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实践中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 :科学导报·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trl111shif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社會实践对大学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但当前某些高校及大学生出现了对社会实践不重视,社会实践流于形式,无法有效发挥社会实践的作用,难以实现社会实践的目的等问题,本文着眼实际,提出应增强大学生社会实践意识,提高高校社会实践指导能力及发挥社会组织作用的建议,完善大学生社会实践制度。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实践;实践基地
  一、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内涵及意义
  (一)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内涵
  大学生社会实践,简而言之,即在校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校外进行社会上的实践学习,以提高个人能力为目的,将在校期间学习的理论知识进行社会体验的一种活动。我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发展起来的。现在大体可以分为:教学部门主管的教学性社会实践;由团组织、学生处、勤工助学中心等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由学生自发性的社会实践。
  笔者认为,大学生社会实践应该与专业有直接联系的社会活动,大学生应当将在校期间学习的专业理论知识运用于专业对口的社会实践活动,该社会实践才真正体现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本质。但随着教育改革及教育制度的“百花齐放”,高校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要求也越来越低,从而扩大了“社会实践”的外延,将大学生在校外的一切活动均视为社会实践,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二)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义
  1.实现教学目的的方式之一。高等教育并非应试教育,而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在校的理论学习,因校园设施及环境的限制,大学生无法将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在短时间内应用于社会,教学目的无法最大化实现。以法学专业为例,当前大部分高校设立模拟法庭,但与法学教育直接对口的则是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企业法务等单位,模拟法庭也仅仅只能提供一种模拟,且方式单一,学生只有到单位去实习,体验,才能真正学以致用。因此,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检验知识的初级体验,是实现高校教学的目的体现。
  2.检验理论的途径。理论与实践是统一的,但又存在区别,大学生只有将理论上的知识运用于实践中,才能检验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大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抽象性知识无法理解,程序性知识极难掌握,记忆性知识很快忘记等特点,只有通过社会实践,大学生才能将所学的抽象理论知识在实践中进行对照、比较,感受实践流程,将理论知识逐渐转化为己有。
  3.促进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高校是孕育人才的基地,大学生是国家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但现在某些高校的教育与社会发展脱节,理论知识滞后,封闭式教育使得应用型人才稀缺。社会实践,能够促成教学、科研、社会形成有机的结合,架起学校与社会的信息交流,改进传统的封闭型办学模式,通过社会实践还能了解到社会经济文化建设对人才的需求状况,学校可根据社会的需要,适当调整专业结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科研体制,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
  二、大学生社会实践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对社会实践的认识意识不强
  大学生对社会实践的认识意识不强的原因及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主动参与社会实践的学生人数仍然不多;2.大学生对社会实践的作用在认识和态度上仍旧欠缺;3.大学生对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参与热情不高。
  (二)社会实践流于形式,无法有效发挥作用
  当前大部分高校设立社会实践活动,有些高校将社会实践纳入必修课程,有些高校实行社会实践教学模式。表面上,社会实践的时间是相对充足的,但也不乏出现,社会实践流于形式现象。表现在学校对学生社会实践的要求仅为:学生出具证明则可。另外,由于学校在经费上、教师配备上投入不足、且对学生的要求不严格,随着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出现了某些高校的社会实践“走马观花”,流于形式等现象。
  (三)社会实践在实现“学以致用”上仍存不足
  运用理论之最佳方法是:第一时间能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中予以体验,如果先把理论知识学完,经过两三年后再予以体验,对学生而言,效果并非最佳。“趁热打铁”,“边学边体验”,应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最佳方法。
