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发行盛夏寒冰

来源 :投资与理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gb567_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审批提速发行遇冷
  
  今年以来,基金的发行速度逐步加快。伴随市场的不断走低,管理层开始放开基金发行审批,成批放行,新基金扎堆发行。统计数据显示,截止五月底,证监会今年以来共批准52只新基金发行,其中股票型20只、混合型10只、债券型21只、保本型1只,批准发行的基金数量远远超过去年同期,2008年一季度新成立的基金数是去年同期的1.8倍多。
  然而,与基金发行审批提速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基金的发行却骤然进入了冰冷期。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基金的平均发行规模整体呈逐步走低的态势,剔除1、2月份各只有一只基金发行外,3月份成立基金7只,募集资金733.49亿元,平均募资额104.78亿元;4月份成立基金8只,募集资金221.85亿元,平均募资额27.73亿元。
  在4月份以前,获批的新基金多来自中小型基金公司,但由于股指不断下跌,基金发行市场日益冷淡。4月份以后,新基金审批悄然转向,大基金公司报批很久的产品陆续被放行。其中,博时、嘉实、南方、华夏和易方达五大基金业巨头均有新基金获批。业内人士曾推测,这五家大型基金公司有相当的市场号召力,监管层或希望这几家公司能带动整个基金发行市场,恢复市场信心。
  五大巨头均亮出王牌,派出明星基金经理担纲新基金。但市场颓势难挡,发行情况并没有发生逆转。嘉实研究精选以18.11亿元的首发规模结束发行,由博时基金股票投资部总经理陈亮担纲的博时特许价值,首发规模仅有4.77亿元。目前,南方优选价值和易方达中小盘仍然在发售中,华夏策略精选则仍然在等待发行时机。
  进入5月夏季,基金成立数量不断增多,募集规模不断走低。仅5月21日至28日,就有多达9只基金成立。整个5月份成立的基金达到13只,新基金数量仅少于2006年11月的15只。但5月份新基金募集资金合计只有110.85亿元,平均每只基金募资额只有8.53亿元。这是自2006年以来,每月平均单只基金募资金额首次低于10亿元。(见图表1:2007-2008年各季度新基金数量与发行规模)
  
  在新成立的基金中,发行情况最好的是交银施罗德增利债券型基金,募集规模达到103.23亿元,这也是截止目前今年唯一突破百亿元的新基金;而首发规模最小的天治创新先锋基金只有2.49亿元,通过延长募集期才勉强达到成立条件,其中公司员工还认购了21.93万元。
  新基金发行难,基金规模严重缩水,首发规模一个比一个低,已经成为2008年基金业不争的事实。(见图表2:2008年新成立基金概览)
  
  
  投资者热情不再
  
  而在此之前,基金发行的火爆历历在目。基金受到普通投资者的热烈追捧,动辄发行过百亿,即使是设计并不完善、投资者颇为陌生的QDII基金,也一样被抢购。2007年10月15日,上投摩根亚太优势基金首日销售超过千亿,不得不提前结束发售。
  时隔半年不到,基金发行市场便呈现出了“冰火两重天”的局面。走进银行大厅,办理业务的人们井然有序地填写着各种单据,没有蜂拥而至的狂热,也没有人云亦云的哄抢,新基金少有人问津。
  在与身边的基民交流中,记者发现很多人对基金已经由期望变为绝望。在今年股市的连续下跌中,原本希望“借基抄底”的基民屡抄屡套。从“两会行情”到“红五月”,在一次次希望破灭的过程中,“伤了心”的基民越来越对基金“麻木不仁”。而今年成立的新基金近期纷纷跌破面值,更令已经十分低落的投资者信心备受打击。
  一位去年买了十几万基金的耿姓大爷说:“有那么多老基金都跌到6、7毛钱了,干嘛要花1块钱买一无所知的新基金呢?!我买的基金亏了30%多,割肉心疼啊,等情况好点了我就赎回。新基金都没人买,我也不想再买了。”
  在普通投资者中,这样的心态不在少数。当别人狂热的时候,自己也排队买基金,而当市场冷清的时候,再也不敢贸然出手。
  心理学家卡伊曼教授说,当一个人得到之后再失去某样东西,体会的痛苦远大于他从未得到。现在被深套的基民正是如此,经历了6000点高峰,体会了赚钱的快乐之后,面对惨重的损失,眼睁睁看着基金净值不断缩水,卖掉心疼,不卖还得继续煎熬。
  亏钱的煎熬,情绪的传染,使得投资者对基金热情不再。
  
