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笔记

来源 :西部散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ter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夏,清澈碧绿的扎萨克水库与蓝天、流云、草原、沙漠、田野、村庄融为一体,包茂高速公路从它身边穿越而过。浩瀚的苍穹下,不见撒野的牛羊,只见树木的枝桠上高筑着一窝窝鸦巢。虫蝉燕莺,吟唱婉啼。那广袤起伏的草波,绿浪翻滚,红柳在猎猎风中摇曳,如火燃烧、似霞流泻,五彩斑斓的草原风情,渲染着一个季节的葳蕤气象。我被大自然的永恒、旷古,所陶醉与震撼。游走在儿时熟悉的路上,鄂尔多斯高原苍翠雄浑、深邃幽远,神奇造化的大自然赋予了人类美丽、生命活力与宏阔的境界中……
  丝丝的细雨抒发着扎萨克盆地恬静的温馨,优美的自然环境与生态文明,是播种文化彩虹、云朵,生长文化希望、梦想的乐园。草滩翠微,河水流淌,与盆地共舞、与野花同眠、与子民欢歌、与白云齐飞、与百灵对话、与漠风神交。恬淡闲适的乡村披上了节日的盛装,更加显得轮廓清晰亮丽。
  最耀眼的建筑在这里荟萃,高楼华屋飞速崛起,一座座整洁的写字楼、住宅楼、一排排商业店铺、一幢幢种植棚户、一片片养殖园区,在明媚的阳光下耸立着。条条大路延伸如织,连接着城市与乡村,连接着未来与憧憬。美景处处在视野里,菜园、苗圃、田畴里镶满支架,绿茵茵的枝枝蔓蔓坠挂着西红柿、黄瓜、豆角。白菜、萝卜在地里疯长,果树林苍劲的枝桠挂满了沉甸甸的果实。每一个地方,每一个角落,都有着不一样的精致,都被幸福的阳光照耀着,温暖着。叮当的耧铃声、朗朗笑声、农歌互答在田野上回荡,打破了静谧的时空;多姿的鄂尔多斯舞、深沉悠扬的马头琴、蒙古长调渲染着殷实整洁的农家小院,民族情感与灵魂,淹灭昔日戈杀、马嘶、血腥的苍凉。扎萨克盆地,每一个奇迹追随每一个梦想在彰显,在生长,辉煌而灿烂……
  乡村缕缕的炊烟袅袅升腾,然后慢慢散开飘向远天。圈栏里,传出几声哞哞的牛叫,鸡鸭们散漫悠闲地寻欢刨食,猪崽们吃饱后四蹄伸展舒服地躺着,呼呼大睡,温顺安静的驴、羊们嚼着食物,四处都弥散着农家特有的气息。入夜,农人和他的妻儿们忘却了尘世纷扰,尽享温馨,在安乐窝里叙谈着日子的滋润,幸福的话题。平和、安谧和甜美生活氛围荡漾着整个乡村。浓郁乡土气息穿过苍茫的牧野,在乡村上空回旋,天地间万籁俱寂,仿佛连风都轻手轻脚,一切都在沉睡低垂之中,空阔无边的寂静能抵达灵魂深处。
  乡村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是农耕社会的倩影。春天,桃红柳绿,一派莺歌燕舞,天籁和鸣抚慰疲惫与焦躁的灵魂;夏天,河水涟漪,绿艳苍翠,令人心旷神怡,精神抖擞;秋天,秀色光鲜,天高地大,尽享大自然赋予的丰收与温馨;冬天,冰封雪舞,银装素裹,感知静谧祥和与温馨的回归。描摹不尽厚重的四季啊!走进四季,走进了天然淡定,走进了精彩的人生。
  噢,树梢、田野、屋顶阳光跳跃,晨曦、落霞、夕照、星光渲染。乡村那么的平和与静谧,那么的樸实、澄明、淡雅和温暖,是昄依的灵魂啊!此时此刻,我真正感受到乡土亲切与可爱,明静与辽远,质朴与坦荡,善良与深邃;感受乡村阳光的炽烈,纯净的情韵在血液中奔流,净化灵魂,升华境界……当下,复活了人们对古老乡村的清晰记忆,不会消失在视野里。
  我虔诚期盼,怡情山水,邀友郊游,时常游走在乡村与城市之间,每次都能看到故乡的那个老房子依旧苍然地挺立在缓坡下,静若寺宇,没有城市的喧嚣、嘈杂和污染,感受一种老旧的时光,想起与老房子有关的事情,幽然如梦。
