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味”才是语文课堂的真味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mdgj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年课改之路,让我们欣喜地看到,新课程理念已深入人心,但在具体实践过程中仍存在各种偏颇现象。语文课堂教学中就出现了诸如此类的弊端:语文课变成了思品课、自然课;语言训练不落实,课件代替了语言训练;脱离文本的讨论太多,自由诵读的琅琅书声太少,文本还没弄清楚,就塞进了一些课外的东西;合作探究流于形式,课堂上热闹非凡,对小组成员的任务落实不到位,不能各尽其责。针对当前语文教育的时弊,许多语文教育专家呼吁“要把语文课真正上出原汁原味的语文味来”。“语文味”概念的提出正切中了当前语文教育的时弊。所谓“语文味”,是指语文课要突出语文教学自身的特点,通过情感激发和语言品味等手段,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让他们在把握语文这一重要交际工具的同时,不断丰富自己的人文精神。因此,我们需要还语文课堂以真味——语文味。
  一、书声琅琅,咏出语文味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做到这些,必须注重读书。读是根本,没有读,就没有感悟和理解,就没有语感的生成、情感的熏陶、语言的积累和运用。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特别是教授诗歌散文时,只有指导学生反复地朗读,有体验地品读,才能让学生将文中隽永的意境、深厚的蕴涵品味出来。真正有效的朗读教学是通过朗读,让学生直接感受作品中的生活气息,唤起他们的情感体验,进而探求隐含在作品中的内涵。
  例如,余映潮老师在执教散文《散步》时,设计了一个美读环节,将读分为三步,并分别给出朗读建议:第一步,用中速、深情地朗读课文,好像作者写完文章后欣赏自己的作品一样;第二步,读好文中的波澜,好像一个人在扮演故事中的几个角色一样;第三步,朗读课文最后一段,好像你是带着深深的体会给人家作示范一样。
  这个设计旨在通过朗读,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地引领学生体悟课文内涵。这样的读不仅是诗意的朗读,更是有质量的朗读。由此可见,朗读不只是出声地念书,也不只是大声地读起来,而是用声音来传达作品内涵的丰富细腻的情感活动,是对作品进行品味感受的阅读活动。也就是说,朗读一定要能咏出语文味。
  二、品味语言,嚼出语文味
  张定远先生说过:“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就必须在品析语言文字上下工夫。”由此可见,语文课上,教师一定要在学生对文本充分朗读,对文章进行整体把握的基础上,抓住语言进行赏析、品味,进而让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要通过引导学生咀嚼、品味丰富多彩的语言,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在表情达意方面的表现力和生命力,进而受到优秀作品的熏陶,从而开阔视野、提高审美情趣和精神品格。
  如何品味语言?在日常的教学中,我通常有以下几点做法:
  1.抓关键词语来品味
  如讲授鲁迅的《社戏》,在分析文章如何表现“风土美”时,我先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夏夜航船”“月下归航”等有关段落,把表现“我”所见、所闻、所嗅、所感的美句摘录出来,并引导学生抓关键的词语去品味。如动词的妙用:“点”“磕”“退”“架”等几个动词准确展示了少年驾船的情状、熟练的技术、去看戏时的心情。又如从色彩、气味、声音、动态方面品味美词,并作点评。学生的点评丰富多彩,例如:“朦胧”本是个形容词,这里却用作动词,很有诗意;“碧绿”“淡黑”“红霞”分别写出了豆麦连山、灯光倒映的色彩美,令人神往;豆麦和水草“清香”的气味,沁人心脾;“潺潺”的水声优美动听,“宛转”“悠扬”的笛声仿佛仍在耳旁回响。
  2.抓重点语段来品味
  如教授《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一课时,我让学生放声朗读课文第二十二段,品味从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有学生回答:这段话中使用比喻、拟人的手法,将“荒漠”比作“大地裸露的胸膛”“肌肤筋骨”“一道道肋骨”,那么大地的“外衣”就是绿色植被;当“大地脱尽了外衣”,又赋予了大地以生命,一个“尽”字说明一丝绿色植物的痕迹都没有,大地被伤害得多么深啊。由此可见,这段话实际上传达了作者面对荒漠的痛苦之情。
  3.在对比中揣摩语言
  我在带领学生学习陶渊明的古诗《饮酒》(其五)时,重点引导学生品味“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句话。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从中品出作者悠然自得的闲适心情,我将诗句中的“见”换成“望”,请学生比较。学生在对比中,品味出“见”是漫不经心地看,而“望”却是有意识地注视,用“见”正符合作者的悠然情趣。
  三、慎用多媒体,守住语文味
