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能力培养与素质养成的高职思政课改革探索

来源 :科教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573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依据党和国家文件精神和高职人才培养目标,针对高职学生特点,高职思政课改革始终要基于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和素质养成。为此,必须做好教材体系的把握与处理,必须强化教师的能力与素质,必须创新完善教学方法与考核评价。
  关键词 能力培养与素质养成 高职思政课 改革措施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6.04.039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spirit of the party and the national spirit and the goal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 refor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be based on the ability training and quality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To this end, we must do a good grasp of the teaching material system and processing, must strengthen the ability and quality of teachers, we must innovate and improve the teaching methods and evaluation.
  Key words ability training and quality cultivation; vocational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reform measures
  近年来,为推进高职院校健康发展,更好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意见和决定,这些意见和决定都特别强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坚持把德育放在首位。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干渠道,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核心课程。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事关国家大局,意义重大。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优秀课程,①是我们一直以来教改探索与实践的目标与内容。依据党和国家文件精神和高职人才培养目标,针对高职学生特点,我们的课程改革始终基于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和素质养成。
  1 教材体系的把握与处理
  教材之于教学无疑是基础性和前提性的,但教材往往又是系统性、逻辑性、理论性较强,可读性、趣味性不强的,思政课教材尤其如此。如何科学把握和处理教材,使之真正实现回归现实生活,贴近生活和实际,变枯燥的理论传授为学生主体学习的内在需要,使思政课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是课程改革的必然之措。
  首先,要把握并吃透教材。教材进行课程教学的核心材料,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吃透并把握好教材内容及精髓是教师做好教学工作的基础和前提。由于高校思政课价值承载的重要性及党和国家对思政课的高度重视,高职院校思政课教材要求统一使用由中宣部、教育部组织修订,党中央审定,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具有极强的科学性、权威性、严肃性。思政课教材体现着党中央精神,凝聚着马克思主义专家学者的智慧与心血,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方向。思政课教师能否深刻理解并把握教材,用正确的理论去教育引导学生,决定着学生能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法律观,能否成为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所以对教材的研究和把握至关重要。一个好的教师,必须能真正吃透并把握课程的精髓,要能深刻地点出一节课、一门课的精髓,也就要求教师每一节课都要帮助学生把握重点,突破难点,把握关键。只有真正吃透教材,把握精髓,才能在教学活动中深入浅出、随机应变、高屋建瓴,让学生在每一节课的学习中都能感受大道至简、要言不烦的教学艺术。
  其次,要努力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变。基于能力培养和素质养成是思政课本身的内在要求,也是国家和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重视能力培养和素质养成,不是忽视理论知识目标,而是教师在吃透教材内容,把握理论知识目标的基础上,通过精心教学设计,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把对知识理论的学习融入到学生活动中,在各种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和素养,把理论知识内化为学生的素养,外化为实际的行动。即要强化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绪论部分,为了帮助大学生适应大学生活,更好地度过大学生活,树立远大的理想目标与追求,我们选取了一些励志视频(谈观感)和项目任务(《我的大学》短片制播)。让学生自己在活动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和素质。同时,他们的学习能力、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的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都可以得到一定的提高。
  2 教师工作能力与素质的强化
  决定教育优劣的是教师,思政课教师对人才培养的质量至关重要。教师职业素质与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思政课教学效果。
  首先,强化思政课教师的政治意识。思政课教师必须有明确的政治方向,坚定的政治立场,要明确意识到肩负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思政课教师肩负着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把他们培养成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任务,既要精于“授业”、“解惑”,更要以“传道”为责任和使命。只有教师内心真信真认才能引导教育学生相信和认同,所以思政课教师要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要有崇高坚定的理想信念,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并积极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   其次,强化思政课教师的道德情操。“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思政课老师对学生来讲,更是一盏照亮他们心灵、指引人生方向的航灯。要加强对学生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教师自身的职业素养和道德情操必须要高,“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老师必须以身作则,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投身教育教学实践,以良好的职业素养给学生树立一面旗帜。教师要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要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做学生的知心人贴心人。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丐尊说:“教育之不能没有爱,犹如池塘之不能没有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真谛与灵魂,师爱是一种强大的力量,会潜移默化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发展,人格的形成,人生道路的转变,甚至影响他的一生。
