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使命必达

来源 :廉政瞭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t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四次走心谈话打消拟转隶人员顾虑
  “作为一名长期从事反贪、反渎的干部,对于中央的改革,我坚决拥护也坚决服从组织安排,对于转隶后的工作,我有信心搞好。”11月30日下午,在四川省青神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梁昌秋与拟转隶人员谈心谈话时,县检察院反贪局涉改干部张某坚定地说到。
  而就在几天前,张某还对转隶心存忐忑。
  11月23日,青神县深化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施工图”正式通过。下午,县检察院检察长李林坤开完会回到单位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召集拟转隶人员进行谈心谈话。
  “我从参加工作起就一直在检察院从事工作,对司法这边的法律法规比较熟悉,担心转隶过去了会不适应……”在谈心谈话中,张某向李林坤述说了自己对即将转隶的顾虑。
  这次谈心谈话结束后,青神县检察院将摸排到的情况与县纪委进行了反馈沟通。随即,为拟转隶人员量身定做的谈心谈话方案形成了。县纪委常委、纪委书记带队到县检察院,对拟转隶人员进行一对一谈心谈话。
  “真没想到组织会如此重视我们的想法。”在县纪委书记、县检察院检察长四次和张某谈话后,他逐渐打消了思想顾虑,他感叹到:“领导们对拟转隶人员思想工作做得很细,真的做到了我们心坎里,让我深受感动,也倍受鼓舞,我对自己能够身处改革中感到无比荣幸。”
  “把改革的重大意义和政策要求讲清楚,把干部思想动态摸清楚,把干部对改革的期望掌握清楚,讓涉转干部放下思想包袱,才能安心工作。”在梁昌秋看来,改革不是简单的人员合并,做好改革中干部思想政治工作是顺利完成队伍的组建、过渡和融合的关键。(青神纪)
  “交叉充电”备改革
  “只有加强对‘监察委员会’相关知识尤其是法律知识的学习,做到‘心中有货’,才能适应当前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需要。”12月3日,趁着周末时间,四川省泸州市纪委案件审理法规室副主任孙丽翻开一册崭新的《刑事诉讼法》,如赶考一样不断在上面勾勾画画记着笔记。日前,随着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不断推进,该市纪检监察干部和涉改的检察院干部“交叉充电”,填补自身知识短板,以备战监察体制改革,适应新形势下的监察工作。
  同样,检察院的涉改干部也像孙丽一样。这几天,他们也将《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监督执纪工作规则(试行)》等党内法规随时带在身上,成为工作之余的“精神食粮”,给自己补充党规党纪方面的知识储备。
  11月21日和29日,该市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小组召开两次会议,分别审定《泸州市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和该市江阳区、纳溪区、叙永县等四县三区改革试点工作方案,并报省纪委审批。
  截至目前,该市涉改人员全覆盖谈心谈话、征求意见等工作已经完成,留置场所、办公用房等均已拿出了解决方案。(刘传福)
  摸清底数打牢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基础
  自全面启动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以来,甘洛县高度重视,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县深化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小组第一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黄西虎与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张华晷就改革事宜深入进行交流,县纪委有关同志对检察院涉改人员逐一进行谈心谈话,征求意见建议,及时掌握思想动态。共对检察院人员谈话数十人次。
  甘洛县相关部门及时对检察院涉改部门的人员、编制、车辆、办案设备等基础信息进行调查统计。县委组织部、检察院、编办等一把手逐人签字盖章确认,确保基础数据底数清、数字准、情况明。同时,严把政治关和廉洁关,对拟转隶人员进行认真审核。
  针对甘洛县检察院反贪、反渎、预防职务犯罪三个部门一些具体情况,甘洛县始终坚持问题导向,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查研究,提出了2个政策性“问题清单”,确保了监察委员会挂牌的同时,顺利完成涉改部门编制划转、人员转隶和资产划拨任务。同时该县主动与州纪委等部门沟通对接,及时学习最新改革精神、掌握最新改革动态,明确改革的方向和思路、夯实改革基础。(甘洛纪)
其他文献
近来,家风类节目《儿行千里》讲述了一个个家风传承的温暖故事。其中,钱学森之子钱永刚深情追忆了父亲生前的动人故事,展现了家风家训对后代为人处事的影响。钱永刚现为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馆长。  饭后书房“进不得”  父 亲有句名言:“虽然我姓钱,但是我不爱钱。”生活上,他一生信奉一个“俭”字。这种生活态度自然而然地影响着我和妹妹。  刚回国时,生活环境发生变化,我和妹妹有些怯生生的。比如第一次在国内
期刊
“油腻”,毫无疑问是2017年最爆红的网络词汇。一刷朋友圈,各种版本的“油腻体”“解腻鸡汤”漫天飞舞,油腻早就不是中年人的标签,不管男女老少、何种职业,仿佛在一夜之间尽数被油腻裹挟。  苏轼词曰“人间有味是清欢”,得加上一句方显人生圆润,“没有肉吃真寡淡”。哪怕是文豪大家,都有着一段段油腻史。当然,掌握了公权力的则需另当别论,官员油腻,要不得!  油腻一词的出位,是无病呻吟的网络戏谑,也反映出当下
期刊
《东山魁夷画意组曲》是汪立三先生受到日本绘画大师东山魁夷画作的启发于1979年创作的钢琴作品,汪立三先生在坚持传承中华民乐与中国传统美学思维的基础上借鉴并吸纳西方音乐创作技法创作出此部音画交融、西体中用、抒情与哲思兼具的佳作,并以形象的音乐语言将绘画之意境展现得淋漓尽致.本文以《东山魁夷画意组曲》创作背景为切入点,简要分析了该钢琴组曲的艺术风格,重点从创作技法层面论述该钢琴组曲实现音与画完美融合的“通感”及当代价值,为钢琴艺术创作及发展提供了新的创作思路.
