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松县快速推进新农村建设

来源 :吉林农业·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ya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理清思路凝聚合力加快发展
  
  抚松县新农村建设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财力增强和农村和谐稳定为目标,健全机制,凝聚合力,紧紧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积极对上争取,全方位招商引资助推,以经济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大发展、快发展。
  围绕核心,谋划思路,促发展
  抚松县委、县政府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个核心,科学谋划全县新农村建设工作。以区域特色谋划产业发展,充分利用长白山人参资源、蓝莓资源、旅游資源、水资源、森林资源、矿产资源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工业项目大发展,调整产业结构,引导并帮助农民向有前途的低风险高回报的产业发展。实施“百村万户”升级工程。结合一村一品和项目建设,在全县优先选择20个村的2000个农户,以农村信用社、农行、农发行为投资主体,适当放宽贷款条件,加强对农户的投贷力度,支持农户大力发展种植、养殖、加工项目,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积极倡导优质农业、绿色农业,协助培育产业链条,注重品牌建设,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企业发展,充分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建设秀美村屯,改变村容村貌,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村村通水泥路,农村泥草房改造,农村清洁能源、农村改水改厕等建设,积极推进“三线”整治,全面推进抚松环境建设,改变村容村貌,力求把抚松建成“一路风光一路景”的长白山明珠。注重精神文明建设,不断丰富农村群众文化生活,倡导先进文化,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大发展。加强农村文体设施建设,推进农民文化书屋、农家大院、农民文化活动室、农民文化活动广场建设,提高农民参与文体活动的积极性,倡导文明新风。强化村务管理,构建和谐农村。纪检委创新农村民主管理体制,在全县124个村成立村务监督委员会,设置监委会主任1人,委员2人,全程参与村级事务管理。由纪检委负责监委会成员工资,减少利益干扰,工作定位为参与不干预,监督不代替。监委会的成立极大地推动了村级事务管理的民主化。消除了一言堂,村民上访人员和频率大大下降。村级事务管理体制的创新,推动了和谐农村的健康发展。
  依托项目,招商拉动,求发展
  发展规模产业,培育后续财源和发展后劲。抚松把招商引资作为全县的“一号工程”,坚持内资外资一齐引,一切围着项目转,抢抓国内外资本避险和产业转移的有力时机,加强与国际、国内500强企业的对接;牢牢抓住项目建设,抢上一批带有震动效应的大项目,真正使人参、旅游、林产、水电、现代制药、生态有机食品、矿产业七个产业都能顶天立地。依托总投资200个亿的长白山国际旅游度假区建设项目,组织开展“大项目建设创新年”活动,全力以赴抢上一批左右全县经济形势的大项目。根据国家投资导向、产业政策支持的重点领域,围绕人参精加工、林产品综合开发、生态旅游等重点产业,谋划生成一批带动能力强、产业关联度高、成长性好的大项目。在做好招商引资的同时,继续推进金隆木业、华枫木业、云龙木业、宏久参业等重点企业做强做大,扶持永财木业等一批高成长性企业快速发展,通过扶持企业发展,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全方位提供就业岗位,一大批农民进入企业,成为产业工人,有效地转移农民劳动力,同时企业发展也带动了周边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全县经济得到整体跃进。
  紧跟形势,调整结构,拓发展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追求生态食品、特色农产品、保健品正逐渐成为人们的生活理念。拓展农业发展方向,尽快把农民从种粮种菜的原始耕作中解放出来,提高农民收入,发展特色农业成为当务之急。依托长白山丰富的资源,抚松把做大做强人参产业作为解决全县“三农”问题突破口。全面实施人参振兴工程,紧紧抓住“质量、产品、品牌、市场”等核心环节,坚持走精优参业发展路子,扩大GAP和有机人参种植规模,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和精深加工能力。引进战略投资者推动人参产业快速发展,与大商、名企结对子,实行强强联合,激活人参产业发展动力。
  转变机制,创新方法,助发展
  创新农村工作新机制,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抚松试点开展了“互动式”农村工作法,动员各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齐抓共管,下沉到基层,搞好走访、调研,做好服务。
  齐抓共管,凝聚合力,快发展
  强化领导,充分发挥领导的表率作用,县委、县政府领导亲自抓,全县共安排29位副县级以上领导落实新农村建设“十个一”目标帮扶责任制,对29个试点村涉及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泥草房改造等方面的108个项目进行了包保,落实帮扶资金、解决实际问题。完善机制,抚松县委、县政府将新农村建设工作列为各乡镇各部门年终绩效考核重要指标。实行日常检查定期督察和年终考核相结合,对新农村建设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帮扶到位,全县47个帮扶部门积极深入镇村研究新农村建设的办法措施,出台各项惠农政策,落实帮扶资金,极大地提高了政府的威信,进一步融合了干群关系,促进了和谐社会建设。
  通过各种措施的实施,抚松县新农村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基础设施、村容村貌大为改观,农村经济得到大发展,文明新风得到弘扬,农民致富奔小康的劲头更足了。
其他文献
