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查有梁在《教育建模》艺术中说:“模式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操作与科学思维的方法”,它是“处于时间和理论之间的中介方法”。从古来“教学有法,教务定法”,因此,我认为可以理解为“教学有模,教无定模”。在音乐课程改革的大形势下,“有效教学、和谐课堂”这个模式给我们在一线的音乐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课堂要活力四射,魅力无限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要有独特新颖的导入;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最重要的还是要从学生的兴趣入手,想学生所想,备学生所思,新型别致的拓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行,要当学生的朋友,让学生喜欢你,才会喜欢音乐课。对于这些问题,说则容易,做则难。对于怎样在教学课堂上进行具体实施这个“有效教学、和谐课堂”的模式?笔者通过自己15年的教学实践,对此问题有以下几点的认识:
营造“有效教学、和谐课堂”模式的教学特点:
一、要认真倾听学生对作品的初步认识,了解学生们初步的感受、分析和理解
师生关系要和谐还要在课堂上学会倾听学生的声音。《倾听着的教育——论教师对学生的倾听》一文的作者这样写道:?“这样的倾听就是真正的倾听,它有效地改变教师的倾听方式,使他们从外在的听到内在的听,从抽象的听到具体的听,从观念的听到体验的听,作为一个真正的倾听着的教师,必定是这样的:他怀着深深的谦虚和忍耐,以一颗充满柔情的爱心,张开他的耳朵,满怀信心和期待地迎接那些稚嫩的生命之音。这样的倾听由于植根于生命的大地,根深蒂固,顺风摇摆,时常静默沉寂,但又潜藏着创造的活力,它的全部目的无非在于:为了在空中绽放花朵,凝结果实。”
二、要创设融洽的师生关系
当学生满足了师生间的平等、互尊、合作的需要,学生才会因此发展了自尊、自重。当学生的情感需要得到满足,在和谐的学习环境里,感到自身的价值、人格得到尊重、承认,才会轻松地、愉快地投入学习。因此,现代课堂教学应确立师生平等的教学观念,构建平等对话的教学平台,将师生关系\"理解为愉快的合作,让师生在率真、坦诚、互尊的环境里一起学习,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三、教师要处理好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学习气氛
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不是靠几个好学生的呼应,更不是靠教师在讲台上的精彩表演,而是靠全体学生的共同参与。
随着新课标实施以来,有不少教学的误区始终困扰着我们,课堂上,老师用最少的时间,讲授了许多知识,并且又不会批评学生,难道这样的课堂是我们追求的“有效教学、和谐课堂”吗?
我认为,这种教学方法是不正确的。我们的音乐课要多一些情趣,少一些枯燥,体现音乐课堂的快乐之美。如果用最少的时间讲了许多知识,会造成学生的畏难情绪,会与快乐学习的参与理念相违背。而且,在课堂内不批评学生,也不一定是我们追求的有效教学、和谐课堂。音乐是一种直接经验,具有不稳定性和不可指向性的特点,音乐音响的直接性与音乐音响的非概念性特征决定了音乐教师在音乐课堂不能多讲。因此,引导学生直接面对音乐、直接与音乐交流,不用太多的讲解代替学生对音乐的聆听,不以教师的理解代替学生的感受,是我们音乐教学的基本特点。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我们应该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唤起学生的自信,激发学生进一步参与的热情,促进学生的发展。而且,恰当的课堂教学评价还能使学生获得各种情感体验,树立自信心、培养合作与协调的意识以及对音乐及相关文化的理解、发展表现力和创造。只有通过良好的教学评价,才能真正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音乐课堂。
四、通过各种有效的学习方式进行审美渗透
我们要创设“有效教学、和谐课堂”,教师可以通过演唱、模仿等各种教学手段,化理为情、融情入理,用真情实感感染学生使其进入特定的艺术情境,达到以情激情、以情育情的目的,使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音乐。多一些情趣,少一些枯燥,体现音乐课堂的快乐之美。多一些表演,少一些理论,体现音乐课堂的自然美,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从“情”入手,情境结合,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通过深刻的情感体验培养他们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表现能力及激活我们的音乐课堂,让学生真正喜欢音乐课,从而得到美的享受。
在课堂上,教师要通过多种教学形式让学生学会合作。合作学习既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的观念,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与竞争能力;合作学习还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感受到在团队和集体学习中的快乐,分享快乐。
五、结合自己学校的办学模式和学生特点开展“音乐小舞台”,进行有个性化展示的因材施教
