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影响跳远助跑准确性的因素
1.助跑的起动技术
助跑的起动方式有行进间起动和站立式姿势开始起动两种方式,前者起跑的要点是先走几步,踏上起跑线后开始加速助跑,或用慢跑、垫步等方法踏上起跑线后开始加速助跑;后者则一般采用两腿微屈的“半蹲式”或两腿前后站立的“站立式”起动姿势开始加速跑。
在教学中为了使学生建立助跑步幅和步频的稳定性,要求学生在练习助跑时要巩固两脚的站位,不管是前后站,还是平行站,每次练习都应固定下来,如前后站就把踏跳腿放在前面,摆动腿在后面。起动时,摆动腿离地后,上体随之前移起跑,在失去平衡时跑出,并要相对固定。
2.助跑的距离
助跑的距离要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训练水平、速度能力确定。根据学生身体素质水平、训练水平、速度能力的情况以及教学实践证明,大部分学生的身体素质和速度能力一般,助跑距离过长,到起跳时的一瞬间,会出现明显的减速,从而影响起跳的效果,反之,助跑距离太短,不便于助跑速度的发挥。所以,助跑距离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不能生搬硬套。
3.助跑的准确性
合理的助跑技术不仅表现为快速、平稳、直线、轻松和有节奏地跑进,而且还表现在为准确有力的起跳做好准备。助跑的准确性,除前面所述与助跑的起动姿势有关外,还与最后4~6步步长的稳定和节奏的变化有很大关系。最后4~6步的步长不稳定会直接影响到学生每次跳远的效果和信心。
4.助跑的速度
在跳远的助跑中不仅要求学生能够发挥最高速度,同时还要具备良好的节奏,使步频和步长比例协调、配合自然,以便为准确的起跳做好准备。跳远的助跑速度是一种可以控制的速度,即在保证完成起跳动作的前提下,在较短时间的助跑距离内发挥出最大速度。
二、相关因素对跳远助跑准确性的影响
1.身体因素
每个人在不同时期的身体状况是有所差别的。当学生身体状况处于良好阶段时,他就有强烈的表现欲,处于高度兴奋状态,想要运动的感觉特别好,所以助跑速度快,有节奏,踏板的准确性也相对提高;反之,当学生处于疲劳阶段时,学生就会产生不想运动的想法,在进行助跑练习的过程中,表现出助跑没有节奏、腿软无力、踏板缺乏一定的准确性。
2.心理因素
在跳远考核或比赛中,心理因素好的学生,其水平的发挥就好;反之,有些学生往往由于缺乏自信、害怕犯规、情绪紧张、过于专注成绩、容易受外界干扰等各种不同的因素影响从而导致不能发挥正常水平。当然,心理因素的好坏还取决于平时的训练水平高低,训练水平高的学生,表现出的自信心强,因而会勇于表现自己。
3.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的有场地、气候、风向等,有些学生换了场地、方位变换之后再进行助跑踏跳的练习,他所表现出来的是助跑准确性明显下降;气候对学生跳远助跑的准确性还是有很大影响的,在阳光明媚、风和日丽的时候,学生心情舒畅,行动无拘无束,在进行练习时,助跑有节奏,敢于放开了跑,而且助跑具有一定的准确性。
三、跳远助跑准确性的教学方法
1.改进助跑技术的方法
(1)完整助跑的节奏练习,放松而高频率地快跑进行起跳。体会全程跑节奏是第一位,发挥助跑速度是第二位;用最大速度助跑直至踏板以最高速度进入起跳;跑得快、跑得准,不要求跳得起,着重体会全程助跑节奏和起跳前的自我感觉。
(2)起跳前4~6步达到最快速度,最后几步保持速度惯性跑进入起跳。要求起跳准备阶段有较充分的心理准备,按照跳远开始时的助跑心理定向,努力保持速度,保持跑的动作结构。
(3)利用顺风在跑道上进行助跑的练习,通过经常检查和反复练习来掌握助跑的准确性动作。根据风向和自身情况来调整各自的助跑方法。
(4)跳远的助跑技术好坏与短跑技术有密切的关系,学会短跑中的途中跑技术对跳远助跑的高速跑有积极的作用。在教学中采用60~100米加速跑或30~60米的行进间跑。
2.丈量步点的方法
(1)刚开始练习时,让学生在跑道直道上反复进行助跑的练习。要求学生沿着跑道线反复做助跑的练习。
(2)为了使学生有一个准确踏板的概念,又不过于受到约束,可在起跳点画较大的起跳区,随着动作的熟练和步长的稳定,逐渐缩小起跳区到起跳板的宽度。
(3)丈量助跑步点的方法,一般采用走步丈量法,即从起跳板开始向前自然走双步,走的步数一般为:跑的步数乘2减2;如丈量10步助跑时,走18步即可。
在跳远的教学或者训练中,提高学生助跑起跳的准确性应该得到教师足够的重视,要逐步培养学生个体对提高起跳的准确性的意识,并把它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或者训练的过程中。根据学生个体练习的情况,认真研究和分析造成起助跑起跳准确性不高的各种原因,同时还要结合学生个体差异,选择合理有效的方法,有针对性地解决存在的问题,尽可能排除影响和干扰助跑准确性的因素,争取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和理想的成绩。
(作者单位:江苏张家港市妙桥小学)