  银行渠道门可罗雀
  
  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具有网点众多、客户资源丰富、储蓄资金巨大等特点,一直以来都是开放式基金的主要销售渠道,具有其他基金销售渠道无法比拟的垄断优势。在去年的大牛市中,银行排队买基金曾是一大景观。那时候,为公平起见,按比例配售成为银行销售基金的惯用手法。而如今,排队买基金的情况已经成为昨日记忆,因提交延时导致基金认购失败而与银行人员争吵的场面也再难重现。
  记者随机走访了多家银行,当被问到目前基金的销售情况时,银行工作人员均采取了回避的态度。工商银行的一位客户经理说,“现在市场不好,基金肯定没有去年好卖,情况大家都看得到。具体问题你还是去问基金公司吧,他们更清楚些。”
  在采访中,记者注意到某银行大厅的公告栏,是一则《XXXX基金公司投资经理讲解目前市场环境下的投资策略>的提示信息。据银行工作人员介绍,目前投资者信心不是很足,热情也不高,这次报告会来的人不到20个。而以前这样的报告会经常举办,来的人通常都能在几百人,有一次甚至来了上千人,很多人就为了看看基金经理。
  这样的情况已经难以再现。在中国银行海淀区皂君庙支行,记者甚至没有看到新基金的宣传材料,客户经理解释说,基金公司已经有一阵没有送材料了。这位经理对推荐新基金也很谨慎:“现在情况不好,我们也不好给什么建议。”在建设银行海淀区一个储蓄所,记者看到新基金宣传材料倒很多,然而半天没有人翻阅。
  
  基金自购难振信心
  
  面对低迷的基金发行状况,基金公司一方面延长新基金募集期,另一方面用公司固有资金和号召员工积极认购自家基金。
  今年以来发行的共52只新基金中,宣布延长募集期的已经达到10只,所占比例达到近两成之多。统计显示,在宣布延长募集期的10只基金中,8只为偏股型基金,2只为债券型基金。截至目前,虽然其中5只已经最终结束募集并生效,但募集额度均处于较低水平。尤其是天治创新先锋仅募集到2.49亿,创下新基金首发规模的历史新低,银河竞争优势和富国天成红利也分别仅募集到3.7亿和3.4亿。
  在此情况下,多家基金公司宣布利用固有资金认购旗下新基金。建信基金公司以固有资金2000万元认购建信稳定增利债券基金;汇添富基金公司斥资5000万元固有资金,于发行首日认购旗下的汇添富蓝筹稳健灵活配置基金;中欧基金管理公司宣布以自有资金2000万元在首日认购中欧新蓝筹基金;长信基 金管理公司宣布部分赎回持有的长信金利趋势基金和长信增利动态策略基金合计2600万份(其中,长信金利1400万份,长信增利1200万份),用于认购公司旗下的新基金——长信双利优选灵活基金。更早之前发行的兴业社会责任、银华全球核心优选、华夏希望债券都出现过公司动用固有资金申购的情况。
  基金管理公司纷纷认购旗下新基金,是为了在弱市中展现自己对旗下基金投资实力的信任。而作为市场从业人员,基金公司内部员工无疑是最了解该公司及旗下产品的人群。这类人的投资选择,其目的更是为了增强普通投资者对该公司产品的信心。
  据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统计显示,截至2008年5月末,在今年以来成立的29只新基金中,有24只基金披露了自有资产或员工认购情况。来自23家基金公司的员工认购了其公司新发行的基金,其中员工认购了A股市场基金的公司达20家,另有三家公司员工认购了旗下QDII产品。(见图表3:近期新基金发行内部认购一览表)
  