  欢快的鸟叫虫鸣、像海潮一样浸润着青山绿水掩映中的老房子。它虽然土筑墙,梁草顶,泥抹皮,天长日久难免坍塌、破败、古旧。透过暗淡的光线所见布满蜘蛛网、灰尘,褪色斑驳的墙壁泥土剥落,门窗早已在岁月深处结痂成了弹指可破的朽木。它虽然贫困潦倒,但有源远流长的文化基因根深蒂固、有着最原始的意义和乡村的社会形态,散发着时间的味道。
  而今起悟,重回老房子,重温熟知那些往日的时空,窥视农耕的优雅,倾听泥土与庄稼的私语,读出曾经岁月的苍桑凄冷,更能看淡滚滚红尘、名利纷争。对那个狂热、野蛮、悲哀的年代,有道是学者何知文先生的民谣集萃里一首《民谣》深刻讥讽与针砭入微:
  有人把西北风当成粮,有人种地饿断肠
  塌底炉子不安锅,揭开米瓮没一颗。
  三只大瓮一对半空,庄户人过下个穷光景。
  好人受气都遭祸殃,劳动人受苦没心肠。
  大食堂吃一点吊命饭,瘦肠肠灌成大肚坛。
  背靠那墙崖腿伸展,单等喝那点儿吊命饭。
  政绩工程把牛皮吹破天,天底下百姓受可怜。
  灯篓红瓜地扑进个猪,可把个世道害了个苦。
  昔日,生存原本苦涩而艰深。祖辈们曾经是怎样的因了温饱而痛苦地挣扎和呻吟,又是怎样的落魄与无奈啊!曾经亲历了多少个晨昏寒暑和日出日落,在土里劬劳躬耕,祈求上苍佑护风调雨顺,畜壮粮丰,国泰民安,倘若遭遇了大旱天年,颗粒不收,生活更加难以为继。面对天灾人祸别无选择,他们只能逆来顺受,甚至卑微无奈地一直走到生命的尽头。
  早在上世纪60年代初年的饥饿年月,父母常为衣食忧心忡忡,我们像一窝嗷嗷待哺的雏燕,个个张大嘴巴,而家徒四壁,一贫如洗,缺吃少穿,靠什么养活?纵然是劳碌累断筋骨也只能吃糠咽菜维持活命。
  那一年暮春时节,正在青黄不接之际。在沙尘暴笼罩下,灰蒙蒙的天空上一群鸿雁匆匆北归,发出一阵阵凄厉的哀鸣,似乎有一种死亡的预感。我倚在窗前,木然地遥望远方,风雨交加的清晨,寂寞旷野中黯然徘徊着一个瘦弱的躯体。一会儿,只见父亲索性朝村南不足两公里路程的李留海子走去,寻找能够充饥的东西。说海子,其实是湿地草甸,一潭水泊,它周围高高隆起,中间呈圆形,状似锅底,年深月久,水快要往出流溢,蛤蟆、蝌蚪自由地游来游去,周边长满茂密的树木水草,依水而居成群的野鸭、灰鹤、天鹅等,各样的水鸟争食而乱舞成一团,叽叽喳喳地操着各种语言交谈生存的艰难,叙述海子里曾经上演的故事,鸣叫声里透露出一种悲凉与无奈。
  父亲在水里打捞了整整一天丝毫没有收获,饿了钻进密集葱绿蒲草丛中,拔出长在水里透出橙黄的根部,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   浓重的夜幕奔突而来,父亲还在继续打捞着,猫头鹰连连怪叫,声音短促凄厉,阴森恐怖。一阵阵雷鸣电闪,一团团黑色的风雨骤降,他饥寒交迫,浑身哆嗦一次次倒下,一次次又顽强坚韧地站起来,与狂风暴雨交锋,生存与厄运正在残酷地博弈。突然,猝不及防的暴风雨袭来,将他卷入危险的漩涡中,上面只露出两只无力的手也渐渐湮没在了黑暗的深水下,他像一条蚯蚓痛苦扭曲和挣扎着,精疲力竭,耗尽了体力与精神,死亡之神正向他一步步逼近……
  惊涛卷涌气魄,深水拍击胆量。父亲决不屈服狂风暴雨的淫威奇袭与命运的安排,奋勇搏击,斗志昂扬。当处凶险殒命关头,命运就在一刹那间发生了逆转,他敏捷机警有幸抓住半截漂浮木头,抓住绝处逢生的希望,终于爬上了岸,奇迹般地保住了一条生命。
  父亲疲惫地抵达家门时,神情木然、疲惫、沮丧、冰冷,额头比先前多了一些皱纹,还有两鬓飘忽纷乱的头发,像霜打过的叶子耷拉下来,蹲在地角摸索出兜里的旱烟锅子,咝咝地点燃,吧嗒吧嗒地抽烟,闪烁的微光忽明忽暗,伴随浸透土层的沉闷叹息,划破了夜色……那一缕缕青烟蜿蜒游走,呛人的味道瞬间弥漫在空间。过了烟瘾,他低迴、哀怨向家人讲述了当日充满凶险与死亡,苦难与悲壮的故事,听得人不禁打了个寒噤。


