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肥对优质粳稻云粳39号产量的影响

来源 :南方农业·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wang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为了探索有机肥不同施用量和不同栽插密度对水稻云粳39号有机种植产量的影响,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试验。结果表明:在施有机肥(A5)6 000 kg/hm2、栽插密度(B3)36万丛/hm2处理可获得较高产量。
  关键词 水稻;有机肥施用量;栽插密度;有机种植;产量
  中图分类号:S511.22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7.14.009
  云粳39号水稻是云南省农科院近几年杂交选育的优质水稻品种,该品种具有优质、高产、抗病、适应性强的特点[1]。云南省玉溪市农业科学院连续三年用该品种在海拔1 300~1 900 m区域进行有机种植,均获得了较高产量[2-4]。为完善其有机种植配套技术,2015年在海拔
  1 395 m的有机种植区域内进行有机肥不同用量与不同栽插密度試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云南省玉溪市峨山县岔河乡文山村委会双安村,海拔1 395 m,前作种植油菜,土地平整、排灌方便,土壤质地为砂壤,土壤检测pH值7.5、有机质21.9 g/kg、碱解氮94.2 mg/kg、有效磷75.4 mg/kg、速效钾
  218.2 mg/kg、交换性钙2 377.2 mg/kg、交换性镁516.5 mg/kg、有效锰35.6 mg/kg、有效硼0.44 mg/kg,肥力均匀。
  1.2 材料
  试验品种为云粳39号;使用肥料为云南玉溪源天公司生产的农福旺牌有机肥,其有效成分含量为(N+P2O5 +K2O)≥6%,有机质≥60%,氨基酸≥5%,腐殖酸≥10%;所用农药为植物源性生物杀虫剂除虫菊素和苦参碱。
  1.3 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3次重复,主区为有机肥施用量,即A1(施有机肥3 000 kg/hm2)、A2(施有机肥3 750 kg/hm2)、A3(施有机肥4 500 kg/hm2)、A4(施有机肥5 250 kg/hm2)、A5(施有机肥6 000 kg/hm2)、A6(空白,不施任何肥料)6个水平处理;副区为栽插密度,即B1(栽插密度24万丛/hm2,行距×株距=
  25 cm×16.7 cm)、B2(栽插密度30万丛/hm2,行距×株距=25 cm×13.3 cm)、B3(栽插密度36万丛/hm2 ,行距×株距=25 cm×11.1 cm)3个水平处理。主区面积
  27 m2、副区面积9 m2,主区之间打泥埂包裹薄膜防肥水渗漏,副区处理间不隔埂,重复间打泥埂包裹薄膜并留40 cm排灌沟,试验四周设保护带。
  3月19日播种,5月1日移栽,秧龄42 d,拉绳定点定人按设计密度栽插。移栽前一天调查秧苗素质:苗高
  20.7 cm、茎基宽0.38 cm、总叶片数4.1片、带蘖率3.4%。8月25日收获。
  1.4 施肥方法
  有机肥按总量70%作基肥(栽插前施下)、20%作分蘖肥施(栽后7 d施下)、10%作穗肥施(幼穗1.0 cm施下)。
  1.5 田间调查及取样考种方法
  移栽成活后每个处理定点调查10丛,每5 d定期调查分蘖消长动态,成熟时按各处理有效穗的平均穗/丛数取样考种获得经济性状数据,小区产量人工单收、单晒扬净称产。
  2 结果与分析
  2.1 小区实收产量
  不同处理小区产量见表1。小区平均产量为
  8 224.65 kg/hm2,有机肥不同施用量以A5最高,为
  9 972.47 kg/hm2,不同栽插密度以B2最高,为8 398.44 kg/hm2,两者互作以A5B3最高。经方差分析(表2),主区A,F=32.5>F0.05 =3.33,说明有机肥不同施用量存在着极显著差异,需进行测验;副区B,F=3.73>F0.05=3.4,说明不同栽插密度存在差异,需进行测验;主区与副区F=1.31  2.2 不同施用量对云粳39号水稻产量的影响
  在有机肥不同施用量下,云粳39号的产量极其构成因素见表3。其产量以A5最高,达9 972.47 kg/hm2;其次是A4,产量为9 059.34 kg/hm2;第三是A3,产量为8 561.54 kg/hm2;第四是A2,产量为8 314.86 kg/hm2;第五是A1,产量为7 887.06 kg/hm2;最低是A6,产量为
  5 552.49 kg/hm2,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比较其产量构成因素可看出,有效穗和结实率对产量的影响最显著;基本苗、穗总粒、千粒重影响不显著;A5的有效穗、结实率都较高,说明施6 000 kg/hm2有机肥有利于云粳39号产量构成因素的协调发展,因而获得较高产量。A4、A3、A2、A1产量较A5低是由于有机肥总量施用不足而影响发苗、有效穗、结实率;A6更是未施任何肥料,完全靠土壤肥力供给水稻所需的有效养分,因而发苗、有效穗、结实率、千粒重都较低。在该试验中,最为适中的有机肥施用量是A5,产量水平有随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而提高的趋势。
