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农作物栽培过程中,病虫害是影响其产量的关键因素,传统对于农作物栽培病虫害主要采取农药喷洒防治为主,这种方式虽然短期有一定的效果,但是会造成环境污染,影响农作物产品质量。因此,本文研究农作物栽培病虫害生态调控,首先分析病虫害生态调控的基本特点,然后再提出农作物栽培病虫害生态调控的措施,以保障农作物正常生长。
关键词:农作物;栽培;病虫害;生态调控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在农作物生产中传统的病虫害农药喷洒防治技术应用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逐步加大对病虫害绿色防治技术的研究应用,病虫害生态调控则是其中一种关键技术之一,对农作物栽培具有重大影响。
一、病虫害生态调控的基本特点
目前,在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的形势下,我国对于农业发展高度重视,不断地对其技术进行创新改进,农作物栽培过程中病虫害对其具有极大的不利影响,因此,通过多年的试验和总结,病虫害生态调控技术也得到了实践应用,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生态调控能够对农业生态系统进行科学地调控,从而达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其主要有以下基本特点:
1.多种动植物、田间农作物管理以及周围环境形成生态系统,在该系统中,任何成分的改变都会对整个系统的稳定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生态调控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减少农作物栽培病虫害,是一种绿色环保的防治技术。
2.生态调控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控制种群的数量,从而使得生态系统中害虫密度处于较低水平。因此,在一般情况下并不需要使得害虫全部灭绝,在防治的过程中做好生态系统稳定平衡,以维持系统稳定,保障农作物健康生长。
3.农作物栽培病虫害生态调控中通常会应用到较多的技术手段,以保障农作物正常生长,比如抗虫品种、天敌利用、昆虫绝育等等,往往是针对不同的病虫害以及农作物差异采取不同的措施。应用生态调控能够使得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互相协调,彼此补充,以获得收到最佳的防治效果,并且降低对环境的污染,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二、农作物栽培病虫害生态调控措施
1.改造病虫害发生区的生态环境
农作物在栽培过程中,如果发生病虫害,为了避免病虫害进一步的蔓延,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改造病虫害发生区的生态环境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改造病虫害发生区生态环境的时候需要注意,必须要深入研究病虫害发生的缘由,再加以改造,以达到最佳效果,比如蚜虫,其发生与农作物栽培地区周边植被地貌破坏有关,所以应该大力兴修水利工程,改善地区的植被覆盖率,合理地利用开发土地资源。
2.大力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在粮食作物上,大力推广“田埂铲草”、稻田养鸭、“糖醋诱蛾”、生物农药等绿色防控技术。2016年,组织各村(社区)农科人员对全街道2000余亩秧田田埂的杂草进行铲除,有效降低越冬有害生物密度,为实现绿色、环保控制水稻重大病虫害打下基础。在珠街街道西海社区稻田养鸭2000只,生物防治水稻重大病虫害2000亩;在水稻主产区放置“糖醋诱蛾”器80個,防治水稻粘虫500亩;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统防统治农作物病虫害2万亩。
3.严把植物检疫关,从源头控制危险性病虫害传播
农作物在栽培中,很多的病虫害发生与种子有一定的关系,因此,在农作物栽培病虫害生态调控中需要严把植物检疫关,从源头控制危险性病虫害传播,主要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第一,对于市场上的种子,要加大监管力度,详细核查种子来源、产地检疫证编号、调运检疫证持证状况,而对于蔬菜种子应该做好抽样检查工作,以保障种子来源安全;第二,做好田间农作物病虫害的调查工作,以建立病虫害预警机制;第三,严格植物检疫执法,以控制携带病虫害的农作物传播蔓延;第四,加强产地检疫工作的重视,建立完善的产地检疫档案,并严格依照程序核发产地检疫证,切实保障农作物栽培环境,保护农民的权益。
4.加强栽培管理
农作物栽培病虫害生态调控工作中,应该对于不同的农作物制定不同的栽培种植计划,加强栽培管理,以完善农田栽培管理制度,做好农作物健康种苗供应。目前,栽培管理技术中比较常用的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该技术就是利用生物反应堆菌来分解秸秆,这样菌类生活呼吸能够产生一些CO2,棚内的温度以及湿度会有所增加,从而有利于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农作物对于病虫害的抵抗能力;第二,对于农作物栽培过程中,需要做好肥水的合理管理,应用滴灌技术不仅仅能够在有效地利用水资源的同时降低空气湿度,增加地温,减少病虫害的出现;第三,农作物生产田合理轮作能够有效地降低一些土传性病虫害的发生,提高农作物产量与质量;第四,做好田园的清洁工作,对于田间一些农作物的病虫残体火灾病枝烂叶,为了避免病菌传播影响其他农作物应该及时地对其进行清除,并且秋耕深翻,减少越冬虫源;第五,做好对土壤消毒方面事宜,为了避免环境的污染,对于棚内消毒,通常应用臭氧消毒、夏天闷棚消毒、冬季冻棚消毒等方式;第六,农作物栽培中不可缺少肥料,利用沼渣沼液来替代化肥,不仅仅环保,而且内部有益物质丰富,对于农作物病虫害具有良好的防治作用,而且还能够提升农作物的产量与质量。
三、结语
总之,生态调控与其他的农作物栽培病虫害防治技术相比具有一定的优势,这种技术能够避免由于化学药品对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同时保障农作物产品的质量,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技术措施,以上对于农作物栽培病虫害生态调控的相关研究希望能够对促进农业发展带来一定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绍杰,鲁秀芝,李华,罗国军,刘智军,李忠强.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8(02) .