1.助跑的起动技术
助跑的起动方式有行进间起动和站立式姿势开始起动两种方式,前者起跑的要点是先走几步,踏上起跑线后开始加速助跑,或用慢跑、垫步等方法踏上起跑线后开始加速助跑;后者则一般采用两腿微屈的“半蹲式”或两腿前后站立的“站立式”起动姿势开始加速跑。
在教学中为了使学生建立助跑步幅和步频的稳定性,要求学生在练习助跑时要巩固两脚的站位,不管是前后站,还是平行站,每次练习都应固定下来,如前后站就把踏跳腿放在前面,摆动腿在后面。起动时,摆动腿离地后,上体随之前移起跑,在失去平衡时跑出,并要相对固定。
2.助跑的距离
助跑的距离要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训练水平、速度能力确定。根据学生身体素质水平、训练水平、速度能力的情况以及教学实践证明,大部分学生的身体素质和速度能力一般,助跑距离过长,到起跳时的一瞬间,会出现明显的减速,从而影响起跳的效果,反之,助跑距离太短,不便于助跑速度的发挥。所以,助跑距离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不能生搬硬套。
3.助跑的准确性
合理的助跑技术不仅表现为快速、平稳、直线、轻松和有节奏地跑进,而且还表现在为准确有力的起跳做好准备。助跑的准确性,除前面所述与助跑的起动姿势有关外,还与最后4~6步步长的稳定和节奏的变化有很大关系。最后4~6步的步长不稳定会直接影响到学生每次跳远的效果和信心。
4.助跑的速度
在跳远的助跑中不仅要求学生能够发挥最高速度,同时还要具备良好的节奏,使步频和步长比例协调、配合自然,以便为准确的起跳做好准备。跳远的助跑速度是一种可以控制的速度,即在保证完成起跳动作的前提下,在较短时间的助跑距离内发挥出最大速度。
二、相关因素对跳远助跑准确性的影响
1.身体因素
每个人在不同时期的身体状况是有所差别的。当学生身体状况处于良好阶段时,他就有强烈的表现欲,处于高度兴奋状态,想要运动的感觉特别好,所以助跑速度快,有节奏,踏板的准确性也相对提高;反之,当学生处于疲劳阶段时,学生就会产生不想运动的想法,在进行助跑练习的过程中,表现出助跑没有节奏、腿软无力、踏板缺乏一定的准确性。
2.心理因素
在跳远考核或比赛中,心理因素好的学生,其水平的发挥就好;反之,有些学生往往由于缺乏自信、害怕犯规、情绪紧张、过于专注成绩、容易受外界干扰等各种不同的因素影响从而导致不能发挥正常水平。当然,心理因素的好坏还取决于平时的训练水平高低,训练水平高的学生,表现出的自信心强,因而会勇于表现自己。
3.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的有场地、气候、风向等,有些学生换了场地、方位变换之后再进行助跑踏跳的练习,他所表现出来的是助跑准确性明显下降;气候对学生跳远助跑的准确性还是有很大影响的,在阳光明媚、风和日丽的时候,学生心情舒畅,行动无拘无束,在进行练习时,助跑有节奏,敢于放开了跑,而且助跑具有一定的准确性。
三、跳远助跑准确性的教学方法
1.改进助跑技术的方法
(1)完整助跑的节奏练习,放松而高频率地快跑进行起跳。体会全程跑节奏是第一位,发挥助跑速度是第二位;用最大速度助跑直至踏板以最高速度进入起跳;跑得快、跑得准,不要求跳得起,着重体会全程助跑节奏和起跳前的自我感觉。
(2)起跳前4~6步达到最快速度,最后几步保持速度惯性跑进入起跳。要求起跳准备阶段有较充分的心理准备,按照跳远开始时的助跑心理定向,努力保持速度,保持跑的动作结构。
(3)利用顺风在跑道上进行助跑的练习,通过经常检查和反复练习来掌握助跑的准确性动作。根据风向和自身情况来调整各自的助跑方法。
(4)跳远的助跑技术好坏与短跑技术有密切的关系,学会短跑中的途中跑技术对跳远助跑的高速跑有积极的作用。在教学中采用60~100米加速跑或30~60米的行进间跑。
2.丈量步点的方法
(1)刚开始练习时,让学生在跑道直道上反复进行助跑的练习。要求学生沿着跑道线反复做助跑的练习。
(2)为了使学生有一个准确踏板的概念,又不过于受到约束,可在起跳点画较大的起跳区,随着动作的熟练和步长的稳定,逐渐缩小起跳区到起跳板的宽度。
(3)丈量助跑步点的方法,一般采用走步丈量法,即从起跳板开始向前自然走双步,走的步数一般为:跑的步数乘2减2;如丈量10步助跑时,走18步即可。
在跳远的教学或者训练中,提高学生助跑起跳的准确性应该得到教师足够的重视,要逐步培养学生个体对提高起跳的准确性的意识,并把它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或者训练的过程中。根据学生个体练习的情况,认真研究和分析造成起助跑起跳准确性不高的各种原因,同时还要结合学生个体差异,选择合理有效的方法,有针对性地解决存在的问题,尽可能排除影响和干扰助跑准确性的因素,争取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和理想的成绩。
(作者单位:江苏张家港市妙桥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