德彪西作为印象主义音乐的开拓者和最具代表性的实践者,创作了众多独具印象主义特色的音乐作品.笔者以前奏曲《沉没的教堂》作为切入点,通过对其中作曲技法的细致分析与研究,看德彪西印象世界中的光影印象,探析其独特的印象主义创作思维与音乐风格.
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迎来100周年华诞之际,本文以声乐作品《唱支山歌给党听》传唱的不同时代背景为切入点,力图探寻其历久弥新的精神力量.首先对初创期其词、曲、唱三方面进行了审美表达分析,紧接着对改革开放时期人民传唱所抒发的审美意蕴特点进行揭示.最后深入阐述了在新时代,歌曲何以成为人民对党深沉情感表达与坚定政党认同的根本原因.从而揭示出艺术作品的生命力在于合目的性与合规性在实践上统一的规律.
合唱在中国发展百余年,在各个时期都具有不同特色.合唱作为群众参与度最高的艺术形式,对我国的文化艺术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中国合唱事业蓬勃发展,在中国合唱协会的领导下,不断与全国各地政府合作,搭建各种类型的合唱交流、展演与比赛平台,同时还积极与国际合作,辐射和滋养着各地的合唱事业,以至于社会上涌现出众多优秀的合唱团、指挥家、作曲家与合唱作品.虽然大量的专业及非专业合唱团均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但是合唱指挥的培养与合唱作品创作一直是现当下中国合唱事业发展的瓶颈.合唱演唱离不开优秀的合唱作品,合唱作品
“新派”是由竹笛演奏家刘森领导的中国当代竹笛流派,萌芽于20世纪50年代.刘森先生的演奏风格充满了声乐表演中歌唱般的激情,非常扣人心弦.《山村迎亲人》这首北派经典曲目就深受刘森创立的“新派”竹笛风格影响,也包括刘森演奏风格中歌唱性的表达和一些“新派”竹笛的代表性演奏技法,例如气震音、气滑音等技巧.同时“新派”竹笛作品也是音乐学院竹笛演奏专业的必修曲目.笔者希望通过本论文的叙述分析,能使“新派”竹笛演奏技法与演奏风格的研究方向更加丰满,并为业余或专业竹笛爱好者理解该作品提供一些经验及心得.
由于维瓦尔第出生于巴洛克时期中叶,为此他的音乐作品中无时无刻不透露出鲜明的巴洛克音乐色彩,区别于其他艺术家的创作,维瓦尔第的音乐个性更加凸显,其表面虽冷静沉着,但内心却热情奔放.维瓦尔地追求音乐的多样化发展,在和声、旋律、调性及配器等方面均做出了创新尝试,本文分别对维瓦尔第声乐作品中的特色技法及多样性对比原色进行分析,希望以此加强对其声乐作品的深入了解.
竹笛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民族乐器之一,而竹笛与京剧关系紧密,其经常作为伴奏乐器出现在京剧舞台上.因此通过对京剧的伴奏,许多笛曲吸收借鉴京剧元素进行创作,笛曲《京调》则是其中代表之一.《京调》是顾冠仁先生于60年代初创作的一首用竹笛领奏的小型民乐合奏曲,后也成为脍炙人口的竹笛独奏曲.本文笔者通过四个部分来论述这首笛曲.第一部分通过对竹笛和京剧发展史的梳理,了解两者的发展变迁.第二部分着重分析整首作品的曲式结构.第三部分主要对比分析《京调》创作中所借鉴的京剧元素.第四部分对《京调》中演
钢琴演奏中指尖力量的控制能力的强弱,是能否将一首作品完美演绎的前提要素之一.作为钢琴技巧学习中较为基础的技能训练,是进行钢琴专业学习的必修课,同时在钢琴演奏中也非常具有实用性.因此具备良好的指尖力量控制能力,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进行钢琴演奏,并且能够把握更多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钢琴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