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过深山,我遇见谁的童年

来源 :今日中学生(初三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83121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赏析 苏艳霞 刘海清
  
  小轿车在深山尽情蜿蜒
  白云深处
  那缕孤独炊烟下面
  我遇见了谁的童年
  
  听到鸣笛声竖起耳朵
  像一只只野兔奔出草丛
  你推我搡
  
  是谁还在那道低矮的门槛
  还捧着那只缺口饭碗
  还是那身哥哥穿小的衣衫
  半山坡上谁的手中
  还是父亲递给的那杆羊鞭
  母亲趴在大山背上
  孩子趴在母亲背上
  谁更像悬崖上的那条根
  没有路
  还在一步一步向上攀爬
  而山的那边
  灯火中的歌声
  
  小轿车还在深山不知疲倦
  那缕孤独炊烟下雨
  结满蛛网的
  分明就是我家屋檐
  
  赏析
  
  这首诗所写的内容并不复杂,已经走出大山的诗人,开着小轿车回到大山深处。映入诗人眼帘的依旧是童年的景物,渗入诗人心田的还是童年的感觉。诗中描写看到汽车后好奇、胆怯的一群孩童,穿着哥哥的旧衣裳,坐在低矮门槛上,手里捧着缺口的饭碗。有的在半山坡上挥舞着父辈递给的羊鞭。这分明就是自己童年生活的再现!紧接着诗人使用了一组极其特殊、极富内质和张力、极其诗化感觉的意象组合:母亲趴在大山背上,压垮了大山;孩子趴在母亲背上,压弯了母亲。而这一切,多像悬崖上的树根,干瘪,裸露,艰难地攀爬,痛苦地延伸。这多像西部世世代代依旧被贫困落后所缠绕(近年又苦于缺水)的人们啊。而山的那边,代表都市文明的万家灯火和歌声鼓乐,离他们又是多么遥远。多么陌生。这就是我们不能接受而又不得不接受的万里北疆——大西北!
其他文献
我想重新美丽……    怎么办?  这么大的教室,却找不到可以说话的人,我没有办法和他们沟通,好孤独。面前的玻璃尽管透明但太厚,声音也被反弹了,什么也听不见。一个人走在马路上,身形矫健又能如何?擦肩而过的身影太多,我什么也不记得。
期刊
近年来,中考中出现的探究型试题越来越多,概括起来不外乎是将“探究”的几个环节:“提出问题、猜想或假设、制订计划或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等,进行单一的或者综合性的考查。下面选出全国各地2006年“探究”型试题,供同学们学习。    一、猜想或假设类    1.(2006年黄冈课改区)大家都有过玩弹弓的经历,它能把“纸弹”弹出去。弹弓弹射的距离究竟与哪些因素有关?
期刊
一、基础知识(共10分,每小题2分)
期刊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期刊
我是一个简单的女孩,我只有一些简单的梦。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在我三年的初中生活里,有了“青春热线”的陪伴,也有了更多的充实和快乐。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