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让细节生辉”教学设计及反思

来源 :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qj07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发现写作与自然认知间的冲突,激发学习兴趣。
  2.启发学生用心观察、大胆联想和想象,让细节描写更加生动。
  3.通过阅读激发学生的“妙想”,拓展思维的深度和宽度。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留心生活、用心观察、关注细节。
  2.引导学生生发“妙想”,拓展思维的深度和宽度。
  【教学流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江南春景》)
  师:“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老师把前阵子我们共同搜集的“校园春景”配上诗文送给大家,让我们一起走进“江南春”,“我折一枝柳,赠君一片春”。
  (屏显:走进“江南春”,我手写我心)
  二、评析习作,引导发现
  师:之前,同学们也用稚嫩的笔送出了一片春。老师找了两篇有代表性的习作,请你们思考:这两段文字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屏显习作一:一场春雨过后,我惊喜地发现细长的枝条已经慢慢变绿。柳丝轻摇,梢尖微点水面,像少女在俯身梳理一头青丝。“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千丝万缕的新叶展示出亮丽的春日,充满了生机。感受着这盎然的生机,怎能不使人惊喜?)
  (屏显习作二:柳是春的使者。“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根根细枝轻轻摇曳,不时点点头,又像女子的头发一样垂入河底。我爱这充满生机的柳树,我爱这美丽的春天。)
  生1:写得好,因为这两段文字都引用了古诗词,还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柳枝比作少女的头发,形象地写出了柳枝的细密和柳树的生机勃勃,表达了对具有旺盛生命力的柳树的喜爱以及对美好春天的向往。
  生2:这两段文字都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刻画出春天柳树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模样。并且,这两段文字均引用古诗句赞美了柳叶的修长、柳树的婀娜。
  师:两位同学的点评很到位。但是,如果再把这两篇习作放在一起仔细品析,你们会发现什么?大家来看看这两篇文章的描写对象和修辞方法。
  生3:描写对象都是柳枝和柳叶,比喻是雷同的。
  师:老师在看大家的习作的时候,发现80%左右的同学都存在这些问题,但也有个别同学能独辟蹊径。我们来欣赏一下王怡同学的作品,看看她是怎么写的。
  (屏显习作三:柳树已经长出了新芽,小小的,绿绿的,嫩嫩的。几片新叶弯弯的,像月牙儿一样。中间钻出的柳穗像绿玉米、像桑葚、像宝塔,一层叠一层,彼此推着挤着,似乎要裂开的样子。它们迫不及待地想要探出小脑袋与美妙的春天相遇,有意思极了。)
  (王怡读习作)
  师:大家肯定都很想知道你为什么可以写得这么棒。
  王怡:我很喜欢读书。我阅读了一些名家的散文,感觉到了春天的美好。老师布置任务后,我就到河边去观察柳树。这是我第一次近距离看柳树,第一次看到了“柳穗”。以前我只听说过“柳穗”,这次看到了,觉得非常新奇,很有意思,所以就写了“柳穗”。写的时候,我想到了前阵子学过的《紫藤萝瀑布》,里面有句话“彼此推着挤着”,我觉得也可以用来形容柳穗,就借鉴了一下。
  师:王怡同学刚才说多阅读、仔细观察是她写得如此好的窍门。她提到《紫藤萝瀑布》,这说明她能够学以致用。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宗璞的作品。请大家自读《紫藤萝瀑布》第6节。
  (生自读)
  三、仔细观察,发现“未见”
  师:王怡同学的关注点是“柳穗”,你们知道接下来柳穗会变成什么吗?
  生(齐):柳絮。
  师:柳絮其实是柳树会飞的种子。开花才有果。柳树会开花吗?你们见过柳花吗?
