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从而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强烈愿望。要让枯燥的数学课堂焕发生机,具有魅力,必须为学生创设积极思维的情境。当然,老师创设的情境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让它成为—种愉悦的情绪体验和积极的情感体验。下面笔者就结合在子课题中的一些探索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创设情境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案例一]《认识乘法》教学片断
师:在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河马学校的校长决定带领我们班的小朋友一起去参观动物学校,你们想去吗?
生:(齐说)想!
师:(出示多媒体画面)
生:(兴趣盎然的观看图画。)
师:看看动物学校的草地上都有哪些动物呢?数一数,你知道了什么?
生1:我知道小兔一共有6只,鸡一共有12只。
生2:我还知道小兔是两只两只在一起的,鸡是三只三只在一起的。
生3:我是这样数的,兔是2、4、6,所以是6只,鸡是3、6、9、12。所以是12只。
生4:兔:2 2 2=6鸡:3 3 3 3=12
师:观察两个算式。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反思]低年级儿童的数学现实就是与他们直接相关的曾发生在他们身边的事或物,可能是玩具、食物、文具,也可能是美丽的童话故事、小谜语等。基于上述认识,在刚才的案例中,教师将学生喜闻乐见的小动物拟人化,创设了河马校长带领小朋友参观动物学校的故事情境。看到多媒体上的小动物与自己直接对话,学生非常兴奋,有的运用已有数学经验按群数或逐个数,还有的说出了几个相同数连加的算式。生动有趣的情境不仅激发学生极大的学习热情,而且唤醒了学生生活中的有关数学现象和经验的积累,自觉地把知识进行迁移。
二、创设情境探究,促进理解新知
[案例二]《加、减法的简便计算》教学片断
师:你们用牌玩过接龙游戏吗?
生:(齐说)玩过。
师:现在我们一起和小强来玩一玩,好吗?(出示电脑上的记录:小华已经获得264分,接下来接通一条龙就加99分。没接通就得扣掉96分。)
生:(充满好奇地睁大眼睛看着)
师:再接通一条龙后电脑上显示的记录该是多少?
生:(脱口而出)363分。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本来是“264 99”,我把264先加上100,得到364,再把364减去1得到363。
师:说得真棒!99接近100,我们把原有的记录先加上100分,而实际上得分没有100分,多加了就要减去1。
师:那如果下一轮没接通又该是几分呢?
生:(脱口而出)168分。
师:你为什么算得这么快?你是用的什么简便的方法?
生:96这个数接近100,从264里先减去100,口算得164,而实际上只要减去96,我多减了4,多减了要加上,所以要从164里加上4,得到168。
师:(小结)多加了要减去。多减了要加上。
[反思]上述案例中,264 98、264-96这两道例题,为什么要把99、96先看成100进行加、减?看成了100加、减后,第一题为什么要再减去1?第二题为什么要再加上47在成人看来这很简单,但要小学低年级学生理解这种互逆现象,达到数学中的守恒还比较困难。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这个道理,在教学过程中教者创设了一个学生经常玩的、有经验也有兴趣的生活情境:玩牌接龙游戏,让学生在情境中理解了“多加了要减去,多减了要加上”这一道理。有了此游戏规则练习作铺垫。教师再引出所要传达的数学问题,学生就比较容易将游戏规则迁移至数学中,该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由此看来,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生活情境,拉近了数学学习和生活的距离,供学生在情境中主动探索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对抽象数学问题的理解。
三、创设情境练习,做到学以致用
[案例三]《快乐的队日活动》教学片断
师:不仅在我们的队日活动中蕴涵着数学知识。其实在我们的身边也有!请在你们的身边找一找,是不是也能收集到一些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用你学到的乘法知识来解决呢?
学生(走下位置,指指说说)
生1:教室里的窗玻璃,每扇窗户有2面玻璃,4扇窗一共有2x4=8(面)玻璃。
生2:教室里的人,每一小排5人,有6排再加2人,一共是5x6 2=32(人)
[反思]有了真实合理的教学情境,学生不仅积极性高,而且很快找到了身边的数学问题,并用自己的方法解决了它。从学生高高举起的小手和脸上自然流露出的笑容,我也收获到了快乐。因为在情境的解读过程中,学生自然的体验到了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在于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而学生在解决生活数学问题中,也能不断地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促进学生积极情感的发展,全方位的提升学生的生活质量。
[案例四]《认识米》教学片断
师: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一个新朋友——米。并知道小朋友伸开双臂大约是1米。学校要进行装修,想知道我们班的教室地面的长边和短边,门、窗的长边和短边……你们能帮这个忙吗?
生(可以用米尺、卷尺,也可以伸开双臂)实际测量后交流汇报。(略)
[反思]低年级的学生很容易进^情境,一听说学校要帮忙,又是装修自己的教室,别提有多积极了。这样—来。学生在活动中不仅把学到的知识用上了,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通过交流,了解自己教室里的许多物体的数据。真是大有收获,真是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的价值。
由此看来,在练习题的设计中创设一种生活情境,不仅能激发学生有兴趣的思考与学习,将所学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乐趣。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存在于生活之中,感悟数学的价值。
在情境之中教与学,不只是学生学得投入,学得高兴,老师也感觉教得轻松。要想让课上得轻松。让数学教学更具有魅力,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我们很有必要创设生活情境教学的课堂。
一、创设情境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案例一]《认识乘法》教学片断
师:在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河马学校的校长决定带领我们班的小朋友一起去参观动物学校,你们想去吗?
