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融养成教育于书法教学中,对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形成健全的人格,陶冶高尚的情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发挥了积极的有效作用。
关键词 书法教学;养成教育;融合
中图分类号:A,C9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16-0192-01
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克服不良行为的教育。古人云:“书法养人之德”“字如其人”等把书品与人品相提并论,接受书法教育能获得一种较强的协调和自控能力,对学习能力培养甚至人格品质的塑造都是大有裨益的。因此加强书法教学和养成教育的融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和全面协调发展。
一、书法课程为学生的养成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中国书法内容丰富、博大精深,蕴含着学生养成教育的丰富素材,因此,要正确地挖掘书法教材中的教育内涵,以书法教学为契机融合学生的养成教育。我們在教学中穿插历代书法名家学书的故事,为学生树立榜样,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勤学好问的优秀品质,特别是这学期开发了校本教材《朱子诗文字贴》,在书法教学过程中分享朱熹的故事,朗诵朱熹写的诗词,感受朱子文化,给学生仁、义、礼、智、信的教育。
二、书法学习与学生的日常行为相结合,使学生的养成教育润物细无声
书法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中讲解书法的知识,而且要将书法的要求和思想渗透到学生的点滴学习过程中,以写字促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书法有修身行义的正身功能。学校以欧阳询的九成宫为字帖进行书法教学,该帖堪称经典,行笔讲究、布局严谨。临摹过程中要求学生端坐、有耐心、横平竖直、一丝不苟。通过临摹字帖,可以使学生“坐得住、坐得直、坐得正”,还可以使学生“做事严谨、做人端正、做学问一丝不苟”。既整肃了学生读书写字的姿势,又调整了学生的精神状态;既“正人”又“正心”,充分发挥了书法教学的正身功能。临帖不仅是临字体,同时也是临作品的内涵,临书法家的高贵品质。
书法是一项十分精细的活动。要想把字写好,须得全神贯注,凝神静气,仔细观察字的结构,并要脑、眼、手相应,准确控制运笔的轻重缓急。这样久而久之能潜移默化地改变一个人的心理素质,养成沉着、镇静的习惯,朱熹在《童蒙须知》中说:“凡写文字,须高执墨锭,端正研磨,勿使墨汁污手。高执笔,双钩端楷书字,不得令手揩著豪。凡写字,未问写得工拙如何,且要一笔一画,严正分明,不可潦草。凡写文字,须要仔细看本,不可差讹。”学生在习书中养成书写规范、整洁美观的习惯,从而把这种习惯迁移到其他学科中,可以促进其他学科的学习,培养学生兴趣,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提高其他学科的成绩,达到整体素质的提高。
三、开展各种书法活动,催化学生的养成教育
书法作品的展示、交流、竞赛、参观等活动,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创造力、良好道德品质及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起着重要的催化作用。
近几年来,我们在校内开展一系列的书法比赛活动,以赛促学:一是结合学生平时学习生活,进行黑板报刊出、自制手抄报评比活动,评选表彰写字优秀学生和班集体,注重全班性学生书写质量的提升。二是组织固定性的书法比赛,每学期开展全校书法大赛,如弘扬朱子文化书法比赛等,上下学期分别以软硬笔为主,积极鼓励学生参加,举办“学生书法作品展”。三是结合重大庆祝活动组织书法大赛。在此基础上,我们还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国规范汉字书写大赛及省市级书法大赛,这些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竞赛中体验成功的愉悦。
四、完善书法评价,对良好习惯的形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书法教师在书法课堂教学中恰当选择评价策略,最终起到反馈、矫正、鼓励和引导的作用,不断提高书法课堂教学效果,努力促进学生的养成教育。书法评价要立足于学生的学习过程及学习态度。书法教师应从细处着眼,认真地对待学生书写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如出现执笔姿势、书写姿势、临帖方法上的误区等问题要予以指出纠正,并让学生通过多次练习来检测自己的纠偏或纠正能力,从而达到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学生作品或学习态度有进步,就要及时肯定,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进一步巩固了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五、书法学习陶冶情操,促进生理心理的健康发展,增强学生的情绪控制能力
书法写作时,需要良好的心态作支撑,需要有情绪掌控力。在学生书写环节,老师要时刻注意学生的书写速度、情绪情况及专注度,并纳入教学评价考核,让学生在书写时要学会控制情绪。当学生有不良情绪时,肯定会影响书写效果,教师要做好提醒与评价,让学生恢复内心宁静。在写好字的同时,兼顾提升个人修养。
参考文献:
[1]郭东兵.书法教育在中等职业学校现状分析与研究.河北师范大学,2008.