2008年8月28日,长拖农业机械装备集团有限公司正式在香格里拉大饭店与上海纽荷兰农业机械有限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项目。此次签约是长春市政府寻求战略合作伙伴的一次重要成果,对于推进吉林省农机产业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程农业机械化进程及对振兴东北三省老工业基地具有重要意义。   长拖农业机械装备集团有限公司是由长春市国资委与长春骏升长拖农业机械装备有限公司共同出资,组建的大型农业机械装备企业。上海
期刊
延边烟草研究所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和改革开放精神鼓舞下,于1987年经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根据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乃至吉林省烟草科技和生产发展的需要设立了烤烟研究室、晒烟研究室、白肋烟研究室、植保研究室和化验室。其主要任务是以优质烟叶生产为中心,研究攻关烤晒烟新品种选育、规范化栽培调制技术、土壤肥料以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项目。同时积极参加吉林省科教兴烟活动。  延边烟草研究所有科技人
期刊
吉林德大有限公司位于松辽平原腹地——吉林省德惠市,由吉林省松辽禽业联营公司与泰国正大集团合资兴建。始建于1989年,1992年正式投产运营。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已形成集种禽繁育、粮油种植、肉鸡饲养、饲料加工、油脂加工、鸡肉加工、粮米加工、白酒酿造等多元化生产于一体的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大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固定资产达20亿元。2000年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全国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
期刊
吉林省农科院经济植物研究所地处吉林省公主岭市范家屯镇,是专门从事甜菜、亚麻、马铃薯、大麻、花生、北方菜豆、菊芋等经济植物研究的综合性研究机构,于2007年11月8日成立,吉林省农科院经济植物研究所先后承担国家“六五”、“七五”、“八五”、“十五”科技攻关、“863”、“948”、国家支撑项目、国家现代产业技术体系、国家航天育种、国家外专局、吉林省科技厅、农委、财政厅等各级科研项目62项,获奖成果1
期刊
吉粳88号是吉林省农科院水稻所于1999年以日本高产优质品种奥羽346号为母本,以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育成的抗逆性强、大穗、少蘖的长白9号为父本育成的水稻品种。抗稻瘟病性经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鉴定为叶瘟为抗、穗瘟中抗。   注意防治水稻恶苗病。带菌种子和病稻草是该病发生的初侵染源。浸种时带菌种子上的分生孢子污染无病种子而传染。吉粳88由于种皮薄,选种过程中易造成种皮破裂,增加恶苗病侵染机会
期刊
新中国成立后,在农业主管部门中就设有专门负责土壤肥料工作的机构和人员。1986年吉林省成立了全省专门的土壤肥料技术推广机构。此后土肥系统基础建设不断完善,技术队伍不断壮大。特别是进入新世纪后,土肥系统发展迅猛,一个网络通畅快捷、手段设备先进、技术特色鲜明、服务功能强大的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已在全省初步形成。  截止2008年,全省九个市(州)中,长春、四平、通化、白城、松原、延边等六个市(州)有单独设
期刊
2008年在校领导及相关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吉林农大现代化研究所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工作,开拓进取,创新机制,不断开创科研、生产工作的新局面。  2008年,吉林农大现代化研究所主持科研项目7项,其中 “载菌赤眼蜂的研制及其大面积推广应用”与“柞蚕优质生物茧繁育及综合应用技术研究与示范”两项研究成果获得吉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发表论文5篇,其中SCI
期刊
德惠市农机总站是隶属市政府的副局级单位,事业编制,总站内设管理科、项目信息科、维修监察科、人秘科、办公室五个科室。下设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站、农业机械化学校、农业机械监理站和19个乡(镇、街)农机管理服务站。全系统共有在职职工672人,其中技术人员544人。  德惠市农机总站的职能是宣传、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支农政策措施,以及《农业法》、《农业技术推广法》、《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吉林
期刊
延边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是集科研、良种繁育、推广和开发经营为一體的高新技术专业研究所,下设组培实验室、病毒检测室、国家级吉林省马铃薯脱毒种薯快繁中心、种薯扩繁基地等部门,主要研究开发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技术及马铃薯新品种选育、园艺植物组培技术等。  建所以来,曾经承担完成了国家及省、州科研项目十五项,目前还承担农业部“十一五”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马铃薯延边综合试验站和吉林省马
期刊
根据吉林省民营经济三年腾飞计划工作总部署,2008年,白山市江源区经济工作的重点是“突出民营经济主导位置,促进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经过一年来的不懈努力,有力地推动了全区民营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全年全区民营经济主营业务收入实现140亿元,同比增长109.3%;实缴税金3.7亿元,同比增长94.7%;民营企业达到417户,同比增长29.9%;其中规模以上民营企业达到70户,比上一年增加15户;个体工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