  那些年头,咋能养家活口?物质极端匮乏,饿殍遍野,所有的生命蛰伏在饥寒交迫中。母亲与千千万万个普通的母亲一样,老实,勤劳,节俭,拉扯着一堆孩子。她美好的寄托与向往,希冀有尊严的生活成了肥皂泡影,常常为温饱而忧心忡忡。浊泪流过她蜡黄的脸颊,无奈地一次次迈着三寸金莲,拖著干枯羸弱的身躯,腰间挎个筐子,在冷风飕飕中哆哆嗦嗦,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去娘家人那里,为家人活命讨要些吃食。当她每次去讨要时,同样光景不好的娘家人和当过八路军的大舅都不会让空手回去,尽量给予满足。
  惨淡漫长的严冬,最难煎熬。四面通风的茅草屋,灶里燃着奄奄一息的火星,像个冻冰窑。夜半里一豆孱弱的灯火,叠印出母亲瘦弱的身影,从熟悉的破笸箩里翻拣出一些零乱的旧布,摊开裁剪成与缝补破洞大小的布块,一针一线密密麻麻地缝补那些破烂的衣服。与其说是缝补衣服,倒不如说是疗救与抚慰伤口。那是一个怎样焦苦艰涩的日子啊!
  记忆中的姥爷平凡质朴,英年早逝。苦廋孤寡的姥姥善良、勤劳、俭朴,一生艰辛劳苦,宿命里点亮了每一天忙忙碌碌的日子,姥姥不仅形象美,心灵更美,美的令我无法用文字描述。少小的我们最爱去姥姥家,一进门脸上充满了心疼爱意,亲呢地呼唤我们的小名,立刻放碳烧火,施展开烹饪技巧,给我们张罗着热气腾腾,一色农家味道的饭菜,舌尖上的美食。姥姥宁愿自己不吃也要把吃的让我们吃,吃饱嘴一抹跑了。姥姥调侃地说:“外孙是个狗,吃饱就往回走……”
  父母人生风雨,相逢相知,患难与共,用那一双双饱经风霜、勤劳的手,把破碎的日子拼凑起来,终于艰难地度过了不幸的岁月。
  民生,此乃古老的社会命题,神农尝百草,大禹治水,孔孟践行仁者爱人,屈原沉吟“长太息而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范仲淹慨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孙中山倡导“天下为公”!毛泽东呼吁“吃饭问题最大!”习近平总书记大打脱贫战役发出总攻令:一定要夺取全部脱贫胜利!不都是为民生么?这才是充满了人世间最真挚的大爱无疆!
  自从有人类社会以来,明智的当政者都明白“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道理。在改革开放的春风沐浴下,国计民生大为改善,温饱已经解决,小康正在稳步推进。人们憧憬着一个更加重视民生民意,更加和谐美好、生活富裕,精神文明和祖国强大的时代。
  ——选自《西部散文选刊》微信公众平台
其他文献
夕阳西下,天边的晚霞映照小城时,我和所有下班的人们一起涌入匆匆的人流,在耀眼的霞光下,渐渐地消失在熟悉的回家的路上。偶尔碰到几个同事或朋友相邀,一起去喝酒吃饭,我会毫不犹豫地拒绝。我想一个人回家,顺便在门口的小吃店买份盒饭,捎瓶喜欢的啤酒。回到家,我一个人慢慢地品尝,静静享受生活。  人生路有千万条,一个人的路时常会有的,也最能考验我们的意志和耐力。一个人独行在城市的大街小巷,耳边传来的是城市的喧
期刊
一  应该是我懂事的年龄,这一点基本可以肯定。那时候的夜晚特别黑,这一点也是可以肯定。木头的房子,并不宽敞的巷弄,一有风吹草动,这个漆黑的夜晚,就会在寂静中多了几分纷扰。脚步在石板路上,来来回回地响着,好比木棰敲打着木鱼,拽出一串空旷。  醒来的左邻右舍,有好事者,披衣趿鞋开门探个究竟,吱扭的门声响成一片。慵懒者,躺在床上陪同样醒来的娃们,竖着耳朵听门外的动静。我也是醒来的娃们中的一位。  巷弄里
期刊
一  每年除夕,我都要抽出一段时间在寂寞无人的夜晚独自坐上一会儿,用来回忆一年来的往事,反思自己在即将过去的一年中的所做所为,所得到的忧愁和欢乐。也只有在除夕的夜晚我才会用一种极其平静的心情如阅读书本一样把自己重新审视一遍,不为什么,只为在新的一年里有所明智,把工作,生活变得更完美。  除夕之夜除了爆竹声声外,可以说是极其平静的夜了。从复杂多变的环境里,从每天工作的应对里,这个时候没有了往日的电话