我校是外国语实验学校,是以“学生主动学习”为学校的办学理念。学校不仅开展了很多文艺活动来提升学校师生的对外交流能力,还在音乐课程中开设了课堂器乐——竖笛学习,组织学生在参与各项艺术类比赛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学习音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初中的学生处于变声期,我就结合这种特殊情况,开展课堂器乐的学习,引导学生用竖笛学习的形式,大量地接触经典的、有代表性的世界名曲和通俗音乐,如:《桑塔露琪亚》、《罗密欧与朱丽叶》、《思乡曲》、《那双看不见的手》、《千与千寻》等等乐曲,并且创设“才艺表演”的音乐课堂小舞台,让他们尽情地展露自己的音乐才能,我惊喜地发现,表演过程非常热烈,在他们自发的主持下,整个课堂充满了欢乐和掌声,除了部分艺术特长学生有器乐独奏表演之外,大部分同学都通过竖笛演奏找到了学习音乐的自信心和積极性,看到他们像模像样的主持,还有学生们的即兴表演等等,令人忍禁不禁,他们的学习兴趣也在这些表演活动中被真正激发出来了,这些音乐活动的参与和积累,不单让学生变得喜欢上音乐课,而且,提高了对外交流的艺术潜能,锻炼了他们的表演胆量,使学生在接待外宾和参与交流活动时变得更加落落大方了。
六、开放性的教学
采用开放性的教学模式是教法改革的必然趋势。它不局限于唯一的教科书,而是在教学总目标的框架下,进行知识的拓展,利用现代网络了解各类音乐文化和视频资料的直观学习,通过自学和课堂互动的交流性学习,释放学生的音乐潜能。
我们经常在课中利用网络上搜索的音乐资料,结合书本内容进行拓展思维的学习,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反馈。如:戏剧学习中,我们把相关的现代戏剧歌曲——谭晶演唱的《粉墨春秋》作为导入环节,通过对比不同版本的《唱脸谱》,让学生选取最喜欢的音乐版本进行模仿学习,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七、民主化管理,教师给学生树立“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的信念和评价原则
课堂教学民主化时间里开放式教学模式的前提。为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创设了良好的人文环境。开展民主化管理,不仅能够维护学生学习音乐的权利,尊重学生的学习意愿,而且能够创设良好的音乐学习环境,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并从中发现学生学习音乐能力的“闪光点”。正确认识师生间的主导与主体的关系,也是民主教学的关键。
现在的中学生基本是开放型的,他们思维活跃、精力充沛、乐于接受各种各样的信息,好动、好奇、好参与是他们的特点;渴望认同,渴望受注目、受重视也是他们的共性。应树立“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的信念。我们老师应该为他们创造条件,让他们在平时的“音乐小舞台”表演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组织能力和表演水平,让他们的音乐潜能得到充分的展示和交流,树立学习音乐的信心,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的发展,对学生实现全方位的音乐评价。
综合以上所述,我认为:“有效教学、和谐课堂”模式的教学特点就是:引导学生直接面对音乐,直接与音乐交流,不用太多的讲解代替学生对音乐的聆听,注重课堂上的音乐实践和律动参与,并且,多为学生创设音乐小舞台展示活动,让学生的才艺得以尽情地展示,由此获得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优点是能够从融洽的教学课堂中,挖掘学生的音乐潜力和表演才能,提高他们的音乐表演欲望,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音乐审美活动能力,学会感知、学会理解、学会表现、学会创造。为他们创设更好的教学环境,培养他们成为更全面的新人。
参考文献:
[1]《音乐教育展望》
[2]《新课标解读》
营造“有效教学、和谐课堂”模式的教学特点:
一、要认真倾听学生对作品的初步认识,了解学生们初步的感受、分析和理解
师生关系要和谐还要在课堂上学会倾听学生的声音。《倾听着的教育——论教师对学生的倾听》一文的作者这样写道:?“这样的倾听就是真正的倾听,它有效地改变教师的倾听方式,使他们从外在的听到内在的听,从抽象的听到具体的听,从观念的听到体验的听,作为一个真正的倾听着的教师,必定是这样的:他怀着深深的谦虚和忍耐,以一颗充满柔情的爱心,张开他的耳朵,满怀信心和期待地迎接那些稚嫩的生命之音。这样的倾听由于植根于生命的大地,根深蒂固,顺风摇摆,时常静默沉寂,但又潜藏着创造的活力,它的全部目的无非在于:为了在空中绽放花朵,凝结果实。”
二、要创设融洽的师生关系
当学生满足了师生间的平等、互尊、合作的需要,学生才会因此发展了自尊、自重。当学生的情感需要得到满足,在和谐的学习环境里,感到自身的价值、人格得到尊重、承认,才会轻松地、愉快地投入学习。因此,现代课堂教学应确立师生平等的教学观念,构建平等对话的教学平台,将师生关系\"理解为愉快的合作,让师生在率真、坦诚、互尊的环境里一起学习,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三、教师要处理好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学习气氛
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不是靠几个好学生的呼应,更不是靠教师在讲台上的精彩表演,而是靠全体学生的共同参与。
随着新课标实施以来,有不少教学的误区始终困扰着我们,课堂上,老师用最少的时间,讲授了许多知识,并且又不会批评学生,难道这样的课堂是我们追求的“有效教学、和谐课堂”吗?
