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真是中国传统哲学的精髓吗?

来源 :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ciae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传统哲学的基本精神包括: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经世致用,实事求是;阴阳互补,辨证思维;民贵君轻,以人为本;大同理想,止于至善,其中最核心的是自强不息精神。“和”是中国哲学的重要范畴,具有辨证法的因素,我们应充分发掘“和”的积极因素,为建构和谐社会服务。但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和”,反对斗争,不讲转化,主张维护现状,因此,有很大的局限性。“和”不是中国传统哲学的精髓。片面讲“和”同片面讲“斗”一样,都离开了唯物辨证法。试图用“和”的哲学来化解当代世界和中国社会的矛盾与冲突,只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善良的主观愿望。提倡和弘扬什么样的哲学精神,是关乎培养和铸造什么样的国民人格的大问题,值得国人与提倡“和”的哲学的学者深思。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西方哲学学界曾发生一场关于Being译名的讨论,这场讨论虽然未能达成一致的意见,但是却使我们对西方哲学的了解深入了一步,其实,影响还不止于此,它也影响到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影响到中国哲学史的建设以及中西哲学比较研究的开展。
新时期中国史学最引人注目的事件是社会史的复兴与发展。30年的中国社会史研究经历了整体社会史、区域社会史、新社会史三个发展阶段,这是一个不断反思和不断创新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走向成熟的过程。三十而立,回顾与前瞻同样重要。
中国证券登记存管法律制度并没有伴随证券无纸化而发展,在证券持有模式、证券登记的独立性、证券存管体制等方面都体现出不适应性。应当在法律层面确认证券间接持有的合法性,建立相对独立的证券登记体系,并修改完善证券二级存管体制。提供适应证券无纸化发展的登记存管法律制度。
12世纪嘉湖平原的典型景观是围田,围田景观形成的水文生态背景是12—13世纪嘉湖平原积水与缓流的水环境,在这种水环境下,嘉湖平原经历了从野生水生植物景观到人工水生植物景观的演替,对应着嘉湖平原的水文生态由湖泊向沼泽的演变。积水湖泊的沼泽化为嘉湖平原围田景观的最终形成提供了生态基础。
随着交流越来越便捷的国际化时代的到来,文学和艺术的创作进入到一个更加开放的世界化语境中。但是,对于作品的理解仍然存在不同程度上的“误解”或者“隔阂”。直接对应于文学批评方面,似乎用“全球化”、“全人类”也显得过于抽象和无迹可寻。批评能够自我立身的空间存在,是在于对作家未完成世界的把握上。从中发掘出了具体生活事实背后的文化标志——文化圈层,而批评家必须对于这些不同文化圈层存在的间隔有所意识,并力图突破和穿越这样的文化圈层间隔,消除误解建立认同感,才能最终完成批评的宏伟基业。
曾活跃在丝绸之路沿线的粟特人在中国的历史和遗迹,是一个早就引起各国学术界关注的饶有趣味的研究主题。中国的汉文典籍中有不少关于粟特人的记载,但主要是由于20世纪初叶敦煌文书的发现,使粟特人在华活动的诸多方面逐渐彰显于世。
在讨论文章的主题之前,需要提示的是,我们应从一种文化人类学的视角来理解本文主旨;也就是说,心理与社会的建构总要先于生物与社会的建构。为理解上述说法,我要对经常被谈及的“环境”与“遗传”之争作一概述。
新时期以来,伴随着时代精神、社会生活的变迁,文学艺术也不断在发生着新的变化。文艺学正是在对现时代文学艺术变化和文学理论自身的双重反思基础上不断发展的。近些年来,文学创作日益呈现出边缘化和多样化的局面,而文学理论则在各种西方理论思潮的影响下不断“越界”、“扩容”。如何认识文学创作在人类精神文化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确认文艺学研究的核心价值及其问题成了当务之急。有鉴于此,2005年10月在中南大学举行的“新时期文学理论回顾与展望”研讨会上,三位长期从事文艺学研究的理论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审视了中国当代文艺学的历
克莱森教授是荷兰莱顿大学社会科学院院长,同时兼任荷兰人类学学会主席、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副理事长,国际社会科学理事会执行理事等职,在国际学术界是一位具有重要影响的学者。他很早以前提出的“早期国家”概念,目前已被中国学术界广泛接受。本文是克莱森教授应本刊编辑部之约撰写的特稿,并经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史研究所易建平教授认真审阅,提出意见。现按原作规范全文刊出,并向克莱森教授、易建平教授致以深切的谢意。
批评贯穿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心理学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批评与自我反省的历史。心理学史上一些关键性的批评,如自然科学心理学对哲学心理学的批评、人文取向心理学对自然科学心理学的批评、后现代心理学对现代主流心理学的批评体现了一些共同特点,即这些批评都聚焦于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方法论、相关性。来自学科内部的批评成为心理学自我反省、不断完善的动力源泉,促进了心理学反省学科性质、完善研究方法、关注心理学理论与生活实践的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