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育实践的人学追问

来源 :大东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cmk07js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质主义思维影响下的创新教育坚持现成性存在的人性假设,这种假设导致实践探索中出现价值取向偏误,诸如过度功利化、唯国家主义、唯科学主义等。因此,创新教育的人性假设应由现成性存在转向生成性存在。创新教育从教育理念向教育实践转变需要超越以往本质性思维影响下的预成性教学。将生成性教学作为创新教育实践的重要途径具有合理性。
  关键词:创新教育;人性假设;生成性教学
  在急剧变化的生存环境和日趋激烈的生存竞争中,创新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动力和人类命运的问路石。科技领域的创新需求促使我国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创新教育虽应运而生却举步维艰。作为对这种教育状况的追问,“钱学森之问”提醒我们有必要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通过反思人自身,重新认识并审视创新教育的人性假设,寻找更适合创新教育的教学模式,是创新教育突破发展困境的可能出路。
  一、创新教育实践存在价值取向偏误
  创新教育从一提出就在本质主义思维方式指导下前进,人们对创新教育的内涵与人的形象、地位、需要等方面的认识停留于现成性存在。现成性存在将人的某个或某些属性代表众多其他属性作为人的本质,把人视为某种预成或者现成的不变的客体,用固定且静止的框架来塑造和衡量人,追求划一的规范和秩序。在“本质先定,一切既成”的规约下,人们试图为创新教育设计一整套精确可控且可证实的实践模式。教育主体在这样的境遇中逐渐失去了生命的活力和自由,人的教育蜕变成物的教育,教育过程的僵化最终导致人的肢解与物化,创新教育实践中的价值取向偏误导致创新教育主体的失落。
  1.创新教育内涵和任务的理解偏误
  “所谓创新教育,是指依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对人的要求,有目的地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的教育。”推行创新教育的前提是正确把握创新的内涵,创新是一个相对概念,对于个体而言,创新是相对于自身以往的认识与实践经验而言不拘一格的新发现,主要是人类已有成就的继承和再生。因此,在不同的教育阶段,创新教育的任务有不同的侧重点,推行创新教育要强调创造,更要突出继承。学校教育应反思在探索创新教育时绞尽脑汁想出所谓“创新成果”的做法,明确创新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如图1)。
  2.创新教育的过度功利化将人肢解
  创新教育所具有的工具性价值不仅应被肯定,而且要尽力满足主体对其功利价值的期待。但是,我们反对将创新教育完全转化为实现外在目标的工具。人们关心创新教育时直接指向创造发明的数量和质量,认为唯有实利的知识和技术才有价值,视创新成果为换取各种物质利益、社会地位的筹码,忽视创新教育所急需的价值理性,忽视人所具有的各种更为复杂与丰富的需求。在创新教育实践中,人们往往只关心“创造什么”“如何创造”的问题,而对“为何创造”“为谁创造”的价值判断视而不见。
  3.创新教育的唯国家主义取向将人物化
  国家在学校教育场域中居于绝对主导地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创新教育从最开始提倡时就有着浓烈的唯国家主义取向,以为政治经济改革培养创新型人才为教育目标。创新是为了增强综合国力以便在国际竞争中取得相对优势,创新教育是为了培养创新人才以实现经济发展、民族复兴,创新教育是为了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创新教育及其场域中所有个体的人都要服从这一权威,成为有待开发的人力资源。
  二、创新教育的实践基础:人的生成性存在
  对创新教育的实践探索必须从本质主义思维转向生成性思维,重新建构生成性存在的人性假设来作为创新教育的性基础。生成在本体论上是“有”“无”的辩证统一,在认识论上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生成的过程就是人在生活世界中,从无到有、开放且动态地确认人的主体地位的过程。卡西尔(E.Cassirer) 曾说:“人性并不是一种实体性的东西,而是人自我塑造的一种过程:真正的人性无非就是人的无限创造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讲,创新是人的本性,创新教育是最接近人性原生面目的教育。
  三、创新教育的实践途径:生成性教学
  学校教育在促进个体社会化方面是高效率的。“因为书籍和知识的符号已被掌握,正规教育给年轻人获得经验开辟了道路,如果让年轻人在和别人的非正式的联系中获得训练,他们是得不到这种经验的。”对社会而言,教育的首要任务是继承人类文化,防止社会退化,维护社会稳定。创新教育是教育的子概念,除具有上述的外部功能之外,还具有本体性功能,即超越人的此在存在,不断生成新的自我。
  创新教育从教育理念向教育实践转变需要超越以往本质性思维影响下形成的预成性教学,转向生成性教学。生成性教学推崇自由、宽容、开放的理念,按照人的生成性存在特征激发教育主体好奇心,培养其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敢于创造的教学环境。生成性教学是教育主体间彼此尊重的全方位交往与对话过程,在各种具体情境中引导学生主动表现,在原有基础之上生成新的更精彩的经验和观念的教学过程。
  (作者单位:空军勤务学院航空弹药系)
其他文献
期刊
摘 要:俗话说得好,“自信自然出色”。放眼望去,当前社会各界独领风骚的时代人物,眉宇之间无不透露出强大的自信心,也构筑了他们的强大“气场”和走向成功的基础。不难发现,自信心往往源自成功经验的积累,从思考到行动到结果,这些过程的积累为一个人自信心的培养和形成构筑了坚实的基础。笔者在幼儿园从教多年,借本文表述自身关于如何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的观点。  关键词:幼儿群体;自信心;培养思路  1前言  幼儿
~~
期刊
景观设计和雕塑虽然是两个不同的艺术领域,但都具有对称和均衡、对比与调和、节奏和韵律等形式美的特征,两者有着一定的相似之处。
期刊
起重机多级模糊综合评价理论基本原理,门座起重机安全性评价体系框架、评价方法及主要步骤。评价指标选择、评价值确定、权重计算、模糊关系矩阵建立,综合评判指标的计算及整机
<正>~~
期刊
构成教育始于20世纪的包豪斯,上世纪80年代引入中国,现在几乎被所有艺术院校的设计专业列为现代设计基础的必修课。实践证明,
期刊
摘 要:终端区空域作为空中交通的重要构成部分,其具有密集性,为了提高飞行安全性,合理配置空域资源,保证空中交通服务质量,本文重点探讨了终端区空域结构优化理论及方法,旨在指导实践。  关键词:终端区;空域结构;优化;理论;方法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空中交通流量日渐增多,但不合理的空域结构,制约着空中交通发展,造成了交通拥挤。终端区空域属于空中交通枢纽,其具有飞行流量大、空域复杂等特点,本文以上
摘 要:目前,虚拟现实技术已经发展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专业技术体系,并迅速地发展为一项通用性、战略性技术。在军事领域内,虚拟现实技术在高技术条件下的战争中得以广泛应用,特别是该技术对战斗力的提升影响深远。  关键词:军事;虚拟现实;影响  一、虚拟现实技术的概念和特点  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简称VR)又称灵境技术,它是一种基于计算信息的沉浸式交互环境,以计算机技术为主,综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