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科技小雏鹰”插上飞翔的翅膀

来源 :北京教育·普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yzb3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利用北京市丰富的教育资源,使学生学到书本之外的鲜活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学校教育面临的新课题。府学小学探索以“雏鹰科技学院”培育学生科学素养。
  学校依据日常观察和活动表现遴选出34位科技方面资质优异的学生成立“雏鹰科技学院”,聘请14位教师作为指导教师,遴选校外科技教育资源组成专家团队开展教师培训及学生科技活动指导。
  我们以“雏鹰科技学院”为依托,引入科技教育机构的资源,如全国少儿计算机教育研究会、香港青少年科学院,他们有着丰富的青少年科技教育实践经验,使科普知识易于学生接受,学生的科技兴趣得以激发;高等师范类院校资源,如北京师范大学科学教育团队,他们对科技教育发展趋势有很好把握,对学校科技活动方向有指导意义,他们开发的测评工具可以对资质优异学生的科学素养进行评价;科研院所,如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的专家亲自指导降解塑料科研成果的课程转化,可以使学生亲历一个完整的“走近科学家感受科学研究—经历科学研究过程培养科学素养—激发科学研究兴趣—立志投身科学研究”的学习过程;高科技企业,如英特尔有限公司,提供设备和工程师。
  初期,北师大科学教育团队为学生开设“科学创意课程”、英特尔提供“小创意大物联”项目主板、学校与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員季君晖教授协同开发“环境·科学”课程。在实施过程中,我们意识到“科技教育资源”必须立足于“人力、基地、课程”三位一体的整体性开发。科技教育人力资源也要三位一体,即学术领域专家、课程建设专家(科技教育主管领导)、课程(活动)实施专家(学校指导教师)三位一体,才能依托环境、物质资源开展针对学生科学素养提升的科技教育。因此,我们借助科技教育学术领域专家资源,开展了针对学校科技教育实施团队的培训。
  “雏鹰科技学院”以培养资质优异学生科学素养为核心,在学业测评中,评价学生的科学素养;在科普讲座中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在探究类科技活动中让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研究方法,在转化类科技活动中,让学生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学科领域专家引领学生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初步养成科学探究的习惯,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并发现具备潜在创新能力和有志于科学研究的科技创新后备人才。
  探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仍面临一些问题。一是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应注重学生的主体需求;二是各种教育资源之间的衔接还不够完善。“以学生科学素养发展为本”,不仅要体现科学知识与探索创新的有机结合,还要体现“求同学习”与“求异学习”的有机结合。
  本文系2014年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一般课题(课题编号:DBB14057)部分研究成果
  编辑 _ 于萍
其他文献
8月14日至8月24日,“沧海遗珠——黄尧艺术回顾展”在上海美术馆隆重揭幕。展览全面地展现出黄尧自1934年至1987年创作的艺术作品,其中包括:漫画,被大英博物馆、台北故宫博物院收
“架上艺术”是指用画架和支架完成的绘画和雕塑等传统艺术,与此相对,“非架上艺术”则是指装置艺术、行为艺术、数字艺术等,其本质是要走出传统艺术以支架为承托的体系,形成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在澳大利亚文学的发展过程中,对海洋的描写和关注是澳洲作家作品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其中代表人物当数享誉国际的作家蒂姆·温顿。本文介绍了蒂姆·温顿及其与海洋相关的主
为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学校开展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课题研究,通过建立课内的素材库,并与课外的传统文化内容相结合,进行拓展阅读,从而实现深度学习。在此背景下,我尝试在语文课上采用多种形式,带领学生走进深度阅读。下面,以“走进红楼梦,品读梦中人”主题阅读为例,谈一談我的具体做法。  首先,确定了以课内的《“凤辣子”初见林黛玉》为引读课,以人物赏析为切入角度,激发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红楼梦》的兴趣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浅滩》是澳大利亚作家蒂姆·温顿的迈尔斯·富兰克林文学奖获奖作品。凭借该作品,温顿可谓小试牛刀便一举成名。小说围绕西澳大利亚捕鲸小镇安吉勒斯在上世纪70年代末出现
8月13日至9月18日,俄罗斯艺术大师——瓦列里·巴甫洛维奇·波洛特诺夫作品展在北京798艺术区——山艺术·北京林正艺术空间举行。
一幅优秀的山水画创作必然要经历由物象到心象再到墨象的转变过程,那么我们如何更好地完成这样的一个转化呢?这时,我们就应当先从临摹开始,通过速写与写生得到加强与巩固,最
人类濒临一场由人工智能驱动的革命.它有可能成为历史上最重大和深远的革命之一,但其发展是人类为解决具体实际难题的不同努力,而不是出自于周详的计划.讽刺的是,这种逐个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