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女流动对农村老龄人口相对贫困的影响

来源 :广东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weix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缓解相对贫困是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经阶段,在绝对贫困已经消除和农村人口流动仍将长期持续的背景下,劳动力流动对农村老龄人口相对贫困的影响值得高度关注.本文利用2014年和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采用面板Logit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双重差分模型,实证分析了子女流动对农村老龄人口相对贫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子女流动显著降低了农村老龄人口陷入相对贫困的风险,外出子女数量越多、越年轻减贫效果越明显;与市内流动相比,省内跨市流动和跨省流动更有助于降低农村老龄人口相对贫困的风险;与2014年相比,2018年子女流动对农村老人相对贫困的影响程度有所下降.
其他文献
特区精神是在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一个心怀人民的政党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创造性地践行辩证唯物主义过程中所形成的,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重要精神里程碑.“特区”是特定的时代背景、社会条件和求变思维等相互作用的实践产物.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为特区精神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敢闯敢试、埋头苦干等特区精神也无不放射出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光芒.弘扬特区精神,就要继续坚持和发展辩证唯物主义,在推进新发展理念的过程中,全面深化改革和开放,创造新的伟大奇迹.
在中国人认识和接受马克思主义初期,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过完全自发的结合,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曾作为理解的前提发挥了重要的中介作用.中国共产党人在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和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领导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践过程中,既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的结合,同时也努力清除马克思主义传播过程中混杂的非自觉的、消极的传统文化因素,从而形成了一个独立于传统文化的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新传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今天,不管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增强“四个自信”,还是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推动中
近十年来,国内学界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研究成果较多,主要围绕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传统、传承创新、实现路径、重大意义和国外研究总结等方面展开.总结学界相关研究的不足,未来应在突破研究视域、凝练研究重心、厘清相关概念和加强比较研究等方面进一步深化研究.
健康的党内政治生活是立党、兴党、强党的重要法宝和恒久之策.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一直重视党内政治生活建设,制定了一系列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政策文本.笔者以1921年至2021年党内出台的212份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规范性政策文件为分析样本,构建了党内政治生活的政策表达理论模型,通过政策文本内容所呈现的“故事线”对党内政治生活政策变迁进行解读,在时间层面上经历了“1921年至1949年(开创探索)”“1949年至1978年(曲折发展)”“1978年至2002年(恢复调整)”“2002年至2012年(系统提升)”“
浙江作为中国革命红船起航地,改革开放先行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萌发地,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如何不辱使命、不负中央,把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好,应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要求,处理好四重关系:正确处理高质量发展做大“蛋糕”同公平分配“蛋糕”的关系;正确处理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正确处理坚持按劳分配同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关系;正确处理满足生活需要与实现全面发展关系.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培育形成的延安精神,其主要内容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延安精神,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和新时代的各个历史时期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新时代,要继承与弘扬延安精神,为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未来社区作为一种新型社区发展模式,其治理不再是政府单向指挥的“独角戏”,而是以多元合作为根本结构和现代信息技术为技术手段的新治理变革.这一新变革有着自身的演进发展逻辑,是国家成长和社会自治发育的必然结果,是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有机统一.它开启了一条经由“生活世界的民主”走向国家民主与社区善治的路径,契合了未来社会发展的社区治理模式新选择,同时它也代表了中国基层社会治理发展的新方向.然而,未来社区的治理显然是超前性的,其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与今日相比,不可同日而语.如何化解合作治理过程中的行动限度,就成为未来社
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的多层次内涵构成其整体结构的科学性.这种科学性既在于其克服黑格尔头脚倒置的历史辩证法,从与世界历史相关的几个不同核心层次上进行了逻辑论证;也在于马克思面向资本社会复合层次,对世界市场、社会政治经济的不同层次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影响进行了科学性的实证分析.从其科学性与革命实践性相结合的整体视野看,隐藏在世界历史思想背后的层次递进的思想,为我们当前正确理解、恰当处理当代全球化进程中的各种现实问题,构建新时代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理论指导与思想启示.
在通往共同富裕的道路上,有效改善相对贫困群体的收入水平至关重要.最低工资政策作为保障低收入群体权益的一项重要规定,能否以及多大程度缓解相对贫困,值得研究.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以及各区县最低工资数据的研究发现:最低工资减贫效应的最终效果取决于工资效应与就业效应二者比较,平均而言,最低工资尽管会导致一定比例的就业损失,但将在更大幅度提升相对贫困家庭收入增长,从而总效应是积极正向的.进一步发现,最低工资减贫效应会因省区市场化水平和劳动保护强度而呈现异质性.研究结论对于当前相对贫困治理以及完善低收入
党内法规的调整范围是党内关系,党内法规不调整党外关系.党内法规的调整范围仅限于党内,但其调整的后果可能间接影响到党外,但这是党内法规适用结果的“外部性”问题.党内法规调整范围的内部性特征不否定党规对全社会的引领作用,并不阻碍党内法规的成熟制度为其他组织、民主党派或国家法律所借鉴、吸收、转化.党内关系经党内法规调整而形成党规关系,党规关系不是一元的、简单的,而是多元的、复杂的.党规关系是由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决定的,并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法治理论等意识形态和政治法律制度的影响和制约.因此,党规关系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