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音乐家

来源 :音乐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g8586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冼星海的先辈是水上居民。到了祖父一代,才移居到澳门,但是一家人还是靠父亲以水手为业谋生。
  勤劳、朴实而又贫困的母亲在怀着冼星海的时候,常常在梦中梦见丈夫摇着橹,她怀抱着孩子坐在船上,海风轻柔地吹,满天星光闪烁,船儿晃晃悠悠,远处一颗闪亮的流星划破长空飞进海面……
  梦醒了,她将这个美丽的故事告诉了丈夫。“孩子生下来就叫‘星海’吧!丈夫如是说。
  不曾想到,未等星海落地,坎坷一生的父亲就倒下了。后来,母子俩漂泊到了新加坡,母亲给一家侨商做佣工,冼星海到岭南大学新加坡分校附属小学读书。
  小学毕业后,母亲为了儿子的前途,加上对祖国的思念 ,带着儿子返归祖国。


  回到国内,冼星海得以进入岭南大学基督教青年会所办的义学。入学后不久,他参加了学校的一个管乐队,并成为骨干分子。
  为了减轻母亲的负担,冼星海常在学校找一些临时工做。一天,他正在食堂值班,大学部一位教授走过来轻拍他的肩膀说:“小兄弟,你愿意做一个南国箫手吗?”冼星海非常激动地点了点头。
  从此,冼星海成了教授家里的常客。从这里,他接触到了西方经典音乐的奇异世界,也在教授指导下,学习了大量音乐理论知识。
  读完义学,星海终于如愿升入岭南大学附中。1924年,中学毕业后的星海,一面在岭南大学选修一些课程,同时又担任附中的音乐教员。
  当时,冼星海对管乐方面已有了相当的声誉,教授预言的“南国箫手”已经成才。
  19 2 9年秋,冼星海决定到异域求学。他告别了母亲,先转道新加坡,然后靠在海轮上做苦工来到巴黎。
  在巴黎的几年里,冼星海跟著名的音乐大师系统学习了作曲和指挥。
  1935年8月,冼星海回到上海。
  他一边教学生挣钱赡养母亲,一边通过南国社的老朋友,参加了当时进步文化界的许多活动,结识了吕骥、任光、贺绿汀、张曙等大批音乐界人士。
  不久,冼星海参加了上海救亡演剧二队,到内地从事抗日救亡宣传。到达武汉后,冼星海和洪深参加了郭沫若领导的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担任第六处第二科(音乐)科长。
  在此期间,冼星海和经济学家钱亦石的女儿钱韵玲结为伴侣。
  1938年8月,冼星海收到延安鲁迅艺术学院请他担任音乐系主任的聘书。
  9月,冼星海和夫人同赴延安。
  冼星海拙于言辞,表面看起来近乎木讷,其实他内心热情似火,他性格异常倔犟,敢说敢做,爱憎分明,没有为人处世的圆滑。
  在武汉时,他常为一些小事向好友张曙大发脾气,常常争得面红耳赤,非得由别人劝说才罢休。
  投入到延安的新生活,冼星海的脾气并未改变,他同夫人住在鲁艺宿舍的一间窑洞里。有二次,音乐系开晚会,他的小提琴独奏节目被安排在一个他平素看不上眼的提琴教授后面,他认为这是排节目的人串通那位教授有意侮辱他。到他演奏时,他气恼地一连拉断几根正弦,借口没有弦不能拉,后来换了一把琴,才好歹把节目演下去。
  有时,他无处发泄心中怒气,就将从隔壁教授家飞过来的小鸡打得满屋乱飞乱叫。
  冼星海曾负气地对人说道:“保证我吃鸡,否则一行也写不出。”他常对朋友说:“XXX是乐阀,不可与谋;XXX是乐官,他行他的好了;XXX是音乐狐狸,口是心非,不好应付。”
  冼星海除了音乐外,几乎没有其他爱好。他从不进舞场,也不好烟酒。在谱曲写作时,他一边写,一边要夫人煮“咖啡”(所谓“咖啡”是炒黄豆辗成的粉)、烧山药、不断地递白糖。
  在延安,冼星海硕果累累,但他仍不满足。为了吸收苏联在建设民族新音乐方面的丰富经验,为了研究俄罗斯古典音乐,冼星海决定离开延安赴苏联学习。
  1940年5月,冼星海孤身奔赴苏联。苏联音乐界热烈欢迎了他,他将《黄河大合唱》介绍给苏联同行,互相切磋音乐艺术,酝酿和从事新的创作。
  不想,次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了,冼星海决定返回祖国。
  1942年春天,蒙古乌兰巴托华侨组织中国工人俱乐部接待了几个不明身份的中国人,这几人就是冼星海、袁牧之、钟亦赤,他们分别化名为孔宇、丁山、杨晋。俱乐部经过研究,为他们安排了衣食住,当了解到他们的特长和技能后,又安排了工作,冼星海担任了俱乐部音乐组的教员。
  1943年初冬,冼星海突然不辞而别,谁也说不出他去了哪里。