[2]王茂虎.关于中职书法教学评价体系建设的思考.科学咨询,2015(19).
关键词 书法教学;养成教育;融合
中图分类号:A,C9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16-0192-01
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克服不良行为的教育。古人云:“书法养人之德”“字如其人”等把书品与人品相提并论,接受书法教育能获得一种较强的协调和自控能力,对学习能力培养甚至人格品质的塑造都是大有裨益的。因此加强书法教学和养成教育的融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和全面协调发展。
一、书法课程为学生的养成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中国书法内容丰富、博大精深,蕴含着学生养成教育的丰富素材,因此,要正确地挖掘书法教材中的教育内涵,以书法教学为契机融合学生的养成教育。我們在教学中穿插历代书法名家学书的故事,为学生树立榜样,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勤学好问的优秀品质,特别是这学期开发了校本教材《朱子诗文字贴》,在书法教学过程中分享朱熹的故事,朗诵朱熹写的诗词,感受朱子文化,给学生仁、义、礼、智、信的教育。
二、书法学习与学生的日常行为相结合,使学生的养成教育润物细无声
书法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中讲解书法的知识,而且要将书法的要求和思想渗透到学生的点滴学习过程中,以写字促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书法有修身行义的正身功能。学校以欧阳询的九成宫为字帖进行书法教学,该帖堪称经典,行笔讲究、布局严谨。临摹过程中要求学生端坐、有耐心、横平竖直、一丝不苟。通过临摹字帖,可以使学生“坐得住、坐得直、坐得正”,还可以使学生“做事严谨、做人端正、做学问一丝不苟”。既整肃了学生读书写字的姿势,又调整了学生的精神状态;既“正人”又“正心”,充分发挥了书法教学的正身功能。临帖不仅是临字体,同时也是临作品的内涵,临书法家的高贵品质。
书法是一项十分精细的活动。要想把字写好,须得全神贯注,凝神静气,仔细观察字的结构,并要脑、眼、手相应,准确控制运笔的轻重缓急。这样久而久之能潜移默化地改变一个人的心理素质,养成沉着、镇静的习惯,朱熹在《童蒙须知》中说:“凡写文字,须高执墨锭,端正研磨,勿使墨汁污手。高执笔,双钩端楷书字,不得令手揩著豪。凡写字,未问写得工拙如何,且要一笔一画,严正分明,不可潦草。凡写文字,须要仔细看本,不可差讹。”学生在习书中养成书写规范、整洁美观的习惯,从而把这种习惯迁移到其他学科中,可以促进其他学科的学习,培养学生兴趣,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提高其他学科的成绩,达到整体素质的提高。
三、开展各种书法活动,催化学生的养成教育
书法作品的展示、交流、竞赛、参观等活动,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创造力、良好道德品质及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起着重要的催化作用。
近几年来,我们在校内开展一系列的书法比赛活动,以赛促学:一是结合学生平时学习生活,进行黑板报刊出、自制手抄报评比活动,评选表彰写字优秀学生和班集体,注重全班性学生书写质量的提升。二是组织固定性的书法比赛,每学期开展全校书法大赛,如弘扬朱子文化书法比赛等,上下学期分别以软硬笔为主,积极鼓励学生参加,举办“学生书法作品展”。三是结合重大庆祝活动组织书法大赛。在此基础上,我们还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国规范汉字书写大赛及省市级书法大赛,这些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竞赛中体验成功的愉悦。
四、完善书法评价,对良好习惯的形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书法教师在书法课堂教学中恰当选择评价策略,最终起到反馈、矫正、鼓励和引导的作用,不断提高书法课堂教学效果,努力促进学生的养成教育。书法评价要立足于学生的学习过程及学习态度。书法教师应从细处着眼,认真地对待学生书写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如出现执笔姿势、书写姿势、临帖方法上的误区等问题要予以指出纠正,并让学生通过多次练习来检测自己的纠偏或纠正能力,从而达到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学生作品或学习态度有进步,就要及时肯定,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进一步巩固了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五、书法学习陶冶情操,促进生理心理的健康发展,增强学生的情绪控制能力
书法写作时,需要良好的心态作支撑,需要有情绪掌控力。在学生书写环节,老师要时刻注意学生的书写速度、情绪情况及专注度,并纳入教学评价考核,让学生在书写时要学会控制情绪。当学生有不良情绪时,肯定会影响书写效果,教师要做好提醒与评价,让学生恢复内心宁静。在写好字的同时,兼顾提升个人修养。
参考文献:
[1]郭东兵.书法教育在中等职业学校现状分析与研究.河北师范大学,2008.
[2]王茂虎.关于中职书法教学评价体系建设的思考.科学咨询,201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