  生(齐):没有。
  师:那今天我们就来观察一下“柳花”。
  (屏显:柳花图,由整体到局部共3幅)
  师:仔细观察,我们会有新的发现。
  (屏显:仔细观察,发现“未见”)
  师:细致观察柳花后,请大家展开联想与想象,对柳花(一穗花,一朵花)进行描写。100个字左右。
  (生写作。5分钟左右)
  师:请同学们小组交流。要求:①互评修改;②推薦优秀作品,并说说推荐理由。
  (生交流略)
  师:哪个小组愿意分享一下你们推荐的美文,并说说推荐理由?
  生4:那穗柳花,如一只浑身青黄的毛毛虫,扭动着曼妙的身姿。而那花儿呢?便是那可爱虫儿身上的柔软细嫩的小绒毛。那花儿,又如戴着一顶金帽的女孩,在阳光下,映出可爱动人的笑颜。它的小手正拉着我呢!它的笑容,仿佛令人置身于人间仙境,让我流连忘返,好不快活。
  生5:我们小组认为她运用了很多描写的手法,比喻和联想特别形象,把小花比作戴着帽子的女孩,特别可爱。
  师:谁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我们的课堂上就既有伯乐,又有千里马。这个同学的联想和想象非常丰富,小组推荐语也非常棒。还有哪个小组愿意分享?
  生6:走近了看柳花,一片绿中点缀着几点黄。仔细瞧去,一根细长的茎托着黄色的花蕊,就像托起了希望的火焰。它高擎着那点黄,笔挺的,也许是在为自己所肩负的责任而感到骄傲、自豪吧!黄黄的花蕊显得那样娇小,但又无时无刻不让人感到生机。它迎着太阳、迎着春风,像在笑,又像在赞扬默默付出的茎。
  生7:这段文字比喻生动,把花比作了火焰。但是最后我们觉得最好还要抒发一下感情。
  生8:我觉得这个片段很好,虽然没有直接抒情,但在描写中把花比作“希望的火焰”,而且感受到了“生机”,可见情感已经蕴含在里面了。
  四、用心观察,生发“妙想”
  师:能把一幅图观察得如此细致、描写得如此生动,实在是太了不起了。但是,我们就到此为止了吗?大家想不想再攀高峰?   生(齐):想!
  师:观察不仅是用眼发现其形,而且要用心发现其神。
  (屏显:用心观察,生发“妙想”)
  师:清代作家袁枚就用“慧眼”“慧心”发现了一种和柳花一样小而不起眼的植物,又因为《经典咏流传》节目而被大家熟知。有没有同学知道?
  生(齐):苔。
  师:看来大家的课外阅读还是很广泛的。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苔》这首诗。
  (屏显:《苔》诗和图。生齐读《苔》)
  师:有没有同学愿意为大家解释一下这首诗的意思?
  生9:苔花虽然很小,只有米粒一样大,但是它也要开出自己的花,和国色天香的牡丹一样绽放自己。
  生10:我觉得他只解释了后面两句话,前面两句没有解释。苔藓都是生长在比较阴暗潮湿的地方,阳光照不到。但是,苔藓的春天也不会迟到,它也会绽放自己的青春。
  师:这样一解释,苔花的形象就跃然纸上了。你们会想到苔花的哪些品质?
  生11:我觉得苔花非常低调。虽然很少有人会关注到它,但是它依旧会努力绽放。
  生12:我觉得苔花是坚强、自信的。即使阳光照不到它,它依然凭着自己的力量生长、开花。
  生13:我觉得苔花是勇于奋斗、不卑不亢的。虽然没有好的条件,但是它并没有放弃自己,还是努力开花;即使没有人注意和欣赏,它依旧活出了自己的精彩。
  师:看来大家都读懂了“苔花”。小小的苔花很幸运,能被袁枚发现它的美,能被乡村教师传唱。但是柳呢?自古文人多爱柳,可写“柳花”的却少之又少。那么,柳又有哪些值得我们深思、学习的地方呢?