  再次,要强化教师的执教能力。教学质量的高低和教师受欢迎的程度主要取决于教师的执教能力。强化教师的执教能力,一要强化教师的知识储备。要有扎实深厚的理论功底,如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和道德,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成果等一系列知识和理论成果、政治学、经济学、党史党建、国防外交等知识;要有现代教育技术知识、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还要有当前95后大学生关心关注的知识。二要加强集体备课和听评课制度。发挥各自优势,取长补短,集中群策群力,更利于教材重难点的把握和突破,通过组织听评课,发现教学中存在的优点与问题,相互学习借鉴优点和长处,不断修正不足与问题,提升整个教师群体的执教能力。三要形成独特的人格魅力。思政课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对学生品格的培养,这门课是否有吸引力,更多地取决于教师,像这个年龄的大学生还是很容易情绪化,很可能因为喜欢一个老师,而喜欢上了一门课。所以教师要用其良好的个性特征和人格魅力去征服和吸引学生,或知识渊博,或开朗大方,或幽默风趣,或风度翩翩,或温文尔雅,或激情澎湃,或正直善良,或干练果断。四要提升教师的“扩展能力”,主要包括学习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创新能力等。信息时代,知识更新日新月异,教师必须具备迭代思维,不断吸收、更新知识,以自身的创新素质来引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3教学方法与评价机制的完善与创新
  教学是一门艺术。只有讲求教学艺术的教学,才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一名教师要真正做到“传道有术、授业有方、解惑有法”,教学就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自从2006年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和人才培养需求,始终立足能力培养和素质养成,不断进行教学改革与实践,学生满意度不断提高,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2009年被评为院级精品课程,2011年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但这些成绩的取得并不能满足新形势下人才培养对思政课教学的要求,改革创新永远在路上。
  首先,不断完善教学方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中,我们始终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载体,以社会为平台”,构建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该模式突出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和素质养成,变传统思政课枯燥低效的理论说教为学生自主学习提升的需要。在近十年的探索实践中,以下几种教学方法备受学生喜爱,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一是项目教学法。“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承载了意识形态、思想道德、法律文化等诸多方面的问题,教学内容多而杂,但这些问题学生头脑中早已不再陌生,甚至对这些内容形成了一些排斥,其教学目标实现难度较大。2015年我们依据学生提出的反馈意见,总结经验教训,最终确定了4个项目任务:《我的大学》短片制播;“中华情,中国梦”诗歌朗诵;人生观辩论赛;大学生基础文明行为调查等,教师视各学院的教学周数自由选择,每个小组一份实践活动手册,由小组成员共同填写好。这就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为了考察教学改革的效果,切实找到学生真心喜欢的教学方法,在期末考试时我们出了一道开放性题目:结合本学期的学习,谈谈你对学习本门课程的收获与感想。学生们认为通过这些活动,他们收获的不仅是知识的填补,更是能力的提升与品格的塑造。好多同学谈了《我的大学》短片制播的收获,出乎我们的想象。他们谈到了初到大学第一次活动的意义:收获了友情;学会了合作;学会了制作视频和创意设计;提高了摄影技术和审美情趣;用心去思考该如何度过大学生活;树立理想目标与追求等;他们为小组制作的视频感到自豪,并很高兴能上台演示他们的活动成果,纷纷表示这些是值得他们用一生去珍藏和回忆的。通过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提升了他们的认识,增强了他们的能力。同时也因为这样一种他们完全没有想到的思政课教学形式让他们改变了对思政课原有的认识,反而喜欢上了这门课。通过“中华情,中国梦”朗诵比赛,学生们普遍认为这次朗诵让他们对祖国的热爱与感激更加深厚,感觉到到了团结的力量,感到了中国精神的源远流长和一个爱国者的忠诚。通过这次活动,锻炼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通过小组评价、组间互评、教师评价,学生的审美和评价水平也得到了提高。
  二是案例教学法。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增强趣味性和互动性,几乎每一节课,都会用多媒体放一个视频短片案例,或讲一个小故事,或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让学生去思考讨论感悟。课堂成了学生锻炼和展示自我的舞台,成了思想和观点交流碰撞的场所,智慧的火花在思修课堂悄然绽放,对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法治观教育,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不断增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素养不断提升。这次期末开卷考试,几乎所有的学生谈到了视频(下转第97页)(上接第91页)案例如《带刀的大学生》(来自《今日说法》)等对他们的影响。学完人生观问题科学对待人生环境时,我播放了这个视频,让学生谈谈对这个案例中发生的人和事的看法和启示,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然后整理意见代表发言,不同意见可以再辩论,教师适时进行点评,最后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会沟通交流处理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性,认识做人做事的道德和法律规范,学会担当责任和处理问题。
  教学方法的不断改革,必须配套完善考核评价。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和素质养成的教学改革,要淡化对需要识记的知识点的考核,加在日常学习中的实际学习状况和学习效果的考核比重。②在考核评价上我们实行了这样的改革。学生最终成绩由三部分组成:小组实践活动手册得分30分,平时课堂表现30分,期末开卷考试40分。每一项实践活动手册的分数都由三部分组成:小组评价、小组互评、教师评价。平时课堂表现主要依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次数与水平以及对班级教学工作所做的服务等。开卷考试安排在最后一次课上,时间90分钟,可以带笔记和课本。这种考核评价的优势在于“既能准确反映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能准确反映学生践行所学理论的实际程度,使考核的结果科学而全面,能真正体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知行合一的特点。”③
  注释
  ① 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的通知[S].教社科[2015]2号.
