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杂院 浓浓邻里情

来源 :新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omeizi2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今年78岁,是土生土长的老北京,这輩子住的时间最长的就是胡同里的平房大杂院。您要问我,几十年中最深刻的记忆和感触是什么,那就是大杂院的邻里情。
  出出进进一家人
  上世纪60年代,我一家三口住在东城区治国胡同,院儿里的街坊十多家,融洽得就像一大家人。我家是双职工,晚上下班回来蜂窝煤炉子火灭了,需要烧一块炭引火,隔壁崔大婶会把自家火炉上的饭锅端下来先给我烧。炒菜的时候,缺个葱姜蒜、鸡蛋什么的,打声招呼就去他们家小厨房自己拿。院里的街坊们干什么工作的都有,但互相信任,白天屋门可以不上锁,夜里睡觉可以不插门。你上班了,邮局送来了包裹、信件、电报,院里的大爷大妈们抢着给你代收,碰上刮风下雨的日子,你晾在院里的衣服被单,早就有人给你收起来了。
  有一次,我十几年前上初中时的一个同学从沈阳来北京出差,顺便来家里看我,恰好我不在家,那会儿没有手机,一时也联系不上,院里的大叔大婶们把来人请到屋里,沏茶倒水热情接待,把来人姓字名谁,来北京临时住在哪儿,还要待几天才回去问了一个底儿掉,晚上我回来后,给我交代得一清二楚。后来,那个同学对我说,有这样的好街坊,是你的福分啊!
  张嘴闭嘴都是您
  平时,街坊们之间那个客气劲儿就别提了。不管你是什么职业,都尊称师傅,开出租的是师傅,售货员是师傅,练摊儿的也是师傅,互相间说话都是您字当头,“您吃了?您出门儿啊?”听着就那么热乎,亲近,舒坦。要是向人家借点东西,求对方帮点忙,或问点什么事儿,那必定是“劳驾”、“麻烦您了”不离嘴。
  遇上过年过节,谁家亲戚送来土特产,谁家做了什么好吃的,保准儿先端上一盘儿请你尝尝鲜儿,你要是道谢,得到的回答准是“咱们谁跟谁呀!甭客气!”赶上哪家办喜事,院里的人纷纷出工出力,借家具腾房子,招待宾客,就像自己家的事一样跟着忙活。
  邻居们来自四面八方,什么脾气秉性的人都有,为人处事、行动做派也各有特点。但有一条共同的,就是多少都有点北京人豁达、仗义、爱管闲事、为朋友“两肋插刀”的天性。我在菜市口住的时候,西屋一个发小想做点小买卖,但手头有点紧,便跟街坊一个爷们想借俩钱儿,那爷们听了二话不说,愣把自己孩子的学杂费拿出来让发小先去使。根本不提什么时候还钱,也不说打个借条。您说,那会儿邻居之间的诚信,有多“铁”!
  当然,个别“爱谁谁,混不吝”的主儿也不是没有,但很少。我曾遇上两家街坊,因为孩子之间一点小事打起架来,其中一位家长比较通情达理,既不“护犊子”,也不得理不饶人。而另一位矫情不讲理,不但不认错,还有点穷“横”劲儿。街坊们看不过去,纷纷出来打抱不平,指责他“没理没面儿”、“不懂规矩”,“给咱大院跌份儿”,在众人一片谴责声中,失礼的那家人臊不搭眼地偃旗息鼓,不久就从大院搬走了。
  清清白白君子交
  那时的大杂院,一个院子不管多少户,水和电只有一个总表,每月的水电费用由各户分摊。铁定规矩是,水按“人头儿”,电按“灯头儿”(瓦数),住户们轮流负责统计、算账,收钱、往银行缴。大院里一二十户,你在他不在的,这一串事弄下来也挺麻烦的。但我住了几十年大杂院,感触最深的就是人们那种自觉和自律,不管轮到谁家,都是乐此不疲,绝不推诿。那时候,水电费并不贵,但人们都特别实诚,家里的人口增减或是用电有什么变化,都会主动声明。而负责收费的更是“丁是丁,卯是卯”,每次完成任务,把清清楚楚的账本和缴费后剩余的零钱,都一五一十地交给下一家,遇有钢镚儿时还用纸包好,生怕丢了,那种责任心和认真劲儿,恐怕现在的人们都难以理解。
  大杂院另外一件公共的事就是上厕所。过去人们把厕所叫“茅房”,公共厕所叫“官茅房”。那年月,院里的简易厕所或胡同里的公厕,设施都很简陋,卫生条件也差。一大早前来解手儿的川流不息,“茅房”又是那个年代大杂院人们的“交际场所”。老少爷们见了面,打个招呼,聊上几句,兴许就能带来一天的好心情。哥几个抽着烟,侃侃而谈,什么家庭琐事、社会奇闻、国家大事,山南海北的一通神侃,也是胡同里的一大特色。
  时光流转,我搬进了楼房,邻里关系可就大不一样了。住在一个楼门里的街坊,竟然不知道对方姓什么,有的甚至见面都不打一声招呼。送快递的把楼门敲得山响,也不见邻居有人出来搭句腔儿。各家装的防盗门、猫眼儿,本意是防盗,可也把邻里之间的人情往来给“防”住了。
  每聊起这些,自然就会想起当年的那些岁月。现在居住条件比过去强多了,生活越过越好了,就更加怀念大杂院的邻里情,那是一种温暖、真挚、敞亮的人间真情。