  (生思考。部分学生举手。略)
  师:看来同学们都想到了更远、更多。现在,你们对柳是不是有了全新的体悟?让我们像袁枚一样,用“慧眼”“慧心”去感悟柳、描写柳。也可以写你觉得最能展现“春意”的其他景物。150个字左右。
  (生写作。5分钟)
  师:老师在巡阅过程中,发现同学们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写景与抒情、喻理不契合。我们来想一想,在《紫藤萝瀑布》第6节中,为什么作者把花比作“船舱”?除了形象类似,还有别的原因吗?
  生14:因为后面作者要写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个船在生命的长河中流淌,所以这样比喻。
  师:说得很对。描写要为抒情、喻理服务,这是我们写作时特别要斟酌的地方。刚才同学们可能有很多的奇思妙想,但一定要注意取舍。我们再来改一改自己的描写。有能力的同学自己改,觉得有困难的同学可以求助同伴。
  (生修改描写,或互改)
  师:我们再来分享一下笔下的春天。
  生15:此刻,再回首,望着那簇毫不起眼的柳花,它就像是正值青春并奋斗着的我们,向着阳光倔强地抬起头,想用短暂的生命演绎一段荡气回肠的生命之歌。它努力地、拼命地让自己生长着。它的花枝是那样纤细,花朵黄中带着些许白。它可能不是最美丽动人的,也不是最雍容华贵的,但它也应和着春天的召唤,不论是在雨中还是在夜里,都静静地开放了。它将一股纯净的、淡淡的气息撒到人间。它是如此这般,将自己隐匿于绿叶之中。它是一名无私奉献的母亲,为下一代默默付出。
  师:这位同学用黄鹂般的声音,读出了柳花的精神,读出了柳之美。
  ……
  师:刚才,同学们笔下的景物都充满了浓浓的春意和勃勃的生机。老师觉得,这是你们送出的最好的“春之礼”。老师也有“一片春”想要送给你们。(配乐朗诵)
  (屏显:初春时节,柳花悄然开放。淡淡的青草味如初春的阳光,细嗅又消失不见。我像那山间的牧童,遍寻它的来处。说它是花,似又非花,乖巧有序排列的花朵细小淡黄。看哪!那有着阳光般色彩的花骨朵立在枝头、隐在叶间,不疾不徐地静待着蜕变。看得见,看不见;嗅得到,嗅不到。它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不来不去,最终在一个春风和煦的午后,化作漫天飞絮,满载着祝福,飘进你的心里。)
  师:其实,老师也就是这柳花,承载着对你们的祝福,愿你们可以随风飞舞。老师的阅读经历、人生体悟和同学们又不相同,所以我想到的和大家想到的也有所不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写作的源头活水。最后,老师想告诉大家:人生处处皆风景,山光水色,风花雪月,竹海松涛,一道绚丽的晚霞,一场期盼已久的春雨……都会因为我们的用心体验而使我们陶醉感动。热爱生活,用心灵去观察感悟,就会让诗意栖居,与美好相遇。张开眼,敞开心,让我们一起拥抱自然。同学们快走出教室去拥抱春天吧。下课!