  当今的语文课堂充斥着多媒体教学,多媒体课件以其直观形象、容量大、效率高的特点而颇受青睐,尤其是公开课,有图片、有文字、有声音,一节课热热闹闹,教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多媒体作为一种教学辅助手段,在变革传统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中所发挥的作用毋庸置疑。然而,过量的声音图像信息过于直观强烈的视觉冲击,不仅占用了学生的读书时间,而且一再干扰了学生的形象思维,于是,学生琅琅的读书声,在欣赏图片与音乐的过程中渐渐消失;学生天马行空的思维空间,在多媒体的泛滥展示中趋于狭窄;学生对文本语言的感悟,在多媒体富有动感的演示中浅尝辄止。
  例如,有位教师讲授《范进中举》一文,在梳理故事情节后,引出“范进喜极而疯”的情节,接着便让学生观看电影,其中范进的丑态令人忍俊不禁,课堂气氛之热闹不言而喻。至于文本中传神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学生已经没有兴趣也没有时间再多看一眼了。这种以声像欣赏代替语言品味、用视频代替语言文字创设的意境的做法,必将导致语文课堂“语文味”的缺失。多媒体只是辅助教学的手段,切不可为用而用。
  四、适当拓展,渗透语文味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理念,“大语文”教学观也受到广泛推崇。在这种背景下,语文教学更加强调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联系,更加注重与其他课程的沟通。所以,恰到好处的拓展是对现有教材的有益补充和提高,对发展学生的能力也能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然而,有的教师曲解了拓展延伸的真正内涵,不仅每课必拓,而且在拓展的广度和深度上做文章,将大量的非语文元素源源不断地搬进课堂:简略的背景交代变成历史演义,作家作品介绍变成人物掌故,一味提倡课外延伸,忽视了语文课程本身的教学目标。
  曾经听一位教师执教汪曾祺的《端午的鸭蛋》,教师不把主要精力放在品读欣赏作者清新隽永的语言上,而是在文本学习之后,花了十几分钟时间大谈韩国申请端午节事件,并由此引发学生讨论如何保护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种单纯的课外延伸,占用了过多的课堂时间,使文本的品读如蜻蜓点水,失掉了语文独有的真味。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一定要守住语文的一亩三分田,在充满语文味的课堂中,让学生想象的脑海里张满疾驶的风帆,在闪光的语言河流上航行;让学生理解作者丰富的情怀、品味作者满装生命体验的语言琼酿,从而增加内在的语言积累,获得一种极为宝贵的精神蓄能。这是我们孜孜以求的目标。
其他文献
同学们: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六年过去,你们即将毕业。六年前,你们还是懵懂无知的稚子,牵着父母的手,满怀好奇,迈进了学校大门。六年间,在老师们的循循教导和父母的殷
目前,计算机日常应用广泛,很多行业已经离不开计算机,这既为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也对中职计算机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职业教育面向就业,直面社会,为社会各
为了推进新媒体、新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沧浪区在对全区在职教师进行了分批、分学科的培训与考核的同时,在各学科开展了相应的观摩研讨活动。日前,“新媒体、新技术
本文谈谈收藏类玉器中的古代玉器。  古玉(器)没有新玉(器)贵,新玉(器)没有原材料贵,就如同“面包没有面粉贵”那样不应该,不能不说这是宝玉石行业中的一个怪现象。出现这种怪现象,和我们片面过分商业宣传误导有关,更重要的是与消费者的消费理念不成熟有关,抵御不住外界的炒作及蛊惑。我们必须明白,商品的属性、功用、品质价值及产出量的多少和人们的需求程度才是形成市场交易价格的基础。和田玉仔料虽然每年仅有一点
目的探讨调节微波动与近视的关系。方法:临床对照研究。2015年~2016年就诊的6~15岁的正视及近视儿童192例。根据散瞳结果分为正视,轻度及中度近视组。通过视标距离改变法测量
仁爱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孔子认为仁爱是做人的根本,他提出人只要能做到恭、宽、信、敏、惠五点,就可以称之为志士仁人。于丹认为,仁爱不 Renai is the core content of C
《华夏考古》创刊于1987年,到2012年已走过25年的历程,2012年第2期为出版的第100期。本刊长期以来坚持集考古资料性和学术性为一体的传统,秉承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成为
播下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良好的学习习惯,能
严丝合缝的尺寸  Mini-ITX机箱就是要突出一个小,但也是要在机箱内部配件有地方容身的基础上的。百盛Mini-ITX机箱长宽高分别为215mm×138mm× 265mm,基本内部空间就是一块170mm×170mm ITX主板加一个SFX小电源的空间。机箱材质为SECC 0.5mm板材,这种板材在大机箱上只能说中规中矩,但用于尺寸如此小的ITX机箱就显得十分坚固。  机箱主体结构是分层式设计,上
(2011年12月7日)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学者、各位同仁:大家好!我是江苏天目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天喜,非常荣幸作为2011年度全国安装行业先进企业、优秀企业家、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