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中十二指肠损伤临床上较少见,如不能及时发现或处理不当,可导致严重后果。我院从2003年12月至2008年12月共处理3例,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例1女,38岁。因“反复右上腹疼痛不适3年余、加重2d”人院。诊断为慢性结石性胆囊炎伴急性感染,第2天行LC。术中见胆囊增大、充血水肿,胆囊三角解剖结构不清。用吸引器头钝性分离
【机 构】
:
312000浙江,绍兴市人民医院肝胆外科,312000浙江,绍兴市人民医院肝胆外科,312000浙江,绍兴市人民医院肝胆外科,312000浙江,绍兴市人民医院肝胆外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中十二指肠损伤临床上较少见,如不能及时发现或处理不当,可导致严重后果。我院从2003年12月至2008年12月共处理3例,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例1女,38岁。因“反复右上腹疼痛不适3年余、加重2d”人院。诊断为慢性结石性胆囊炎伴急性感染,第2天行LC。术中见胆囊增大、充血水肿,胆囊三角解剖结构不清。用吸引器头钝性分离胆囊三角,术毕放置腹腔引流管。在术后麻醉复苏过程中自主呼吸恢复时,见引流管内引出胆汁10 ml余。
其他文献
目前我国胆石症的微创治疗已经部分取代传统开腹手术.但因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非扩张性胆总管结石认识不足,使非扩张性胆总管结石漏诊在LC中较为常见,往往术后患者行再次手术,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我院自2005年3月以来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发现非扩张性胆总管结石22例,经治疗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原发性肝癌(primary carcinoma of the liver,PLC,简称肝癌)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目前最有效且可能根治的方法仍为手术治疗.但大部分病例发现时已属中晚期,失去手术治疗机会[1].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是中晚期肝癌的重要治疗方法.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发现TACE术后部分患者会发生肺
类癌是一种生长相对缓慢的神经内分泌肿瘤.90%的类癌发生于胃肠道.胃肠道的类癌常转移至肝脏[1],但肝脏原发性类癌(primary hepatic carcinoid tumor,PHCT)极为罕见.现对国内已确诊并报道的29例PHCT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诊治情况进行回顾分析。
腹腔镜胆囊切除(LC)比开腹胆囊切除(OC)有许多优点,但有一定局限性.如遇到有复杂、变异等情况,则难以在镜下处理,如果勉强手术则易发生损伤.我院2004年4月至2009年12月2100例LC中23例中转开腹,现回顾分析如下.临床资料1.本组2100例LC中23例中转开腹患者,男6例,女17例,年龄20~70岁,平均52.6岁.有典型胆绞痛发作史,病程2~10年不等。
重症急性胆管炎(ACST)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病之一.我科自2006年5月至2009年9月共收治重症急性胆管炎66例,其中4例术前未发现胆道扩张及胆道内异物而是术中确诊,具有一定的隐匿性.现将其临床表现、术中所见及术后转归报道如下。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发病急、进展快、病死率高.在临床中合并肝损伤高达85.06%[1].目前研究认为炎性细胞因子在SAP并发肝损伤发挥了重要作用.抑制炎症因子产生有可能减轻肝损伤.丙酮酸乙酯(EP)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本文探讨其在SAP并发肝损伤的作用机制。
"微创"和"移植"技术在近二十年的发展,都是技术的变革,并不是外科基本理论和原则的突破性发展与改变.应从有效性、安全性和长期效果评价;要依手术学原则在临床应用中"精于选择";应强调技术培训、技术准入及遵守法规;要以传统技术为依托,服务大多数;防止过度治疗、技术滥用;"以病人为中心"依靠高素质、高能力的医生看病,而不是机器看病。
肝细胞癌(HCC)常伴有肝硬化并影响患者的并发症和死亡率,给临床管理带来困难.HCC治疗的重大突破是分子靶向治疗的进展.其中,索拉菲尼,一个Raf激酶抑制剂和抗血管生成的药物,显示了很好的生存优势,也证明了靶向治疗的有效性.几个正在进行的联合药物临床试验也显示了令人鼓舞的结果.将来运用高科技手段,可能会发现新的化学药物和肿瘤基因.最终,基于基因组的研究和对药物的反应性,可以将HCC进行分子水平的分
目的 探讨肝管汇合处恶性梗阻经皮肝穿刺内支架置入操作难点与对策.方法 对23例高位胆道恶性梗阻病人采用经皮肝穿刺胆道支架置放及内外引流术(PTBD).分别观察介入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血清胆红素下降情况,随访胆道支架维持通畅时间和病人生存期.结果 23例首次介入成功22例,占95.65%;21例总胆红素明显下降(下降百分比>60%),2例无效(下降百分比<10%);谷丙转氨酶(GPT)和谷草转氨酶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于2010年9月24- 26日在美丽的江城武汉成功举办了第13届全国胰腺外科学术研讨会.此次大会共收到中、英文论文300余篇,参会代表800余人.在开幕式上,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院长王国斌及武汉协和医院胰腺外科王春友教授作为地方协办单位发言,中华医学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胰腺外科学组组长赵玉沛教授致词并宣布大会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