期刊
令我感动的医生叫何楠,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的血管科主治医师。事情得从妻子治腿痛病说起。  妻子的腿痛病已经有十多年历史了,为了给妻子看病,不知跑了多少家医院,找了多少个大夫看都无济于事。去年,妻子的腿痛病更加严重了,走三四百米远的路就得歇一歇。有一次到市场去买菜,没走多远,突然一条腿麻木失去了知觉,一下子摔倒了。我领着妻子到齐齐哈尔第一医院对身体做了全面检查,又做了腿部血管造影,结果是下
期刊
2021年春节前夕,我有幸得到了一本朋友的赠书——《根脉——三义泉文苑散文集》。这是一本培育自"三义泉文苑"微信群(由康福、张秀娥、冀运希等发起建立),由三义泉赤子抒写其“乡愁”和“乡情”,又引发读者共鸣的乡土散文集。該书2020年12月由中华古籍出版社出版,丰建国主编,李慧、郭莲萍副主编。《根脉》共分四辑,收入散文62篇。这四辑辑名都以“一”字打头,“一绣文彩”“一去经年”“一方水土”“一往情深
期刊
刘成章很有名,有大名。  名来源于他创作的散文。  我读过他的散文集《羊想云彩》,也读过他的散文名篇《安塞腰鼓》和《高跟鞋响过绥德街头》。空灵与厚实,雄浑与机巧交织在一起,构成他散文的最大特色。  刘成章的名字一直高高地挂在我的头顶,可惜无缘认识。我从朋友处知道,他近二十年一直旅居美国。  去年一朋友告诉我,刘成章可能今年回陕北,榆林之行能否让我接待,我一口答应。  恰好中心开办有传媒大讲堂,文学
期刊
我的父亲是20世纪60年代早期的初中生,在属于他的那个年代,应该算是比较有文化的知识分子了。可惜的是,父亲没能走出农村。父亲勤劳朴实,思想开明,和我沟通起来完全没有年龄的代沟。父亲最大的心愿就是去外面看看世界。改革开放以后,父亲先后到过成都、重庆、西安、云南,但却一直没有机会到中国改革开放的热土——广东。2002年,也就是我在番禺新世纪商业大厦上班的那一年,父亲最终熬不过我和大妹的再三邀请,终于放
期刊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犹以男女之间最为相吸,乃至有人把异性间的这种特殊感觉总结为“痒”。按“痒”的理论说,男女之间的很多事情就如同这“痒”:第一眼的怦然心动是痒;辗转无眠的惦念是痒;求之不得的欲望是痒……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犹以男女之间最为敏感,不管当事人如何,外人常常会戴着有“色”眼镜观察周围的男女交往。甚至有好事者不惜捕风捉影,制造是非。  然而,有这样一个令人回味的真实故事。一列从西藏驶往内地
期刊
母亲,无疑是我亏欠最多的一个人。不相干的人,我自然亏欠不了他。同事、同学、朋友,也很难对他们有所亏欠,一方面我不好意思亏欠他们,另一方面他们对我多少会有疑心和提防。有可能亏欠的人大多是家人,而母亲则是最容易亏欠的一个。我有什么高兴的事,一般不会选择跟母亲分享,因为不在一起,母亲侧面知晓的可能性也不大;可遇到麻烦,外人面前可能依然保持着微笑的我,在母亲面前则会自然流露出愁眉苦脸,即使忍着不告诉母亲,
期刊
走在乡间的田埂上,便自然亲近起来。这时太阳正在升起,半轮红日,从地平线上犹如一朵硕大的金色蘑菇正在破土而出。豌豆花与油菜花、麦田互为相隔,天底下,白一片,绿一片,黄一片,气钧无穷。一片生机,一片肃穆,我在这个境界里流连往返。这是多么奇异的植物,豌豆的茎太小,太嫩,太柔弱。它的叶如瓣瓣破裂的心。还有一根根游丝的触须,看看它不由得心中泛起一股淡谈的酸楚与伤感。,它匍匐的模样也是惹人心疼的那种,在黄黄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