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就干旱地区西吉县利用农业财政项目扶持,开展覆膜种植及残膜的回收利用进行探讨,介绍基本情况、项目任务完成情况以及工作措施,以推动全县旱作节水农业的发展。
关键词 春季覆膜和残膜回收项目;旱作节水农业;措施;宁夏西吉
中图分类号 X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8-0233-01
西吉县地处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是宁夏农业人口第一大县和少数民族聚居县,也是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年降雨量较少,光照充足,无霜期短,降水和温度变率大。四季交替变化不明显。年均气温5.3 ℃,年均降水量 350~500 mm,无霜期仅100~150 d,旱作节水农业是全县农业特色优势产业。近年来,西吉县紧紧围绕玉米、马铃薯等农作物种植,示范覆膜保墒旱作节水农业,提高了农业综合抗旱减灾能力,推广全膜覆盖、集雨沟播、节水补灌等旱作节水农业技术。2016年全县发展覆膜保墒旱作农业3.3万hm2,其中春覆膜2万hm2,秋覆膜1.3万hm2;建设了什字玉丰、兴隆下堡、将台西坪等10个覆膜保墒旱作农业综合示范园。
1 基本情况
西吉县把春秋覆膜旱作节水农业作为产业结构调整常抓不懈,在全县19个乡(镇)全面推广实施,每年实施面积均在3.3万hm2以上,尤其是地膜玉米的大面积种植,为西吉县推进百万头(只)牛羊养殖扩量工程提供了物资保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提升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了农民收入。但由于马铃薯、玉米等农作物覆膜面积逐年增大,农用残膜不能及时回收处理,对土壤、环境、生态造成极大的污染和危害。为进一步实施好春季覆膜及农用残膜回收利用工作,夯实旱作节水农业生产基础,拓展种植区域,加快农用残膜回收利用,有效治理农村“白色污染”,恢复和保护好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制定了《西吉县2016年农用残膜污染专项整治活动实施方案》,加大残膜加工企业、回收网点的补贴力度,全面建立“激励企业保加工率,健全网点保回收率,行政监管保捡拾率”的“三保”工作机制,开展农用残膜污染专项整治,利用春季覆膜和残膜回收项目,推进了农业结构调整,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2 项目任务完成情况
2.1 春季覆膜
2016年全县完成春覆膜面积2万hm2(全膜),主推全膜双垄沟播技术。重点发展粮饲兼用型地膜玉米种植和马铃薯种植,为全县推进百万头(只)牛羊养殖扩量工程提供优质饲草保障[1]。
2.2 农用残膜回收利用
2016年对全县19个乡镇旱作农业覆膜区2万hm2残膜进行回收,共回收残膜4 000 t(回收残膜按150 kg/hm2计算),加工造粒660 t(每6 t残膜加工1 t颗粒)。培训农机技术人员和农机操作人员200人(次)、培训农民800人;通过培训、媒体宣传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残膜对农业的危害性。
2.2.1 残膜加工企业。对新建加工量达100~200 t的残膜加工企业给予10万元的资金扶持;对加工量达200 t以上的残膜加工企业给予15万元的资金扶持;对引进新设备、新技术和新工艺、改造升级作业线的残膜加工企业给予5万元的资金扶持[2]。
2.2.2 农用残膜加工。鼓励加工企业回收加工农用残膜,对残膜加工颗粒给予2 000元/t资金补贴。造粒补贴经农牧部门核实并以回收残膜票据和再生颗粒交售正式票据为依据。
2.2.3 残膜回收网点。各网点以1元/kg的价格进行回收,并以1元/kg的价格交售给加工企业,回收的残膜给予600元/t的资金补贴。残膜补贴以农户交售花名册或交售票据及加工企业收购票据为依据[3]。
3 工作措施
3.1 开展宣传培训
