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卡氏菌脑脓肿术后并发急性脑积水1例

来源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诺卡氏菌是一种机会性致病菌,多发生于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最常见的感染部位为肺部,经血行播散导致播散性诺卡氏菌病。其中,诺卡氏菌脑脓肿罕见且危及生命。本文报道1例诺卡氏菌脑脓肿患者,经手术联合全身序贯抗生素治疗2个月后好转出院,术后29个月末次随访时,脑脓肿未见复发。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经鼻前方外侧入路切除颈静脉孔区肿瘤的解剖学基础、手术技术和临床效果。方法收集干性颅骨、湿性尸头标本各3具,模拟神经内镜经鼻前方外侧入路对湿性尸头标本进行双侧逐层解剖,测量干性、湿性标本的相关解剖数据。回顾性分析2018年11月至2021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3例颈静脉孔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神经内镜经鼻前方外侧入路切除肿瘤。根据术后MRI结果评估肿瘤切除程度。通过临床症状和影像学随访结果评估手术效果。结果解剖学研究证实,应用神经内镜经鼻入路可清晰显
目的初步探讨三维(简称3D)神经内镜在经鼻颅底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2—5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采用3D神经内镜行经鼻颅底手术的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病变包括垂体腺瘤18例,其中非侵袭性垂体腺瘤11例,侵袭性垂体腺瘤7例;颅咽管瘤6例;鞍结节脑膜瘤2例;鞍上Rathke囊肿1例;脊索瘤1例。根据不同病变分别选择3D神经内镜经鞍底入路(12例)、经鼻蝶-鞍结节-蝶骨平台入路(8例)、经斜坡入路(2例)、经翼腭窝-海绵窦入路(6例)。术后行影像学随访了解肿瘤是否复发和颅底重建情
探讨神经内镜经鼻蝶窦入路垂体腺瘤手术中应用生物可吸收板(PolyMaxRAPID)修补颅底缺损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外科行神经内镜经鼻蝶窦入路手术切除的20例垂体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切除肿瘤后应用PolyMaxRAPID板行颅底修补。2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术后影像学检查显示植入物无水平或垂直移位。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脑脊液鼻漏。术后1个月行鼻内镜检查,无一例出现鼻出血、脑脊液鼻漏或局部炎性反应。初步研究证实,PolyMaxRAPID板可
期刊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扩大经鼻入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20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采用神经内镜扩大经鼻入路肿瘤切除术治疗的39例鞍结节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1d,复查患者内分泌功能;术后7d,复查头颅增强MRI和眼科。对所有患者行门诊随访,随访内容包括:复查头颅MRI,判断肿瘤复发情况;复查眼科,判断患者的视力、视野改善情况;复查内分泌功能,判断内分泌异常患者的恢复情况。结果39例患者的手术均成功,术后1例(2.6%)发生脑脊液漏,1例(2.6
目的观察神经内镜经鼻颅底重建术中应用鼻内打结硬膜缝合技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及缝合效率。方法纳入44例2018年11月至2021年1月于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神经外科行神经内镜经鼻手术并于术中采用鼻内打结硬膜缝合技术进行颅底重建的患者,术中均应用2把上弯持针器行鼻内打结,其中13例应用万向笔式弯显微针持加枪式固定方向弯针持打结(初始组),31例应用2把万向笔式弯显微针持打结(改良组)。回顾性分析术后脑脊液漏、与缝合相关的血管和神经损伤的发生率,评估鼻内打结硬膜缝合技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比较两种打结方式的安全性、
目的初步探讨SurpassStreamline血流导向装置(FD)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1月至2021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介入中心采用SurpassStreamlineFD治疗46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46例患者共57个动脉瘤,其中动脉瘤位于颈内动脉眼动脉段28个、交通段8个、海绵窦段19个和颈段1个,椎动脉V4段1个。采用O′Kelly-Marotta(OKM)分级评估术后即刻及随访时动脉瘤的栓塞程度;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价
目的比较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联合脑-颞肌贴敷术(STA-MCA EMS)与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联合脑-硬膜-颞浅动脉贴敷术(STA-MCA EDAS)治疗烟雾病患者的近期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行STA-MCA EMS(n=75,简称EMS组)或STA-MCA EDAS(n=176,简称EDAS组)治疗的成人烟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出院时评估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术后3、6个月进行电话或门诊随访,评估mRS以及有无近期并
目的探讨血管内联合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复杂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19年12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神经外科采用血管内联合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76例复杂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2例为颅内动脉瘤,21例为颅内动静脉畸形,25例为颈动脉狭窄或闭塞性疾病,6例为硬脊膜动静脉瘘,1例为硬脑膜动静脉瘘,1例为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对1例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患者术后复查头颅MRI,其余75例患者均复查头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或CT血管成像(CTA),以评估手术疗效。术后3个月对所
目的探讨首次采用伽玛刀放射外科(GKRS)治疗药物难治性三叉神经痛(TN)患者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8年12月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神经外科首次采用GKRS治疗的91例药物难治性TN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后对所有患者行门诊或电话随访。随访内容包括:判断患者疼痛缓解、并发症发生及复发情况;其中依据巴罗神经学研究所(BNI)疼痛强度量表评估患者的疼痛缓解程度,其中Ⅰ~Ⅲ级为治疗有效,Ⅳ、Ⅴ级为治疗无效。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法判断影响药物难治性TN患者GKRS治疗
目的探讨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11A(BCL11A)对胶质母细胞瘤(GBM)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并分析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及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检测BCL11A在不同级别脑胶质瘤组织及不同GBM细胞株中的表达水平。在高表达BCL11A的GBM细胞株中感染shRNA慢病毒,构建稳定敲低BCL11A的GBM细胞株。设立阴性对照(NC)组(仅感染随机无关对照shRNA)和BCL11A敲低组(BCL11A-KD组)。通过qRT-PCR和W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