  (责编:辛娅)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古村落、古民居数量锐减,保护形势极其严峻。四川人李晓春目睹一栋栋老宅小时的背影,痛心不已,他决定倾其所有,为这些被世人“抛弃”的老宅安一个适宜它们“安居”的新家……  老宅,是心中的念想  45岁的李晓春出生在四川省阆中南津关古镇的一栋四合院里。在李晓春的心中,老宅就是他的根,这里寄存了他所有美好的童年记忆。  成年后,李晓春成为一名导游。李晓春发现不管是白发苍苍的老者
期刊
1.要遵守交通規则,不要逆行。  2.避免背部和肩部拱起,不要塌腰。  3.每次骑车持续时间要适当,一般中速骑行30~60分钟即可。  4.车子一定要与老年人高矮相适应,不要勉强改变身体的姿势来适应车辆。  5.骑车时上体应稍前倾,但不宜过分低头。腰部稍弯曲,两肩放松,两臂伸直。  6.在蹬车时,上体不要左右摇摆,否则容易引起驼背、脊柱前凸或侧弯畸形。  7.选择人少的地方骑行,因为老年人的灵敏能
期刊
尿常规是最常规的体检项目之一,能否正确留取尿常规标本是尿常规检查结果是否准确的关键, 但是很多人并不知道。  留取晨尿。尿常规检查一般留取晨尿检测最为适宜。晨尿是指早晨起床时第1次小便,尿中的有形成分要比白天稀释的尿液多,比较容易发现尿液的异常,也可避免饮食、运动等因素的影响。  标本不新鲜。晨尿标本要求是新鲜的尿液。留之前清洗尿道口、留中段尿(弃去前面那段,留中间的)都是为了让标本尽量不受尿道分
期刊
5月14日,英国一位名叫凡尔登·海斯的101岁老人在自己曾孙的陪伴下,乘坐飞机飞到一万五千英尺,约合4500米的高空,成功体验了一把高空跳伞,凡尔登·海斯也因此成为了全世界最年长的跳伞者。据报道,海斯是一名经历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英国老兵,他90歲时迷上高空跳伞,去年曾以这项刺激的运动庆祝自己百岁生日,吸引不少媒体关注。
期刊
可燃冰是种高效清洁,储量巨大的新能源。因绝大部分埋藏于海底,开采难度巨大。5月18日國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在南海宣布可燃冰试开采成功,标志着我国成为全球第一个实现了在海域可燃冰试开采中获得连续稳定产气的国家。
期刊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煤炭间接液化的技术攻关研究。经过20多年的技术攻关,该所李永旺研发团队开发形成了完整的新一代高温浆态床煤制油的成套工艺技术,建设世界上单套规模最大的年产400万吨的煤制油商业装置,并于去年底试车成功,生产出了高品质的柴油、石脑油、蜡等产品,一举使我国进入少数掌握煤制油工業化技术的国家行列。据悉,目前正在实施该技术的煤制油项目油品总规模已达到1350
期刊
5月5日,当国产大飞机C919从上海浦东机场冲入云霄、翱翔天空,现场一片欢腾。C919是我国首架按照国际标准研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客機,基本型全经济级布局为168座,混合级布局为158座,标准设计航程为4075~5555公里,属于大客中的入门级机型。与其齐名的国产三大飞机之一的大型灭火/水上救援水陆两栖飞机AG600,今年年中也有望首飞。
期刊
美国109岁的老太露丝·班克罗夫特拥有一座多肉植物博物馆。露丝喜欢园艺,其中最喜欢长相奇特的多肉植物。40年间她起早贪黑,坚持种植多肉植物。在她70岁的时候,她想要打造属于自己的一个多肉博物馆。但建起一个多肉博物馆谈何容易,一次寒流让她养的植物大批冻死。但她并没有放弃,而是设计出一种防冻罩。她的多肉植物博物馆成为了第一个被美国园林保护组织赞助和保护的私家花园。很多植物学家、园艺爱好者、艺术家等慕名
期刊
支持单位: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  中华文化促进会中华老干部志愿者工作委员会  主办单位:  光明日报报业集团《新天地》杂志社  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集团公司  联合主办:  新华网络电视  协办单位:  优护万家(北京)养老服务有限公司  一、活动宗旨  以养老护理员为特定对象,通过推举养老机构中,离老年人最近、与老年人最亲的养老护理员,生动展示广大养老护理员的亲切细心的照护工作、温柔娴熟的护理
期刊
“养老”是每年两会都会出现的高频词,各省份两会有哪些亮点?  京沪:构建为老服务网络  养老服务,是近两年北京市民“获得感”最强烈的领域之一,因此,今年两会上关注养老已不像关注交通、雾霾、大城市病一样迫切。北京市民政局、规划委2015年12月明确提出养老发展目标,将有96%的老年人通过社区和居家方式,获取养老服务保障。  北京市政协杨立萍委员建议,相关部门需以群众呼声和社会需求为出发点,为老人,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