  其实,冼星海在乌兰巴托期间仍然想着返回莫斯科研究俄罗斯音乐,所以独自离开乌兰巴托,重新徒步跋涉回到莫斯科。在艰苦的生活条件下,他创作了两部交响乐、四部组曲、一首狂想曲等,表现祖国人民和苏联人民反法西斯斗争的主题。1945年10月,冼星海因病逝于莫斯科医院,终年只有41岁。
  苏联人民将他安葬在莫斯科近郊的一个公墓里,骨灰盛放在一个灰色大理石小匣里,匣子正中镶着一张他的椭圆形照片,周围环绕着缎制的花束,下面刻着几个金色的俄文字:中国作曲家、爱国主义者、共产党员:黄训(黄训是冼星海在苏联使用的名字)
  1983年,我国政府从苏联接回了冼星海的骨灰,安放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并再度举行了追悼会。
其他文献
2014年德国古典回声奖(ECHO Klassik)当地时间8月26日揭晓,环球音乐多位艺术家获得殊荣,包揽9大奖项。  年度女歌唱家:安娜·奈瑞贝科ANNA NETREBKO《威尔第》Verdi(DG)  年度男歌唱家:贝舍瓦PIOTR BECZALA《弄臣》Rigoletto(DG)  年度指挥家:雅尼克·涅杰-瑟贡YANNICK N·ZET-S·GUIN《斯特拉文斯基-斯托科夫斯基》Stra
期刊
8月6日,由文化部和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32届中国·哈尔滨之夏音乐会隆重启幕。本届音乐会形式多样、精彩纷呈,吸引了14个国家的音乐名家齐聚冰城。应组委会邀请,沈阳音乐学院八音组合于8月9日晚在哈尔滨市青年宫剧场成功举办“乐动滨城”专场音乐会。民乐系主任刘刚教授带领26名师生赴哈演出,副主任赵夺良教授、于海英教授随行。  本场音乐会在青年教师王云飞改编的民族室内乐《月牙五更》的细腻柔美音乐声
期刊
作于战争年代的《第七交响曲“列宁格勒”》成就了肖斯塔科维奇。这种成就一方面在于那部作品契合了那个特别的时代,反映了苏联人民英勇的反抗精神,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在作品中,肖斯塔科维奇用音符勾勒出一种强有力的诅咒鬼神般的强力意志,以一种纯粹的交响形式产生令所有人难以置信的精神力量。自此,肖斯塔科维奇成了苏联音乐最核心的代表人物,他的名字可以同斯特拉文斯基、巴托克、勋伯格、兴德米特等大师们并驾齐驱,而此时的
期刊
阮是“阮咸”、“阮咸琵琶”的简称。属弹拨乐器,古琵琶的一种。现在使用的改良阮分为四种:低阮、大阮、中阮、小阮。三弦或四弦,有品,按十二平均律装置。定弦为:低阮E1A1DG;大阮DAe;中阮dae1;小阮gd1a1。音域可达两组半。中阮为中音乐器,音色恬静、柔和、富有诗意,与秦琴相似,在合奏中常担任演奏旋律或描句,具有动人的效果;担任伴奏时,丰富的节奏变化能突出乐曲的特点,在乐队中采用两个以上中阮分
期刊
在承载着悠久历史文化的盛京城中,有一所满园葱郁、乐音漫天的学府,学府中有一座红顶灰瓦的建筑,建筑内有一位音乐家刘刚,在此教学、授课30余载。如今,从未离开过琵琶演奏事业的他仍然穿梭在课堂和排练室间,为琵琶的教育事业及中国民乐的发展与创新播撒着满腔热血。  很长时间以来,笔者一直在探寻刘刚教授:具有北方男人的豪爽、大气,演奏上却不失细腻情感和表达;从小习琴,并不是科班出身,却有着扎实的功底和专业的演
期刊
如果说音乐艺术与音乐审美对国人整体素质的培养有促进作用的话,那么,儿童音乐艺术的培养和基础音乐教育的发展正是提高国民整体艺术素养的基石。纵观世界音乐教育发展历程,无论是欧美还是日韩,基础音乐教育对于国民整体艺术水平的提升都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笔者有幸受邀参加人大附小沈阳分校校庆十周年校园音乐会,看过之后,十分欣慰,同时也对于当前中国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有颇多的感触与思考,虽然这只是一个点,但是,从这
期刊
大凡去过欧洲的中国人,都会对遍布城市街区随处可见的人物塑像留有深刻的印象。这些出自不同时代、造型各异、百态千姿的塑像多为本民族历史上的名人,既有古代的王公贵族、英雄豪杰,又有近代的名家政要、社会精英。这些历史上的人物形象,与那些表现宗教传说和神话故事的群雕组塑一道,形成了欧洲城市中特有的人文景观,同时也将欧洲大陆各民族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与文化,向人们作出最通俗、最简洁的提示。  布达佩斯正是有着这
期刊
〔摘 要〕歌舞电影《歌声的翅膀》在生产创作的突围,实际上是天山电影制片厂近年来整体创作精神和思路的一次具體体现。回顾近几年的创作,天山厂一直在坚持守正创新,坚持探索主旋律影片的艺术化表达、类型化讲述,走出了新疆电影自己的路。  〔关键词〕歌舞典型;创作感受  2021年4月,巨幕歌舞电影《歌声的翅膀》登陆全国院线。在此之前,影片已于2019年10月28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成功举办全国首映式,并先后获
期刊
内容提要  儿童声乐教育是音乐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对儿童的声乐教学要根据儿童的自身特点和每一个年龄段的儿童心理特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才能更有效地传授知识。本文将从儿童心理素质和情感表达的培养两个方面进行初步探索,以强调在儿童声乐教学中,心理素质和情感表达的培养也是十分重要的,进而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改进和完善。  关键词  儿童声乐教学 心理素质 情感表达  教育的过程就是一个塑造和发展
期刊
1970年,英国著名音乐剧大师安德鲁·劳埃德·韦伯(Andrew Lloyd Webber,1948- )年仅22岁之时,与26岁的词作者蒂姆·莱斯(Tim Rice,1944- )完成了他们的第三部音乐剧作品《耶稣基督超级巨星》(Jesus Christ Superstar,以下简称《巨星》),这是一部以耶稣受难记为题材的摇滚音乐剧。在韦伯的笔下,耶稣受难记虽然在情节事件上遵循了《圣经》的记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