我认为,这种教学方法是不正确的。我们的音乐课要多一些情趣,少一些枯燥,体现音乐课堂的快乐之美。如果用最少的时间讲了许多知识,会造成学生的畏难情绪,会与快乐学习的参与理念相违背。而且,在课堂内不批评学生,也不一定是我们追求的有效教学、和谐课堂。音乐是一种直接经验,具有不稳定性和不可指向性的特点,音乐音响的直接性与音乐音响的非概念性特征决定了音乐教师在音乐课堂不能多讲。因此,引导学生直接面对音乐、直接与音乐交流,不用太多的讲解代替学生对音乐的聆听,不以教师的理解代替学生的感受,是我们音乐教学的基本特点。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我们应该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唤起学生的自信,激发学生进一步参与的热情,促进学生的发展。而且,恰当的课堂教学评价还能使学生获得各种情感体验,树立自信心、培养合作与协调的意识以及对音乐及相关文化的理解、发展表现力和创造。只有通过良好的教学评价,才能真正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音乐课堂。
四、通过各种有效的学习方式进行审美渗透
我们要创设“有效教学、和谐课堂”,教师可以通过演唱、模仿等各种教学手段,化理为情、融情入理,用真情实感感染学生使其进入特定的艺术情境,达到以情激情、以情育情的目的,使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音乐。多一些情趣,少一些枯燥,体现音乐课堂的快乐之美。多一些表演,少一些理论,体现音乐课堂的自然美,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从“情”入手,情境结合,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通过深刻的情感体验培养他们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表现能力及激活我们的音乐课堂,让学生真正喜欢音乐课,从而得到美的享受。
在课堂上,教师要通过多种教学形式让学生学会合作。合作学习既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的观念,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与竞争能力;合作学习还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感受到在团队和集体学习中的快乐,分享快乐。
五、结合自己学校的办学模式和学生特点开展“音乐小舞台”,进行有个性化展示的因材施教
我校是外国语实验学校,是以“学生主动学习”为学校的办学理念。学校不仅开展了很多文艺活动来提升学校师生的对外交流能力,还在音乐课程中开设了课堂器乐——竖笛学习,组织学生在参与各项艺术类比赛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学习音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初中的学生处于变声期,我就结合这种特殊情况,开展课堂器乐的学习,引导学生用竖笛学习的形式,大量地接触经典的、有代表性的世界名曲和通俗音乐,如:《桑塔露琪亚》、《罗密欧与朱丽叶》、《思乡曲》、《那双看不见的手》、《千与千寻》等等乐曲,并且创设“才艺表演”的音乐课堂小舞台,让他们尽情地展露自己的音乐才能,我惊喜地发现,表演过程非常热烈,在他们自发的主持下,整个课堂充满了欢乐和掌声,除了部分艺术特长学生有器乐独奏表演之外,大部分同学都通过竖笛演奏找到了学习音乐的自信心和積极性,看到他们像模像样的主持,还有学生们的即兴表演等等,令人忍禁不禁,他们的学习兴趣也在这些表演活动中被真正激发出来了,这些音乐活动的参与和积累,不单让学生变得喜欢上音乐课,而且,提高了对外交流的艺术潜能,锻炼了他们的表演胆量,使学生在接待外宾和参与交流活动时变得更加落落大方了。
六、开放性的教学
采用开放性的教学模式是教法改革的必然趋势。它不局限于唯一的教科书,而是在教学总目标的框架下,进行知识的拓展,利用现代网络了解各类音乐文化和视频资料的直观学习,通过自学和课堂互动的交流性学习,释放学生的音乐潜能。
我们经常在课中利用网络上搜索的音乐资料,结合书本内容进行拓展思维的学习,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反馈。如:戏剧学习中,我们把相关的现代戏剧歌曲——谭晶演唱的《粉墨春秋》作为导入环节,通过对比不同版本的《唱脸谱》,让学生选取最喜欢的音乐版本进行模仿学习,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七、民主化管理,教师给学生树立“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的信念和评价原则
课堂教学民主化时间里开放式教学模式的前提。为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创设了良好的人文环境。开展民主化管理,不仅能够维护学生学习音乐的权利,尊重学生的学习意愿,而且能够创设良好的音乐学习环境,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并从中发现学生学习音乐能力的“闪光点”。正确认识师生间的主导与主体的关系,也是民主教学的关键。
现在的中学生基本是开放型的,他们思维活跃、精力充沛、乐于接受各种各样的信息,好动、好奇、好参与是他们的特点;渴望认同,渴望受注目、受重视也是他们的共性。应树立“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的信念。我们老师应该为他们创造条件,让他们在平时的“音乐小舞台”表演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组织能力和表演水平,让他们的音乐潜能得到充分的展示和交流,树立学习音乐的信心,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的发展,对学生实现全方位的音乐评价。
综合以上所述,我认为:“有效教学、和谐课堂”模式的教学特点就是:引导学生直接面对音乐,直接与音乐交流,不用太多的讲解代替学生对音乐的聆听,注重课堂上的音乐实践和律动参与,并且,多为学生创设音乐小舞台展示活动,让学生的才艺得以尽情地展示,由此获得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优点是能够从融洽的教学课堂中,挖掘学生的音乐潜力和表演才能,提高他们的音乐表演欲望,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音乐审美活动能力,学会感知、学会理解、学会表现、学会创造。为他们创设更好的教学环境,培养他们成为更全面的新人。
参考文献:
[1]《音乐教育展望》
[2]《新课标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