  (四)社会、政府及学校对大学生的社会实践不重视
  根据调查显示,不愿意参与社会实践的大学生认为,社会实践单位让大学生负责“打杂”,社会实践没有实质意义。之所以有此现象,根据调查反馈,诸如:“因为学生实习时间较短,根本无法在短时间内让其接手或者处理实际性工作”、“学生之前没有参与类似的社会实践,还是从头开始,不敢一下子要求太高”、“要花太多时间教他们,等教会了,他们就走了”……从这些反馈,可以看出,用人单位之所以不重视大学生的专业实习,缘由不仅仅在于用人单位,高校、社会、政府对社会实践的不重视也系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
  三、大学生社会实践发展的策略
  (一)增强大学生社会实践意识
  通过平时的课堂教育,宣传等方式增强大学生社会实践意识,强调社会实践的作用。首先,强调大学社会实践的重要性,让大学生认识到实践是巩固理论知识及体验理论知识的途径,只有通过社会实践才能将知识掌握并得以应用;其次,强调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必须摆正心态,只有认清自我,端正学习态度,在社会实践中虚心学习,主动学习,才能学以致用。第三,强调社会实践过程的重要性,宣传教育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需要不断总结及思考,社会实践只是一个过程,是一个起点,而并非终点,更不是应付学校的一种形式。
  (二)提高高校社会实践指导能力
  首先,增强高校对大学生社会实践重视程度,将大学生社会实践纳入大学生课程,作为大学课程的必修课程之一,有相应的学分,并制定相应的考核制度,考核不合格的,视为未完成学业。其次,加强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指导。设置相应的指导机构,配备指导老师,建立专业教师和辅导员老师共同指导模式,对大学生社会实践进行全程监督,提供相应的专业知识指导和社会实践引导。第三,加强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思想教育,强调社会实践的重要性,树立正确认识社会实践的价值观,端正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学习态度。第四,高校应当有规划的建立实践基地,建立长期、固定的社会实践合作基地,并有规划的安排大学生社会实践。实践基地应当与大学生专业对口,并提倡社会实践的创新性,不局限于寒暑假、大四毕业实习等,可根据专业的特点安排课程社会实践,如对在校生设置实践课程,一边上课一边实习,在教学内容上给予一定课时的社会实践等。   (三)发挥社会组织作用
  首先,发挥当地政府对大学生社会实践作用。世界上很多发达国家对大学生社会实践都给予支持,甚至有些国家通过立法的形式支持大学生社会实践,如美国个别州通过立法规定,大学生必须参加社会实践才能毕业,一些州还成立了专门的监管机构。因此,政府的态度及当地的政策,对大学生社会实践及其重要。其次,加大社会支持。社会的大力支持,是大学生社会实践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社会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支持形式应多样化,可以扩大实践基地类型及方式。可增加实习的类型,从单纯的实习向创业型实习转化,这需要企业的大力支持;传统型的社会实践,大部分为免费服务或者单位适当给予一定的交通补贴,生活补助,可设立专项基金,这需要企业的大力支持;传统型的社会实践系建立实践基地或者学生自主找寻实践单位,事实上,可以建立高校教育与生产、科研实践有机结合的模式,由教师带领学生针对某一项目进行研究探讨,从大学生入校开始直至项目完成,不局限于某一特定时间段。第三,鼓励毕业的校友对本校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支持。鼓励高校建立校友会,建立社会实践基地,加大对本校社会实践的支持力度。
  参考文献
  [1]  胡树样,吴满意等:《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理论与方法》,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2]  高惠娟:《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实效性和发展路径研究》,《徐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
  [3]  程永生、檀竹茂、时伟:《我国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嬗变与启示》,《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3);
  [4]  马奇柯:《试论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重要理论依据》,《湖北社会科学》2013(04);
  [5]  华强、李明明:《当前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困境及对策》,《黑河学刊2011(08)。
  注释
  ①刘同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现状与发展研究》,硕士论文。
  ②纳入教学计划的实践環节,有课程学分,大学生必须完成后才能毕业。
  ③非纳入教学计划环节,不一定为专业性实践,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提供公益性服务社会,如“三下乡”,“志愿服务”等公益性实践活动,或者勤工助学类型的社会实践。
  ④学生自发联系实践基地,完成社会实践活动,这种类型,每个高校的做法均不同,有些高校可以计入教学计划实践环节,有些高校不统一纳入,实践的内容也多种多样,可以与专业对口,也可以与专业不对口。
  ⑤赵学富:《浅论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教育》,《 赤峰学院学报》,2009年期刊。
  ⑥如:某些高校实行“3+1”教学模式,大一至大三进行在校理论知识学习,大四一年全年在外实习。