  ② 魏启晋.基于“能力本位”的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初探[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15卷第5期:94.
  ③ 储水江,杨婉玲,赵璇,徐旭等.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M].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3:19.
其他文献
摘 要 专业课程教学的内容、特色和组织实施是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文章分析了农业高等院校在会计学专业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会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目标,并从课程结构和内容、实践教学、教学手段以及与大农学科协同发展等方面提出了课程改革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 高等农业院校 会计学专业 课程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
期刊
摘 要 “林黛玉”与“简·爱”是世界文学史上著名的女性形象,她们所处的环境不同,却有着相似的命运,表现出了同样强烈的叛逆精神。本文通过对比两个叛逆女性形象,在中西文化差异的背景下,从叛逆经历的原因、过程及结局等角度进行探索,透过叛逆的表象来追溯中西文化在传统观念、文化表达及价值取向方面的差异,为当代青年人(尤其女性)正确理解中西文化差异、做出正确文化选择提供参考。  关键词 文学作品 叛逆女性 林
期刊
摘 要 以41位小学生为研究被试,采用实验法、课堂观察法、数理统计法等,对“生活化情景教学”提高小学生语文课堂参与程度的效果进行教学实验,结果显示:采用“生活化情景教学”进行实验教学后,课堂中的学生参与程度较实验前有较大的提高(P<0.05)。认为“生活化情景教学”有助于提高小学生语文课堂的参与程度。  关键词 “生活化情景教学” 小学生 课堂参与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DO
期刊
摘 要 自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不仅改变了传统的传播方式,进而引发媒体形式和内容的革命。新媒体时代的微写作呈现出写作行为自主性、传播方式便捷性、互动交流即时性、网络语言失范化等特征。为此,高校写作课程教学应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积极引入微写作教学,培育学生微写作习惯,开展微写作训练,规范微写作行为,不断提升学生的微写作技能和水平。  关键词 新媒体时代 微写作 特征 对策  中图分
期刊
摘 要 目前建筑学专业市场严重紧缩,就业前景不容乐观,学生所处的培养环境及不同的学习方法而获得的技能与未来的就业情况息息相关。本文立足于西南民族大学,采用实践调查的方法,从学生的角度对民族院校建筑学专业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索,并根据笔者作为学生切身的体会从而提出改善的策略,为建筑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 民族院校 建筑学 学习现状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 要 在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的今天,作为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部分之一的高等教育不断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重视。鉴于法国是高等教育比较发达和成熟的国家,立足于我国在教育方面的国情,积极吸收和借鉴其管理方法和管理体制,无疑会对我国高等教育快速、稳健的发展起着积极作用。文章从认知的角度分析了法国高等教育的主要特色和优势,以及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启示。  关键词 法国 高等教育体制 特色 启示  中图分类
期刊
摘 要 论文以湖北民族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系为例,通过问卷调查获取公共管理类专业本科生的专业认知情况,发现公共管理类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感低,这与社会环境、学校专业教育等都密不可分,据此探讨提升学生专业认同感的方法,试图使学生对专业的认识更清晰、定位更准确,为公共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 公共管理类专业 专业认同感 专业认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
期刊
摘 要 鉴于西藏多民族聚居、多种宗教并存、有较多信教群众等实际情况,在西部大开发的过程中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梳理西藏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研究现状,梳理西藏对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在制度建立、政策引导、资金支持等方面的工作实施情况,对比分析西藏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研究所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难,提出改进建议,希望有助于提高西藏民族团结教育的实效性并建立长效机制,促进西藏社会的稳定、和谐
期刊
摘 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民办高校的价值进一步显现,但是,它与公立院校存在的差距极大地影响了其教师的职业认同感。本研究以金华地区为例,分析其原因并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 民办高校 职业认同感 金华地区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6.04.032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
期刊
摘 要 在高校入伍学生人数持续增加背景下,北京工商大学以征兵工作为切入点,深入挖掘该项工作中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探索构建了以学校党委为中心、武装部为中枢、学生国防社团为骨干、校内日常国防教育和征兵宣传以及部队教育为平台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并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关键词 大学生征兵 思想政治教育 途径探索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