灰蓝色也格外明显,是个当之无愧的首领。北半球即将进入夏天,他和族群准备前往极地,南边的海太热,不适合他们生存。体型略小的鲸鱼在他后面像大雁南飞的队形那般排列着。顽皮年幼的小鲸,它们总是很好奇,时常跃出水面,时常用头轻触同伴,精力甚是旺盛。可能是浮到水面换气,不一会儿,鲸群便消失在海面,向着深蓝游去。看鲸群游走,人们便都的回房休息了。
第二十五天。科考队终于抵达了黄河站。因为是夏天的缘故,北极是黑与白的世界,黄河站与门前的国旗的红色,也许是唯一能让人感到有些生气的颜色。驻扎进站里没两天,队员们便开始收拾仪器,准备考察了。我是生物学的博士,来此就是为了观察气候变化对动物的影响。也许是初到北极,大家心里都有些许激动,第二天便起了个大早,早早的出发了。北极,什么样的事都是极端的,极端的寒冷,极端的干净,连太阳都是不会落下的。很快我和队员们在向导的带领下来到企鹅的驻地,企鹅圆滚滚的身材甚是可爱,但是一股恶臭也向我们扑面而来。企鹅不像猫或者猪将自己的排泄物堆积到一处,而是随地大小便,整个企鹅驻地也就是一个露天的厕所。忍着刺鼻的气味与寒冷,我与队员们的激情,在观察记录的同时被消耗殆尽,每名队员都皱着眉头,将鼻子用劲地缩进领子里写着记录报告。
第一天的观察,终于是在痛苦中结束了。回站时,可以看到一小片海滩,冰雪消融的海滩是黑色的,这里是北极茫茫雪原唯一可以看见海的地方。往后多天,观察企鹅,忍受恶臭,已是常态,时而还可以看见海鸥掏蛋,企鹅父母奋力驱赶,巨大的海豹冲进企鹅群里捕食的画面。
这是来到黄河站的第四十四天,今天是休息日。终于可以让鼻子休息一下了,闲来无事向与我一队的两名队员提议,去之前看到的海滩上去走走,队员们也都附和。那片海滩离站不远,在向站里的值班人员打过招呼后便出门了。路上和队员们有说有笑的谈论着自己的趣事,讨论着将来的打算,不一会儿就离海滩不远了。今天的海滩与往常的有些不同,感觉比平常凸了那么一块儿。但是被队友的笑话逗笑也就没怎么注意。越走越近,才发现那块凸起的“岩石”怎么还在上下起伏,心里一惊,加快脚步向海滩小跑过去,跑到进处,才发现是一头巨大的鲸鱼搁浅了。鱼尾上插着一杆粗壮的捕鲸叉,钢叉末端的连接绳已经被扯断。整个鱼尾已经被刺穿,尾部肌肉因为鱼叉的原因向外翻了一面。鲜血,从惨白色的肌肉中渗出,一滴一滴地流向黑色的海滩,那一小片已经被染成了黑红色,海浪时不时地冲上来带走一小滩血迹。回过神来的我,赶忙叫队员许冰联系科考站,请求援助!
巨大的鲸鱼在陆地上喘着一声声粗气,不像在海里,它能通过游动来产生热量,这会儿,它的皮肤上已经结上了一层薄薄的冰霜。“他娘的,又是日本人干的‘好事儿’。”站在鱼尾的徐冰咒骂到,那柄粗壮的鱼叉上赫然写着阿多丸三个日本汉字。此时我们三个只能用手抹去鱼皮上的冰霜,其他的也无能为力。灰蓝色的皮肤,令我想起在船上偶遇的鲸群,它是否也是那鲸群里的一员?它的那群同伴是否安好?一瞬间,我的脑海里冒出许多问题。但,也无法知道答案,只能用手给这只受伤的鲸鱼一些杯水车薪的温暖。很快,站里面派出了一支救援队,看到受伤的鱼尾,女队员们不禁叫出了声男队员们也是愣了一下。“快点过来啊,别愣在那儿,快想想办法啊!”向来有点急性子的许冰冲着救援队喊道。队员们反应过来,急匆匆的跑到鲸鱼边商讨办法,稍后便讨论出了一套方案。先把鱼叉取出再挖出一道小沟,把鲸鱼拖到海里。队员们匆匆的跑向车里,取出工具,设法将鱼叉取出。而我拿着铲子在奋力地为鲸鱼挖出回到海里的小沟,想要抢一些时间让鲸鱼回到海里,此时的海风似乎越吹越大,鲸鱼在寒冷与伤痛地双重折磨下,发出阵阵悲鸣。可是它太大了,我们在挖好小沟后,发现沟太浅太窄,容不下它巨大地身躯。钢叉已经取出,可是血流的速度不断地变快。时间,从来是公平地,但也是无情的,不会因为生命地流逝而变慢。鲸鱼身体起伏逐渐变小,气息微弱。抓紧时间!是我此刻脑海里唯一地想法,太窄?挖!太浅?挖!衣里的汗水变成水雾从衣领飘出,每个人的身体周围都飘着一团团白雾。海水顺着小沟灌入,触碰到海水的鲸鱼,想要扭动着回到海洋,但是受伤的鱼尾限制了它。纵使我们以最快的速度救援,但还是慢了一步——它走了……
后来,我们还是将它带回了大海不过它已成一具尸体。海面被云压得很低,鲸鱼落入海时,它缓缓地向下沉去,沉向深蓝色的世界,那个它熟悉的世界。望向海面,海鸥在海面上盘旋着,海风吹得我的脸很疼,很疼。
本栏目责任编校:周家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