  ⑦李禄:《中外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比较研究》,硕士论文2012年。
  作者简介:刘勇锡(1983-),男,广东汕尾人,法学硕士,广州大学松田学院法政系讲师,主要从事经济法、民商法研究。
其他文献
摘 要:商标抢注行为会影响正常的商业活动,破坏市场竞争,给原权利人造成利益损失,也给商标的保护带来麻烦。要对商标抢注行进行有效的打击和防范,就要能够清楚地界定商标抢注的定义是什么、怎样分类和其存在的法律性质。其中商标法律制度存在的漏洞、商标权保护不力和利益驱使等都是商标抢注行为产生的原因,有效遏制商标抢注行为的发生,应当完善商标保护制度,以求达到保护合法商标所有人的合法群益。  关键词:商标;商标
期刊
摘 要:“互联网+教育”促进了教育信息化飞速发展,一种新的课程形态—SPOC在全国各地高校落地生根,成为当前高校课堂教学的实践热点,从而引发了课堂教学中心、教学过程、教学手段、师生关系、教育评价等方面的深刻变革。混合式教学、学习者中心、深度学习等观念和实践深深影响着参与学习活动的教师和学生。教育研究者需清晰地认识这种变革并积极参与、回应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课堂教学改革。  关键词:SPOC 混合
期刊
摘 要:分析一个民族语言的观念可以发掘其中所蕴含的文化信息。因此,本文分析了具有民族文化特性的俄语观念词“вода”的语义场,以及观念词“вода”的民族文化特性。  关键词:观念 вода 语义场 民族文化  一、俄语中“вода”的语义场  (一)水的象征意义  Кузнецов С.А.在俄语详解词典中这样解释вода,“Вода - прозрачная,бесцветная жидкос
期刊
摘 要:语言综合能力是当代大学生必备的基本能力,它具体包括用词准确、语意明白,合乎规范,文理连贯。良好的表达和写作能力能够提升高校大学生的综合素养,增加竞争优势,对将来就业具有推动的作用。目前,高校大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达不到高等教育的目标要求,还存在词不达意、遣词造句能力差、错别字等现象。在素质改革的教育背景下,教师要重视语言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教育。本文通过对高校学生语言
期刊
摘 要:近年来,深度学习作为--种生成方式方法能够有效地解决建立自然性解释数据的生成难题,尤其是对于生成高维数据,GAN所采用的神经网络结构不限生成维度,极大的扩展了生成数据样本的范围。除此之外,GAN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也具备有效的能力,比如生成对话,由文本生成图像等。这种潜在分别生成无限样本的能力,在AI对图像和视觉计算、语音和语言处理、互联与大型系统信息安全等领域具有重大的应用价值,结合互联网
期刊
摘 要: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时代背景下,我国民办高校教学改革逐步深入,完全学分制的施行成了不可阻挡的改革趋势,作为完全学分制施行保驾护航的教务管理体系,随之进入重建和改革的历程。本文结合教务管理实践经验,针对完全学分制下民办高校教务管理模式的构建和改革进行探究,围绕教务管理内容进行分析,提出改革和完善建议。  关键词:民办高校;完全学分制;教学管理  学分制是一种以选课为基础,以学分为单位计算学生的
期刊
摘 要: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要求,目前县一级以上的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已经全面开展,镇级领导干部进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也在探索进行,本文介绍了开展乡镇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做法,分析了目前面临的困难,阐述了开展乡镇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内容和重点,并结合乡镇实际探索出具体的审计方法,提出了解决困难的具体审计工作实
期刊
摘 要:在飞速发展的二十一世纪,创新创业教育一词变得更加引人注目。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具有创业基本素质和开创型个性的人才为目标,不仅仅以培育在校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创新创业能力为主的教育,更是要面向全社会,针对打算创业、已经创业、成功创业的创业群体,分阶段分层次的进行创新思维培养和创业能力锻炼的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实用教育,是一种贴近生活的更为直观的教育。怎样让每一位将要创业或者已
期刊
摘 要:课后习题是教材编写者针对单元教学特点而专门设置的知识要点、能力训练点和教学的重难点,是教师确立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的依据,也是课堂教学目标的具体呈现。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激活课后习题,根据学生实际、教师教学风格以及文章本身特点,因文制宜,巧妙运用,必将有助于优化初中语文教学。本文试从四方面谈谈自己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进行的一些尝试:1.强化导学功能,加强预习指导;2.整合教学目标,完善教学思路;
期刊
摘 要:我国基础教育面临资源配置公平与效益、教育质量提升、学生个性化发展三大时代命题[1]。利用教育大数据,构建智慧教与学、优质资源分配、智能管理、家长督学为依托的教学信息化平台必将有利于解决当前面临的三大问题。就此本文对我国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对构建教育大数据的必要性和模型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大数据;智慧教育;教育大数据模型  序言  据《2017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统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