  2.3 不同栽插密度对云粳39号水稻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不同栽插密度下,云粳39号的产量及构成因素见表4。其产量以B2最高,为8 398.19 kg/hm2;其次是B3,产量为8 281.53 kg/hm2;最低是B1,产量为7 993.73 kg/hm2。比较其产量构成因素,有效穗、结实率、千粒重是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B2有效穗、结实率、千粒重都较高;B3、B1虽然穗总粒数较多,但其结实率、千粒重的降低抵消了穗大的优势。因此在该试验中最为合理的栽插密度是B2,对产量构成因素最为有利。
  2.4 互作效应对水稻云粳39号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
  有机肥不同施用量与不同栽插密度互作对云粳39号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见表5。互作效应的产量差异未达显著水平,以A5B3产量最高,达10 430.15 kg/hm2,以A6B1产量最低为5 385.08 kg/hm2,两者相差达5 045.07 kg/hm2,分析结果表明,有效穗对产量的影响最大,其他因素影响较小。说明有机肥施用量和栽插密度的搭配是否合理,将影响到云粳39号有效穗数、穗型,继而影响产量。
  3 小结与讨论
  云粳39号水稻品种属中穗型品种,其产量与有机肥施用量、栽插密度呈正相关关系,这与该品种的耐肥性、抗倒性有关,因此栽培云粳39号品种要获得较高产量,应适当增加有机肥的施用量和栽插密度。本试验表明,云粳39号在每公顷施用有效成分(N+P2O5+K2O)≥6%的有机肥6 000 kg、栽插密度36万丛的条件下能获得最高产量。
  参考文献
  [1]孙锐锋,严宗卜.施氮量与栽插密度对杂交香稻香两优875产量的影响[J].西南农业学报,2008,21(5):1326-1329.
  [2]李熙英,黄世臣,权成武.施肥量和密度对水稻产量影响的研究[J].吉林农业科学,2002,27(5):34-37.
  [3]吕荣海,黄庭旭,游晴如,等.不同栽植密度与施肥量对优质稻宜优673产量的影响[J].福建农业学报,2011,27(10):1056-1060.
  [4]仲子忠,张荔,丁桂珍.不同密度与生物肥用量对水稻生产的影响[J].农艺学,2010(8):56-67.
  (责任编辑:刘昀)
其他文献
对平民自建住居现象和当前濒危形势进行概述,以吉林乾安平民自建住居为案例,展示调研成果及亲身居住生活体验,分析传统文化影响下的平民自建住居的多重气质,归纳平民自建住居
由于缺乏相适应的标准和程序,老旧楼宇的改造项目仍沿用新建建筑的审批程序,致使项目审批受阻,本文从法律视野着眼,阐述了老旧楼宇改造的法律属性和法律“规则-例外”的特性,并以
在外观特征上:构想中的设计身处“水立方”和“鸟巢”之间,两者建筑体量恢弘,充满视觉震撼,向世界传递着首都形象和大国威仪。在这个建筑环境中的空间艺术品,外观特征上应简洁、阳
初至黔阳古城的人,大多是冲着王昌龄之芙蓉楼而去的。这个盛唐时被贬为龙标县尉的"诗家天子",于码头送别时的"一片冰心在玉壶"的内心独白,不期然就成了这座古城的文化标高。
在上海,好的酒店数不胜数,但作为艺术酒店理念的实践者,证大丽笙酒店则让居住成为了一种艺术的享受过程。我人秋甲方设计人员,主要参与完成了大堂、休息吧、全日餐厅、意大利餐厅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台湾建筑师更加关注传统哲学精神中的禅宗、儒家和道家思想。本文阐述90年代至今中国的传统哲学精神在台湾现代建筑创作中渗透的观念和实践,并从中和精神
摘 要 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关乎国计民生,在社会现代化发展的今天,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模式,即在集中理论授课时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利用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发展远程教育平台、运用云班课或微课堂等方式能达到良好的培训效果。基于此,分析了以现代信息技术创新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模式。  关键词 新型职业农民;现代信息技术;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25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
不同城市由于其所在地区的政治、经济、历史、地理等因素存在差异,草原城镇因受"择水而居、逐草而牧"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宗教因素影响,城市空间形态演变具有独特的地域性特征。
摘 要 冬种辣椒是雷州半岛种植面积最大的北运菜作物。随着农业气候环境的变差,辣椒传统露地栽培生产变得越来越困难。加之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农产品的质量及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克服不断恶化的气候环境,生产出高产优质的辣椒产品,满足市场需求,增加经济收入成为生产者的最大愿望。2014年,辣椒种植户受到北方塑料保温大棚生产的启发,采用防虫网搭建简易大棚进行辣椒栽培试验,一举获得成功。至2016年,简易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