  【教学反思】
  这堂课是在4月中旬上的,正是“最是一年春好处”的时节,所以我想要带孩子们走进江南春。
  反思这堂课,我认为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一、自然和诗词贯穿始终
  课前,我制作了一段视频,把孩子们拍的校园春景配上他们耳熟能详的诗句,让他们在候课间隙感受到浓浓春意,激发他们走进自然、亲近诗词的兴趣。课堂上的点评和引导环节,我也一直用诗句过渡、贯穿,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意境。
  二、注重读写结合
  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课题“初中语文读写共生教学行动研究”一直指导着我们的语文教学。本节课中,我没有拘泥于对写作技法的指导,而是让学生在“读中品”、在“读中悟”。结合学生学过的《紫藤萝瀑布》,我引导他们反复地读,悟出相关的描写技法。结合学生所熟知的《苔》这首詩,我要求他们感悟出写作中的情感升华。
  三、抓住了学生的认知冲突和课堂生成
  备课之初,在第一个环节到底如何切入的问题上,我纠结了很久。后来,我想到了去看看学生需要什么,找到学生的认知冲突点。于是,我布置学生回家观察柳、描写柳,并将学生的习作情况进行了汇总统计。我发现,学生不是不会用方法,而是只会用方法,导致套用现象特别严重,修辞雷同率非常高。归根结底,这是因为他们只是在闭门造车。我豁然开朗,所以在课堂第一个环节,就让他们首先评一评所谓的“好文”,发现问题,然后引领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下面的环节就自然而然地展开了。
  在让学生观察柳的同时,我自己也几乎天天在观察。在观察中,我发现了许多人在生物知识上的认知误区:我们一直不知道柳树会开花。我又查阅了很多资料,发现写柳花的诗文很少,即使提到了柳花,也是指柳絮。我为这个发现窃喜了好几天。我想,学生一旦有了这样的发现,会更加好奇和惊喜吧。我真希望通过这样的发现之旅,能促使他们自觉地走进大自然,乐于观察并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四、注重升格指导
  课堂上,我让学生自由选择最能展现春意的景物进行描写。在这个环节中,客观存在着一个问题:学生要么不会描写细节,语言苍白贫乏;要么恨不得把自己所能联想、想象到的内容全都堆砌到文中,不会围绕主旨加以取舍。正好,王怡同学提到了《紫藤萝瀑布》,我就顺势用《紫藤萝瀑布》为例,点拨学生懂得描写要为抒情、喻理服务,要学会围绕主旨取舍描写内容。
  我设计这节课的初心是唤醒学生亲近阅读、走进自然的意识。而在备课过程中,我感受更多的是对自我的唤醒,这让我受益匪浅,有了更多的思考。我觉得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自己应该是一股活水,引导学生去领略文学之美、自然之趣、生活之味,这才是他们应该到达的“江河湖海”。
  (本节课为2018年4月于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实验中学举行的第五届“苏派作文教学名师精品课堂观摩与研讨活动”展示课之一,执教者为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实验中学教师)
其他文献
通过旋风分离器升气管外壁表面的粉灰沉积试验,进一步说明催化裂化装置沉降器顶旋升气管外壁结焦的原因是管壁表面存在着低速的"滞流区".具有结焦倾向的油气液滴和细催化剂颗
随着学习任务增加,农村中学少部分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出现掉队现象。笔者曾多次与这些学困生进行交流,发现他们并非天生愚钝。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呢?笔者认为导致他们成为历
目前加筋挡土墙临界高度研究忽略了土-筋间的摩擦损耗这一客观因素。为进一步完善加筋挡土墙临界高度计算公式,基于极限分析上限法,充分考虑加筋挡土墙发生内部破坏时,速度间断
最近几年开始克氏螯虾池塘人工养殖,笔者根据对日常走访养殖户的养殖状况进行调查,结合克氏螯虾的生物学特性,认为养殖克氏螯虾应采取如下技术措施:一、池塘建造与水源要求要
为了解不同受火条件下型钢混凝土柱截面温度场,同时考察受火方式、火灾荷载比、荷载偏心率、约束刚度比等参数对型钢混凝土柱抗火性能的影响,进行了14个包括四面、三面、相对
目前开发西部的背景、环境和条件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可以说西部地区的开发和发展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为此本文提出,西部开发不能走老路,要有新思路。要在开发的目的和方式、
湖泊网箱培育鳜鱼种的试验近几年网箱养殖鳜鱼发展较快,大规格的鳜鱼种供不应求,通过网箱培育鳜鱼种的成功,为发展经鱼养殖开辟一条新的鱼种供应途径。现将试验情况介绍如下:一、
<正>依据国务院2005年颁布《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下称《条例》),在我国境内实施免疫规划,对适应人群开展计划免疫接种。维护完善计划免疫体系,提高公众对该体系信
期刊
<正> 日本催化剂和化学品工业公司(CCIC)开发的催化剂系统可使柴油燃料含硫量减少到10 μg/g以下,该系统器 由反应器中两个催化剂层组成,两层中的催化剂由载于氧化铝的钴-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