  从认购数量看,共有7家公司人均认购量过万元。其中,A股市场基金方面,浦银安盛基金公司,人均大约认购了7.19万份旗下浦银安盛价值成长,位居榜首;诺安灵活配置、中海稳健收益,其公司内部人均认购额亦分别高达6.1万份、5.8万份。
  而三只今年以来成立的QDII产品,公司内部人均认购额都居高位。其中,华宝兴业海外中国成长,公司内部人均认购达9.37万份;工银瑞信中国机会,内部人均认购亦达1.8万份;银华全球核心优选,内部人均认购量为4970份。
  不同基金公司间,员工认购数量悬殊,除上述过万的人均认购量外,最少的公司人均购买旗下新基金量仅为64.64份。
  银河证券研究所高级分析师王群航表示,此番基金公司员工认购数量的多少与发行时间、基金类型等没有关联,但与公司成立时间的长短、公司旗下管理的基金资产总规模大小等有一定的关联。
  “事实上,有些基金公司在新基金发行的时候要求员工认购,有些基金公司则没有。总体来看,凡是要求员工认购的公司,员工的人均认购量都很高;反之,员工的人均认购量都很低,有的公司甚至是零。”王群航称。
  目前从结果来看,这样的自购行为并没有激起普通投资者购买新基金的欲望,新基金销售依然难改冷清局面,毕竟,要挽回大批伤了心的投资者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
其他文献
综合评价:★★★☆  综合评价:★★☆  产品点评★★★★  精选大盘蓝筹:汇添富蓝筹稳健基金的投资对象为蓝筹公司,蓝筹公司是指凭借优秀的管理能力和高品质的产品或服务,在长期持续的经营中建立了良好的品牌和信誉,从而在行业内具有领先地位的大市值公司。  该基金采用灵活积极的资产配置和股票投资策略。在资产配置中,通过以宏观经济及宏观经济政策分析为核心的情景分析法,来确定投资组合中股票、债券和现金类资产
期刊
产品之困。产品是基金公司承载客户的载体和第一界面,是公募基金走向大众理财的衣钵和名片。然而,长期以来,整个基金行业产品同质化非常严重,产品类型单一,创新严重不足,投资者无从选择,基金群体迷陷于概念、名词的游戏,不少规范产品的基金契约成为东抄西袭的遮羞布。  发行之困。目前国内基金发行的审批制度,给基金公司的产品发行带来很大挑战。在这种审批框架下。环节多,时间长,有的基金产品从中请到拿到发行批文甚至
期刊
最近3周以来,由于通胀压力和金融市场震荡促使投资者重返金市寻求避险,国际金价在850美元上方寻得强劲的买盘支撑后,目前已经成功站稳于900美元上方。  上海仟家信黄金分析师陈晓辉认为,扑朔迷离且日渐紧张的中东局势,不断刷新纪录高点的国际原油价格,备受全球关注的高通胀问题,都让黄金作为避险资产的吸引力得以持续上升,预计下半年度黄金价格可能会返回每盎司1000美元上方。  陈晓辉认为,问题的关键是,黄
期刊
2007年10月15日,上投摩根亚太优势基金首日销售超过千亿,创下中国基金业狂飘突进的新神话。然而,仅仅半年不到,基金发行跌入冰窖,首发规模从动辄过百亿直线下降到10亿元以下。2008年5月8日。通过延长募集期和员工认购的天治创新先锋基金才勉强达到成立条件,首发规模仅2.49亿元。创下近期基金发行新低。曾几何时。在银行排队买基金是中国一大盛景,买不到基金成为银行服务的投诉新热点。以致出现“限额发行
期刊
6月10日股市大跌,沪综指重挫近8%,跌幅创近一年来之最,近千只股票跌停。之后跌势不减,12日跌破3000点的“政策底”之后,13日直接穿破2900点。众多股民惊呼底部何在?后市究竟会如何?  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工银大盘蓝筹基金拟任基金经理陈守红,请他就大跌后基金的投资谈了看法。    不确定性导致大跌    《投资与理财》:12日股市再次跌破3000点。逼近2900点,您怎么看这次大跌?大
期刊
熊市正当重塑品牌    “牛市业绩好能赢得一时光彩,只有在熊市也能取得投资人信任,才能真正建立自己的品牌。”一家基金公司市场总监在接受本刊采访时表示。在基金发行低迷的时候,有些公司已经从去年的狂热中冷静下来,开始扎扎实实做品牌功课。  银河基金公司市场部人士接受记者采访时就表示,随着中国基金业的日臻完善,未来基金公司的竞争不仅是业绩的竞争,更可能是整个公司品牌的竞争,是业绩、服务、投资者关系等多方
期刊
基金仓位一周测评
期刊
两年的牛市,让很多投资者一时赚得盆满钵满,也成就了一批金融人才和企业,周贵银正是这样一位证券人士。如今,当波澜壮阔的牛市已去,“疯牛”变“蜗牛”时,他成功的背后又发生过怎样的故事?    价值投资理念的回归    “做投资和做其他事业一样,要想有一番成就,最重要的是坚持。”周贵银谈起自己的创富故事时,第一句话就透露出他对投资事业的热爱和执着。  他说,对股票的兴趣起于1997年大学期间读投资经济学
期刊
产品点评★★★★  “核心一卫星”投资策略:广发核心精选基金的投资理念是研究发现价值,投资实现价值,风险控制维护价值。该基金采用“核心一卫星”投资策略。  “核心一卫星”投资策略是基金的一种资产配置策略。该策略将股票资产分成两部分: 部分为“核心资产”,这部分资产通过跟踪某个目标指数、复制该指数或者精选该指数成份股进行投资,以获得与目标指数相当或略高于目标指数的收益;另一部分为“卫星资产”,这部
期刊
权益类开放式基金投资建议  关注区间震荡市场的阶段性机会和结构性机会    尽管在调整印花税等政策组合拳作用下,上证指数在3000点出现大幅反弹,但投资者的参与热情并没有被有效调动起来,市场信心仍有待进一步巩固。  建议投资者下阶段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从时机选择能力及操作灵活性、行业板块间比较等角度出发,把握市场阶段性和结构性的机会,筛选适当的基金构建投资组合。另外,从长期投资以及分散风险角度考虑
期刊