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影响国际格局的民族主义因素

来源 :世界经济与政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vir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当前我国国际政治学界尚缺乏深入系统研究的民族主义与国际格局的关系问题进行了研究,在对研究必要性和概念进行说明的基础上,在通过简要历史回溯方式分析国际格局演变中的民族主义因素的同时,重点从民族主义对帝国霸权的瓦解作用,对其他意识形态的否定和超越作用、对国家的建构和解构三个方面深层次地分析了民族主义作用于国际格局的主要方式,并就相关问题进行了理论探讨。
其他文献
国际关系中,俄罗斯与美国的关系历来重要而敏感。“9·11事件”后,俄美关系呈现出新的变化,美国总统布什访俄又把这种变化锁定在一系列条约、宣言和声明之中。俄美进入两国关系的新阶段,并有了正式定格新关系的象征色彩而备受世界各国的关注。本文就俄美关系的历史沿革、俄美新关系形成的基础以及俄美新关系中诸多难消的分歧等问题略作考察。
本文从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组织特点、利益格局以及成员构成等角度分析了我国在WTO中所处的地位以及能够发挥的作用,得出的基本结论是:(1)作为一个贸易大国(以及世界上经济发展最迅速的国家之一),我国的经济利益首先在于维护该组织的基本规则和正常的运行,因而是“现时国际经济秩序”的坚定维护者,是个负责任的大国。(2)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WTO中,我国应该同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巴西、墨西哥、阿根廷、南非等发展中大国密切合作,更好地维护发展中大国的利益,为“自立”型发展模式的实施争取更多的发展
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和区域经济理论从国际比较优势的转移、部门内贸易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福利分析中得出了建立一体化的区域经济的内在原因。但是,这些理论都没有关注区域经济一体化在化解经济全球化的风险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经济全球化是通过市场机制把世界各国联结在一起的,风险很难规避;而区域经济一体化则通过国家对国家的谈判把愿意参加一体化结盟的国家联结在一起,风险可以得到控制与化解。当把科斯的市场内部化理认从微观向宏观加以扩展,并加入随机和动态的因素后,我们发现:一体化的区域经济除了对参与国家有福利上的增进以外,其通过
本文从事物存在、发展、变化的对立统一性、两重性、内因与外因、渐变与突变、现象与本质、主流与支流、相对与绝对、必然与偶然、一般与特殊、矛盾转化、否定之否定等11个方面,举例说明方法论对于研究和认识国际形势的重要性。
2002年3月上旬美国媒体披露了小布什政府“核态势评估报告”的基本内容,美国新的核战略终于浮出水面。这项新的核战略不仅维持了冷战以来美国将核武器视为军事力量的支柱这一传统政策,更在核武器的使用原则上做出了历史性的倒退,不仅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而且也为未来的国际安全投下了新的阴影。由于此项“核态势评估报告”事关目前小布什政府正在进行的军事和安全战略转型的核心部分,关系到未来5~10年内美国军事力量建设与战略动向,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共有观念是温特建构永久和平的国际社会结构的主要理论武器,本文首先从社会学的层次分析法入手,指出国际社会结构是一个多棱柱体,既有物质实力的侧面,也有观念文化的侧面。然后分析了温特观念结构观的三个模糊性,即共有观念内容的模糊性、观念结构进程动力的模糊性和观念结构物质基础的模糊性。本文最后指出共有观念发展进程的真正推动力是物质文明的发展进步。因此,结构是具有观念内容的物质结构。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斗争的“零和”状态是国际社会政治活动的终极目标。当前,国家间关系的典型特征是相互依存,这种“依存”、“共存”决定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国家的近期斗争目标(相对终极目标而言)是“共赢”。社会主义国家只有争取到“共赢”,并通过自己的发展才能最终达到“零和”目标。这不仅是一种理论推导,也是一种现实的选择。当然。近期目标的实现也需要人们付出千辛万苦的努力才是可能的。
华人移民是一个世界性的现象,也是一个世界性的研究课题。然而,已有的研究因缺乏理论支撑,大都只能就一些具体的国别或地区性的移民现象进行描述,对华人移民的原因、分布、规模和方式所做的解释显得较为零散、直接和浅近,难以把握华人移民的一般现象和普遍规律,更谈不上对华人移民的未来走向做出大胆而科学的预测。本文借用地缘政治学理论对华人移民的起因、分布、规模和方式进行全历史、全方位的探索,旨在能够以华人移民的未来趋势有一个较为科学的预测。
按照中国“入世”协议要求,中国银行业将如期履行承诺,开始新的体制转换进程。本文探讨“入世”过渡期内,中国银行的制度接轨和转型发展问题。在归纳分析中国银行业最新动向基础上,作者针对上述两个问题,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