[2] 罗来银. 基于气候变暖角度的农作物病虫害研究[J]. 科技展望. 2016(04) .
[3] 赵中华,杨普云,周阳. 2013年我国农作物病虫害发生特点与防治成效[J]. 中国植保导刊. 2014(03).
关键词:农作物;栽培;病虫害;生态调控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在农作物生产中传统的病虫害农药喷洒防治技术应用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逐步加大对病虫害绿色防治技术的研究应用,病虫害生态调控则是其中一种关键技术之一,对农作物栽培具有重大影响。
一、病虫害生态调控的基本特点
目前,在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的形势下,我国对于农业发展高度重视,不断地对其技术进行创新改进,农作物栽培过程中病虫害对其具有极大的不利影响,因此,通过多年的试验和总结,病虫害生态调控技术也得到了实践应用,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生态调控能够对农业生态系统进行科学地调控,从而达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其主要有以下基本特点:
1.多种动植物、田间农作物管理以及周围环境形成生态系统,在该系统中,任何成分的改变都会对整个系统的稳定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生态调控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减少农作物栽培病虫害,是一种绿色环保的防治技术。
2.生态调控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控制种群的数量,从而使得生态系统中害虫密度处于较低水平。因此,在一般情况下并不需要使得害虫全部灭绝,在防治的过程中做好生态系统稳定平衡,以维持系统稳定,保障农作物健康生长。
3.农作物栽培病虫害生态调控中通常会应用到较多的技术手段,以保障农作物正常生长,比如抗虫品种、天敌利用、昆虫绝育等等,往往是针对不同的病虫害以及农作物差异采取不同的措施。应用生态调控能够使得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互相协调,彼此补充,以获得收到最佳的防治效果,并且降低对环境的污染,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二、农作物栽培病虫害生态调控措施
1.改造病虫害发生区的生态环境
农作物在栽培过程中,如果发生病虫害,为了避免病虫害进一步的蔓延,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改造病虫害发生区的生态环境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改造病虫害发生区生态环境的时候需要注意,必须要深入研究病虫害发生的缘由,再加以改造,以达到最佳效果,比如蚜虫,其发生与农作物栽培地区周边植被地貌破坏有关,所以应该大力兴修水利工程,改善地区的植被覆盖率,合理地利用开发土地资源。
2.大力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在粮食作物上,大力推广“田埂铲草”、稻田养鸭、“糖醋诱蛾”、生物农药等绿色防控技术。2016年,组织各村(社区)农科人员对全街道2000余亩秧田田埂的杂草进行铲除,有效降低越冬有害生物密度,为实现绿色、环保控制水稻重大病虫害打下基础。在珠街街道西海社区稻田养鸭2000只,生物防治水稻重大病虫害2000亩;在水稻主产区放置“糖醋诱蛾”器80個,防治水稻粘虫500亩;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统防统治农作物病虫害2万亩。
3.严把植物检疫关,从源头控制危险性病虫害传播
农作物在栽培中,很多的病虫害发生与种子有一定的关系,因此,在农作物栽培病虫害生态调控中需要严把植物检疫关,从源头控制危险性病虫害传播,主要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第一,对于市场上的种子,要加大监管力度,详细核查种子来源、产地检疫证编号、调运检疫证持证状况,而对于蔬菜种子应该做好抽样检查工作,以保障种子来源安全;第二,做好田间农作物病虫害的调查工作,以建立病虫害预警机制;第三,严格植物检疫执法,以控制携带病虫害的农作物传播蔓延;第四,加强产地检疫工作的重视,建立完善的产地检疫档案,并严格依照程序核发产地检疫证,切实保障农作物栽培环境,保护农民的权益。
4.加强栽培管理
农作物栽培病虫害生态调控工作中,应该对于不同的农作物制定不同的栽培种植计划,加强栽培管理,以完善农田栽培管理制度,做好农作物健康种苗供应。目前,栽培管理技术中比较常用的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该技术就是利用生物反应堆菌来分解秸秆,这样菌类生活呼吸能够产生一些CO2,棚内的温度以及湿度会有所增加,从而有利于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农作物对于病虫害的抵抗能力;第二,对于农作物栽培过程中,需要做好肥水的合理管理,应用滴灌技术不仅仅能够在有效地利用水资源的同时降低空气湿度,增加地温,减少病虫害的出现;第三,农作物生产田合理轮作能够有效地降低一些土传性病虫害的发生,提高农作物产量与质量;第四,做好田园的清洁工作,对于田间一些农作物的病虫残体火灾病枝烂叶,为了避免病菌传播影响其他农作物应该及时地对其进行清除,并且秋耕深翻,减少越冬虫源;第五,做好对土壤消毒方面事宜,为了避免环境的污染,对于棚内消毒,通常应用臭氧消毒、夏天闷棚消毒、冬季冻棚消毒等方式;第六,农作物栽培中不可缺少肥料,利用沼渣沼液来替代化肥,不仅仅环保,而且内部有益物质丰富,对于农作物病虫害具有良好的防治作用,而且还能够提升农作物的产量与质量。
三、结语
总之,生态调控与其他的农作物栽培病虫害防治技术相比具有一定的优势,这种技术能够避免由于化学药品对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同时保障农作物产品的质量,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技术措施,以上对于农作物栽培病虫害生态调控的相关研究希望能够对促进农业发展带来一定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绍杰,鲁秀芝,李华,罗国军,刘智军,李忠强.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8(02) .
[2] 罗来银. 基于气候变暖角度的农作物病虫害研究[J]. 科技展望. 2016(04) .
[3] 赵中华,杨普云,周阳. 2013年我国农作物病虫害发生特点与防治成效[J]. 中国植保导刊. 20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