加大宣传工作力度,采取散发宣传资料、组织乡村干部及群众到县内覆膜水平好、残膜回收工作力度大的乡(镇)和企业实地观摩学习等多种形式,充分发动群众,让他们真正了解覆膜技术的抗旱、增产原理和保墒、增温的好处,变被动抗旱为主动调整。同时,增强广大群众对残膜回收利用工作的认识,提高积极性和主动性。
3.2 严格技术标准
在覆膜工作中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的要求,创新工作方法,狠抓措施落实,做到集中连片与分散建设相结合,建设覆膜种植示范点,县农牧局要按照“集中连片、统一服务、分类指导、良种良法配套”的要求,编制技术规程,严格建设标准,从整地、施肥、起垄、覆膜、播种到田间管理等各个环节跟踪指导,确保建设质量,真正发挥效益[4]。
3.3 多方扶持
地膜采购由政府采购中心统一招标采购,县农牧局统筹供应,做到地膜规格统一、质量达标,及时到位;县农村信用社要想方设法为农户提供小额贷款,帮助农户解决购买地膜和化肥资金短缺的问题,为覆膜工作提供物资保障;对残膜回收利用工作,要加大扶持力度,对认识高、回收力度大的乡镇和企业给予大力支持,树立典型[5-6]。
3.4 落实到位
积极推广全膜覆盖,扩大全膜覆盖种植技术推广面积。示范引导群众整地施肥,适时抢墒覆膜,并完成残膜捡拾工作。县农技推广中心要根据不同区域特点、不同土壤类型,制定技术规程,突出主导产业,确定主打品种,推行良种良法。县农机推广中心要结合全县覆膜任务和各乡(镇)建设规模,加强与乡(镇)的联系,及早准备农机具,组织技术人员深入乡村指导机具使用,同时做好残膜回收工作。
4 参考文献
[1] 侯书林,胡三媛,孔建铭,等.国内残膜回收机研究的现状[J].农业工程学报,2002(3):186-190.
[2] 赵海军,史建新.残膜回收工艺探讨[J].中国农机化,2004(6):68-71.
[3] 耿端阳,郭学团.地膜/残膜回收技术[J].农机化研究,2009(4):218-221.
[4] 李明洋,马少辉.我国残膜回收机研究现状及建议[J].农机化研究,2014(6):242-245.
[5] 高德梅.残膜回收机械化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新疆农机化,2012(3):17-20.
[6] 王频,孙学军.残膜回收联合作业机的现状与思考[J].新疆农机化,2000(6):28-30.
关键词 春季覆膜和残膜回收项目;旱作节水农业;措施;宁夏西吉
中图分类号 X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8-0233-01
西吉县地处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是宁夏农业人口第一大县和少数民族聚居县,也是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年降雨量较少,光照充足,无霜期短,降水和温度变率大。四季交替变化不明显。年均气温5.3 ℃,年均降水量 350~500 mm,无霜期仅100~150 d,旱作节水农业是全县农业特色优势产业。近年来,西吉县紧紧围绕玉米、马铃薯等农作物种植,示范覆膜保墒旱作节水农业,提高了农业综合抗旱减灾能力,推广全膜覆盖、集雨沟播、节水补灌等旱作节水农业技术。2016年全县发展覆膜保墒旱作农业3.3万hm2,其中春覆膜2万hm2,秋覆膜1.3万hm2;建设了什字玉丰、兴隆下堡、将台西坪等10个覆膜保墒旱作农业综合示范园。
1 基本情况
西吉县把春秋覆膜旱作节水农业作为产业结构调整常抓不懈,在全县19个乡(镇)全面推广实施,每年实施面积均在3.3万hm2以上,尤其是地膜玉米的大面积种植,为西吉县推进百万头(只)牛羊养殖扩量工程提供了物资保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提升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了农民收入。但由于马铃薯、玉米等农作物覆膜面积逐年增大,农用残膜不能及时回收处理,对土壤、环境、生态造成极大的污染和危害。为进一步实施好春季覆膜及农用残膜回收利用工作,夯实旱作节水农业生产基础,拓展种植区域,加快农用残膜回收利用,有效治理农村“白色污染”,恢复和保护好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制定了《西吉县2016年农用残膜污染专项整治活动实施方案》,加大残膜加工企业、回收网点的补贴力度,全面建立“激励企业保加工率,健全网点保回收率,行政监管保捡拾率”的“三保”工作机制,开展农用残膜污染专项整治,利用春季覆膜和残膜回收项目,推进了农业结构调整,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2 项目任务完成情况