生:(齐说)想!
师:(出示多媒体画面)
生:(兴趣盎然的观看图画。)
师:看看动物学校的草地上都有哪些动物呢?数一数,你知道了什么?
生1:我知道小兔一共有6只,鸡一共有12只。
生2:我还知道小兔是两只两只在一起的,鸡是三只三只在一起的。
生3:我是这样数的,兔是2、4、6,所以是6只,鸡是3、6、9、12。所以是12只。
生4:兔:2 2 2=6鸡:3 3 3 3=12
师:观察两个算式。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反思]低年级儿童的数学现实就是与他们直接相关的曾发生在他们身边的事或物,可能是玩具、食物、文具,也可能是美丽的童话故事、小谜语等。基于上述认识,在刚才的案例中,教师将学生喜闻乐见的小动物拟人化,创设了河马校长带领小朋友参观动物学校的故事情境。看到多媒体上的小动物与自己直接对话,学生非常兴奋,有的运用已有数学经验按群数或逐个数,还有的说出了几个相同数连加的算式。生动有趣的情境不仅激发学生极大的学习热情,而且唤醒了学生生活中的有关数学现象和经验的积累,自觉地把知识进行迁移。
二、创设情境探究,促进理解新知
[案例二]《加、减法的简便计算》教学片断
师:你们用牌玩过接龙游戏吗?
生:(齐说)玩过。
师:现在我们一起和小强来玩一玩,好吗?(出示电脑上的记录:小华已经获得264分,接下来接通一条龙就加99分。没接通就得扣掉96分。)
生:(充满好奇地睁大眼睛看着)
师:再接通一条龙后电脑上显示的记录该是多少?
生:(脱口而出)363分。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本来是“264 99”,我把264先加上100,得到364,再把364减去1得到363。
师:说得真棒!99接近100,我们把原有的记录先加上100分,而实际上得分没有100分,多加了就要减去1。
师:那如果下一轮没接通又该是几分呢?
生:(脱口而出)168分。
师:你为什么算得这么快?你是用的什么简便的方法?
生:96这个数接近100,从264里先减去100,口算得164,而实际上只要减去96,我多减了4,多减了要加上,所以要从164里加上4,得到168。
师:(小结)多加了要减去。多减了要加上。
[反思]上述案例中,264 98、264-96这两道例题,为什么要把99、96先看成100进行加、减?看成了100加、减后,第一题为什么要再减去1?第二题为什么要再加上47在成人看来这很简单,但要小学低年级学生理解这种互逆现象,达到数学中的守恒还比较困难。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这个道理,在教学过程中教者创设了一个学生经常玩的、有经验也有兴趣的生活情境:玩牌接龙游戏,让学生在情境中理解了“多加了要减去,多减了要加上”这一道理。有了此游戏规则练习作铺垫。教师再引出所要传达的数学问题,学生就比较容易将游戏规则迁移至数学中,该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由此看来,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生活情境,拉近了数学学习和生活的距离,供学生在情境中主动探索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对抽象数学问题的理解。
三、创设情境练习,做到学以致用
[案例三]《快乐的队日活动》教学片断
师:不仅在我们的队日活动中蕴涵着数学知识。其实在我们的身边也有!请在你们的身边找一找,是不是也能收集到一些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用你学到的乘法知识来解决呢?
学生(走下位置,指指说说)
生1:教室里的窗玻璃,每扇窗户有2面玻璃,4扇窗一共有2x4=8(面)玻璃。
生2:教室里的人,每一小排5人,有6排再加2人,一共是5x6 2=32(人)
[反思]有了真实合理的教学情境,学生不仅积极性高,而且很快找到了身边的数学问题,并用自己的方法解决了它。从学生高高举起的小手和脸上自然流露出的笑容,我也收获到了快乐。因为在情境的解读过程中,学生自然的体验到了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在于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而学生在解决生活数学问题中,也能不断地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促进学生积极情感的发展,全方位的提升学生的生活质量。
[案例四]《认识米》教学片断
师: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一个新朋友——米。并知道小朋友伸开双臂大约是1米。学校要进行装修,想知道我们班的教室地面的长边和短边,门、窗的长边和短边……你们能帮这个忙吗?
生(可以用米尺、卷尺,也可以伸开双臂)实际测量后交流汇报。(略)
[反思]低年级的学生很容易进^情境,一听说学校要帮忙,又是装修自己的教室,别提有多积极了。这样—来。学生在活动中不仅把学到的知识用上了,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通过交流,了解自己教室里的许多物体的数据。真是大有收获,真是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的价值。
由此看来,在练习题的设计中创设一种生活情境,不仅能激发学生有兴趣的思考与学习,将所学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乐趣。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存在于生活之中,感悟数学的价值。
在情境之中教与学,不只是学生学得投入,学得高兴,老师也感觉教得轻松。要想让课上得轻松。让数学教学更具有魅力,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我们很有必要创设生活情境教学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