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在诊断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来源 :康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st_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在诊断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30例类风湿关节炎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将其设置为观察组;同一时期入院检查的30例健康体检患者作为本次对照组,两组分别进行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对比两组诊断效果。结果:观察组的RF与抗CCP指标检测阳性率较对照组高,且患者的免疫球蛋白G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诊断类风湿关节炎有极好的效果,能够提升患者的阳性检出率,值得推广。
  【关键词】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类风湿关节炎;诊断效果
  【中图分类号】R59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1.02.183
  类风湿关节炎是临床常见的全身免疫性疾病,病程时间较长,一旦发病时会累及患者身上多个器官,且容易出现反复发作的趋势,对患者肢体功能和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1]。临床针对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并无有效的药物,大多通过早期诊断,对患者的预后起到一定改善,减少患者的致残率,因此,早期诊断是患者康复的重要措施[2]。基于此,本文针对类风湿关节炎的早期诊断方式展开研究,以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为主,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所选研究对象时间段为2020年1月—2021年1月,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30例。在观察组中,男性15例,女性15例。年龄:28~55岁,患者平均年龄数:(36.95±2.59)岁。在对照组中,男性为17例,女性为13例,最小年龄为28岁,最大年龄为56岁,患者平均年龄数:(36.58±2.17)岁。比对患者各项基线资料,(P>0.05)。
  纳入标准:(1)所选研究对象均为同一时期入院进行检查的人员;(2)患者自愿接受此次研究并签署相关同意书;(3)观察组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类风湿关节炎,而对照组未患有相关疾病。
  排除标准:(1)患者存在心肝肾等器官性病变;(2)患者存在严重精神障碍且配合度低。
  1.2方法
  两组患者在进行检查前均正常饮食和作息,实施检查的前一天晚上禁止饮食,次日清晨取两组患者的空腹血做离心处理,待空腹血的血清分离后,等待检查。
  首先是类风湿因子(RF)检查,检查时应用免疫散浊法,选择特定的蛋白分析仪,若是RF浓度在20IU/ml以上则判定为阳性。其次是进行免疫球蛋白G(IgG),补体C3、C4检测,严格按照相关说明书进行检测,参照C3、C4的正常范围值,分别是0.9~1.8g/L、0.1~0.4g/L、IgG正常范围值是7~16g/L。最后是进行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CCP),选择化学发光仪器进行检查,严格按照检测试剂的相關说明进行检测,若是其指标为17U/ml以上,则判定CCP为阳性[3]。
  1.3效果判定
  对比两组患者检测后,类风湿因子(RF)、免疫球蛋白G(IgG),补体C3、C4、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CCP)的检测结果。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对资料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x±s)来表示,采用t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RF与抗CCP指标对比
  表1所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两项指标的水平偏高,(P<0.05)。
  2.2 RF与抗CCP检出阳性率对比
  表2所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检出阳性率明显偏高,(P<0.05)。
  2.3 IgG与补体C3、C4对比
  表3所示,对照组IgG低于观察组,而补体C3、C4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类风湿关节炎在临床治疗中属于工作中的难点,针对该疾病目前没有药物可根治,尽早对患者展开诊断有助于患者的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范围,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该疾病会增加,对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且该疾病具有反复发作、较难治愈的特点,尽早诊断能够改善患者的预后,促进其会恢复,且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舒适度。因此,在实际工作的开展中应当重视检测与诊断工作的合理性,全面提升诊断准确率。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是应用较为广泛的诊断方式之一,能够为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提供一定准确性。
  本次研究中,针对30例类风湿关节炎和30例健康体检患者展开分析,前者为观察组,后者为对照组,结果表明,观察组RF与抗CCP指标检测阳性率较对照组高,且患者的免疫球蛋白G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在诊断类风湿关节炎中具有极好的效果,其检测时有明显的价值,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值得有效推广。
  参考文献:
  [1]翟丽华.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在诊断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有效应用效果评价[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8,18(A2):236-237.
  [2]袁启明.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在诊断类风湿关节炎中的意义探讨[J].医药前沿,2017,7(11):228-229.
  [3]甘强.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在诊断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效果分析[J].养生保健指南,2019,(28):332.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在妇科恶性肿瘤腹腔镜围手术期的护理应用研究。方法:以本院一个年度收治的30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样本,所有患者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并随机分组各15例,将围术期的常规护理应用在对照组,将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应用在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肠道功能恢复与术后离床活动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与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治疗期间行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及不良事件整体发生率。方法:以220例(2020年2月—2021年2月)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患儿开展此项研究活动,均分对照组(基础性护理服务)和观察组(综合护理干预),整理患儿临床效果、不良事件整体发生率、家长满意度等指标数据,评价综合护理干预的护理价值。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效果良好,即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缩短,与对照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产科护理中产前母乳喂养咨询对产后喂养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产妇8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所有产妇均为2021年1—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给予两组产妇不同的护理方案。观察两组产妇母乳喂养成功率以及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产妇仅出现1例非母乳喂养,母乳喂养成功率高达97.5%,而对照组产妇母乳喂养成功率仅77.5%,组间对比数据差异显
期刊
【摘要】目的:为了深入研究对脊柱损伤伴多发性创伤患者实施前瞻性急诊护理干预后,患者接诊时间和抢救时间。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9月—2020年9月期间收治的脊柱损伤伴多发性创伤患者共30例,将其随机分组,给予前瞻性急诊护理干预措施组为研究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措施组为参照组,研究组和参照组各15例患者。对比两组患者接诊时间和抢救时间。结果:干预期结束后,研究组患者接诊时间与参照组无显著差异,研究组患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老年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老年性痴呆疾病患者38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所有患者均为2018年7月—2020年7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按照随机数字的方式将患者随机分为给予综合护理方式进行治疗的观察组(n=19),以及给予常规护理方式的对照组(n=19)。观察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结果:认知功能的改善可以间接地反映出患者的护理效果。从数据中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强化护理模式对老年肿瘤患者行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69例老年肿瘤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研究、分组,对照组(34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35例)给予强化护理,比较疼痛情况、并发症。结果:两组术前各阶段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各阶段VAS评分均低于术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观察组较低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产后优质护理对产褥期母婴护理的效果研究分析。方法:以本院在一个年度收治的150例产褥期产妇,随机平分为两组,分别将常规护理与产后优质护理应用到对照组和观察组中,对两组产褥期的母婴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产妇的SDS评分低于对照组,泌乳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新生儿发生湿疹的发生率相比,观察组更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产褥期母婴实施产后优质护理可有效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整体护理对溃疡性角膜炎患者疗效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0例溃疡性角膜炎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100例,时间为2018年12月—2019年2月之间。观察组采用整体护理+常规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比分析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SAS和SDS评分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对比两组护理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及综合性护理干预的效果差异。方法:入选我院十二指肠溃疡患者120例进行对比研究,入选时间2019年12月—2020年12月。分组方式以随机数字法为主。常规组和实验组分别采取常规和综合性护理。以疗效和恢复指标为主进行组间对比。结果:实验组整体治疗有效率与胃肠道功能恢复指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入选时所有患者均存在上腹部疼痛与腹胀症状。  1.2方法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急性心力衰竭中西医结合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2020年2—10月期间内诊治的100例急性心力衰竭病人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50例)实施中西医结合临床护理路径,参照组(50例)实施传统医生主导-护士从属的护理模式。对比两组心功能、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次数。结果:试验组心功能指标均优于参照组;试验组住院频率低于参照组;且在并发症上,试验组发生率(6.0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