2.1 春季覆膜
2016年全县完成春覆膜面积2万hm2(全膜),主推全膜双垄沟播技术。重点发展粮饲兼用型地膜玉米种植和马铃薯种植,为全县推进百万头(只)牛羊养殖扩量工程提供优质饲草保障[1]。
2.2 农用残膜回收利用
2016年对全县19个乡镇旱作农业覆膜区2万hm2残膜进行回收,共回收残膜4 000 t(回收残膜按150 kg/hm2计算),加工造粒660 t(每6 t残膜加工1 t颗粒)。培训农机技术人员和农机操作人员200人(次)、培训农民800人;通过培训、媒体宣传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残膜对农业的危害性。
2.2.1 残膜加工企业。对新建加工量达100~200 t的残膜加工企业给予10万元的资金扶持;对加工量达200 t以上的残膜加工企业给予15万元的资金扶持;对引进新设备、新技术和新工艺、改造升级作业线的残膜加工企业给予5万元的资金扶持[2]。
2.2.2 农用残膜加工。鼓励加工企业回收加工农用残膜,对残膜加工颗粒给予2 000元/t资金补贴。造粒补贴经农牧部门核实并以回收残膜票据和再生颗粒交售正式票据为依据。
2.2.3 残膜回收网点。各网点以1元/kg的价格进行回收,并以1元/kg的价格交售给加工企业,回收的残膜给予600元/t的资金补贴。残膜补贴以农户交售花名册或交售票据及加工企业收购票据为依据[3]。
3 工作措施
3.1 开展宣传培训
加大宣传工作力度,采取散发宣传资料、组织乡村干部及群众到县内覆膜水平好、残膜回收工作力度大的乡(镇)和企业实地观摩学习等多种形式,充分发动群众,让他们真正了解覆膜技术的抗旱、增产原理和保墒、增温的好处,变被动抗旱为主动调整。同时,增强广大群众对残膜回收利用工作的认识,提高积极性和主动性。
3.2 严格技术标准
在覆膜工作中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的要求,创新工作方法,狠抓措施落实,做到集中连片与分散建设相结合,建设覆膜种植示范点,县农牧局要按照“集中连片、统一服务、分类指导、良种良法配套”的要求,编制技术规程,严格建设标准,从整地、施肥、起垄、覆膜、播种到田间管理等各个环节跟踪指导,确保建设质量,真正发挥效益[4]。
3.3 多方扶持
地膜采购由政府采购中心统一招标采购,县农牧局统筹供应,做到地膜规格统一、质量达标,及时到位;县农村信用社要想方设法为农户提供小额贷款,帮助农户解决购买地膜和化肥资金短缺的问题,为覆膜工作提供物资保障;对残膜回收利用工作,要加大扶持力度,对认识高、回收力度大的乡镇和企业给予大力支持,树立典型[5-6]。
3.4 落实到位
积极推广全膜覆盖,扩大全膜覆盖种植技术推广面积。示范引导群众整地施肥,适时抢墒覆膜,并完成残膜捡拾工作。县农技推广中心要根据不同区域特点、不同土壤类型,制定技术规程,突出主导产业,确定主打品种,推行良种良法。县农机推广中心要结合全县覆膜任务和各乡(镇)建设规模,加强与乡(镇)的联系,及早准备农机具,组织技术人员深入乡村指导机具使用,同时做好残膜回收工作。
4 参考文献
[1] 侯书林,胡三媛,孔建铭,等.国内残膜回收机研究的现状[J].农业工程学报,2002(3):186-190.
[2] 赵海军,史建新.残膜回收工艺探讨[J].中国农机化,2004(6):68-71.
[3] 耿端阳,郭学团.地膜/残膜回收技术[J].农机化研究,2009(4):218-221.
[4] 李明洋,马少辉.我国残膜回收机研究现状及建议[J].农机化研究,2014(6):242-245.
[5] 高德梅.残膜回收机械化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新疆农机化,2012(3):17-20.
[6] 王频,孙学军.残膜回收联合作业机的现状与思考[J].新疆农机化,2000(6):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